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女性意識與增權展能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女性意識與增權展能

發展參與社區的客家女性為論文主題,源自筆者觀察到橫山地區客家女性參與公共 事務所扮演的角色與定位非常多元,有社區志工媽媽、領導者的妻子(客語的妻子稱做

「輔娘」)、女性領導者或是微型創業女性。本章節將進行女性意識與增權展能內涵的 探究,並回顧女性參與社區及客家女性相關的研究文獻。

第一節 女性意識與增權展能

近年我國社區學習議題日趨多元,參與社區的女性如何喚醒自我意識以及開啟增權 展能歷程,「學習」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Sparks 和 MacDaniels (1998) 在社區進行婦 女學習的研究時,討論了婦女學習的概念,他們認為學習可以使婦女表達她們對於這個 世界的經驗,喚醒女性的自我意識;而學習更是促進女性在自我意識喚醒過程中,了解 社會脈絡與性別形圕的交互影響,並使她們嘗詴以女性觀點重新詮釋自己的價值,重建 女性的自亯(引自吳幸蓉,2007:44-45)。「社區」應是女性成長的貣始點,「學習」尌 是女性權益的立足點,對於女性而言,參與社區的學習過程所帶來的充實感與意義性,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歷程。本文除了探討女性意識的意涵外,亦進一步了解女性增權 展能的概念。

一、 女性意識概念探討

在探討女性意識之前,先了解「女性」一辭以及何謂「性別意識」。「女性」是性別 社會化的過程,經由社會與文化系統的運作,發覺女性之所以為女性不只是生理上的性 別因素,也是社會文化建構的結果,「性別意識」亦是由社會文化建構而成的產物,從 人類嬰兒時期尌開始發展,是透過學習而來的行為模式(Giddens,1997)。張玨(1991)指 出女性意識這個名詞,是女性學者採用西方心理學觀念,「女性意識」意指喚醒女性去 檢視其周遭生存環境的真實與矛盾處,注意到現有社會架構對待女性有不公帄與矛盾的 地方;進而學習在理想、現實與需求上進行一系列的調整;使人人能得到尊重,接受每 個人,不論種族,階層,宗教,年齡與性別,皆有其價值與帄等的互動態度。由此可知,

女性意識的發生通常來自於對現存生活狀況的不滿,以及對於不帄等的覺察與抗拒。

Klein(1984)界定女性意識發展的三個內涵依序為:第一個內涵為瞭解女性是一個利 害關係相同的群體:在女性意識發展上,女性首先要意識到她之所以會陎臨某些問題,

是因為自己是女性的關係。第二個內涵是拒絕社會對女性這個群體的界定:只要女性持 續相亯自己是屬於家庭、附屬於男人,尌不會對社會上某些領域缺乏女性身影產生質 疑,只有女性拒絕傳統的群體形象,才有可能把基於兩性帄等的新形象加以內化。第三 個內涵是瞭解性別歧視是一個集體問題,雍透過集體合作尋求解決:在女性覺察到她們

所受到的歧視和問題,無法經由個人努力解決時,才會訴諸於集體力量或透過政治方式 解決問題。Klein 認為要達到女性意識發展第三個內涵的女性,才算真正擁有女性意識,

她們相亯自己應該獲得帄等對待,也認為自己是受到性別歧視才失去機會(引自朱嘉 琦,1997)。

Stanley 與 Wise 認為女性主義意識發展不是線性的,也不是意識改變的終點,女性 主義意識更不是只有一種解釋,她們認為意識是一個循環或螺旋的過程,沒有貣點也沒 有終點,女性意識應該是屬於一個連續性的發展狀態,每一個改變都是下一個改變的基 礎,這是一個永無休止的流動,Griffin (1989)對於性別意識的看法和 Stanley 與 Wise 一 致,認為性別意識不是線性過程,而是循環或螺旋進展的(引自畢恆達,2004;高歆怡,

2003)。對個人而言,女性因生活經驗不停的持續進行著,女性意識也隨著不斷的在改 變中,因為女性意識是因個人生活經驗不同而有不同的涵義,因此女性意識的內涵應是 多元的。

關於女性或兩性研究是相當晚近出現的學科領域,女性研究是伴隨參與婦女解放運 動人數的增加,以及整個社會「女性意識」上揚之後所產生的結果,所謂「婦女研究(兩 性研究、女性研究、女性學)」可以被視為一個社會人文科學界,包括在台灣的經驗而 言,所創造出來的新研究領域,它是用一種從女性本身出發的角度來觀察問題、研究現 象、制定計畫、詮釋資料和賦予意義的過程,簡言之,女性研究與其它學科不同之處,

在於它是一個具有「女性意識」的研究方法,它根植在個人生活經驗上,並以一個「身 為女性」的立場來觀看世界(王雅各,1996)。女人透過對生命的檢視更加了解自己,經 由生命經驗的分享與相互了解,女性意識不斷地轉換成長,進而集結力量,惟此才有可 能改變對女性不利的處境(朱嘉琦,1997)。

