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檔案評量之運用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檔案評量之運用

本節就檔案評量之實施程序、對檔案評量之評鑑兩部分,加以說明。

壹、檔案評量之實施程序

教育的檔案評量之普遍性源自很多教育關懷:這種評量之確實性、課程之合 作協力、個人成長之加強,在教師專業下啟發興趣。為了確實加強檔案評量為學 習評量作業之正確性,相較於傳統測驗,檔案評量之目的是評估學生之高品質表 現與有意義之作業上。閱讀和討論有意義之書籍與事務,對有意義之主題表達反 應,研究與寫報告或編輯一個有註解之書表,確實留下一系列緊密之排列在評量 與教育之間(Sheila W.Valencia,1991)。

任何真實而不是瑣細之教室活動都有產生檔案評量之潛力,產生在評量與教 育之組合,對教師而言,簡單而有力量之目標即在此目的:「評估教什麼」和「教 評估什麼(SheilaW.Valencia.1991)。

以學者之言(王文中等,2005;李坤崇,1999;郝永崴等譯,2007;郭生玉,

2004),綜合整理之,分述為以下八項:一、確立檔案評量之目的,二、決定由 誰負責計畫這個檔案,三、訂定檔案評量之標準,四、轉換檔案實作標準為檔案 項目,五、決定要收集之檔案內容,六、建立評分之系統或標準,七、教師之自 省與學生之自省,八、檔案製作之監控。

一、確立檔案評量目的:

讓學生思考他們即將建構之檔案目標(選擇檔案類型,確認檔案本身之 特色),教師可以在檔案設計之初,即分享教師之教學目標(如在學習歷程中學 生該習得或培養之能力、態度),以利教與學二者間目之的契合;教學目標愈清 楚,檔案之項目內容就更明晰。

二、決定由誰負責計畫這個檔案:

檔案使用之成效主要掌握在親、師、生的手中,教師可藉由適當時機向家 長宣導進行檔案評量之目的,並發予家長同意信,讓他們瞭解這頂研究之進行,

也可要求家長和學生討論檔案之目標和內容,一個團隊就能發展出協助學生認識 自己或改善自己之力量。

三、訂定檔案評量之標準

教師應將教學目標擬用檔案評量來達成者,轉化為更明確之實作標準,即 所謂教學目標之具體化;明確界定檔案實作標準乃檔案評量成功與否之關鍵;

此實作標準須顧及認知(例如:分析、解釋、計畫、組織、修改)、情意或技 能動作(例如:清晰之溝通、編輯、繪圖、說話、建築)等不同領域之教學目 標;檔案內每一項實作標準必須各自獨立,並宜條列呈現;決定檔案實作標準 後,教師宜用書面通知學生和家長。

四、轉換檔案實作標準為檔案項目

教師將檔案實作標準轉換為檔案項目,可直接將標準轉換為檔案項目,

亦可將一項標準細分成數個項目;檔案項目多寡宜顧及學生能力、程度、所需 時間、經費、家長或學校行政配合度;檔案項目宜與資料呈現方式相配合,學 習過程可留下正式記錄者,可採「學習成果記錄」方式;無正式記錄者,可採

「複製品」方式(例如:活動錄影帶、訪談錄音帶、照片、討論記錄或錄音帶);

學習過程或成果有賴他人證明者,可採「他人證明」方式(例如:同儕意見、

家長意見、教師意見或其他有關人員意見)。 五、決定要收集之檔案內容

Fischer 和 King(1995)面對此項考量,教學者有兩個選擇決定:所有權 及檔案與教學之連結。為了達到檔案內容含蓋廣大而有代表性,教師有必要準 備一份內容選擇指引,以作選擇檔案資料之依據,此份指引可包括:一般項目、

獨特項目、其他項目,有些項目是必須的,有些項目可以選擇,另有萬能卡項 目(wild card item)(引自郭生玉,2004),給學生選擇之空間,可以不含在原 內容選擇之指引上,卻是學生引以為傲之作品(學生可在列入作品,附上簡要 陳述),以確立學生之所有權。

六、建立評分之系統或標準

教師對列入檔案之各個資料項目,學生在該項目之草稿或定稿,都會得 到一個分數,至少,最基本之評分標準要確立,在評分上可就幾項重要標準來

考量:

