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生活適應相關因素與研究

2.3.2 生活適應的研究

目前針對大陸學生生活適應的研究相當少,考量僑生、外籍生與陸 生同樣是離鄉背井來臺就學,在生活適應上應該有不少相似之處。本節 歸納僑生與外籍生生活適應的問題做為研究參考之依據。

李豐里(2000)探討外國學生的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

將生活適應分為一般適應、生理適應及心理適應。當生活壓力愈大時,

外國學生的一般適應、生理適應及心理適應都較差;若常以正向因應方 式面對生活壓力者,其一般適應、生理適應及心理適應皆較良好。(李豐 里, 2000)

張雍琳 ( 2001 )在臺灣師大新生適應問題及因應行為之研究中,以 師大全體新生為母群體 (母群體包含僑生)新生的適應不良問題其依序 為學習適應、生活起居及經濟適應、社會適應、目標適應。而最為困擾 的項目在學習適應方面,學生深感其學習用心度及其效能不足:生活起 居及經濟適應方面為時間及金錢管理;社會適應問題方面為社交、人際 的投入度不高;目標適應方面為未來畢業後的生涯規劃問題。(張雍琳, 2001)

蔣美華(2003) 以質性訪談探討僑生生活適應與生活輔導,歸納出 五大可能影響生活適應的因素為經濟、打工、課業、語言與人際互動,

其中經濟為最大影響因素,每個因素之間環環相扣相互牽連。(蔣美華, 2003)

劉鎔毓(2003) 研究技專校院學生生活適應:採胡秉正(民 65)所編 製之「大專行為困擾調查表」上所列舉的各類問題,包括「健康和身體

發展」、「經濟、生活狀況和職業」、「社交和娛樂活動」、「對他人 的關係」、「對個人的態度」、「求愛、性、和婚姻」、「家庭和家屬」、

「對大學課程的適應」、「前途、就業和升學」、「課程和教學」等十 方面的生活適應問題。在全體受試者在各類適應困擾中,一般困擾的前 三名為「對大學課程適應」、「前途:就業與升學」及「社交和娛樂活 動」;嚴重困擾的前三名為「前途:就業與升學」、「對大學課程適應」

及「經濟與生活狀況」。(劉鎔毓, 2003)

施秀玲(2005)對於銘傳大學桃園校區的海外學生,其社會支持與生 活適應歷程之研究中,為了深入了解這些海外學生在臺灣生活適應狀況,

以深度訪談法與參與觀察法,研究結果發現外國學生隨著不同條件的外 在環境與內在因素(如就學意願、語言能力、風土民情、課業壓力、思鄉 情懷)影響,而有不同的調適差異。外來學生若有積極調整意願,適應狀 況越佳,並且在尋求情緒性支持時,對初級系統支持也較會有正向態度。

(施秀玲, 2006)

徐昌燕(2007)以質性研究探討大學僑生在校的生活與學業適應成 功的要素,研究發現大學僑生經歷各種課業學習、文化衝突、生活經驗、

社群活動以及個人正向調適與復原的歷程。研究發現課業學習適應困擾 最為普遍且多樣化;語言不流暢造成課業學習困擾,也影響人際關係的 建立;家庭經濟支援較少者,生活與求學的壓力較大;文化適應困擾以

「接納、融入本地文化」的方式來因應;生理適應最困擾為「飲食的烹 調方式」與「氣候的特殊性」;心理困擾以「想家」最多。(徐昌燕, 2007)

劉品佑(2007)研究外國學生在臺灣這段期間,所面臨生活適應上的 問題和困擾與如何因應,進行方式為「問卷發放」加上「深度訪談」,

研究發現外國學生主要面對的生活適應問題,包括語言、飲食、自然環 境和宗教等問題;「文化衝擊」其影響的程度,端視於個人心態調整和對 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劉品佑, 2007)

高嘉偵(2009) 以量性研究探討僑生生活適應、學業成就與學生忠誠 度之間的關係,將生活適應分為在「生理適應」、「心理適應」、「人 際關係」與「文化適應」四方面來探討。研究發現隨年級增長,僑生生 活適應能力調適愈佳;生活適應較佳之僑生,其學業成就表現較好。(高 嘉偵, 2009)

林淑惠(2009)研究中部地區五專學生社會支持、情緒智力及生活適 應,研究結果發現五專學生生活適應之現況,整體量表之平均數為2.93 分,尚未達到中等值,可見五專生之生活適應現況表現不佳;再就各構 面而言,除「學業狀況」與「社交和娛樂活動」兩構面在中等程度以外,

其餘構面皆略顯不理想,其中又以「對五專課程適應」的情況最差,其 次為「前途就業」。(林淑惠 et al., 2009)

韓光俐(2009)以質性研究深度訪談六位目前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部國際學生,其在來臺求學期間曾經遭遇學業適應、社會文化適應等問 題,研究結果發現影響大學國際學生產生學習適應困難問題,包含「語 言」、「人際」、 「經濟」、「心理」「課程制度」以及「社會文化」

等六大因素。 (韓光俐, 2009)

