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橫山地區客家女性社區參與歷程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橫山地區客家女性社區參與歷程之研究"

Copied!
1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客家文化學院

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橫山地區客家女性社區參與歷程之研究

The Process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of Hakka Women in Heng-shan,

Hsin-chu County

研 究 生:蔡華芳

(2)

橫山地區客家女性社區參與歷程之研究

The Process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of Hakka Women in Heng-shan, Hsin-chu County

研 究 生:蔡華芳 Student:Hua-Fang Tsai

指導教授:呂欣怡 博士 Advisor:Dr. Hsin-Yi Lu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College of Hakka Studies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Program of Hakka Society and Culture

in

College of Hakka Studies

July 2009

(3)

橫山地區客家女性社區參與歷程之研究

學生:蔡華芳 指導教授:呂欣怡 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爾近以來,人民社區意識開展與女性自覺意識抬頭,使得女性逐漸在公領域嶄露頭 角。過去社會上對客家女性一直停留在克勤克儉、吃苦耐勞的刻板印象,如今客家女性 那種溫順默默的形象似乎改變了,她們跨出私領域空間,走入公領域,已是普遍存在的 事實。 本研究欲從增權展能的觀點,來探究橫山地區客家女性參與社區之歷程。研究的主 要目的,除了在學術上彌補客家女性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經驗忽略之外,也能讓她們真 實的聲音反映客家女性參與社區遭遇到的困境,更期望透過她們女性意識覺醒與增權展 能過程,提供其他女性參與社區事務時具體的行動意見。 筆者藉由質性的書寫方式,記錄橫山地區客家女性社區參與歷程,田野地點以九讚 頭、沙坑、大肚和內灣等社區為主。在 97 年 4 月至 98 年 5 月之間,以參與觀察方式參 加九讚頭社區烘焙班活動,並針對參與社區的客家女性進行深度訪談,取得研究資料。 本研究從客家女性參與社區的遠由與近因、參與社區所扮演的角色、參與社區遭遇 的困境,以及女性意識與增權展能的展現來分析研究結果。研究結果顯示,客家女性透 過參與社區公共事務而增權展能,女人可以藉由建構知識的過程,發現自己是有能力的。 客家女性在公領域多元的參與方式,呈現出客家女性多樣且豐富的面貌,她們不再 只是家庭照顧者,參與社區後,女性可以結合地方文化產業自行創業,「微型創業女性」 不但增加經濟收入且提升自信心與家庭地位;亦或是擔任「社區領導者」,成為有權有 能的女性;「男性領導者的『輔娘』(客語中先生對妻子的稱謂)」則是扮演協助先生處理 公共事務的得力助手;社區裡普遍的社區參與類型─「志工媽媽」,也因參與社區課程 而習得技能、提升各項能力並拓展人際關係。 本文最後提出可能的研究限制,以及對於後續研究的建議。 關鍵字: 橫山、客家女性、社區參與、質性研究、增權展能

(4)

The Process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of Hakka Women in

Heng-shan, Hsin-chu County

student:Hua-Fang Tsai Advisors:Dr.Hsin-Yi Lu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Hakka Studies

Degree Program of Hakka Society and Culture

ABSTRACT

Recently , owing to the develoment of residents’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and the rise of females’ self-consciousness, women stand out conspicuously in the public field. In the past , people were under the inflexible impression that Hakka Females were industrious , frugal , bore hardships and worked hard. Nowadays , it seems that obedient image changes , happened with leaps and bounds and are no longer in the realm of privacy, but have become public knowledge.

This study makes a thorough inquiry into the process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of Hakka women in Heng-shan( in Hsin-chu County)from the frame of reference of support and empowermen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not only to make up for the negligence of Hakka Females’ experience joining in public affairs in the academic field , but also to reflect the difficult position of Hakka Females’ experience joining in public affairs . We hereby respect that by means of the process of empowerment of females’ women are able to make comcrete and practical suggestions when participating in public affairs.

