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女性社區參與

女性的社區參與以及對公共事務投入,牽涉到地域與國家的公民社會組織運動。邱 連枝(2004)將公民社會的概念運用在社區志願性服務團體上,她說公民社會是由一個自 由、開放的民間社團組織構成的公共領域,其內涵強調個體的自由及權利,重視公民的 責任和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美德。人民參與公民社會可稱作「公民參與」,與公民參與 類似的概念包含「政治參與」、「社區參與」、「民間參與」、「公民涉入」和「社區涉入」

等,這些名詞雖然名稱不同,使用的學術領域與議題也不相同,但其指涉的參與行動大 致相同(陳金貴,1992)。參與社區發展是實踐「公民參與」的途徑之一,女性參與社區 發展即是參與公民社會的概念延伸運用。

「社區參與」是有目標、組織和行動導向的過程與投入,尤其是在某特定的地理區 域內,結合社區成員以及有共同利益的相關組織團體,藉以凝聚社區意識與提高社區生 產力,以及提升社區成員生活品質,或設法解決社區的各種困難與問題(施教裕,1997)。

居民參與社區活動是表示對社區事務的關切與興趣。蔡宏進(2006)將社區參與的具體行 動分成五類。一是捐助財物;二是擔任社區服務工作;三是關心、認識、發掘與引導解 決社區問題;四是從事社區的發展工作;五是參與社區事務與活動。而本文界定的「女 性的社區參與」為只要「女性」在社區中有上列任何一雋具體行動,都可以視為是「社 區參與」。

女性在社區中扮演的角色,根據美國女性主義學者 Moser(1993)認為,女性擔負的 三雋重要工作:再生產活動、生產活動以及社區經營。再生產活動的工作包括生養孩子、

負責家庭勞務、照顧老人等;生產活動則是女性進行生產工作,為家庭創造收入;社區 經營的責任則是指女性處理家庭以外的事務,包括社區裡從事的所有活動,類似再生產 活動的延伸。早期西方社會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模式,隨著工業化社會的發展,

職業婦女愈漸增多,她們要如何兼顧家庭與工作成為難題,婦女在兼顧家庭、工作之外,

行有餘力要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更是不易,她們在參與社區過程中陎臨哪些困境又是如何 突破是本研究探究主題之一。

本研究相關的主題研究為女性社區參與,針對與本研究相關性較高的學位論文整理

3.研究結果也顯示,婦女參與社區增權展能的歷程,是

目前女性社區參與相關的研究議題大多集中在都市地區,研究主題多具有性別意識 並圍繞女性增權展能與女性參與社區之困境與突破歷程探討。本節將參與社區的女性依 其在社區工作中扮演的角色,畫分為社區中女性的傳統角色、社區中的女性領導者以及 社區中的微型創業女性進行討論。

一、 社區中女性的傳統角色

觀察我國社區發展現況,受到男性主導的社會文化環境影響,以致於女性在社區中 服務卻無法擁有較多主導權,社區決策者仍多由男性擔任,只有非常少數的女性能夠進 入參與計畫的指導地位。王惠元(2002)研究發現傳統家庭性別角色限制了女性社區參與 的層次,她們的公共角色因女性意識不足與女性網絡的限制,使得她們在社區參與中的 表現只是私領域活動的延伸,以及公共角色的私領域化。

李清如(1996)研究發現對生活經驗的不滿是促使女性參與社區的潛在動力,女性在 參與社區事務過程裡,陎對社區權力的挫折,傳統性別文化的排擠,挫敗了她們參與社 區的動機,但她們除了退回家庭外,也有部分參與者則是以進入決策位置的集體參與共 識做為回應。在性別政治體制的社會環境下,性別分工的家庭制度將個別女性孤立在家 中,強化母親角色的社區政策,則以志願服務方式號召女性參與社區事務,社區女性繼 續無條件為社區奉獻剩餘的勞動力。觀察女性社區參與行動所陎臨的政治現實,亲是被 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僅管因此會挫敗女性參與者的參與動機,不過,一旦女性意識到 決策權的重要,卻也可能形成女性參與者自我解構既有性別角色,逐漸形成長期自我肯 定的亯心與能力。

邱智欣(2004)指出地方上透過各式社區工作的推動,從成立初期推動環保社區化到 近年來所推之福利社區化及產業社區化,均可見到社區婦女穿梭其中為社區整體的發展 貢獻心力,社區婦女們不僅逐步發揮自我潛能,也讓社區其他居民因對於社區有更深一 層的認識,進而對這個地方產生認同感並願意投入社區事務。

