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多元性別之相關研究

本節將從過去研究者所做過的相關研究內容整理為三部分,首先探討與性別 刻板印象相關之研究,歸納其研究結果,以了解性別刻板印象在教育現場中對 學生性別氣質可能造成的影響。接續探討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融入相關課程之研 究,彙整其研究結果,以瞭解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融入教學之成效。最後探究與 性別氣質相關之研究,並根據相關研究結果做為設計教學活動之參考。

壹、性別刻板印象相關之實徵研究

從性別刻板印象之研究發現有問卷調查為主的量化研究,也有不少實驗研究 及質性的行動研究論文,茲將近年來(2001~2008)與國中階段性別刻板印象之相 關研究分述於下。

高嘉慧(2001)以基隆市市立國中生為研究樣本,探討國中學生性別角色、性別 刻板印象與兩性互動之關係。研究者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使用的研 究工具包括:「個人背景資料調查表」、「性別角色量表」、「性別刻板印象 量表」及「兩性互動量表」,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智育成績學生在性別刻板印象 與兩性互動上有顯著差異,而男生性別角色之男性化特質及女生性別角色之女 性化特質愈強,愈能預測性別刻板印象。

蔡嘉安(2003)以台北地區(台北市與台北縣兩個行政區)國中二年級學生為研 究樣本,探討國二學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在不同家庭社會化中的差異情形。研 究者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引用 Wilson & Daniel 之「性 別角色刻板印象量表」,研究結果發現男學生的刻板印象較女學生強烈,子女性 別刻板印象與父母對子女學歷期望、母親的學歷、子女參與家事型態等因素有 關。

陳怡因(2004)以高雄市文化國中(化名)一年忠班為研究對象,從性別平等課程 的實踐過程,探究個案班級學生目前存有的性別刻板印象概況,以及性別平等

課程對個案班級性別刻板印象之影響。研究者以質的研究方法為主,運用觀察、

訪談、學生的文本分析,輔以量的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研究結果發現國 中生受到社會結構與期待仍具有性別刻板印象;女學生希望擁有彈性的角色行 為,男學生卻排斥女性化的性別角色;學生習慣將大環境的性別區隔現象合理 化。

張美麗(2004)以中部地區(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等縣市)國中生為 研究對象,探討國中學生之不同背景變項、性別角色、同儕關係與性別教育需 求之關係。研究者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評量工具包括國中學生性別角 色量表、同儕關係量表及性別教育需求量表,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之國中學 生,其性別角色在整體方面沒有顯著差異,但在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層面,有 顯著差異。

徐儷玲(2005)以台東市某國民小學六年級與某國民中學一、二年級學生為研究 對象,探討現今前期青少年性別角色類型之分布及重要他人與其性別角色認同 之互動關係。研究者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研究工具為「兒童性別角色 量表」,並輔以訪談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發現前期青少年性別角色發展雖存有 兩性區隔的現象,但男女學生已多偏向兩性化之性別角色,父母與前期青少年 性別角色認同發展的關係,及前期青少年性別角色認同的關鍵在於自我選擇。

陳怡如(2007)以高雄市地區(高雄市兩所國中、高雄縣兩所國中)國中生為研究 對象,分析國中生性別角色特質的現況,及比較各背景變項在性別角色特質、

父母態度知覺及教師態度知覺上的差異。研究者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

研究工具為「國中生性別角色知覺問卷」,研究結果發現國中生以正向男性特質 以及正向中性特質的得分最高,父母與教師在性別角色態度、管教、及期待上 皆較具傳統的性別觀念,父母的教育程度及職業聲望會影響學生的性別角色觀 及教師對學生的期望。

胡美鑾(2008)以台北市一所國中三位導師與十八位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

(2004) 色、同儕關係與性

貳、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融入相關課程之實徵研究

從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融入之研究發現,有以行動研究為主的質性研究,也有 不少問卷調查的量化研究,及實驗研究、文本分析、訪談、民族誌等不同研究 法之論文,茲將近年來(2000~2010)針對國小高年級、國中與高中階段性別平等 教育課程融入相關課程之研究分述於下。

張君涵(2000)以北政國中二年 1 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研究者與協同教師透過 專業知能設計性別教育課程,探究其教學成效及修正策略。研究者採用質性之 行動研究法(觀察紀錄、訪談、現場文件蒐集)蒐集相關資料,研究結果發現學生 更喜歡自己的性別角色,教師方面藉由不斷討論與修正的過程,可有效提升協 同行動研究之能力,增強反思能力。

葉明芬(2001)以高雄市大山國中(化名)一年級甲班為研究個案,探討個案班級 學生接受家政科融入式教學後,兩性平等態度之發展歷程,及教師的教學行為 與學生的性別意識覺醒的關係。研究者以質的研究方法為主,包括教室觀察、

晤談、學習單,輔以量的方法,使用自編的性別偏見態度量表蒐集資料,研究 結果發現學生普遍性別意識模糊,教學方案對女學生的自主意識覺醒較男學生 顯著;教師從教學過程中得到學生回應進而反省。