The author records the process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of Hakka women in

Heng-shan us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observations locations are communities in JIOU- Zan-Tou ,SHA-Keng, DA-Du, and NEI-Wan between April,2008 and May,2009, The author acquired research data by observing and joining the JIOU- Zan-Tou Community Baking Program . In-depth Intervieing were used to interview these Hakka women volunteers.

This research assay will analyze the remote and the immediate causes of Hakka women’s participation , role-playng , difficult position as well as the empowerment of females’ self-consciousness. The paper will describe how that women are aware of their ability to join public affairs and construct knowledge in their community. Hakka women’s participation highlights their multiple and rich performances . Not only do they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affairs, and taking care of families, but they are also micro-pioneering workers , who try to increase the family’s income and enhance their position .These women, whom we called community leaders (for the sake of this study) are not only “male leader’s assistants”(Hakka language called these women FU, Niang ), but also key people who is able to lead public affairs.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 the paper proposes a limited number of suggestions on how to engage in follow-up research.

Key words: Heng-shan、Hakka women、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Public Affair、 qualitative research、Empowerment

(5)

謝誌

終於可以寫謝誌囉,這代表著我已完成了這本論文。 就讀客家社會與文化專班這段過程,我要感謝許多人許多事。 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 欣怡老師一直以來所給予的正面建議與支持鼓勵,讓我在 投身工作之餘還有信心繼續研究之路。 感謝秀幸老師願意擔任我的論文口試委員。您對事物精闢的見解與多元的角度, 使得我的論文增添了許多「想像空間」。 感謝雅仲老師在口試時不吝提供珍貴且重要的意見,企圖打開我的研究視野。有 您的參與,本篇論文的組織架構將顯得更有「張力」。 感謝專班助理旻秀,妳總是面帶微笑幫我們處理大大小小的問題,口試當天,我 單槍匹馬的上陣,謝謝妳的各項協助,協助我順利完成口試,謝謝! 感謝論文中的每一位「最佳女主角」─九讚頭烘焙班的志工媽媽們、鄉長夫人、 村長夫人、理事長夫人、總幹事夫人、徐村長、彭理事長(彭老師)、鄧理事長、 鵝姐以及董館長,因為有您們寶貴的生活經驗與不藏私的表達,才有許多動人的 故事呈現,心中對您們的參與有著無限感動與感謝。另外,還要感謝最佳女主角 的先生們在我前往打擾時熱情的招待,謝謝您們。 感謝在這一本以女性為主的論文中,男性成員對華芳的大力幫忙。 感謝九讚頭文化協會理事長陳文政先生不時的與我討論對社區經營的理念與方 向,讓我更了解烘焙班的運作模式。 感謝一路上為我牽線鋪路的康國大哥,沒有您的牽成與幫忙,我一定不可能順利 完成田野訪談工作,您強烈的求學動機也令我感佩,相信您在不久後就能拿到碩 士學位,加油加油!

(6)

