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國小六年級學生在分數加減運算的學習表現,並 分析國小六年級學生在不同族群、地區、家庭社經地位與性別等四個因素下 的表現是否有差異。本章緒論部份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 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名詞界定,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兹分節說 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一、分數加減運算的重要性

數學教育是國民教育中重要之一環(教育部,2003),Ernest 指出學生 能藉由數學學習的成功,增加往上流動的機會,因為數學扮演著一個「關鍵 過濾器」(critical filter)的角色,用來決定個人未來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徐 偉民、林潔慧,2010)。同時,數學教育的成敗亦將影響國家未來之整體競 爭力與生存能力(Kilpatrick, Swafford, & Findell, 2001; TIMSS, 2004)。

在國小數學課程中,數的教材佔極重要部份。數可以分為整數、分數與 小數三類,而分數(Fraction)是國民小學數學課程中的一個主要部分。分數 向來是備受數學教育學者所重視的研究主題之一,且在日常生活、數學與自 然科學的教材中,都可以發現分數是很常用的重要概念(陳明宏、呂玉琴,

2005)。分數課程的學習一直是國小數學教育階段中的主要課程之一。尤其 是在九年一貫課程數學學習領域第三階段(五、六年級)的 25 個能力指標中,

分數就佔了 9 個(教育部,2008),由此顯示分數課程的重要性。但國內外 都有研究報告指出,學生在分數的學習是困難且成效不彰的(林福來、黃敏 晃、呂玉琴,1996;洪素敏,2004;林右姍,2007;Annette R Baturo, 2004;

Mack, 1998)。

分數的學習對許多學生而言是感到困難的(孫碧霞,2006)。但分數在 數學課程中,又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讓我們無法忽視。林碧珍(1990)指出,

學生對分數不能理解,會阻礙他們以後的數學學習發展,這是因為數學概念 具有抽象及前後連貫的特性,是由一連串的概念抽象化所形成的。分數課程 的學習是國小數學科課程的重點,也是將來銜接國中數學科課程的重要關 卡,由於數學概念的學習具有前後連貫的特性,學生在分數學習的錯誤概念,

可能會形成其日後抽象化數學概念學習的阻礙。其中,國小數學領域中「分 數的加減運算」更是學生極易產生錯誤的單元。由於此單元的解題涉及多個 分數概念的統整與運算,其運算包含擴分、約分、公倍數的尋找以及假分數 與帶分數轉換等不同於整數運算法則的分數運算規則,所以學生對這個單元 的學習會有較大困難(陳金葉,2009)。

「分數的加減運算」是學生正式進入分數運算學習的起步,是一個非常 重要的學習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目標中,也明確的指出學生在小學畢 業前,應能熟練小數與分數的四則計算(教育部,2008),可見分數加減運算 為國小學生在分數課程的學習主軸之一。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學習數學最基本 的技能,如果缺乏計算能力,文字問題也就很難正確的解題。因此,計算能 力的培養是最基本的問題,也是關係著學生數學成績能否提昇的關鍵因素(蔡 文標,2002)。本研究希望透過試題的施測,以了解國小六年級學生在分數加 減運算學習時的答題表現。

二、教育公平性與多元文化教育

教育公平性以及教育機會均等一直是國際間所強調的議題,更是「多元 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多元文化教育主 張透過教育,來消弭性別、族群、宗教、階級差異所產生的偏見與歧視(周 惠民,2009)。Coleman 於 1966 年在美國國會發表的《柯爾曼報告書》中 提及教育機會均等(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的重要性;在 1967 年 英國的普勞頓報告書(The Plowden Report)中,也建議英國政府應重視教育機

會的均等(引自李詩雲,2012)。美國政府提出「不讓任何孩子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政策,企圖消弭不同背景學生學業成就的落差(Rodriguez, 2005)。

由此可見,世界各國大多已開始強調追求教育公平性以及教育機會均等的原 則,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的表現。

台灣是一個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社會,隨著族群融合,教育機會均等 與多元文化教育也逐漸的受到國人重視。然而,在面臨全球化的趨勢影響下,

衍生而出之貧富差距擴大、城鄉資源分配不均、單親家庭及隔代教養等相關 議題,乃至外籍配偶所生之子女的教育問題,甚至是存在已久的原住民教育 問題等,都是我國目前教育所面臨的重大挑戰(黃佳凌,2005)。楊德清(2008)

指出孩子處於不利的家庭環境、社會經濟、文化差異,將導致學習困難或無 法適應學校生活、學習落後。在面對多元化教育的趨勢下,我們應思考如何 透過教育,讓文化不利、社經地位不佳的少數族群學生可以擺脫社會再製,

提供學生向上流通的管道與機會(李詩雲,2012)。

近年來,我國積極辦理「教育優先區計畫」和「攜手計畫-課後扶助」等 學生課業輔導工作,以關注少數族群、偏遠地區以及弱勢家庭等的教育資源。

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更強調要把每一位學生都帶上來(教育部,2008),以追 求教育公平性以及教育機會均等的原則,希望能縮短不同族群學生間的學習 落差,並提升學生學習成就的表現。

三、小結

分數的加減運算為國小學生在分數課程的學習主軸之一。由於學生到五 年級才學完所有的分數加減課程,有鑑於此,研究者乃選定國小六年級學生 為研究對象,並以探討六年級學生在分數加減運算的答題表現為主題。此外,

台灣是個擁有多元族群及多元文化的地方,而屏東縣境內涵蓋了漢族、新住 民、原住民等多元族群,真可說是非常具多元族群及多元文化代表性的縣市。

因此,本研究以屏東縣之國小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以了解學生在分數加 減運算學習的答題表現,並進一步探討在族群、居住的地區、家庭的社經地

位及性別等不同因素下,學生在分數加減運算學習的表現是否有差異,期能 藉此檢視政府推動教育公平性及多元文化教育的成效,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 具體之建議,做為國小教師在面對不同文化背景之多元文化族群學生時,數 學科教學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