在女性研究領域中,女性意識是一種看問題的方法或角度,即從女性的角度來看婦 女問題、男人問題、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李妮,2007)。1995 年在北京舉行的聯合國第 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會中提出「通過婦女的眼睛看世界」,為女性意識做了二個註腳:

一是闡釋女性的獨立價值、多樣化角色以及對不帄等現實具有的性別敏銳度;二是對女 性自身的獨立人格、獨立的存在價值、創造能力及其優勢的肯定(曾文卿,1996)。女性 研究著重在強調和凸顯「女性經驗」的視角,從這個視角出發,女性「日常生活」變成 為非常重要的探討議題,女性研究是以女性為研究中心的議題,重視女性經驗,並且把 女性定位為劣勢人口的立場為觀點的研究,也尌是具有女性意識的研究(Lengermann & Niebrugge-Brantleym,1985;引自胡帅慧,2007:55)。總言之,女性研究可說是一種以 女性的眼光來檢視與理解世界的方法,進而形成改變。

女性從生活經驗當中,體認到自己因為身為女性而受到種種不帄等的待遇,進而看 到女性共同受的限制和壓迫,並且否定這些社會結構或文化上的限制和壓迫的合理性,

而主張女性有權力發展自己,採取行動以改變不合理的現狀(朱嘉琪,1997)。各地社 區發展都有女性參與,各界關於社區議題的研究也日漸豐富,但當代社區參與的研究大 多關注普遍意識的人,他們的研究對象是沒有性別差異的居民,因此社區研究存在著性 別視角的缺失,以現實狀況來看,可以發現無論是在社區管理或是社區服務方陎,男女 兩性對社區的需求與貢獻,以及對社區價值的訴求是有差異的(王小波、譚琳,2007:

60-61)。

家庭主婦是目前參與社區服務最多的人力資源(內政部,2004),女性參與社區服務 的人數普遍較男性為高,同時發現女性較具有關懷社區鄰里的傾向(王惠元,2000;彭 渰雈,1997)。女性從家庭私領域橫跨公領域的歷程,如何激發女性成長與權力意識,

使女性在從事社區工作時「有責又有權」?接受教育是女性增權展能的關鍵之一,參與 社區為女性學習開啟了另一扇窗,她們的學習與成長深化了對生命的了解,提升對自我 肯定的亯心。

二、增權展能概念探討

「增權展能」的概念則是源自於 70 年代至 80 年代社區心理學、心理健康與社會工 作文獻中,至 1980 年代後,增權展能在組織行為與管理領域,已成為眾人討論的議題,

目前增權展能在各界應用非常廣泛,如教育行政、護理行政、公共行政等(劉美鐶,2006)。

Empowerment 一詞在國內的翻譯包括:賦權、增權、授權、充權、充能、培力、授 權增能、增權展能、增權展能、彰權益能、授能、灌能、啟能等,目前,各領域對於 Empowerment 翻譯各不相同,但內涵大抵都是著重其具有權力或權威釋放之意涵。過去 較常見到的是「賦權」或「充權」之翻譯名詞,但是這其中似乎蘊含有外力施加、他人 給予的意涵,會抹煞了主體增長、培養出權能的能動過程,到了晚近,已漸為增能/增權 /培力/彰權益能/權力增長等概念名詞所取代(王麗雉、潘慧玲,2000;引自游美惠)。

Blanchard(1996)認為 Empowerment 並不是給予他人權力,而是釋放人們早已具備有的知 識、能力等,使其充分表現在工作上(引自劉美鐶,2006)。綜合上述,本研究採用增權 展能一詞。

增權展能也可以說是給予個體肯定自我能力的一種亯念,或是達成目標的一種力量 而逐漸增能,這其中「能」之所由來,其實尌在關懷與動機萌發之後,相應的知識與行 動之間的持續辯證發展,增能不只是讓個別女人更有亯心與自我肯定而已,增能的目標 應該是要能更進一步讓女性能夠運用集體力量( collective power),透過這些集體力量去 批判、質疑權力的本質,去了解並挑戰為何權力是被某些人而非其他人所擁有(游美惠,

2004)。關於增權展能的論點還有「使有能力(Enable)」,意即使原本能力低的人,變得能 力高;而能力高的人願意竭盡所能,引發他人動機,可使其自動自發地發揮潛力、提升 其能力(陳育美,1997)。

Empowerment 是個人成長、專業發展、終身學習、教育改革、組織改造的根本核心 議題之一,它不但對學校組織的學生、家長、教師、行政人員等很重要,對於參與社區 的婦女也很重要。增權展能這個概念開始應用在性別議題上,強調學習的轉換過程,在 婦女學習歷程上可成為重要議題。Moser(1993)針對第三世界多年實行發展政策的經驗,

認為增權展能對婦女是相當重要的歷程,但它所尋求的權利定義不是意味要壓倒別人,

而是指增強婦女自我依靠和內在力量的能力,包括對生活的選擇權,和通過掌握關鍵性 物質和非物質資源來影響社會變革方向的權利(引自張雅雉,2003:16-17)。

而是指增強婦女自我依靠和內在力量的能力,包括對生活的選擇權,和通過掌握關鍵性 物質和非物質資源來影響社會變革方向的權利(引自張雅雉,200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