林麗君(2009)以質性研究方法,探討在新加坡求學時間已經超過一 年且少於三年,五位領取全額獎學金中國學生。研究結果發現影響中國 留學生生活適應的因素包括外在環境的改變: 如氣候的差異、生活上的 不適應、飲食結構的不同、日常生活習慣的改變;文化衝擊:如教育方式 不同、學習環境改變、思維模式的差異、生活背景不同及語言障礙;個人 因素:中國留學生在自我認同及個人的過去經驗和現今的真實情況有所 差異而產生衝擊。(林麗君, 2009)。

張巍巍(2010) 在入學第一學期期末,對漳州師範學院 2008 級新生 用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進行心理健康普查, 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China 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 Scale , CCSAS)由 7 個層面構成,分別是人際 關係適應、學習適應、校園生活適應、擇業適應、情緒適應、自我適應 和滿意度。研究結果發現女生在校園生活適應和自我適應上的均分顯著 低於男生,男生在擇業適應上的均分顯著低於女生;理科在校園生活適 應、情緒適應、自我適應、滿意度及總分上的均分顯著高於文科。。(张 巍巍 & 张灵聪, 2010)

李逸雲(2011)以質性研究法與九位在臺短期交流的大陸學生進行深 度訪談。研究結果發現大陸交換在生活適應情形方面,學校提供的友善 環境給予陸生適切協助,陸生在學習及日常生活上大多適應良好。在生 活與學習上不同處包含考試與作業方式、課本排版、飲食習慣不同、生 活消費高。(李逸雲, 2011)

程伊昉(2012) 研究主要大陸學生在臺灣就讀期間,所面臨的生活適

(2003) 生 活動」、「對他人的關係」、「對個人的態度」、「求愛、性、和婚

過一年且少

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China 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 Scale , CCSAS)由 7 個層面構成,人際關係適應、學習適應、

心理適應(李豐里, 2000)。而高嘉禎(2000)研究僑生生活適應,除了將生 活適應分類為生理適應、心理適應、人際適應外、又加入文化適應(高嘉 偵, 2009)。高嘉禎(2000)認為僑生來臺面對臺灣文化,會產生 Oberg(1960)

所提出之「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文化衝擊是發生在適應文化差異時 所產生的一種過程,由於它的不可預測性,導致在經歷文化衝擊時,個 體容易產生焦慮、情緒低落、難過、沮喪等情緒問題,進而造成心理上 的壓力,而導致適應困難、學習困難等問題。(Oberg, 1960)

在文化衝擊的影響下容易產生各方面的適應問題,在文獻中,學者 常用U 型曲線(U-curve)來形容文化衝擊所產生的適應過程。Lysgard

(1955)提出「文化衝擊之 U 型適應曲線」(U - curve Adjustment Process of Culture Shock)此假設主張,個體在適應新環境時必須經過初期適應

(initial adjustment)、危機(crisis)以及再適應(regained-adjustment)

三個階段,整體適應歷程大約需要二十個月,其中的六到十八個月是處 於U 型的底端,也就是處於危機階段,但此現象因人而異。

Oberg(1960)在U 型曲線假設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提出「文化衝 擊」(Cultural shock)一詞,說明跨文化適應的現象,將「文化衝擊」分 為四個時期的適應階段,(Oberg, 1960)分別包括:

1. 蜜月期 (Honeymoon)

個體在此時期容易被所有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此階段通常持續數天、

數週甚至到六個月之久,主要視個人情況而定 2. 文化衝擊期(Cultural Shock)

個體對於留學國家產生敵意與侵略性,對於周遭的人也表現負面的態 度,在此時期若感受到嚴重的敵意與情感危機,則很容易產生造成情 緒崩潰,有些人會因此選擇離開該環境,但也有人選擇留下面對,進 入下一個時期。

3. 恢復期 (Recovery)

在此時期,個體開始願意試著了解留學地主國的人們,在面臨不熟悉 的社會情境時,也會使用幽默感來解決。

4. 適應期 (Adjustment)

個體開始接受及瞭解留學地主國的文化、習俗,面對兩種不同的文 化差異,開始發展出兩種不同的行為模式。

而大陸學生來臺生活,除了面對個人與社會群體的適應外,也會因 為不了解臺灣文化及民情、擔心自己言語行為不當而引發各種不當行為 與衝突,的而產生焦慮、心情不適的感覺,因此此研究在生活適應探討 的層面加入社會文化適應。

綜合上述研究,並參考僑生、外籍生及大陸交換生來臺生活適應質性 研究中,所描述之來臺生活遇到的生活困擾與適應問題,擬將大陸正式 學制學生來臺生活適應分為四個面向來探討,分為別

1. 日常生活適應

包含生活作息、生活習慣、飲食口味、居住品質、氣候、交通、日常 花費等皆會對學生在臺的生活造成直接的影響。

2. 心理適應

個人離鄉背井容易產生想念親人之感受,在加上求學之心理壓力很容 易產生孤獨、疏離、徬徨無助等感覺,而直接影響其在臺生活適應。

3. 學習適應

臺灣的課程安排及授課方式可能與其在大陸的經驗不盡相,在成績評 量方式包括考試與繳交作業方式可能在學習適應上會造成衝擊。

因為不了解臺灣文化、民情與政治擔心自己言語行為不當而引發各種 不當行為與衝突,而產生焦慮、心情不適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