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過程

一、翻譯寫作部分

(一)資料蒐集

研究者事先徵得 5 位高三英文科任課教師同意,配合其課程進度,在三個 類組共 6 個班級蒐集研究資料。研究者親至各班施測,以確保學生作答時未使 用字典或網路搜尋參考答案。施測前研究者先宣讀作答指導語;測驗進行中,

學生如有任何疑問,也當場給予回應說明。基於研究倫理,施測需徵得當事人 同意,再加上高三學生時間寶貴,故施測時研究者皆明確告知學生有選擇不作 答的權利。

試卷完成後由研究者當場收回,回收後統計收回份數,確認是否完整作答,

並排除學生照著標準答案寫的情況。接著依據受試者的學測英文科成績,十三 級分以上的學生定義為高成就,十級分以下的學生代表低成就,最後取得高成 就學生翻譯試卷38 份、低成就學生翻譯試卷 30 份(見表 3-1)。

(二)資料分析

由於每個受試班級試題的題號隨機安排後順序皆不同,為了清楚呈現、比 較學生的翻譯表現,研究者將 68 份試卷輸入電腦,分高低成就兩組,條列 16 個句子學生提供的各種答案。接著依據先前所提之高中階段中譯英重點,從冠 詞/數量詞、代名詞、被動語態、時態、連接詞、詞性轉換、詞序、標點符號 等八項,參照大考中心網站提供的參考答案,輔以線上語料庫,計算並比較高 低成就學生翻譯正確與錯誤的人數。

二、個別訪談部分

(一)資料蒐集

研究者於翻譯試卷結語詢問學生是否願意接受訪談,討論自己對於大考翻 譯的想法,取得高成就12 位學生、低成就 2 位學生的同意接受訪談。高成就有 意願的人數較多,故研究者參考學生學測英文科級分以及翻譯題得分,從中找 出 7 位進行訪談。低成就學生對於接受訪談意願較低,於是透過英文科任課教 師,另外找到 3 位學生參加訪談。訪談人選確認之後,研究者親自與受訪學生 確認時間。由於高三學生有些還未成年,基於研究倫理,必須告知其監護人,

故與學生確認時間時,一併發與家長同意書(見附錄六),請學生帶回家給家 長簽名並於訪談時繳回。同意書上有研究者的聯絡方式,方便家長有任何疑問 時可以電話聯絡。所有訪談皆利用課餘時間在學校進行,研究者事先徵得校方 同意,取得一獨立空間進行訪談。

在訪談之前,研究者利用大考中心網站所提供的參考答案先行閱卷。訪談 當天,研究者先請受訪學生繳回家長同意書,確認家長是否同意;接著致贈受 訪學生兩百元訪談費,感謝其接受訪談;最後才開啟錄音設備,正式進行訪談。

由於訪談不是在寫作翻譯試題後立即進行,學生可能已經忘記自己寫作時的想 法,再加上學生只是做完試題,不知道正確答案為何,也不知道自己錯誤之處,

因此訪談中必須一邊訂正答案,就試題本身加以解說、釋疑;一邊適時提問,

以探求其本意。整個流程約需40 分鐘到一個小時,全部的訪談在翻譯施測後的 兩個星期內進行完畢。

實際接受訪談的學生原有12 位:高成就 7 位,低成就 5 位,其中 2 位高成 就學生希望一起接受訪談。然而研究者作逐字稿時,發現這兩位學生的音質十 分接近,加上音量不大,經常無法判斷是哪位發言,因此捨棄這兩位學生的訪 談資料,最後取得5 位高成就學生與 5 位低成就學生的訪談資料(見表 3-2)。

(二)資料分析

研究者將10 位學生的訪談錄音做成逐字稿,然後將訪談資料分類、歸納,

重建學生翻譯時的認知思考及文字轉換過程,對照高低成就學習者不同的和共 同的翻譯錯誤,進一步釐清不同成就的學習者面對大考翻譯試題,其問題與困 難之處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