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國際化之背景與相關理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大學國際化之背景與相關理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1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探討大學國際化之背景與相關理論;第二節 指陳國內外大學國際化之策略與現況;第三節分析國內外大學國際化指標 之相關研究,作為本研究之參考,以建立公立大學國際化指標之架構。

第一節 大學國際化之背景與相關理論

本節先說明國際化之源頭為全球化,闡述大學國際化的背景,進而釐 清國際化與全球化之關係與差異,再探討大學國際化之歷史發展,最後統 整眾多學者及研究對大學國際化的意義,以充分說明大學國際化之內涵。

壹、國際化之源頭為全球化

國際化的源頭為「全球化」,Waters(1995)提出全球化不僅僅只是經濟 關係的連結和市場的全球擴張,文化同時也不再被限制於國家的界線。思 想、知識、態度、媒體和文化商品現在傳播到世界各地,跨越曾經不可逾 越的時空與空間距離。全球化現象由經濟活動所驅動,透過科技的發展、

交通運輸技術的進步及網路媒體的發達,經濟資源和生產的各項要素,包 含產品、服務、勞動、資本、科技,皆跨越國家的藩籬在全世界自由、全 面、大量地自由流動,使得世界各國經濟日益開放融合,進而帶動政治、

社會、文化、教育、生態等各領域的全球化趨勢。

自 1980 年代開始,全球化成為人類發展的重要議題。Rizvi(2004)指 出全球化的過程不只影響到教育政策,同時也與經濟、政治相連結,更延 伸到治理的議題。全球化的力量不僅僅只影響教育層面,更從各方面影響 到當前生活的每一個部分,Knight(2008)提到全球化為國際化帶來轉變,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2

國際化為高等教育帶來轉變。

Thomas Friedman 在其《世界是帄的》一書中宣稱:「全球化不是一種 選擇,而是現實(reality)」(張碧娟,2013)。我國過去幾十年來,教育的發 展與成功造尌出我國的經濟奇蹟,符合時宜的教育政策培育出社會經濟發 展實際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見教育對於國家競爭力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但面對現今全球化之浪潮,競爭對象以擴至全世界,我國能否能持續培植 出具有國際競爭力之人才,教育國際化之成功與發展為關鍵要素。因應全 球化的衝擊影響,推動國際教育、教育國際化已是各國明顯的共同發展趨 勢(王如哲,2013)。

貳、國際化與全球化之關係與差異

Scott(2005)觀察到全球化與國際化皆是非常複雜的現象,很難有絕對 的區分,它們重疊或同時發生,用各種方式交織纏繞。Scholte(2005)指出 有些人將全球化一詞與進步、繁榮與和帄連結在一貣,但也有些人會將全 球化聯想到剝奪、災難與毀滅。Teichler(2009)分析全球化與國際化的相同 之處在兩者皆是高教政策的方向與趨勢,是國家高等教育系統朝不同程度 開放,都是高等教育轉變需面臨的挑戰;不同之處分成主要意義不同及討 論的議題不同。全球化的主要意義是國家的界線變得模糊甚至可能消失;

國際化則是增加跨國活動。全球化討論的議題涉及競爭、市場操縱、跨國 教育、商業知識傳遞;國際化則是人員流動、學術合作、學術知識傳遞、

國際教育。

Knights(1999)的闡述釐清全球化與國際化的關係:全球化是科技、經 濟、知識、族群、價值、思想等跨國界的流動,全球化對各國依其歷史、

傳統、文化和取捨輕重不同造成的不同影響;國際化則是各國為因應全球 化衝擊,所作出的回應,方法則依國情而異。因此可將國際化和全球化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3

為兩個相異卻連動的概念,全球化可被當成「催化劑」,國際化則是「反 應」。全球化因世界經濟整合,新資訊與通訊科技、國際知識網絡、英語 的角色跟其他受到學術機構的力量而形成;而國際化是政府及大學制定出 許多政策及計畫來實行完成,以回應全球化的作為(Altbach, Reisberg,

&Rumbley, 2009)。

全球化雖然與國際化密切相關,但是二者各自有其理由、目標與影響,

除了在先後順序有所區別外,在本質上也不一樣。全球化本質上是指跨越 國家界線的經濟整合過程,在高等教育的範疇中,經濟仍是主要的考量,

強調的是競爭、剝削、適者生存的法則,當大學的競爭力等同於國家的競 爭力,全球化很可能會侷限而不是促進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這點也使「全 球化」一詞往往帶有負面的意思;而國際化比較著眼於人類的共同利益,

形式上有較多的合作、協同、分享與利他,講究互惠的原則,教育供應的 流動往往是雙邊或多邊進行,而且通常具備較為謹慎的品質管制(Yang,

2002)。但 Brandenburg 和 De Wit(2011)評論如果將品質與卓越視為國際化 的高等教育核心價值,貿易商品視為全球化高等教育核心價值,挑戰原本 高等教育為公共財的概念,如此便會很輕易的將國際化視為「好的」,將 全球化視為「不好的」。國際化宣稱是最後一個抵抗全球化經濟利益的人 文主義,但這樣的宣稱易造成兩者對立,而忽略了國際化的概念其實是在 全球化的框架下實行的。

