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及培力就業計畫之改變理論模式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及培力就業計畫之改變理論模式

本研究為了解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及培力就業計畫推動所產生之 社會影響力,並了解計畫執行效益全貌,經由以上三節文獻探討之梳 理,爬梳美國、英國、新加坡等三國政府與我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及 培力計畫屬性相近的方案作法及其社會影響力評估,以及社會影響力 評估工具等相關文獻,不難了解社會影響力在國際上仍在遍地開花的 發展階段。

此發現亦可回應至巴黎高等商學院社會和組織中心(Society &

Organizations Center HEC Paris)於 2019 年 2 月公布的一項評估報告

《社會影響力策略報告》(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Strategy Report)所 言,與財務評估的執行與解讀相比,社會影響評估的複雜度及困難度 更高,所謂社會影響評估的「最佳實踐方案」並不存在,使用者應對 應自身需求選擇評估工具。

由於社會影響力評估領域的發展相對新穎且尚未聚焦,本研究也 發現雖然各國政府皆有與我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及培力計畫屬性相 近的就業促進方案,然而要找到能對應之社會影響力報告或效益評估 報告並不容易,可見社會影響力等評估的概念尚在發展、或是未實際 廣泛落實於各國政府方案中。

雖然以上文獻爬梳的過程,初步發現政府就業促進方案尚未廣泛 採納社會影響力概念至評估體制中、也未著力於瞭解利害關係人的改 變,然近年來,社會影響力廣泛在國際上被討論,主動衡量影響力已 蔚為主流。如本章第一節所呈現,評估方法的發展百家爭鳴,卻大抵 不脫離透過規劃、觀察、調查與衡量社會影響力的深度及廣度,充分 了解一個方案或計畫中利害關係人的改變,同時可透過此過程提升或 改善方案計畫的做法。而依目前大部份社會影響力的操作,以及國際 上所觀察到的趨勢,大部分社會影響力評估皆參考、使用改變理論

70

(Theory of Change, ToC)模型,包含本章第一節所介紹之社會投資報酬 (SROI)及社會報告標準(SRS)等近年來最受到實務界與學術界廣泛討 論與應用的工具,亦皆以改變理論作為社會影響力評估的基礎,故本 研究經評估,選擇改變理論作為評估之架構。

一、改變理論(Theory of Change, ToC)

改變理論的發展於 1990 年代,主要作為用來定義一個計畫的社 會影響力,並描繪其投入、活動、產出、結果和影響力之間的邏輯關 係。改變理論本質上是在特定脈絡下,對於預期的改變如何以及為何 得以發生,進行全面描述說明變化的過程。此理論特別聚焦在定位或 填空邏輯關係中如何達成目標的空白,簡言之,就是先定義預期目標,

然後以倒推的方式來規劃為達成目標的所有必要條件(The Center for Theory of Change,2019; SoPact,2018)。

改變理論作為國際間社會影響力評估常使用之理論工具,透過資 料收集掌握證據,釐清改變的因果邏輯,並確認計畫造成的改變,確 實是因為該計畫介入而發生。Janus 在 2017 年於美國史丹佛社會創新 評論(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發表的文章「揭開改變理論過 程的神秘面紗」(Demystifying the Theory of Change Process)指出,好 的改變理論可詳細說明願景與其自身計畫活動之間的因果關係。而改 變理論受到各界的歡迎,不僅僅是因為改變理論可以有效地解釋一計 畫何以帶來可衡量的結果,其也可確保計畫以正確的方式在正確的道 路上行進。而透過改變理論,組織可了解從計畫活動到最終成效的過 程,也有助於評估者發展並制定出一套明確的關鍵績效指標,使組織 得以確認其作為真的能帶來正向改變。

Mayne(2015:119-142)表示,雖然改變理論普遍上有共同的理解,

並被廣泛應用在評估上,然而實際上對於改變理論該如何呈現、呈現 什麼以及如何使用仍在各自發展中,所以他提出通用改變理論模型,

此模型提供一個有結構的框架,用來發展變革理論並作出合適的分 析。其所提出之模型包含幾個概念,1.結果(results)的概念包含產出

71

(output)、成效(outcome)及影響力(impact),影響力指涉影響福祉的最 終成效,2.干預(intervention)則是用來描述為成效及影響力帶來正向 改變的具體活動,有可能是政策、計畫、方案等。而為了瞭解一干預 是否真的造成改變,我們則需要理解干預及結果之間的邏輯關係,包 含從活動、產出、成效及影響力的因果路徑,以及連結邏輯之間的因 果假設。而找出因果路徑這個過程普遍被稱為事件鏈(event chains)、

