•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外派人才招募與甄選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1

第二節 外派人才招募與甄選

一. 人才招募與甄選

Barber (1998)將招募定義為企業為了辨識、吸引人才所做的活動,並將招募作業分 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吸引求職者、第二階段是維持求職者的興趣、第三階段是影 響求職者的最終職位選擇。在吸引求職者方面,企業可以選擇某些特定招募管道來接近 潛在求職者。Kuhn 與 Skuterud (2000)將求職者的求職管道可以分成傳統與非傳統管道 兩類,傳統求職管道包含直接與雇主聯繫、透過公家就業機構、聯繫私人職業媒合單位、

透過親友管道、聯繫學校就業輔導中心、主動發送簡歷、透過職業工會或相關專業機構、

回覆的求職廣告或是使用其他主動搜索方法。而透過網路非傳統求職管道,求職者可以 在家上網直接搜尋職缺、回覆履歷,因此網路求職管道可以協助傳統的求職管道。

近年來隨著網路媒體的發達使非傳統的網路招募(E-recruitment)興起,網路招募涵蓋 越來越多種方式。Aurélie 與 Fallery (2009)針對歐洲企業網路招募所提出的相關研究,將 網路招募分成兩個階段,分別是 Web1.0 與 Web2.0。Web1.0 的網路招募方式包含企業網 站(career website)、工作職缺平台(job board)、招募系統(recruitment systems)。企業網站 可以幫助求職者更了解企業進而協助企業建立雇主品牌形象;工作職缺平台可以幫助企 業接觸更多求職者,找到合適的人才;招募系統則可以協助企業在招募流程上降低成本 並提升效率。在 Web1.0 的招募方法中,可以協助企業接觸大量人才,進而累積人才庫 及數據。在 Web2.0 的招募管道中,則是結合了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的概念,即實際 或潛在透過網絡來連結相互認同或是認識的資源(Bourdieu, 1986)。Web2.0 的招募管道有 部落格(blogger)如招募者或是獵頭公司所建立、社群網站(Online Social Networks)例如:

臉書(Facebook, LinkedIn)、虛擬世界(Virtual worlds)、合作網站(Cooperation websites)例 如:網路人力銀行、個人化管理網站(Identity management websites)追蹤資料提高能見度、

簡易資訊聚合 RSS feeds (Real Simple Syndication)例如:搜尋引擎(Google)、影音平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2

(Video platforms)例如:YouTube 等。Web2.0 使公司提升社會資本,讓招募者和求職者更 容易建立、維持和發展新的網絡關係。招募人員更可以透過這些管道直接聯繫他們有興 趣的人才,對於求職雙方都有利益。Sills (2014)針對網路招募(E-recruitment)研究當中,

更強調了網路社群媒體對於傳統招募管道的影響;該研究提出網路招募不會取代傳統招 募,像是就業博覽會、親友推薦與口碑宣傳、求職雙方面對面建立關係仍十分重要,再 者網路招募會加快招募時程,簡化繁瑣行政程序。

本研究主要研究新鮮人的相關職缺,因此花較多篇幅在目前企業、新鮮人常用的網 路求職管道。以下將再進一步針對海外人才的招募再做進一步的文獻探討。

二. 海外派遣人才招募

在針對外派人才招募管道方面,Scullion 與 Collings (2004)將外派人才招募管道分成 內部招募管道與外部招募管道,在過往的研究當中內部招募管道較外部招募管道有效,

因為他們的適應速度與能力較快。在外部招募管道,企業會使用獵頭(head hunter)、跨國 廣告如機場廣告、機上雜誌等方式來吸引跨國外派經理人才。在研究西方國際企業招募 國際人才時,指出在招募管道除了以上兩種方式,以下三種國際管道也越來越被重視。

分 別 是 網 路 招 募 (internet recruitment) 、 國 際 畢 業 人 才 專 案 (international graduate programmes)、在地人才招募(recruitment of host country national managers)。網路招募在 1990 中期後逐漸被發展並備受重視,網路招募的管道可以吸引高素質的求職者、專業能 力者如 IT 人才與國際行銷人才、中階管理人才。使用網路招募管道的優點包含以低成 本擴大招募人才的來源、可以鎖定特定的群體來招募,例如 MBA 畢業生。並鼓勵畢業 生主動進行的搜尋,吸引求職者能夠自行進行專業能力的配對、進而以更細緻的方式鎖 定特定的條件群體,如生活方式、文化群體等;但網路招募也有一些缺點,像是應徵者 會接到不必要的電話、網路來源的應徵者品質相較傳統管道來源較混亂、針對特定群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3

來招募往往會產生問題、甚至是接受到未預期的求職者應徵、公司雇主品牌並非預期中 有名等。在招募年輕國際人才管道方面,招募畢業生進入國際企業自 20 世紀 90 年代中 期以來已經變得更加重要。許多跨國公司試圖發展具有國際職涯機會的職缺給畢業生,

主要是為了填補企業跨國管理者人才的短缺(Scullion, 2001)。這類的職缺招募上會鎖定 有意願朝海外工作與發展的畢業生。在這個職缺職涯規劃下,被培訓為儲備幹部的畢業 生會對整個集團產生忠誠度,培訓完成後會被送到第三國執行管理任務。這樣的制度也 有其缺點,例如整個過程長期且緩慢、畢業生的留職率可能低於預期、本地子公司可能 不具有管理新員工的知識、畢業生的國際流動率、福利制度的設計與簽證的問題等。最 後一項是在地人才招募,主要是招募當地的人才擔任子公司的管理職,但是這個方法也 是有其困難之處,例如企業在國外市場缺乏形象而無法吸引求職者、招募者缺乏當地勞 動力市場的知識或對當地教育制度的無知、對專業技術認證的知識、在面談中的語言和 文化隔閡問題、母公司試圖將在本國工作良好的招聘方式轉移給當地國家、套用母國招 募正式的流程與標準而缺乏彈性等(Scullion, 1994, 2001)。

