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入學考試翻譯試題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大學入學考試翻譯試題

一、歷史演進

自民國 70 年起,大學聯考英文科加考翻譯與作文2,用以測驗考生語言應 用能力。這在當時是一項創舉,實施之初,無論命題方向、配分比例、評分標 準,乃至於人工閱卷如何做到公平客觀,皆引發各界熱烈討論,甚至不乏呼籲 改進的聲音(張強仁,1984;湯廷池,1980)。一開始為了減少給分誤差,民 國 70 年以填空方式出題,71 年為選字重組,72 年起為整句式翻譯3(大學入學 考試中心,1992)。民國 78 年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簡稱大考中心)正式成立4, 民國 83 年起開始承辦學科能力測驗(簡稱學測),自民國 91 年起承辦指定科 目考試(簡稱指考)5。時至今日,大學入學考試(簡稱大考)6無論是題型研 發、命題,乃至於閱卷,皆由大考中心負責,除測驗內容隨高中課程修訂而有 所調整外,題型、題目的難易度趨於固定,其中翻譯更是常考題型。

期間大考中心一度取消翻譯試題。由於測驗有時間限制,大考時學生在翻 譯與作文部分經常無法充分作答,再者人工閱卷需要時間,但是為了配合考生                                                                                                                

 

2 民國 70 年以前大學聯考也有翻譯題,不過為了配合電腦閱卷,當時是以選擇題方式出題(大 考中心,1992)。  

3 本文探討的對象是日間部大學聯考中譯英試題。過去大學聯考分日、夜間部,翻譯試題有中 譯英和英譯中兩項。日間部大學聯考自民國74 年起廢除英譯中題型。湯廷池(1980)主張不宜 考英譯中,因為「測驗的對象是英文而不是中文的表達能力」(頁7)。黃燦遂(1994)認為 英譯中題型比較像是考閱讀理解能力,不是考翻譯能力。  

4 大考中心原名為「中華民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於民國 82 年改制為「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 試中心基金會」。  

5 大學聯考一直施行至民國 90 年,於民國 91 年由指考取代。  

6 目前大學入學考試分兩階段:第一階段為學測,於每年寒假期間舉行;第二階段為指考,於 每年七月舉行。  

成績單寄發,又不得不加快速度,造成龐大的閱卷壓力。因此大考中心自民國 87 年起,開始研議英文寫作能力獨立施測,將英文寫作從學測和指考的英文試 題中抽離出來,不僅增加考生作答時間,大考中心也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閱卷。

英文寫作能力測驗曾於民國 89 年和民國 90 年進行過兩次試測,內含句子層次 和文章層次的多種題型,惟不見翻譯(大考中心,2000;林瑮珊,2000;陳坤 田,2000,2001)。此外,大考中心於民國 90 年發表〈指定科目考試與學科能 力測驗英文考科統整計畫研究報告〉,其中規劃之指考與學測英文科題型也未 出現中譯英一項(大考中心,2001)。

於是民國 91 年指考正式取代聯考,中譯英試題也隨之消失。民國 86 年至 92 年間,學測也不曾出現翻譯考題,其間有五年由英文簡答題取代7。一直到民 國93 年,大考才又恢復翻譯試題,自此英文科試題在題型、題數、配分上趨於 固定。無論學測或指考,題型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選擇題,占72 分;第 二部分為非選擇題,包含中譯英與英文作文兩大題,其中作文占20 分,中譯英 有兩小題,每小題 4 分8,雖然分為兩句,但是兩題翻譯之間會有一個共同的主 題,屬「連貫式翻譯」。過去大學聯考與學測的翻譯試題多為五題,配分20 分。

民國93 年大考恢復翻譯試題到現在,中譯英試題維持兩題,配分 8 分。劉月雲 和廖柏森(2010)認為這樣雖然可以縮小給分誤差,加快閱卷速度,但是也意 味著翻譯試題受重視的程度不如以往。

另外必須說明的是,學測與指考難度設定不同。學測各科試題範圍以高一 及高二必修課程為準,而指考各科命題範圍涵蓋高一至高三課程,因此學測與 指考使用的詞彙與句型難度皆不同。大考中心於2002 年編定〈高中英文參考詞 彙表〉,內含6,480 個英文詞彙,分為六級,每級 1,080 個詞彙,第一、二級為 最常見字彙,其中第一級至第四級詞彙為學科能力測驗範圍,指定科目考試的 範圍則涵蓋全部六級的詞彙。在句子結構方面,學測翻譯試題只評量「高中階 段之基本句子書寫能力,內容以結構較為簡單之句型(如單句、合句、複句)

及常用詞彙為主」;相較之下,指考翻譯試題旨在「評量考生是否具備高中階

                                                                                                                 

7  分別是民國 86、87、88、89、92 年。  

8  93 年學測中譯英試題有兩小題,每小題 5 分,93 年指考以後都是兩小題,每小題 4 分。  

段之進階句子書寫能力」,因此句子的難度就會提高到「複雜之句型(如合句、

複句、複合句等)」(大考中心,2010b)。

二、命題原則

大考中心(1994)說明中譯英試題的目的,在檢驗考生是否能夠「運用高 中英文常用詞彙與基本語法將語意由中文轉換成簡潔、明確、有效的英文」,

並提出五點「中譯英命題原則」,原文引述如下(頁51):