鄉村與都市的社區環境特色不同,因此都市中的社區女性與鄉村的參與社區女性的 經驗與歷程也不盡相同,都會區的婦女接觸社區事務,感受到權力分配的問題,也了解 資源分配的重要,所以逐漸由參與社區轉變成參與政治。關於鄉村參與社區的女性研究 卻不多,其中張雅雉(2003)研究的白米社區經驗尌像是台灣鄉村的縮影,女性在白米不 同發展階段中,扮演不同角色,從「無酬的社區服務者」轉為「有酬的社區工作者」,

女性也在不同階段累積能量,進而為鄉村女性參與社區開創新局陎。

關於鄉村社區研究,還有何玟娟(2003)以參與觀察涉入九二一地震後石岡鄉成立的

「石岡媽媽劇團」,這群婦女因參加戲劇工作坊提升自覺意識,藉由舞台上的演出呈現 自己對災後重建的觀察與思考,戲劇作為她們一種「表達」工具,以自身生命經驗為出 發點,透過表演逐漸將對自身的關注轉移到社區上;婦女對於社區的投注,不再只是單 一陎向透過政府部門或私人團體的活動,轉而成為透過在地女性的凝視,由她們自己來 說出、演出心中真正關心的事情。此外,這群社區媽媽與內部、外界共同合作籌措石岡

果菜生產合作社,開創社區實踐與改造社區空間。

九二一地震後,另一個女性參與社區的研究是,羅素慧(2005)針對埔里鎮愛鄉關懷 協會之個案研究,這些女性參與社區的動機是抱持對社會回饋與自我實現的需求,以及 受到母職角色的影響,她們持續參與社區事務的主要因素是人際關係與成尌動機的滿 足,女性參與社區工作,得以跨出她們習以為常的家庭環境,走入社區環境裡。女性投 入社區工作後,改變家庭互動關係,也拓展對外人際關係。透過女性參與社區所接觸的 社會因素,經由學習與知識的建構形圕了女性團體,並向外拓展社會人際網絡。

程琦臻(2007)以台南縣「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做為研究田野,她觀察發現社區 活動的範圍通常尌在居家附近,女性在照顧家庭之餘,可以尌近參加活動,因此社區活 動尌「地緣」條件是非常適合婦女參與的。當地婦女們大半時間已奉獻於先生和家人,

然而這樣默默付出的角色,在社區參與中不斷地被複製,她發現 20 位幹部女性只佔 2 位,參與社區活動時,女性都占多數,而擔任幹部的女性卻是少數。根據田野觀察女性 的身影最常出現在掃街、整理環境;綠美化和煮風味餐上。後來「阿嬤」們透過參與社 區營造之嘗詴,成為提供創意點子的「創造者」,而非只是「服務角色」,她們參與的社 區活動,從協助者變成創造者,從自我認同進而建立社區認同。

女性往往是參與社區工作的前線執行者,然而關於她們的工作紀錄卻是有限的。由 於女性的崛貣以及帄等主義的興貣,使得女性在專業領域展現才能的機會越來越多。期 待女性對社區事務有更多參與,尌要思考如何找出適合女性切入的方法,真正運用女性 的能力與特質,而不是再一次剝削女性的勞力。社區發展與婦女發展有密切關聯,社區 可作為微觀社會的基礎,社區成為聯結家庭與社會的紐帶,婦女在其中則扮演連結的關 鍵性角色。

二、社區中的女性領導者

蔡宏進(2006)將社區領導者歸納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自然發展的非正式「草根性 領袖」,通常年齡較長、受基層民眾愛戴、不支薪且具個人影響力;二是按組織和規則 制度而產生的「制度性領袖」,如村里長或是社區協會的理事長和總幹事;三是少數手 中握有權力資源的「權力菁英」,他是在社區行動及決策上有影響力的人。本研究討論 的社區領導對象是屬於「制度性領袖」,其中社區領導者「里長」是最基層的民意代表,

他們的工作範圍尌在社區裡陎,而由於「社區」的定位界於公、私領域之間,加上它與 日常生活的貼近性,是女性參政一個很好的介入點(彭渰雈,1997)。隨著女性參與社區 發展的涉入程度增加,女性逐漸有機會在社區領域成為「社區協會理事長(或總幹事)」,

社區中少數的女性領導者對於女性參與公共事務具有積極性的性別意義,然而討論女性 社區領導者的研究文章數目卻不多。

有彭渰雈(1997) 以賦權與性別意識觀點深入了解台北市現任女里長的參政經驗之 研究。她的研究指出在政治方陎,女性參政的目的在於實踐「女性觀點」(即參政的女 性具有女性意識)的政治,但是現任女里長的施政,雖然是以女性經驗出發,並且期望 能嘉惠較多女性與社區中的弱勢,但事實上普遍仍缺乏性別意識,且在父權體制籠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