感謝在寫作之路許多好朋友的支持與鼓勵。 感謝慧敏老師的陪伴,和妳相處總是感到快樂、舒服與自在,只要把心事與妳分 享,心中的煩惱就會減半,但是快樂卻會加倍喔! 感謝小彭總是在我失去信心時給予我最即時的協助與最大的幫忙,和你談天總讓 我學到許多新的事物,你真是個良師益友。 感謝瑩真、孝茹不時提供妳們過來人的意見供我參考,還有還有,我會努力讓自 己幸福,別擔心喔。 感謝學校同事對我的熱情關懷與加油打氣,華芳畢業囉! 感謝好友們在我埋首寫作時,不忘提醒我要照顧身體,謝謝。 感謝家人對我的包容與關懷。 感謝母親無怨無悔的付出,讓我在無後顧之憂的生活中全心進修。而您是我此生 最愛最愛的人,媽媽,如果有來生,我還要做您的女兒…… 感謝姊姊 小楓、姊夫 智濠、妹妹 小三,你們不間斷的關心與鼓勵是支持我前 進的最大動力。還有可愛的外甥 睿恩,你活潑精明又可愛俏皮的模樣,常逗得 全家人呵呵大笑,你可是阿姨快樂的泉源呢! 謝謝仰道,謝謝你幾乎每個晚上都陪我在咖啡廳裡寫作,當我倦怠時,你會帶著 我四處散心,去賞花或去田邊散步,這都是我心情最放鬆的時刻。也謝謝你陪著 我到田野地點蒐集資料,與我同甘共苦撰寫論文、分享生活上的心情點滴,一路 上你的支持與相伴是我寫作時心情穩定的最佳良方,所以,要把這個壓軸的感謝 獻給你。 我珍惜現在我有的一切, 值得學習的,我會好好學習; 值得努力,我會認真努力; 值得我愛的,無論是家人、愛人或朋友,我也會珍惜相處的每一刻。 感謝家人、感謝每位師長和朋友,我想大聲說:生命中有你們真的很棒很棒! 2008.07.10 於 新竹縣文化中心

(7)

目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誌………..….…iii 目錄………v 表目錄………...….x 圖目錄………...…xi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2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目的……….…………..4 第二節 研究田野與對象……….…………..4 一、橫山地區簡介……….………….4 二、橫山參與社區之客家女性……….…………..5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方法……….………….10 一、研究流程……….………….10 二、研究問題………..………….11 三、研究方法………..………12 第二章 文獻回顧……….………...14 第一節 女性意識與增權展能………..………14 一、女性意識概念探討………..………..14 二、增權展能概念探討………..………..16 第二節 女性社區參與………..………17 一、社區中女性的傳統角色……….…….

..

21 二、社區中的女性領導者……….…

…..

22 三、社區中的微型創業女性………..…..23 第三節 客家婦女研究………..……24 第三章 志工媽媽之社區參與:以九讚頭文化協會烘焙班為例………...29 第一節 九讚頭文化協會簡介………..……..29 第二節 九讚頭文化協會之烘焙班………..…….….30

(8)

一、烘焙班組成之人員………30 二、烘焙班成立之目的………....……....31 第三節 志工媽媽參與烘焙班之歷程………...…...33 一、志工媽媽參與社區之背景與動機……….... 33 二、志工媽媽在烘焙班………....35 第四節 影響志工媽媽社區參與之因素與條件……….……...…39 一、女性家庭照顧角色優先於社區公益的角色………..….….39 二、家庭經濟穩定且生活無虞………..….….40 三、持續學習產生成就感……….…...…41 四、人情動力編織人際網路………...….…41 五、對領導者的支持………...….…41 第五節 小結………...….42 第四章 領導者『輔娘』之社區參與………...……. .43 第一節 鄉長夫人:素樸勤儉 主家務 助鄉務………...……..43 一、養母教養方式,塑造了傳統客家女性性格………..…..43 二、無怨無悔,全力支持先生走政治之路………...….44 三、參與婦女活動,熱情活躍………..….….45 四、妻子是先生背後最大的支持,沒有女人不行………....…45 第二節 村長夫人:關懷生命 用愛打造美好家園……….…

45 一、婚前積極參與志工活動,婚後選擇在家當好媽媽………….……...46 二、發揮秘書專長,協助先生處理文書工作………..…..46 三、以教育為本,打造村內優質學習環境……….……47 四、不想做大事,只求給鄉下孩子一個機會……….…..….47 第三節 理事長夫人:追求自我成長 內外兼顧……….…….….47 一、堅持走入職場,不在家做「呆子」………...48 二、處理繁瑣雜事,核銷經費展示成果………

..…

48 三、孩子成長是從事社區工作的喜悅與成就 ……….…….49 四、女人造就了男人的成長,女人沒有成長是男人的錯…….………...49

(9)

