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陸學生不同基本人口學變項與生活適應

第五章 討論

第四節 大陸學生不同基本人口學變項與生活適應

5.4.1 性別與生活適應

本研究獨立樣本t 檢定對研究對象性別與生活適應進行分析,發現 性別僅學習適應顯著差異(t=-2.93,p<.05),女生得分高於男生,但在日 常生活適應、心理適應及社會文化適應以及整體生活適應得分並無顯著 差異。其研究結果與張雍琳(2001)探討師範大學新生適應情況、易振成 (2005)探討大學僑生生活適應之情況、高嘉禎(2009)探討僑生生活適應研 究結果相同,即性別差異對生活適應不會造成影響。(易振成, 2005; 高 嘉偵, 2009; 張雍琳, 2001);但與李豐里(2000)探討外國學生來臺適應情 況,研究結果發現女生在生理與心理適應情況程度均比男生差之研究結 果不同(李豐里, 2000)。

5.4.2 年齡與生活適應

本研究利用一般線性迴歸(General linear regression) 對研究對象年 齡與生活適應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不同年齡在日常生活適應、心理適應、

學習適應、社會文化適應及整體生活適應未達顯著差異,與高嘉禎(2009) 探討僑生年齡與來臺適應情況之研究結果相同。(高嘉偵, 2009);而與李 豐里(2000) 探討外國學生來臺適應情況發現年齡與心理適應間呈負相 關(李豐里, 2000)、林淑惠(2009)探討中部地區五專學生生活適應之研究

發現五年級的學生相較於一、二、三及四年級的學生有較良好的適應情 況之研究結果不同(林淑惠 et al., 2009) 。推論原因可能為之前的研究,

研究對象年齡之間差距與來臺居住時間有相關(通常年齡較長者對象在 臺居住時間較長,如大學各年級之間年齡差距與在臺居住時間有密切相 關),因為來臺居住時間長短會影響生活適應的結果(李豐里, 2000)。而程 伊昉(2012)探討大陸學生在臺灣就讀期間,所面臨的生活適應、學習障 礙與問題的研究中指出,由於兩岸政經體制、教育方式、生活習俗等之 差異,以及個人的心態及包容性之不同,使得陸生對文化產生相當程度 之不適應,陸生停留越久,此種不適應將消失(程伊昉, 2012)。本研究對 象年齡之間雖然有所差距,但台臺居住時間卻相同(皆為民國 100 年 9 月 份入學),所以在生活適應未顯著差異與相關。

5.4.3 學院與生活適應

本研究利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對研究對象就讀學 院與生活適應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學院在日常生活適應、心理 適應、學習適應、社會文化適應及整體生活適應未達顯著差異,與高嘉 禎(2009)探討僑生年齡與來臺適應情況之研究結果相同(高嘉偵, 2009);

但與潘正德(1996)、張雍琳(2001)、劉鎔毓(2003)探討大學新生適應情 況與院別之間有顯著差異之研究結果不同。(張雍琳, 2001; 劉鎔毓, 2003;

潘正德, 1996)

5.4.4 有無協助處理緊急事件的親友與生活適應

本研究利用獨立樣本t 檢定,對研究對象在臺有無協助處理緊急事 件的親友與生活適應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在臺有無親友可以協助處理緊 急事件在心理適應(t=2.4,p<.05)、社會文化適應 (t=2.23 ,p<.05)及整 體生活適應(t=2.33 ,p< .05)得分達顯著差異。而日常生活適應、學習適 應層面得分並無顯著差異。其研究結果與李豐里(2000)探討外國學生 來臺適應情況,最重要的社會支持者是朋友(李豐里, 2000);黃英忠、鍾 安宜、翁良杰、張文菁(2005)對海外學生在適應與生活滿意度會的研究 中,發現社會支持對於海外適應具有影響之研究結果相同(黃英忠 et al., 2005)

5.4.5 國外遊學、留學經驗或當過交換學生與生活適應

利用獨立樣本t 檢定對研究對象曾經到國外遊學、留學經驗或當過 交換學生與生活適應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曾經到國外遊學、留學經驗或 當過交換學生在日常生活適應、心理適應、學習適應、社會文化適應及 整體生活適應得分並無顯著差異。其研究結果與Church(1982)認為在 出國留學前有遷徙經驗的國際學生較容易適應留學生活,有旅居國外經 驗的國際學生,雖然同樣會遭遇文化的衝擊,但相較於未曾有出國經驗 的學生而言,則較容易適應(Church, 1982),高嘉禎(2009) 探討僑生來臺 適應情況, 研究結果發現有就讀過師大僑先修部之僑生在「文化適應」

