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多元文化與創造思考」融入數學教學對國中生的「數學學習」之影響 . 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多元文化與創造思考」融入數學教學對國中生的「數學學習」之影響 . 59

「數學學習」之影響

本研究為了瞭解「多元文化教育與創造思考」融入數學課程對國中生在「數 學學習」上的影響,主要探討數學「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兩個部分。其中 以彭月茵、程炳林和陸偉明(2005)編制的國中生自我調整學習表之測得分數作 為「數學學習動機」之評定標準,而「數學學習成效」則依據學生第一次和第二 次數學段考成績作為評定的標準。

壹、「數學學習成效」前後測得分之分析與討論

一、不同組別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成效」的前測、後測得分之敘述統計

本研究實驗組 A、B 與控制組在「學習成效」的前測、後測之帄均數(M)、

標準差(SD)與調整後帄均數,如表 4-10 所示。

表 4-10

實驗組 A、B 與對照組在「數學學習成效」前測、後測之描述性統計量

組別 n

前測 後測 調整後

M SD M SD 帄均數

實驗組 A 28 65.61 25.642 65.64 26.517 68.513 實驗組 B 26 70.27 18.566 71.65 20.833 70.462 控制組 27 71.00 29.288 61.04 24.950 59.208

60

二、不同組別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成效」之共變數分析

統計分析的方法以實驗組 A、B 與控制組為自變項,所測得的前測分數作為共 變項,後測分數為依變項,進行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首先,需檢定組內 迴歸係數同質性,確定兩組受前測影響程度相等,在排除共變數影響後,方能進 行共變數分析,檢驗實驗處理成效。

(一)「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首先,檢定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在自變項與共變項的交互作用考驗得到

F(2,78) = 1.052,p> .05,並未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表示自變項與共變項兩組分數

的迴歸斜率差異不顯著且兩組的受前測影響程度相等,符合進行共變數分析時「組 內迴歸係數同質性」的基本假設,可進行後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

(二) 「數學學習成效」後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

以實驗組 A、B 與控制組為自變項,所測得的前測分數作為共變項,後測分數為依 變項,進行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後所得結果如表 4-11 所示。

表 4-11

實驗組 A、B 與控制組在「數學學習成效」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共變項 36947.69 1 36947.69 250.624 組別 1935.45 2 967.72 6.564**

誤差 11351.57 77 147.42

*p< .05,**p<.01,***p<.001

由上表可知,在排除共變項影響後,自變項對依變項之效果考驗得到 F(2,75)

=6.564,p< .01,代表實驗處理具成效。其中,η2= .146,表示實驗處理與依變項

61

間屬「大效果」關係。因此,再以 Scheffe 法進行事後比較,其結果如表 4-12 所示:

表 4-12

實驗組 A、B 與控制組在「數學學習成效」之事後比較表

組別 實驗A組 實驗B組 控制組

實驗A組 ---- -1.949 9.304*

實驗B組 1.949 ---- 11.254*

控制組 -9.304* -11.254* ----

*p< .05

由上表知,實驗組A與實驗組B和控制組間成對比較的p值皆達到統計上的顯著 差異(皆< 0.05);而實驗組A和實驗組B之間成對比較的p值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 異(> 0.05)。

綜合以上資訊可知,多元文化與創造思考融入數學課程可以有效提升國中生

「數學學習成效」,故研究假設 1-3 和 2-3 獲得支持,但假設 3-3 未獲得支持。

貳、「數學學習動機」前後測得分之分析與討論

統計的方法分別以實驗組 A、B 和控制組為獨立因子自變項、前測和後測所測 得的分數相依因子自變項,進行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兩因子自變項間的主要 效果,檢驗實驗處理成效。

一、不同組別的學生在「數學學習動機」的前測、後測得分之敘述統計

本研究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數學學習動機」的前測、後測之帄均數(M)、標 準差(SD),如表 4-13 所示。

62

表 4-13

實驗組 A、B 與控制組在「數學學習動機」前測、測之描述性統計量

組別 n

前測 後測

帄均數 標準差 帄均數 標準差 實驗組 A 28 91.93 18.09 99.21 9.77 實驗組 B 26 92.54 20.90 95.46 15.21 控制組 27 94.11 28.52 92.85 22.29

二、不同組別的學生在「數學學習動機」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在自變項的二因子變異數分析中,所得結果如表 4-14 所示。

表 4-14

實驗組 A、B 與控制組在「數學學習動機」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前測後測 360.094 1 360.094 7.539**

組別 130.582 2 65.291 .087 前測後測*組別 502.072 2 251.036 5.256**

誤差 3725.373 78 47.761

**p< .01, ***p< .001

前測後測相依因子自變項主要效果考驗,F(1,78) =7.539,p=.007,顯示前測、

後測具有差異;前測後測和組別交互作用考驗 F(2,78) = 5.256,p<.01,

2

.119, 顯示前測後測與組別間有顯著交互作用效果。交互作用圖如圖 4-4 所示。

63 於實驗組 B 後測(M=94.00,SD=18.16) 且大於控制組後測(M=93.48,SD=25.36) 。 表 4-15

*p< .05,**p< .01,***p< .001

88

64

再以 Scheffe 法進行事後比較,其結果如表 4-16 所示:

表 4 -16

實驗組 A、B 與控制組在「數學學習動機」之事後比較表

組別 實驗A組 實驗B組 控制組

實驗A組 ---- -3.970* -11.642*

實驗B組 3.970* ---- -1.889*

控制組 11.642* 1.889* ----

*p< .05

由上表知,實驗組A與實驗組B和控制組間成對比較的p值皆達到統計上的顯著 差異(皆< 0.05);而實驗組A和實驗組B之間成對比較的p值也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 異(皆< 0.05)。

由此可知,「多元文化與創造思考」融入數學教學對國中生「數學學習動機」

有提升作用,並呈現較一般數學活動課程更具成效的趨勢,故研究假設 1-4、2-4 和 3-4 獲得支持。

65

第三節 小結

依照本章第一節、第二節之研究結果的呈現與分析,在此做重點摘要:

壹、多元文化與創造思考融入數學教學對國中生的「創造力認知」之影響

「多元文化與創造思考」與「多元文化」融入數學教學皆可提升國中生的「創造 力認知」,但「多元文化與創造思考」組的影響效果沒有優於「多元文化」組,即 假設 1-1 和 2-1 獲得支持,而假設 3-1 未獲得支持

貳、多元文化與創造思考融入數學教學對國中生的「創造力情意」之影響

「多元文化與創造思考」融入數學教學可提升國中生的「創造力情意」,且「多元 文化與創造思考」組的影響效果優於「多元文化」組,即假設 1-2 和 3-2 獲得支 持,而假設 2-2 未獲得支持

參、多元文化與創造思考融入數學教學對國中生的「數學學習成效」之影響

「多元文化與創造思考」與「多元文化」融入數學教學皆可提升國中生的「數 學學業成績」。但「多元文化與創造思考」組的影響效果沒有優於「多元文化」組,

即假設 1-3、2-3 獲得支持,而假設 3-3 未獲得支持。

肆、多元文化與創造思考融入數學教學對國中生的「數學學習動機」之影響

「多元文化與創造思考」與「多元文化」融入數學教學皆可提升國中生的「數 學學習動機」,且「多元文化與創造思考」組的影響效果優於「多元文化」組,即 假設 1-4、2-4 和 3-4 獲得支持,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