(一)資料之完整性與周延性。

(二)思考與作品之精密度(學習的深度)。

(三)種類之多樣性(學習的廣度)。

(四)個別項目或整體檔案之表現法或創造法

(五)知識和技能之成長證據。

(六)在整個期間內,理解力、方法、態度之增進證據。

(七)檔案內所包含項目之品質評鑑結果。

七、教師之自省與學生之自評

自省與自評是檔案評量與一般評量最不同之處,自評自省往往是最被忽視之 珍貴經驗。以下要點說明以(一)學生之自評(二)教師之自省,兩個面向分別 陳述。

(一)有關學生之自評面向,可規畫問題如下:你為什麼選擇這個樣本在 自己的檔案中;你認為這個樣本特別好的地方是什麼;這個作品(業)之優點 是什麼,從這個作品(業)你學到什麼;你最滿意的是那一次的表現,為什麼 你喜歡它;你最不滿意的是那一次的表現,如果重做,如何可以使它更好;

對於老師或同學給你的評語是什麼;你對這些評語反應如何;從整個檔案看來,

在學習這個項目上,你個人有什麼習慣;你對自己的檔案的感受是什麼,為什 麼你有那樣的感受;你最想讓誰分享你的學習檔案,為什麼;從上次的表現到 這次的表現,你的進步與改變是什麼;從這次的表現到下次的表現,你預期自 己的進步與改變是什麼。

(二)有關教師之自省面向,可具體陳述如下:我是否提供清楚的方向讓 學生知道如何反省及準備檔案;檔案之各層次目的,包括科目之學習、成長之 歷程、與環境的互動間是否達到目的之要求;檔案之呈現是否不同於一個累積 作品之檔案;外人能從檔案看出學生做了那些活動;對於學生的家人或他人,

檔案是否提供我充分的信心,和他/她討論孩子的學習;學生是不是珍視自己的

檔案。不只學生需要對自己的檔案反省,老師也應從教室之學習觀點,作整體 之反省。

八、檔案製作之監控

(一)完成期限:

教師、學生、家長需要知道完成檔案之確實期限,期限確立後,可強化彼此 之連結,增進團隊之決心;對於作業之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有接受修改之心理 準備,如此,可能會出現時間短缺情況。

(二)作品繳交與發回方式:

決定要學生繳回作業之方式,如課程進行第幾週次、放置及發還地點、需要 封套與否、遲交處置問題、缺席同學補繳問題等。

(三)作品的保存:

作業最終保存處,學生能肩負保存責任與否,或教師自存、新學期須移交 新教師與否等。

(四)觀看檔案內容的人員:

教師和學生及家長進行充分討論,並尊重共同之決定。

(五)期末座談會:

在期末或學年末,規畫期末座談會,擇期和學生個別討論他的檔案,必要時,

可以邀請家長出席並參與,在會談中,除了評量學生之學習成果,也應該幫 助學生瞭解自己之成長與進步情形及改進學生自我評量能力。鑒於時間壓 力、資料儲存和處理等困難,重質勝於重量是必須確認之基本準則。

貳、對檔案評量之評鑑

檔案評量是針對學生之學習過程與表現之詮釋,確認該評量為有效歷程,

有五項具體蒐集證據之方法(王文中等譯,2005),其方法分述如下:

一、檔案作品之取樣代表性。

二、作品製作、呈現、反省過程所引發之反應歷程。

三、評價判斷時之概化程度。

四、實施檔案所引起的意圖或非意圖效果。

五、學生及教師在過程中透露出之價值取向。

本研究研究者在檔案類型方面,本研究參照Sheila W.Valencia(1991)等學 者的說法,兼採「歷程檔案」與「陳列檔案」這兩種在教室中常用的類型。有關 檔案評量的實施程序,本研究參考李坤崇(1999)等學者之言,認為主要為下列 三項:確立檔案評量之目的、訂定評量之標準及決定檔案之內容,亦遵循此步驟 進行。在教育關懷的前提下:檔案評量之確實性、課程之合作協力、個人化、多 元化的理想,亦能盡量符合上述原則。至於訂定評量之標準,參考夏淑琴(1999)

等學者之言,可視實際需要及研究性質採用整體印象評分或分項評分法,本研究 兼採整體印象評分、分項評分法,酌加軼事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