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在本節中,研究者將根據實際教學過程與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幾點建議,供教 育從業人員在實際教學或未來研究上的參考。

壹、對未來想實施學習檔案的學校或教師之建議

一、給各學習領域公平的機會,以期發揮彈性課程的功能

凡能在領域會議中,凝聚共識﹔並於課程發展委員會,提出所欲推動領域課程或領 域教材計畫者,應給予該領域享有彈性課程的配課待遇,以利提出實施構想的師生,

有充分的時間可供運用,如此,則可蔚為良好校園課程發展之風氣。

二、單元活動時間可以更彈性的運用

研究者因進行的單元太多,以致常常呈現「活動緊追課程跑」的狀態,雖然活動看 似緊湊,但研究者必須坦承,在此行動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的心情是緊繃的,研 究者推究是個人完美心態的作祟,但是,相對的,研究班級部分學生承認的確也有

活動進行太趕的感受。研究者深省,沒有調適好教學步調的教師,就無法讓學習者 體覺學習歷程的真善美。

三、舉凡檔案活動所進行的學習單元都可納入評量的範圍

研究班級部分學生直言檔案封面設計也花下時間,為何在評量回饋中遺漏了封面的 評量部分,研究者深思,檔案評量不正是回應了多元智慧的精神,於是在學習回饋 單中,也聊具一格地設計了一題﹕請寫下自己欣賞封面的創意者,讓研究者驚訝的 在於,凡學習過著必留下痕跡,研究者無法對自己輕棄封面設計的評量找理由。只 能說,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而學習者的覺知,正意味著研究者思路的迷失。

四、教師可以學習突破自我既定的模式,開發新形態的活動單元

未來是否在同一課文中,同時兼採兩項或兩項以上的能力活動,研究者在行動 研究期間,為何一直固守著「一課文一能力」的檔案活動,是研究者「企圖證明」

研究者某項能力或是源自於研究者根深柢的行為模式,雖然研究者不必為此多加深 究,但研究者卻因此,對學習檔案有了新的想法,做好一個綜合多元活動的單元,

或許對檔案評量中始終無法克服的時間因素,提供了另類的轉寰空間。

五、對「聆聽」能力的檔案評量,可以參酌學生選片的意見

研究者雖然幾經挑選,才完成了配合課文的電影選片工作,但為了讓研究班級 部分學生也有選片的參與感,研究者建議,可以在聆聽活動進行前一、兩週,即宣 布影名,並歡迎學生提供不同的意見,但前提是,要比照研究者的作業流程,以能 事先觀賞過為前提,且影片內容能符合討論的主題。

六、對「說話」能力的檔案評量,可以發展更多的上台機會

研究者就自己學習歷程來看,上台的練習靠機會,而機會是教學者所營造的,

研究班級學生因機會短缺,所以產生訥於上台的狀況,研究者為了袪除學生恐懼上 台的心態,宜把說話活動設計得更貼切生活狀況,如即席小演講、小型辯論模式都 可以逐漸在課程發展中實現。

七、對「閱讀」能力的檔案評量,可以酌開書單或多利用圖書館的設備 研究者因時間因素考量,僅利用聯絡本完成最基本之閱讀能力的檔案評量,日

後,可以由研究者或研究班級學生等多方管道,以短語式簡介,來酌開書單,研究 者另可擇期,如每月選定一堂自習課上圖書館閱讀。

八、對「寫字」能力的檔案評量,可以設計更有創意的學習活動

研究者對寫字檢核表流於制式化,深思企待改善,因研究班級家長建議,研究 班級學生也利用五月十四日自習課製作擁有自我創意的錯字檢核簿,爾後,研究者 只要光公布錯字檢核的起訖日期,餘者,就由研究班級學生自由發揮。

九、對「寫作」能力的檔案評量,可以配合課文,往議論方向發展

研究者配合課文發展,在記敘、抒情的撰寫上,已略具規模,依研究者看法,

目前的論說文已不似制式般刻板,「實例故事法」可用人例、史例、或個人事例為證,

內容兼採記敘、抒情、議論方式並行,「寫作」能力的文體自可朝向更靈活運用的方 向進行。

後記–研究者的反省觀照與行動研究之歷程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及質性研究之分析,探討學習檔案評量方活在國中七年 級國文科聆聽能力、說話能力、閱讀能力、寫字能力、寫作能力實施之情形,一 經實施後,對學生的影響如何;有無改善個別差異之情況;在實施時,教師的教 學與學生學習的阻力又是什麼。進行此研究,研究者本身要具有批判力及自省力,

應該根據所獲得之資料文本來論述與解說,因此,研究者對探究行動研究整個過 程與結果,須予以客觀的描述與批判,才能得到廣泛的信賴與共鳴。在質性研究 中,研究者是資料蒐集者﹔也是資料詮釋者,研究對象的真實本質只有存在當下。