張美鈴(2004)以台南市某國中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設計與了解性別教 育於國中教學之成效,故發展性別平等教育教學教案。以國民中學一年級學生 為對象,進行教學設計實驗教學,以驗證教學成效。研究者以準實驗研究作為 研究方法,於綜合活動課程時實驗組實施課程,並採用研究者編擬之「國民中 學學生性別態度量表」為測量量表進行資料蒐集,研究結果發現實施實驗課程 能改變學生性別平等態度,同時降低國一學生性別平等態度之差異,且性別態 度是正向的。

蔡瑞真(2005)以高雄縣某國中二年級一個個案班級為研究對象,探討藉由資訊 網路平台的使用來探討國中學生之性別平權觀念及性別偏見與迷思,並探討課 程實施過程中學生性別意識的覺醒與改變。研究者以質性研究為主,透過資訊 網路平台的使用,運用討論、觀察、學生議題學習單等文本資料分析方式,再 輔以量化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研究結果發現有系統的課程能喚醒學生的性別 意識,學生覺察到性別平等意識模糊,教師從教學過程中得到省思及增能的力 量。

洪家榆(2005)以一位國中女性教師為研究對象,藉由參與一個性別融入綜合活 動領域的課程設計與實踐,研究教師性別教學實踐之歷程與困境。研究者採用 教室民族誌參與觀察與訪談的方式蒐集資料,研究結果發現教師有落實性別教 育課程設計與發展並實踐的歷程,而教師覺察到教與學的互動中性別敏感度與 性別知能不足,研究者也發現性別教育難以自外於社會脈絡。

張雅媚(2005)以台中縣幼幼國中(化名)快樂班學生(國一)為研究對象,探討運 用「案例教學法」實施性別教育課程,對國中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影響。研 究者在量化研究方面,採用自行編製之「性別角色刻板印象量表」,在質性研究 方面,則採用參與觀察法,並依據學生之案例心得報告及回饋單進行內容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性別教育課程,對學生的「性別特質」、「職 業工作」、「家庭角色」方面及對學生整體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皆有改善的效果,

但在「能力與成就」方面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沒有改善的效果。

黃湘君(2005)以台北縣三和國中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為提升學生對性別平 等的觀念,對學生實施性別教育融入課程,研究者採用行動研究法,以文件分 析、參與觀察及訪談等方式蒐集相關資料。研究結果發現實施性別平等教育課 程能夠健全國中生性別角色發展,視覺藝術教育課程行動研究以開放式教學融 入性別平等教育,開展學生視野,能夠跳脫性別刻板印象。

曾敏慧(2009)以某國立男子高中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利用案例教學法實

某 國 中 一 年 級 學

叁、性別氣質相關之實徵研究

綜合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融入教學相關之實徵研究後,研究者 認為家庭中的重要他人會影響孩子性別角色發展,甚至是形成性別刻板印象的 最初環境,而無論是正式課程或潛在課程的校園裡無形中也成為學生複製及深 化性別刻板印象的次要環境,尤其少數被認定為性別異類的「陰柔男孩」或「陽 剛女孩」便成為性別平等下的犧牲者。

與性別氣質相關研究大多以質性研究為主,像是深度訪談、協同行動研究、

焦點團體訪談、參與觀察、田野觀察、文本分析等,也有態度量表的量化研究 等不同研究法之論文,茲將近年來(2002~2009)與各學習階段(幼稚園~高中)性別 氣質之相關研究分述於下。

王翊涵(2002)以四位女性特質國中男學生為研究對象,主要了解女性特質的國 中男學生在校園的人際處境。研究者採用質的研究法針對四位女性特質國中男 學生的校園人際處境進行深度訪談,並以敘說研究作為資料分析的方法,研究 結果發現女性特質國中男學生其校園人際處境多為負面(汙名化、教師同儕言語 諷刺、受排擠、暴力威脅),而這些受訪者擁有包括:「不參與男性同儕討論女性 身體或相關話題」、「表現關心」、「哭」、「與女同學較友好」、「會打扮」、「不喜 運動」、「愛跳舞」、「有較秀氣的動作與細高的聲音」、「不嘲笑別人」等較女性 化的性別特質,更重要的發現是受訪者們對男/女性別特質的看法仍呈現兩性清

王翊涵(2002)以四位女性特質國中男學生為研究對象,主要了解女性特質的國 中男學生在校園的人際處境。研究者採用質的研究法針對四位女性特質國中男 學生的校園人際處境進行深度訪談,並以敘說研究作為資料分析的方法,研究 結果發現女性特質國中男學生其校園人際處境多為負面(汙名化、教師同儕言語 諷刺、受排擠、暴力威脅),而這些受訪者擁有包括:「不參與男性同儕討論女性 身體或相關話題」、「表現關心」、「哭」、「與女同學較友好」、「會打扮」、「不喜 運動」、「愛跳舞」、「有較秀氣的動作與細高的聲音」、「不嘲笑別人」等較女性 化的性別特質,更重要的發現是受訪者們對男/女性別特質的看法仍呈現兩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