上,比未就讀師大僑先部之僑生好(高嘉偵, 2009)之研究結果完全不同。

推究原因可能為臺灣與大陸在日常生活、飲食、語言、文化、氣候等各

方面雖然有差異,但相較於學生留學至歐美國家、僑生在僑居地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所必需調整與適應改變異甚小,因而在生活適應上並無顯著 差異。

5.4.6 經濟壓力與生活適應

利用獨立樣本t 檢定對研究對象在臺就學有無經濟上的壓力與生活 適應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在臺有就學有無經濟上的壓力在日常生活適應 (t=-2.4,p< .05)、心理適應(t=-3.00,p<.01)、學習適應 (t=-2.81,p< .01) 及整體生活適應(t=-2.59,p< .05)得分達顯著差異。而日常生活適應、社 會文化適應得分並無顯著差異。其研究結果與潘正德(1996)、劉鎔毓 (2003)、蔣美華(2003)、徐昌燕(2007)對大學生、僑生生活適應結果相 同,研究顯示經濟壓力會影響生活適應情形,沒有經濟壓力其生活適應 情況較佳。(徐昌燕, 2007; 劉鎔毓, 2003; 潘正德, 1996; 蔣美華, 2003)

5.4.7 學業成績與生活適應

本研究利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對研究對象學業成 績與生活適應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學業成績在日常生活適應、心理適應、

學習適應、社會文化適應及整體生活適應未達顯著差異。其研究結果與 易振成(2005) 探討大學僑生在臺學業與生活適應的情形結果相同,即學 業成績高低與在生活適應情形無關(易振成, 2005)。但與潘正德(1996)研 究發現大一新生整體的生活適應愈良好,學業成績也愈好。(潘正德, 1996)、高嘉禎(2009) 探討僑生學業成就與來臺適應情況,研究發現生活

適應與學業成就呈正相關,其中心理適應、文化適應、學業成就與學業 成就達顯著相關,而人際關係與學業成就未達顯著相關。(高嘉偵, 2009) 之研究的結果不同。

5.4.8 復原力與生活適應

本研究利用一般線性模式(Generallinear model)對研究對象復原力 與生活適應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復原力在日常生活適應(β=.29,p<.01) 、 心理適應(β=.54,p<.001) 、學習適應(β=.58,p<.001)、社會文化適應 (β=.54,p<.001) 與整體生活適應(β=.62,p<.001)達到顯著正相關。復 原力可解釋日常生活適應的變異量達 8%、心理適應的變異量達 29%、

學習適應的變異量達 24%、社會文化適應的變異量達 29%,整體生活適 應的變異量達 38%。研究得知大陸學生復原力與生活適應呈顯著正相關,

為生活適應之重要預測因子,其研究結果與劉淑惠(2006)桃園縣國中生 復原力與生活適應之個人適應、家庭適應、學校適應與人際適應達到顯 著相關,且復原力對生活適應與有預測力結果相同。(劉淑惠, 2006)

王秀希(2010) 探討河北工業大學、燕山大學、承德醫學院、邯鄲學 院五所高校學生,復原力對心理健康與生活事件(生活壓力)的研究結果 發現復原力能預測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準,復原力在生活事件與大學生 心理健康間有顯著調節作用。(王秀希 et al., 2010)

復原力為個體內在的潛能、能力或特質,此特質能幫助個人在面對 困難時,產生良好適應能力。研究個體的復原力通常有兩項依據,其一

是個體經歷重大逆境,例如危機、壓力或創傷;其二則是個體適應結果 良好,例如個體呈現正向適應結果、沒有負向適應問題或心理徵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大陸學生來臺求學進入人生另一個不同的求學階 段,在面對生活的重大轉變、生活的種種需求與生活、學習、人際關係 等各方面帶來壓力,雖然基於個別、家庭或環境的差異,其適應結果往 往會有所差別,但他們良好的復原力(復原力平均總分 3.94)能幫助他們 再歷經逆境或危機的威脅而能夠維持正向適應(生活適應平均總分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