結果鏈(results chains)、邏輯模型(logic models)或影響路徑(impact pathways)等。

72

受益人是干預欲造成福祉改變的主要目標群體,目標群體可能 會因收入、性別、種族等而有所區分,單位組織也有可能是這裡所 指稱的目標群體。在改變理論模型中,因果路徑的要素包含如下:

 活動(Activities)是指在干預中所採取的行動

 產品及服務(Goods and services)的產生被視為是活動的直接產出

 觸及及反饋(Reach and reaction)是指受到上述產品及服務影響的

目標團體,以及他們的初始反應

圖 10 Mayne(2015)提出之通用改變理論模型(Basic Generic Theory of Change)

73

 能力改變(Capacity changes)是指受到上述產品及服務影響,在知

識、態度、技能、願望及機會上的改變

 行為改變(Behavioral change)是指實際發生的變化

 直接受益(Direct benefits)是指各受益者狀態的改善

 福祉改變(Well-being changes)是指受益人整體福祉長期累積的改

在 此 通 用 改 變 理 論 模 型 中 , 亦 包 含 了 外 在 影 響 (External influences)、非預期結果(Unanticipated results)以及時間軸的概念。外 在影響是指和干預無關、卻也造成預期結果的改變;非預期結果則是 指干預所造成正面或負面的非預期結果。

當一個完整的邏輯模型成立後,需加上對於邏輯模型中因果關係 的假設,方能完成改變理論。因果關係的假設,可能來自於之前的證 據、利害關係人的經驗,或是社會科學理論,其元素包含如下:

 觸及假設(Reach assumptions)是指假設產出的確會觸及到目標族

群,並受到目標族群的認同。這裡的主要風險是接收到的族群不 見得是目標族群。

 能力改變假設(Capacity change assumptions)是指假設產出的確能

為目標族群帶來他們知識、態度、技能上的實際改變,並假設產 出能被理解、接受、實踐等。

 行為改變假設(Behavior change assumptions) 是指假設產出的確能

為目標族群帶來他們行為上的改變。

 直接受益假設(Direct benefits assumptions)是指假設受益人的行為

改變能為其帶來直接益處。

 福祉改變假設(Well-being change assumptions)是指假設直接受益

能夠為受益人的福祉帶來改變。

邏輯關係的假設解釋為何及何以邏輯關係得以發揮作用。改變理 論的概念和應用看似複雜,係因根據不同狀況而有所延伸。Mayne 所 提出之上述通用改變理論模型,為一難易度適中、可適用於大部份情

74

形的模型之一,Mayne(以及其他學者)亦有提出更為複雜或更為簡 化的理論模型,端視評估需求選擇應用。基本上,改變理論之通則為 取決於時間,有可能隨著時間而改變,應對到不同的目的,可作為事 前或事後的評估工具,並具有不確定性和非線性的特色。

二、改變理論的應用

如同前段所述,國際上在社會影響力評估的操作上大多以改變理 論作為理論基礎。以下為使用改變理論,並以就業為主題之研究報告:

(一) The Cornwall Exchange: A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 Report(2018):此報告為 2016 年 Essential Living Future 的就業計 畫,屬預測型評估報告,主要對象為青年尼特族,透過小旅行的 計畫 Cornwall Exchange,擴大參與者的經驗並使他們具備進入就 業或培訓的信心和意願。

75

圖 11 The Cornwall Exchange: A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 Report 改變理論的應用

76

(二) SROI Evaluative Analysis: Realise Futures Social Business (2015):

此報告旨在評估 Realise Futures 社會企業的社會影響力,該社企 透過經營咖啡店、包裝工廠、家具店等,聚焦於長期失業者,包 含部分身心障礙者,以及青年不適應主流社會的問題。以下表格 為此報告使用改變理論概念,呈現部分利害關係人的改變(原文見 圖 12):

表 7 Realise Futures 部分利害關係人之改變

利害關係人 Realise Futures 的干預 結果

 身心障礙或弱勢

之失業成人

 未加入前可能會

感到社會隔離及 不快樂

 無法發揮潛能

 安全、友善且具支持性

的工作環境,提供園 藝、餐飲、包裝等工作 機會

 訓練培養技能及建立信

 提供結識新朋友、建立

友誼、增近獨立性和社 交技巧的機會

 提供穩定且正面的常規

生活

 平均有六個小時的團體

接觸時間,輔導員比例 1:4(至多 1:6)