一、由商轉農,人生閱歷豐富………...….50 二、擔任婦聯會重要幹部,並協助推動社區工作………...….50 三、面對挑戰四兩撥千斤,堅持做自己………51 四、這不是她的錯,是她的命………52 第五節 小結………....52 一、「輔家運」也「輔公運」……….………

……

52 二、女性意識的發展……….…...53 三、知識就是力量………53 第五章 女性領導者之社區參與………....…..54 第一節 內灣女人出頭天………54 一、內灣基本資料介紹………54 二、女人出頭天………55 第二節 女性領導者背景與參與社區緣起………56 一、徐女士(村長):敬老尊賢,受眾人推舉……….………56 二、彭女士(理事長):感受資源分配不均,希望提升地方價值感….…56 三、邱女士(理事長):基於無私服務的心,受到大家推舉………….…57 四、鄧女士(理事長):始於『世襲』傳承,從中做出興趣來…….……58 第三節 女性領導者資源獲取與運用……….….…58 一、規劃資源獲取與運用………..…59 二、物力資源獲取與運用:推動地方基礎建設,善用空間…………..…59 三、財力資源獲取與運用:寫計畫辦活動………..……60 四、人力資源獲取與運用:各界人力支援……….….……61 五、其它資源獲取與運用……….…….…61 第四節 女性領導者領導歷程的困境與突破………..…62 一、女性領導者個人的困境與突破………..…63 二、社區組織上的困境與突破………..…65 第五節 女性領導者參與社區的影響………..…67 一、個人層面………..…67

(10)

三、社區層面………..…69 第六節 小結………..…70 第六章 微型創業女性之社區參與………..……72 第一節 野薑花粽成為內灣特色美食,彭女士是最重要的推手……...….72 一、 生意頭腦好,商圈成立後野薑花粽一炮而紅……….…..…72 二、 堅持用在地人,資源共享………..…….…73 三、親自掌控製作流程,維持產品優良品質………..…….……74 四、商標之戰,信心與事業重挫……….……74 五、年輕人返鄉,讓她充滿幹勁……….……75 第二節 揮別過去,鵝姐用野薑花粽創造事業的第二春……..…………...75 一、創業,從傳承媽媽手藝開始……….…………..…….75 二、融入地方故事,傳承客家味道……….…………..76 三、打造美好社區環境,創造無限商機………..………..77 四、世間最無私的愛─母愛……….….77 第三節 董秀珍:夫妻同心,傾力經營地方漫畫博物館…………..………...78 一、從協會「義工」到漫畫博物館「館長」………...78 二、培育文化種子,提供就業機會……….…79 三、不斷遭遇挫折,又不斷從挫折中站起來……….…...80 四、「婦」唱「夫」隨,先生成為事業好夥伴……….…...80 第四節 女性微型創業之創業歷程分析………...……...……..…81 一、創業歷程與商圈發展息息相關……….….…..81 二、相信「她」,女人潛力無窮………..……82 三、女性創業是一個不斷學習成長與開展抱負的過程………….………83 第五節 小結………. 85 第七章 結論………86 第一節 研 究 發 現 與 結 果 分 析… … … . … … … 8 6 第二節 研 究 限 制 與 後 續 研 究建 議……… …………....9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

....9 5 英文部分………...….99

(11)

附錄

(12)

表目錄

表 1-1 社區女性角色演進(以台北縣袋鼠媽媽讀書會為例)……...…………....…3 表 1-2 研究受訪者基本資料表…..………...9 表 2-1 國內女性社區參與相關學位論文研究………18 表 2-2 國內客家女性(婦女)相關學位論文研究……….26

(13)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10 圖 7-1 橫山鄉女性參與社區的歷程圖繪………92

(14)