1. 各題應採整句式命題。

2. 句子的字詞片語應為高中常用者。

3. 重要的單字或片語應盡量避免重複出現。

4. 句子的時變式、句型、子句種類、常用片語應力求周延。

5. 題意要清楚明確,文句要自然流暢。

除了以上五點以外,每句答案的長短也要適中,以介於 10 至 20 字之間為 妥。

三、試題分析

歷屆大考翻譯試題已有許多研究加以探討,分析重點多在題型及試題內容。

1991 年大考中心委託陳坤田等人,針對當時聯考英文作文與中譯英命題與評分 之優缺點進行研究,並提出具體建議,1992 年研究完成,發表〈大學入學考試 英文科寫作能力命題及評分之探討研究報告〉,其中收錄民國 71 年到民國 80 年中譯英試題分析。黃燦遂(1994)專書討論民國 63 年到民國 82 年大學聯考 英文試題,翻譯部分雖自成一章,但是著墨不多,僅就題型部分簡單分類。周 正一的碩士論文專就民國 68 年到民國 83 年大學聯考英文科翻譯試題,探討試 題設計是否合乎命題原則,也就歷屆試題的演變趨勢做一整體分析(1996)。

劉月雲和廖柏森(2010)為期刊論文,研究民國 73 年至民國 90 年大學聯考以

及民國93 年至民國 97 年學測與指考中譯英試題共 100 題9,分析重點包括題型、

題數、配分以及試題內容。由於各篇研究分析的範圍和方式多有重疊,以下便 就以上文獻所提歷年試題題型的演變及命題趨勢加以整理呈現。

在題型的演變方面:如前所述,自民國70 年起大學聯考英文科加考翻譯。

民國 70 年以填空方式出題,民國 71 年為選字重組。為了更有效評量學生的寫 作能力,民國72 年起改採五個獨立句子的整句式翻譯,配分 10 分。民國 75 年 起更進一步設計讓五個句子間語意連貫,配分也提高為20 分,一直沿用到民國 86 年10。民國 87 年開始大學聯考英文科閱讀測驗多加一篇,選擇題增加五題,

配分多了10 分,於是翻譯試題改為五題,配分 10 分。之後民國 91 年指考取代 聯考,中譯英試題也隨之消失。在學測部分,自民國 83 年開辦,到民國 86 年 取消翻譯試題前,學測的中譯英部分和聯考一樣,也是五題連貫,配分20 分。

民國93 年,指考和學測皆恢復翻譯試題,自此題數固定為兩題,共占 8 分,繼 續連貫式題型的出題方式。

這些學者對於連貫式翻譯題型多持肯定態度。雖然句子主題相同,容易導 致相同的字彙重複出現,時態、句型的設計限制也多,但是因為介於單句翻譯 和段落寫作之間,所以兼具兩者優點:(1)各個句子分開評分,給分標準明確,

評分較容易,也更客觀;(2)五個句子上下連貫,進一步延伸便是一篇短文,

不僅接近真實語境,也可評量學生較高層次的寫作能力。劉月雲和廖柏森

(2010)認為連貫式翻譯可以練習「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連貫性(coherence)和 一致性(unity),也是一種基本寫作的測驗」(頁 236)。然而這些學者分析 的基礎都是過去的五句連貫式翻譯,現在大考翻譯試題僅有兩句,其中所能涵 蓋的語句銜接關係勢必十分有限,是不是真能發揮從句子過渡到段落的功能,

還有待研究進一步證實。

在命題趨勢方面,由於劉月雲和廖柏森(2010)分析的範圍已涵蓋其他三 份研究,數據也最完整,因此本段僅就其研究結果,從時態、語態、句構、句 型等方面分別說明。該研究蒐集民國 73 年至民國 90 年大學聯考,以及民國 93 年至97 年學測與指考中譯英試題,共 100 題,整理、分類後發現:在所有時態                                                                                                                

 

9 如前所述,民國 91 年及 92 年的學測和指考皆未出現翻譯試題。  

10 民國 81 年為兩句獨立共占 10 分,是唯一的例外。  

中,現在簡單式最常考,占所有句子的 58%;其次為過去簡單式,占 29%。一 百句中只有 3 句使用被動語態,其餘皆為主動語態。在句構方面:將近半數是 簡單句(48%),接下來是複句(36%)和合句(13%),最複雜的複合句難得 出現(3%)。句型以五大基本句型為主,共占 45%,使用從屬連接詞和對等連 接詞的句子合起來比例是 32%。劉月雲和廖柏森強調,雖然整體而言名詞子句 所占比例不高(8%),但是集中在最近幾年,重要程度不容忽視。

以上是文獻對歷屆大考翻譯試題的討論。另外針對民國93 年到民國 102 年 的翻譯試題,研究者也觀察到兩點:(1)大學入學考試為全國性測驗,必須考 慮所有學生的生活經驗,因此傾向概括陳述一個事件或議題,事實客觀、明確,

考生也不需要作任何的猜測或是主觀判斷。如民國 95 年提倡室內禁菸、民國 96 年高鐵通車、民國 97 年全球糧食危機、民國 98 年世界新七大奇景投票活動、

民國99 年單車運動興起、民國 100 年日本核電廠爆炸事件、民國 101 年食品安 全問題、民國102 年高房價議題,考題皆取材自時事。(2)這十年學測與指考 的翻譯試題40 題之中有 23 題是簡單句,複句有 12 句,合句有 5 句,句子的主

民國99 年單車運動興起、民國 100 年日本核電廠爆炸事件、民國 101 年食品安 全問題、民國102 年高房價議題,考題皆取材自時事。(2)這十年學測與指考 的翻譯試題40 題之中有 23 題是簡單句,複句有 12 句,合句有 5 句,句子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