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為解決研究者對國文科教學中學生評量之問題,嘗試以行動研究法,

探討檔案評量相關議題,研究目的乃是為了讓研究者之教學目標能契合學生之學 習需求,以期能適時反映學生之學習成果,呈現評量之多元樣貌,充實研究者之 教學內容,進而提昇學生之學習品質。

本研究之實施流程主要分為四個階段:準備階段、發展階段、實施階段及資 料處理階段,研究者在此將每一階段的實施步驟說明如下:

一、準備階段

此階段包含:分析評量現況;擬定研究主題、目的及問題。

一、評量應是師生共同檢視教與學之重要活動與過程,但現實教室情境偏重

總結性之紙筆測驗。研究者先做問題之確認,基於個人之經驗、興趣及研究場 域之需要,另配合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更明白揭示評量之多元性與適切性,加 以客觀環境之需求,再考慮個人能力、知識及研究之便利性,初步決定以檔案 評量為研究論文之主題。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之方法,實施學生之檔案評量。

本研究之目的臚列於下:分析實施國文科檔案評量後,國中七年級學生學習之 表現;在實施檔案評量後,發現可以符應學生個別差異之需求。

二、發展階段

此發展階段包含:師生確立檔案評量目標﹔宣導檔案評量觀念,讓家長成為 後盾;教師訂定檔案評量之標準(以上三項細節,詳見第二章第四節)。

自發展階段始,著手蒐集研讀相關文獻,開學之後開始擔任彩虹班導師,研 究者訂定檔案評量之標準,一方面著手對於研究方法、研究時間表、資料蒐集與 分析方式作初步設計及規畫,另一方面進入現場實地觀察,利用問卷與訪談,蒐 集學生個別資料,家庭社經背景資料,及對子女期望之概括了解,作為學生起始 行為之分析,稍後完成論文前三章。

三、實施階段

此階段包含:此階段包含:轉換檔案實作標準為檔案項目;決定要收集之檔 案內容;建立評分之系統或標準;蒐集教師自省與學生之自評資料;檔案製作之 監控(以上五項細節,詳見第二章第四節);進行教學策略之修正。配合行動研 究,明確規畫執行如下:研擬行動方案(設計單元學習檔案);行動實施(現場 資料蒐集);蒐集回饋資料(教學觀察與發現);資料分析(教學反省與分析學習 檔案)。

自從開始作國語文檔案評量之教學及評量活動,研究者先跟學生進行檔案評 量介紹記錄,讓學生對此活動具備基本概念;師生共同討論檔案形式、內容項目,

並訂定評量標準;研究者再依檔案目的與教學目標,設計研究報告、學習單、學 習日記、檔案夾自我檢核表等。評量學生檔案的部分則盡量由師生共同訂立評量 標準,並進行自評、互評及教師評分。各單元主題結束時,研究者表揚優良作品,

並讓學生觀摩學習。研究者於實施過程中觀察學生學習之態度及學習情形之演 變,並隨時向指導教授請益及和研究所同儕討論,並針對教學策進行修正,且定 期檢討檔案進度,以利檔案製作之監控。

四、資料整理階段

此階段包含:分析整理資料﹔分析歸納結果﹔撰寫研究論文。

本研究研究者就現場觀察資料、省思札記作為記錄工具,並配合照片、錄音 帶、錄影帶,進行轉譯及資料分析,蒐集訪談、問卷各種文件資料,供研究分析 之用。由研究者先行檢核資料及對資料作解釋,再由論文指導教授提出看法與批 評,以利呈現資料之真實意義。本研究參考資料分析之步驟,閱讀瀏覽觀察、訪 談及文件資料,註記初步印象,與訪談者再確認訪談所得之資料,做個別整理。

並對整個行動探究過程與結果予以客觀描述與批判,以求廣泛之信賴與共鳴。此 行動研究流程,詳見:圖 3-1 研究流程圖。

圖 3-1 研究流程圖

本研究所採取為一循環式的模式的行動方案,玆說明如下:

一、研擬行動方案:

研究者根據國民中學翰林版(九十六年課程標準)七年級國中上、下學期課 本,每兩課歸納為一個主題單元,研究者必須設計研究方案中每個單元的學習活 動或學習單及態度表現。為了符應每一主題單元不同之教學情境與主題,研究者 所編製的學習檔案也同時配合各個主題單元,設計適合單元主題之學習檔案,以 期透過學習檔案,藉由聆聽、說話、閱讀、寫字、寫作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整 體語文能力。

每一單元的學習檔案中,設計符合五項能力之能力指標的學習評量表,計有 聆聽指標、說話指標、閱讀指標、寫字指標、寫作指標,由學生進行自我評量。

學生可以記錄個人之學習情況以及進步狀況。再經由家長予以學生回饋,最後由 教師(研究者)針對整個單元中,學生之學習狀況進行評量與回饋。

學習檔案的評量方式除了學生自評、教師(研究者)複評外;在寫字和寫作

(上學期)兩方面的檔案評量,兼採家長複評之設計;另在檔案封面方面有學生 互評之設計,由教師(研究者)在每份學習活動或學習單及態度表現,其中的「評 量」欄內進行評量。教師(研究者)參酌評分概念,在進行檔案評量之前必須告 知學生,評量符號所代表之意義,分別以「特優、優秀、再加油、要改進、閱」