綜合以上對外派人才招募的招募文獻探討,本研究將招募方式分析層面整理為下表。

表 2-2 企業招募新鮮外派人才管道分析要素

層面 分析要素

招募管道

內部招募與外部招募(Scullion 與 Collings, 2004)

傳統與網路 Web1.0 & Web2.0(Kuhn 與 Skuterud, 2000 ; Aurélie 與 Fallery, 200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4

其 他 國 際 管 道 : 國 際 畢 業 人 才 專 案 、 在 地 人 才 招 募 (Scullion 與 Collings, 2004)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 海外派遣人才甄選

在外派前的準備階段中,企業所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莫過於挑選出合適的人選,例如 該 人 選 的 條 件 必 須 要 符 合 企 業 的 需 求 、 並 且 有 能 力 可 以 快 速 適 應 跨 文 化 的 環 境 (Mendenhall, Dunbar 與 Oddou, 1991)。企業為了避免處理不成熟的外派員工提早遣回所 須負擔的花費與情緒成本,因此企業會在人力資源上建立海外輪調計畫去專門選擇外派 人才、提供訓練與職涯規劃等(Mendenhall, Dunbar 與 Oddou, 1987)。Mendenhall, Dunbar 與 Oddou (1987)整理了先前學者研究與實務觀察,將外派員工的甄選條件列為三個面向,

分別是自我適應(self-orientation)、他人導向(others-orientation)、知覺導向(perceptual-orientation);自我適應包含挫折忍受能力、自我增強能力、國際移動能力、專業能力、

獨立自主能力、務實等;他人導向包含建立人際關係技巧、樂於溝通、善於肢體溝通(非 語言溝通)、尊重他人、同理他人的能力;第三個部分是知覺導向,包含彈性、開闊的、

歧異容忍度高、不武斷、獨立客觀。在甄選外派者時,要仔細觀察這幾個面向。同時,

在外派甄選上也要將外派者的家庭納入考量,要評估外派者家庭是否能夠適應不同的環 境。在外派甄選上,公司要思考外派人員派去對公司整體的策略思維,在拓展海外據點 時就要先儲備人才庫,像是有國際思維、有外派意願的員工,MBA 的畢業生也是好的 考慮人才。一旦決定接受外派,公司應為其安排職涯規劃,並提供協助以減少外派失敗 率。

Stone (1991)提到外派人員的甄選較國內甄選更加困難且有些許差異,且未有合適的 甄選會增加外派失敗的風險。Stone (1991)於外派人員的甄選與失敗因素研究中,透過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5

獻整理出十點外派甄選標準:1. 適應力 2. 專業技術能力 3. 配偶與家庭適應力 4. 人際 關係技巧 5. 外派意願 6. 過往海外經驗 7. 了解外派當地國家文化 8. 學歷要求 9. 語 言要求 10. 了解母國文化,並請三組具代表性群體:澳洲經理人、亞洲經理人與各國外 派經理人,選出最重要的外派人選甄選標準;結果顯示受調查澳洲經理人與各國外派經 理,選出其所注重的能力前五名分別包含適應力、專業技術能力、配偶與家庭適應力、

人際關係技巧、外派意願,而亞洲經理人還多選了解外派當地國家文化的能力。

顏瑞盈 (2003)針對外派中國大陸地區的主管人員進行管理職能研究,指出除了必備 的學經歷與專業能力外,針對個人特質與能力整理出七大職能群組可以預測外派績效與 工作表現。七大職能群組包含 1. 處理跨文化事務能力:預防問題發生與問題解決能力、

應變能力。2. 海外生活的適應性:挫折忍受力、壓力管理能力。3. 自我導向:謙虛、自 我要求、自我充實的能力。4. 面臨當地各方面環境之決策能力:面對當地社會、人文、

政治、法律等不同狀態下,都有獨立決策能力。5. 跨文化團隊建立發展能力:建立跨文 化團隊合作、協調的能力。6. 透視或體會社會結構同質性:外派者可以傳承公司文化、

導入公司的企業價值、並且尊重接納當地文化。7.跨國任務的執行力:對工作的責任感、

實現工作的熱忱與面面俱到的執行力。 此研究不僅是整理出外派管理職能甄選工具,

對於外派管理者的培訓與職能發展也有貢獻。

綜合以上三篇國內外文獻研究,本研究將企業外派新鮮人才甄選分成兩個層面:特 質因素、能力因素。此兩者差異在於能力因素根據不同工作而有所差異,通常透過學習 與訓練可以建立。

表 2-3 企業外派新鮮人才甄選因素

層面 評選因素

特質因素 1. 海外工作意願。(Stone, 199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6

2. 過往海外經驗。(Stone, 1991)

3. 人際關係技巧,如團隊合作、溝通協調。(Mendenhall, Dunbar 與 Oddou, 1987 ; Stone, 1991)

4. 適應性,如挫折忍受性、獨立自主性。(Mendenhall, Dunbar 與 Oddou, 1987 ; 顏瑞盈,2003)

5. 學習潛能,如自我增強、自我導向。(Mendenhall, Dunbar 與

5. 學習潛能,如自我增強、自我導向。(Mendenhall, Dunbar 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