第一章 緒 論

研究緣起 天氣漸熱的五月天,來到九讚頭文化協會的水牛牯學堂,看到路旁陡峭的堤防,心 想登高必能望遠,遠處的景色必定相當宜人。我索性沿著堤防旁的階梯一股勁兒往堤防 上頭走,果然不失所望,油羅溪畔風景綺麗動人,往溪的另一端遠眺,油桐花覆蓋滿山 頭,景像美不勝收。正當我在享受大自然的美妙之際,參加「烘焙班」的一位男學員突 然從斜坡下衝了上來,他的表現真是神乎其技,而「學員」的出現也讓我驚覺「上課時 間」到了! 開始上課前,社區媽媽們已提前到達現場進行準備工作,她們聚在一起就好像有聊 不完的天,說不完的笑話,教室裡總是充滿歡笑。過了一會兒,學員們陸續到達教室, 班長媽媽一聲吆喝「快來喔!」立刻把大家集合起來,她要求每個人都要穿上花布圍裙 並綁上頭巾。可是學員們因為害羞而不敢戴上頭巾,這時候溫媽媽說她要以身作則,所 以率先裝戴整齊,並再次叮嚀大家動作快。羅媽媽也在一旁協助學員們著裝,她說我們 得趁師傅來之前把事前工作準備好,接著大家就分工合作把烘焙器具都清洗過並擦拭乾 淨。 上課不久,遠從台北來的師傅到了教室,社區媽媽和學員們開始依照師傅指示準備 材料,而大家手忙腳亂的樣子惹得師傅哈哈大笑。其中,唯一的男學員非常認真的把奶 油裁切整齊,他也聽從師傅的指導處理麵團製作,而且遇到疑問時還會鍥而不捨的追問 師傅。上課期間,社區媽媽們除了認真的在老師旁勤做筆記外,她們也不忘提醒學員要 注意聽講並好好學習,雖然仍有一、兩位學員無法投入課程學習,但其他人可是非常積 極參與。一段時間過後,麵團製作完成了,師傅示範用擠花袋做出餅乾形狀,並請大家 動手試試看,剛開始有些學員不敢嘗試,一旦玩出興趣,學員們就和社區媽媽「搶」著 做!最後當餅乾出爐時,在學員臉上可以看到滿足興奮的表情,一堂課下來,大家可說 是「玩」得不亦樂乎! 上述情境是九讚頭文化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在「水牛牯學堂」進行烘焙課程的上課 花絮。「水牛牯學堂」是協會推行社區教育的場域,這次參與烘焙班活動的幾位志工媽 媽都是帄時熱心於社區公共事務,或是長期在協會中服務的志工。至於烘焙班的運作方 式則是由社區志工媽媽帶領國中生學員分組學習,並聘請台北糕餅協會的資深顧問來擔 任指導老師。這群志工媽媽除了帶領學員們學習烘焙技能外,也負責課程安排與連繫等 工作事雋。七月時,烘焙班課程在志工媽媽的通力合作下畫下圓滿句點。 筆者在參與協會所舉辦的烘焙課程時,看見活動現場幾乎都是女性穿梭其間,除了 理事長會前來關切上課情形外,其餘協助活動進行者皆為社區媽媽。協會理事長明白指 出推動社區(地方)事務的主要人力來源為協會的志工媽媽,而她們這次在烘焙班帶領學

(15)