之文字表示之,具體條列陳述;每一等級所代表的評量特質,改採敘述方式,來 取代百分等第之評分。玆將學習活動或學習單及態度表現之批閱符號與評量之評 量標準,詳見表 3-2。

表 3-2 學習活動或學習單及態度表現之批閱符號與評量之評量標準

答案正確度與內容的完整性

評語 分數 具體特徵

特優 10 內容充實、字體工整、有設計創意、口齒清晰有條理、自我檢核嚴謹,有 自己的想法。

優秀 8 內容切合要求、字體清朗、能具體答覆、上臺態度從容、能確實做到自我 檢核。

再加油 6 內容簡略、字體可辨識、能大略答覆、上臺態度拘謹、能粗略完成做到自 我檢核。

要改進 4 內容草率敷衍、字體潦草、僅能簡答、上臺態度吞吞吐吐、草率完成做到 自我檢核。

閱 2 內容闕如、字體無法辨識、漏寫或不完整、無法完成上臺發表、自我檢核 付諸闕如或簡省內容。

教師在評定等級之後,宜視教學現場之需要,隨機予以說明之文字,以期予 研究者班級學生適度地增強或可玆改進的建議。每份學習活動或學習單及態度表 現中「評量」欄的細目,是教師(研究者)期望研究者班級學生能達到的學習能 力,在學生完成單元作業後,由研究者先行批閱,評量學生是否巳達到學習能力﹔

「評量」欄細目之設定目的,是引導研究者班級學生進行自我反省之用。

二、行動實施

本研究在真實的教學場域,探討學習檔案在國文科教學的聆聽、說話、閱讀、

寫字、寫作五種能力之實踐,教學內容配合國民中學翰林版七年級上、下學期國 文課本的課程進行。教師(研究者)配合學校整體教學進度,輔以每個學習單元 的學習活動或學習單及態度表現之應用,來指導學生建立學習檔案。預定的教學 單元進度,請參閱表 3-3,另檔案評量教學活動簡案,共計八節(詳如附錄二:

評量教學活動簡案)。

表 3-3 國民中學翰林版七年級上、下學期國文課程及教學進度表

上學期 課文名稱 學習檔案內容 預定教學時間 寫作能力 夏夜 猜猜我是誰(擬人化作文) 96.11.26 -96.11.30 寫作能力 母親的教誨 我的囗囗(作文)

(改寫胡適「母親的教誨」的末一段)

96.12.3-96.12.7

說話能力 論語選 文字擂台「冊」字學習單 96.12.10-96.12.14 寫作能力 兒時記趣 童年二、三事(作文 ) 96.12.17-96.12.21 寫作能力 紙船印象 囗囗和囗囗(作文)

(某人與某物之間的關係或背景)

96.12.24-96.12.28

說話能力 地瓜的聯想 文字擂台「瓜」字學習單 96.12.31-96.1.4 聆聽能力 撲滿人生 「當幸福來敲門」電影學習單 97.1.7--97.1.11 下學期 課文名稱 學習檔案內容 預定教學時間 聆聽能力 過故人莊 「衝鋒陷陣」電影學習單 97.2.25—97.2.29 說話能力 小詩選 生活聯想創作(改編歌詞) 97.3.4—97.3.7 寫作能力 賣油翁 訪問稿(作文) 97.3.10—97.3.14 說話能力 語文常識(一)

漢字結構

象形文大觀園 97.3.17—97.4.4

聆聽能力 背影 「佐賀的超級阿嬤」電影學習單 97.4.15—97.4.23 寫字能力 寫字能力回饋單一 96.9.30

寫字能力 寫字能力回饋單二 96.10.15 寫字能力 寫字能力回饋單三 96.11.29 寫字能力 寫字能力回饋單(詳如附錄十二之四) 97.2.15 作文能力 寫作能力親子回饋單(詳如附錄十三) 97.2.15 閱讀能力 聯絡本小品文 選擇閱讀心得三篇、日記心得三篇 97.4.20 完成

三、蒐集回饋資料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因研究者(教師)是在自然情境教室現場中進行教學觀 察、訪談、問卷和回饋單等文件資料的分析;綜合運用所蒐集的參與觀察、學生 與家長的訪談及問卷調查與回饋單文件資料進一步深入分析,以期達成蒐集描述 性資料與獲得批判性資料之目的。

四、資料分析

研究者(教師)根據每一個學習單元內建的學生學習評量表、學生各項學習 總回饋單等部分,分別蒐集各類資料,並藉由研究者(教師)針對教學進行自我 反省與分析研究班級的學習檔案,並將其分析結果,適度修正下一個課程單元之 教學,且分項對學生聆聽、說話、閱讀、寫字、寫作五種能力進行分析,以期對 學生有增能的助益。

因為行動研究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研究者(教師)的教學須根據課程之 安排,單元主題規畫,去設計表達不同能力的學習檔案內容,並建立以聆聽、說

因為行動研究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研究者(教師)的教學須根據課程之 安排,單元主題規畫,去設計表達不同能力的學習檔案內容,並建立以聆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