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多元文化教育的意義與目標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多元文化教育的意義與目標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意義

多元文化教育浪潮興起於 1960 年代,當時移居美國的黑人開始爭取其權 利,少數民族則要求學校必須進行課程改革,使課程能充分反映出少數民族 的經驗、歷史及文化觀點,企圖促進教育的卓越與公平正義(陳枝烈,1999;

黃純敏,2000)。Banks(1989)認為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種教育歷程,其主要 目標在幫助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獲得均等的教育機會,並且協助學生發展正

向、積極的跨文化態度、觀念及行為概念。然而,自由和正義是一種理想,

永遠無法完全實現,不管多努力,仍有某種程度的不公平存在,因此,應該 持續不斷地進行改革,以促進所有學生的權益(陳枝烈,1999;譚光鼎、劉 美慧、游美惠,2001)。

Mock 認為多元文化主義的意義不在提供各種不同文化的事例,而在確 保各種族群的兒童能擁有舒適的感覺。Arora 則認為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種嘗 試,企圖鬆解兒童們受種族中心外衣的限制,喚醒他們了解其他文化、社會、

生活與思考方式的存在。文化相對論及文化多元論認為每一種社會文化都有 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對於不同的文化都應該給予尊重,所以教育應該呈現多 元的文化內涵及其觀點,讓學生不但能學習其他文化,同時也能瞭解自身文 化的本質與獨特性(方德隆,1998)。由此可知,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概念 是社會正義,不同的團體,包括族群、性別、階層等等,其所屬的文化都應 被接受,並有機會被理解。多元文化教育是指所有的學生不論性別、社會階 級、民族、種族、或其他文化特質,均應擁有均等的機會在學校中學習;也 就是說讓某些屬於其他團體或不同文化特質的學生,在學校中擁有較好的學 習機會(Banks, 2008)。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

以下就多元文化教育所欲達成的目標依國內外學者所提出者分述之:

1. 在國外方面,Hernandez(1989)認為多元文化教育有二個目標為:(1) 協助學生獲得有關各種族群的知識,並發展能於許多不同文化環境中 運作的態度、技能與能力;(2)運用與教學過程有關的社會文化知識,

藉以增進學生學業、人格與社會的發展。

2. 在國內方面,沈六(1993)曾以 Gollnick 的觀點,提出多元文化教育的 目標為:(1)提升不同文化的強度和價值;(2)促進人權,並尊重與自 己不同的他人;(3)增進人類對生活的選擇;(4)提倡社會正義與全民 的機會均等;(5)促進不同群體權力分配的均等。

另有學者(陳美如,2000;陳枝烈,1999;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

2001;陳曉芳,2012)對於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以 Banks 和 Gollnick 為主,可分為三大項:

(一)提升不同文化的優點與價值

Gollnick 認為多元文化教育是在提升不同文化的優點和價值。而 Banks 則是從弱勢團體的角度來看,認為多元文化教育應協助弱勢團體免 於被迫害,並提升他們的信心。

(二)欣賞並尊重與自己不同的他人

Banks 認為多元文化教育應幫助學生對於不同文化、種族、民族與宗 教團體都能具備正向且積極的態度。Gollnick 則是認為多元文化教育的目 標為促進人權,並尊重與自己不同的他人。除此之外,他認為多元文化教 育應為人類提供各種生活方式的選擇,以增進人類的生活選擇權。

(三)促進社會正義與機會均等

Banks 認為多元文化教育在使所有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有均等 的學習機會,同時幫助學生發展角色取替的能力,學習由不同團體的觀點 去思考學校中所教導的事件和議題。當學生可以開始進行批判思考的時 候,就能達到 Gollnick 的多元文化教育目標:促進社會正義和全民機會 均等,以及促進不同群體之間權利分配的均等。

綜合以上面國內外學者所述,多元文化教育是以認識和欣賞多元的文化 為目標,除了教導學生熟悉本族的文化,也教導學生去瞭解並欣賞其他團體、

族群與國家的文化,消除因性別、種族、族群、宗教、社會階級、年齡、特 殊性等方面造成的偏見與歧視,養成積極對待其他文化的民主態度。多元文 化教育希望所有不同性別、社會階級、民族、種族、或其他文化特質的學生,

在學校中都能擁有均等的學習機會,最終的目標則是希望可以促進不同團體 之間的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