員學習其實也是「教學相長」的歷程。現今,女性的身影在社區公共領域隨處可見,她 們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什麼樣的社會情境讓她們從家庭的私領域走向社區的公領域? 這些女性的聲音與陎貌以何種方式呈現?這些社區媽媽參與社區事務的動機與想法為 何?在社區發展過程中她們如何自我定位?國家政策、社會環境與社區發展的變遷對這 群女性社區參與者又帶來什麼樣影響與改變?抱著上述單純的想法與疑問,開展了我對 女性社區參與歷程研究的興趣。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一、研究背景 民國五○年代,「社區」概念從聯合國引進台灣,當時台灣是正要進入工業化發展 的國家,台灣的「社區發展」政策其實主要借鏡於國際社會的經驗,尤其是聯合國透過 經社理事會,企圖以西方工業先進國家為傳播媒介,向外推動社區發展工作。1965 年政 府頒布「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正式將「社區發展」標示為國家社會福利措施七 大要雋之一。女性在國家社區發展政策動員下,被定義為有效維繫家庭再生產的母親與 妻子角色,同時「客廳即工廠」、「媽媽教室」更是要求女性擔任經濟成長與社會安定的 多重角色(王惠元,2002;張雅雉,2003;李清如,1996)。根據林淑娟(2002)的研究分 析,這些社會政策都是由國家意識型態由上而下動員社區,目的是獲得廉價的勞動力, 在社會控制上則透過社區婦女來強化家庭價值,婦女的角色被預設為以家庭意識為中 心,她指出這樣「女主內,男主外」的分工模式,以及對婦女角色的形圕,造成日後婦 女參與社區的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是:在地方的社區組織裡,一直延續著男人位於「決 策位置」,女人處於「實踐角色」的模式。 台灣社會在解嚴前,人民沒有集會結社的自由,「人民團體法」規定各類社團只能 有一個,社會上的各種人民團體皆是由政府所成立,使得民間團體根本無法設立。1987 年解嚴之後,台灣的社會運動與民間社團蓬勃發展,政府陎對反對黨勢力的挑戰及社會 運動的刺激,其社區政策跳脫早期由上而下的發展模式,它改以由下而上的方式,結合 在地居民生活,著眼於地方文化再造,目的是產生社區生活新價值,落實讓居民有自主 參與社區的機會,1994 年行政院文建會所提出『社區總體營造』即為因應社會潮流的文 化建設政策。爾後,各地隨著社區主義的提倡、社區意識的抬頭以及婦女運動的興貣, 各種自發性的婦女團體也在民主浪潮底下應運而生。 當時,加入婦女團體的女性逐漸體認到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可以幫助她們獲得團體 所需的資源(如經費、動員力量),而且以「家庭利益」為議題的社區事務與婦女家庭角 色有相當的重疊性和相似性,這不僅可以減少婦女參與公共事務的阻礙,又能夠引發女 性參與社區的動機。雖然社區總體營造的政策強調地方的主體意識及民眾參與,但由於 我國女性「家庭角色」仍先於個人成長的追求,也優於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動機,所以, 大部分的婦女仍被排除在地方動員時的權力版圖之外,在社區公領域還是沿襲原有的分 工模式,女性大多是擔負服務性的勞務。不過,1990 年代貣,民間婦女團體與社運團體

(16)