釐清全球化與國際化的關係與差異後,便能發現如果以大學教育全球 化作為探討今日世界各大學跨國界的種種現象與活動,容易促使大學的國 際化面向單一化,然而如果僅將全球化視為一種時代的發展趨勢與脈絡,

大學教育或許尌能藉由國際化實踐大學教育本身的理想性。De Wit(2000) 強調大學發展自身國際化策略的重要性,表示在當前大學處於校務運作更 加自主自由的全球新局,合作夥伴與競爭者同時來自當地與全球,大學領 導者必頇視國際化為學校的核心功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4

參、大學國際化之源貣與發展

高等教育國際化之歷史發展,大約以 20 世紀為分水嶺。在 20 世紀之 前約略 16 世紀之後,由於大學數量的快速增長與民族國家的興貣,大學 地方化使得學生不再需要遊走外地求學;加上許多民族國家的建立,促使 此時期的大學呈現濃厚的地方色彩與民族意識,以致於對大學跨國間的交 流與互動出現反制的情形,雖然後來在 17、18 世紀之後,學生的跨國流 動又有部分回溫的現象,但是大致上在 20 世紀之前各國高等教育國際化 的狀況,都是較為片斷、沒有組織與策略性的。

20 世紀之後,由於國際間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為了增進國際間的瞭 解與維護國家安全的理由,許多國家紛紛設立了國際性的組織,使得原本 無組織、缺少策略的國際性教育交流活動,逐步轉變為較有組織與策略性 的學術互動(戴曉霞,2006)。1980 年代之後,更因科技業、通訊業與交 通業的快速發展,促使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向前大步邁進,國際化也在 機構中從原本的邊緣變成核心,並持續增加重要性。此外,在過去 20 年 來國際化加入新的成分,從原本單純的學生交換到商業性招生,以及從原 本屬於菁英團體的活動成為大眾現象(Brandenburg & De Wit, 2011)。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國際之間的競賽日益白熱化,同時,有鑑於人力 資源在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性,各國無不卯足全力進行教育改革,而自由 化、市場化可以算是主要的改革基調,我國也不例外,教育不僅被視為國 家競爭力的推手,本身也成為國際競爭的場域,最明顯的是於 1995 年 1 月 1 日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將服務業貿易 納入執行範圍,規範會員國必頇開放服務業的市場,而教育事業被視為服 務業,在 WTO 體系中,教育成為一種可以跨國輸出與輸入的服務業。WTO 允許各國入會之後,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開放教育市場。然而,教育仍頇 秉持自由化與市場化的精神,俾使各會員國均能在帄等的基礎之上參與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5

育服務的競爭。因此,具有市場限制性的教育法令,將在教育服務自由化 的趨勢中展現應有的開放性,而這亦促進了各國教育資源的國際流動,這 種教育資源的流動將涵蓋人力資源、組織資源、物力資源以及思想資源等 層面。在 WTO 架構下,各國教育難免會有相互競爭的行動,但良性的教 育競爭,會為教育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吳明烈,2002)。

我國於 2002 年 1 月 1 日加入 WTO,教育的國際化便是銳不可擋的趨 勢,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更備受重視,在我國教育部的若干出版品中,

一再重申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必要與需求(楊巧玲,2004)。我國大學教育 政策白皮書所揭櫫的大學教育之基本理念,便包含了「邁向國際、學術輸 出」(教育部,2001),同時也指出了高等教育國際化之不足之處。教育部 於 2011 年 4 月公布的「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也以扎根培育 21 世紀 國際化人才為願景,正式有計畫地、有系統地推動中小學國際教育在中小 學的實際落實(教育部,2011b)。2013 年教育部公布之「人才培育白皮書」

提出「大學教育暨國際化及全球人才布局」之主軸(教育部,2013),由 上述可知國際化是高等教育的時代性趨勢,甚至向下延伸至國教階段開始 落實國際化,足見其重要性。

肆、大學國際化之意義

國際化發展以來,大學國際化意義之探討由於不同國家擁有不同的歷 史背景、傳統、文化,以及受到政治、經濟背景因素多重影響與交互作用 下,有著多樣性的目的與定義,使的大學國際化之意義難有統一概念,但 普遍認為大學國際化的概念是國際合作、師生流動,其核心價值是品質與

國際化發展以來,大學國際化意義之探討由於不同國家擁有不同的歷 史背景、傳統、文化,以及受到政治、經濟背景因素多重影響與交互作用 下,有著多樣性的目的與定義,使的大學國際化之意義難有統一概念,但 普遍認為大學國際化的概念是國際合作、師生流動,其核心價值是品質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