因此,本研究者之研究者身為國文教師兼導師,透過被研究者的立場,去了解學 生對學習檔案評量之經驗感受,以及對被研究者之意義為何。綜觀研究者、學生 及家長在實況現場,所面臨的問題和看法。研究者進而省思,研究者在研究現場 中是否能保持客觀,並知覺自己的主觀及刻板印象。在研究結束後,更要進行反 省與關照,研究者須關照研究流程,研究者更須與本身進行對話;反省各種現象,

從現象中獲得啟示,藉由後設反省,為此研究作結,並能分享個人的心路歷程。

壹、採用學習檔案評量的省思

預期檔案評量實施之結果,對學生而言,學生擁有更多學習之主控權,可以評 量出學生之起始行為、努力的歷程,瞭解學生實際學習之狀況,以期呈現學生發 揮多元智慧之成果,讓學生由互評中了解同儕評量價值,從自我評量學習認識自 己,更能正視自己之缺點;對家長而言,是為親子關係,另闢蹊徑,重新審視自 我價值,除了紙筆測驗之表象,多元評量之內蘊,提供了什麼訊息。期盼部分僵 化親子關係能得以改善。

至於對研究者而言,多元評量除了檢視自己之教學設計外,還能突破研究者 一貫之威權主導,將學生視為行動夥伴,開創研究者之新思維。

由於教學經驗、人生經驗的積累,這幾年來,研究者一直思索,沒有掌聲的評

量,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魔咒。以國文科為例,國小邁向七年級的學生在選擇題 上,要先弄清楚「何者為非」即「那裡是錯的」的意思;而「何者為是」是「那裡 是對的」的意思,在諸多文白混雜、互為解釋的題組、題幹、選項叢林中摸索,此 外,還有一些國文科的「專用術語」,在學生未明其用意之前,先行考驗學生的「先 備」知識,簡言之,學生是在「錯」中學,然而,在教師解析後,學生又「真正」

瞭解了多少。沒有學生的歡顏,沒有家長的欣慰,一張張的制式評量,把試圖走得 近的靈魂拉得更遠了。年輕的生命,怎能在瘠地上乾涸呢。研究者想藉由學習檔案 評量,把學習的源頭活水找來!研究者參照九年一貫國文科的能力指標,簡明扼要 地標明,讓學生瞭解學習的目標,為了避免學習單的泛濫,研究者時而採取圖畫紙;

時而改用麥克風發表﹔時而美化版面。研究者依據教學觀察及學生自我檢核和達成 能力指標的狀況,來省思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之關連性。

學習檔案在整個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從多面向去考量,如經單元教學後,所欲 達成的能力指標、學習單的設計、聆聽能力的設計、說話能力的設計、閱讀能力的 設計、寫字能力的設計、寫作能力的設計、學習檔案的多元評量、學生和家長的回 饋單、學生和家長的問卷、學生和家長的訪談、教師的教學觀察等。另外學校行事 曆和檔案實施的配合度也是實施學習檔案計畫之必要裁量。研究者必須坦承,由理 論走向實務,要經營架構,組織布局。因此,對於每一個活動的設計,研究者始終 是抱持如履薄冰的心情完成,能順利成功,則由衷感謝「得之於人者太多」﹔不能 如期完成,研究者也要反省檢討。在日積跬步的過程中,除了考驗研究者的教學經 驗之外,也考驗研究班級學生的投入程度。研究者相信,學習檔案的多元評量,能 順利進行,「多元」二字就是教學上求新、求行、求變的先備條件。

檔案評量的研究,是期望學生能看到學習檔案的呈現,原來是涉及多元階層、

無數思考的歷程,要求學生有篩選、分類、反思的動作,並在某種有意義的目標下 整合資料,將粗糙的資料轉化成自己學習心得的專利品,如此,學生對世界才可能 有更宏觀的視野。

貳、與家長互動關係的省思

雖然研究者所邀約訪談的對象,為了顧及異質性,幾經思索,才大致底定,在 邀約訪談的過程,感謝的是﹕有很多直爽答應的家長,但是研究者也會碰到這樣的 狀況:原本是要訪談學生的爸爸,結果學生稱說由媽媽代答,因為爸爸口才遲鈍,

無法接受老師的訪談。其實研究者一直對受訪學生的爸爸很好奇,也很想找機會問 問他,學生笑稱當爸爸看了「爸爸與釣竿」一文,沒想到,過了幾天,爸爸拿起釣 竿,就去釣魚了,學生臉上那抹笑意,真的令研究者難忘;以及學生不斷地以爸爸 為題材,披露自己因為「爸爸長得像壞人,所以至上小學後,就從不讓爸爸到學校」, 直至日昨爸爸看了「我的爸爸」一文,謎底才揭曉。這些生活的樂趣,父女的情意,

牽動了檔案評量的活動,使得讓檔案評量變得有富有生命的創意,而這些生活中延

牽動了檔案評量的活動,使得讓檔案評量變得有富有生命的創意,而這些生活中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