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壹、實驗設計

本研究在探討多元文化與創造思考融入數學教學對國中生創造力認知、創造 力情意、數學學業成績與數學學習動機的影響,採用準實驗設計的不等組前-後測 控制設計。實驗設計共 3 組,分別為實驗組(A)、實驗組(B)及控制組。各組皆 上六個不同主題的數學課程,課程素材內容一致,但教學方法有所不同,實驗組

(A)採「多元文化與創造思考融入教學」,實驗組(B)採「多元文化融入教學」, 而對照組則以「一般教學」進行課程。研究架構如下圖所示:

圖 3-1 研究架構

【依變項】

1.新編創造力認知 2.威廉斯創造債向 3.數學學業成績 4.數學學習動機

【自變項】

實驗組 A:多元文化+創造 實驗組 B:多元文化 控制組 :一般教學

42

於實驗教學前,實驗組班級和控制組班級先施以創造力認知、創造力情意、

數學學習動機之前測,接著進行實驗教學,期程共計 6 週,每週 100 分鐘,由研 究者進行教學。實驗教學結束後即施予創造力認知、創造力情意、數學學習動機 之後測,並輔以一二次數學段考成績作為比較。

貳、研究變項

有關本研究的研究變項說明如下:

一、自變項:

本研究的自變項為教學方式的不同,為「多元文化與創造思考融入教學」、「多 元文化融入教學」及「一般教學」,其中「一般教學」為控制組。在實驗階段,每 週將用兩堂數學課共 100 分鐘分別對實驗組(A)進行多元文化與創造思考融入教 學及實驗組(B)進行多元文化融入教學,而對照組則進行一般教學。

二、依變項:

依據研究目的與問題,本研究所欲探究的依變項如下:

(一)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後測中的得分

(二)在「威康斯創造債向」後測中的得分。

(三)數學學習動機量表

(四)七年級學生第一次與第二次數學段考成績的差異性 三、控制變項

(一)參與者:

參與本實驗之受試者皆為同校之七年級學生共 87 人(男生 45 人與女生 42 人),其學校教育環境、家庭社經水準、家長期望與文化背景、課程安排節 數大致相同。

43

(二)教學時間:

實驗組與控制組均利用每週連排兩節數學課的時間,進行教學活動。

(三)測驗時間: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實驗教學前一週進行前測;教學介入後於實驗教學完 畢後一週進行後測。

(四)測驗過程:

為達測驗過程標準化,施測者、指導語皆相同。

(五)其他:

為避免霍桑及強亨利效應,因此受試者對於實驗的進行並不知情。

(六)統計控制(共變項):

兩組學生實施前後測之工具、施測程序、施測情境、指導語與施測時間均 完全相同。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