 生活技能

 學習新技能-更自信-更

多選擇-感覺更獨立

 快樂-不那麼孤獨和無

聊 -發展積極的關係 減少社會孤立-更多的 社交技巧和網絡

 減少無聊-減輕壓力-對

自己感覺更好-生活得 到改善-改善了健康狀

提高自尊-越來越活躍-更健康

 學習新技能-提高能力

 對自己感覺更好-感覺

更有價值-感覺壓力更 小-更正面的家庭關係

 政府

 國家及政府單位

對於社會問題負 有責任

 經濟有效的資助計畫

 提高就業

 公共資金以經濟有效的

方式用於解決社會中的 社會弱勢問題

77

圖 12 SROI Evaluative Analysis: Realise Futures Social Business 改變理論的應用

78

(三)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Evaluation of the Getting You Back to Work Programme: Period between October 2012 and September 2013(2014):此報告旨在評估 The Poppy Factory 社會企業就業計 畫的社會影響力,該社企聚焦於身心障礙的退役軍人,協助其進 入就業職場持續就業,順利轉換至一般平民生活。以下表格為此 報告使用改變理論概念,呈現部分利害關係人的改變(原文見圖 13):

表 8 The Poppy Factory 部分利害關係人之改變 利害

關係人 預期的改變 活動/投入 短期改變 中期改變 長期改變 The

Poppy Factory 員工

 穩定且具

有意義的 就業

 專業就業

服務

 打造獨立

生活

 協助履歷

準備

 安排面試

 僱主議合

 僱主及退

役軍人的 平台

 定期追蹤

 提供建議

及指引

 接觸更多

退役軍人

 擴大雇主

及訓練單 位的網絡

 維持服

 員工對

於面對 退役軍 人更有 自信

 持續提供服

務予退役軍

 具有經驗、

訓練良好的 勞動力更理 解退役軍人 複雜狀況

導師

 技能增加

 職涯進展

 支持更多

退役軍人

 貢獻社會

 面對面會

 協助履歷

準備

 協助面試

 定期追蹤

 提供建議

及指引

 支持更多

退役軍人

 改變對於

退役軍人 的認知

 獲得更

多對於 不同障 礙的認

 增加自

信及自 我價值

 新的職涯機

 技能提升

 貢獻社會

 持續支持

The Poppy Factory

79

圖 13 The Poppy Factory 社會企業改變理論的應用

80

三、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及培力就業計畫之改變理論模式

本研究採用改變理論的基礎架構,欲描繪出投入、活動、產出、

結果和影響力之間的邏輯關係,並定義出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及培力就 業計畫的社會影響力。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及培力就業計畫兩方案各項 目標包含促進地方(區域再生)發展、創造在地就業機會、人才培育、

政府及民間合作夥伴關係、創造社會性創業或就業支持系統等,在此 基礎上,本研究參考相關研究之重點評估構面及評估指標,並利用改 變理論的概念,盤點出本計畫相關之利害關係人及其改變,並透過深 度訪談、座談會及問卷調查,以倒推的方式確認本研究聚焦之執行單 位負責人及專案經(管)理人達成目標的所有必要條件。

(一) 相關研究之重點評估構面及評估指標

1. 歐盟優化監管方案工具手冊#29 就業、工作條件、收入分佈、

社會保障與融入 (#29.Employment, working conditions, income distribution, social protection & inclusion)

歐盟優化監管方案(Better Regulation Agenda),是一套確保 行政機關持續精進政策的制度,優化監管的目的在於政策持續 性,新政策在準備階段、執行的過程皆需納入影響力評估,作 為下次修正的依據。此外,亦將利害關係人的意見納入考量。

2015 年起,歐盟為推動優化監管制定了評估準則與評估工具手 冊,手冊共分為八個階段,總計 65 本手冊。其中第三階段識別 影響力內的第 29 號手冊,即在討論就業、工作條件、收入分 佈、社會保障與融入等不同面向之社會影響力。以下列出探討 如何評估可能產生的多元影響力:

(1) 就業程度的影響

A. 創造(或失去)新工作的程度如何?

B. 上述的工作是否可連結特定的領域、專業、資格、地 區、國家或是綜合情形? 哪些特定社會群體會受到影 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