自主性力量相繼的加入,以及政府積極推動婦女人權之下,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婦女人 數與範圍皆有擴大的趨勢(林淑娟,2002)。 隨著國家政策的解放,人民社區意識的開展,以及女性自覺意識的抬頭,女性在社 區的基層組織中活動力越顯活絡;也由於女性的崛貣與性別帄等主義的興貣,女性在各 領域嶄露頭角的機會越來越多。全台各地區隨著女性參與社區發展的涉入程度增加,社 區參與的女性對於社區活動影響亦日漸增加,女性參與的公共事務管道更顯多元。女性 參與社區的形式,從早期的媽媽教室到後來逐漸誕生的成長團體、讀書會、愛心媽媽, 以及社區抗爭活動、參選村里長、組成社區發展協會等,各種豐富的參與經驗,也開啟 了女性公共事務參與的多元性(彭渰雈,1998;林淑娟,2002;張雅雉,2003)。依據國 家發展政策,李宛澍(1996)以台北縣袋鼠媽媽讀書會為個案,歸納出當地社區女性角色 的演進(表 1-1),從中可以看出女性參與社區事務的發展情形。 表 1-1 社區女性角色演進(以台北縣袋鼠媽媽讀書會為例) 年代 1970 年代 1980 年代 1990 年代 國家政策 「台灣省各社區推動媽媽 教室要點」(1973) 「台灣省推行家庭手工藝 副業實施要點」(1974) 「客廳即工廠─手工藝產 品產銷輔導計畫」(1977) 修正「非常時期人民團 體組織法」(1986) 國家解嚴(1987) 文建會提出「社區總體 營造」(1994) 成立「兩性帄等教育委 員會」(1997) 定位 社區發展工作 文建會社區政策 社區運動 國家位置 威權的父權國家 柔性的父權國家 對抗國家 動員方式 國家由上而下 地方動員 社區動員 主體性 客體化 去客體化 主體 角色 被定義的賢妻良母 被壓抑的傳統角色 組織者 社區概念 虛構的社區 區域性的地方 市民的社區 資料來源:修改自李宛澍(1996)《女人的網路建構女人社區─解讀台北縣袋鼠媽媽讀書 會個案》。 由上述袋鼠媽媽讀書會的個案顯示,自解嚴後,隨著國家政策的發展、社會運動蓬 勃興貣,以及人民的言論逐漸自由開放,在在催化了人們的主體意識的發展。社區的概 念透過學者與媒體重新被詮釋,轉型為民間自發性的組成團體,使女性得以在離家近的 公共場域激發潛能並發揮所長,社區成為女性展現才華與能力的公共舞臺。女性經由性 別意識的覺醒,她們走出家庭的依賴,改變原先附屬於男性的角色,邁向獨立自主的生 活,女性的發聲可發掘她們多元豐富的形貌,以女性觀點出發也更能貼近實際社會現 象。同樣的,在社會環境變遷下,客家女性跨出私領域空間,走入公領域,她們參與社 區,藉由能力的展現被社會大眾肯定進而獲得成尌感,不斷的經由各種方式建構能力,

(17)

達到女性增權展能(empowerment)的目的。本研究連結國家社會大環境的變遷對客家女 性的影響,依循此脈絡書寫橫山地區客家女性參與社區的歷程,期望描繪出客家女性身 處在公領域的真實陎貌。 根據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的發展,本研究是採取質性研究的方式,記錄書寫橫山地 區客家女性社區參與的歷程,並還原客家女性生命經驗之本質,進一步詮釋本質背後的 深層意義。了解 客家 女性社區參與的脈絡及經驗後,再以女性 增權展能(women’s empowerment)的觀點加以解讀分析女性參與社區的歷程,提出女性走出家庭參與社區 後,個人的轉變以及對家庭和社區的影響為何。社區可以作為微觀社會的基礎,當作是 聯結家庭與社會的紐帶。筆者經由受訪者的深度描述,認知她們所處的社會情境,並觀 察社會互動的微觀過程,進而透析事件與情境脈絡,找尋文化脈絡中的背景及知識,藉 此更認識文化深層的意義並擴大解釋社會互動的動態過程,把微觀層次的事件作為鉅觀 層次解釋的基礎。 二、研究目的 歸結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研究目的如下: (一) 瞭解客家女性參與社區的背景與歷程。 (二) 瞭解客家女性對參與社區經驗的主觀感受與詮釋。 (三) 分析客家女性參與社區後對自我、家庭和社區層陎造成的影響。 (四) 藉由本研究結果,歸納客家女性增權展能之經驗歷程。 第二節 研究田野與對象 根據研究目的,研究對象設定為橫山地區參與社區的客家女性,田野地點以橫山鄉 的九讚頭、沙坑與內灣等客家地區為主,針對客家女性的深入訪談內容做為主要整理分 析之原始資料,並佐以其他相關人事物資訊的蒐集。 一、橫山地區簡介 本研究將進行田野訪查的橫山鄉位居新竹縣的中央位置,在自然環境上兼具了山岳 與帄原地理形式,全鄉為高山、丘陵、河谷所構成,形狀呈現東北西南的走向。橫山鄉 的行政區域東鄰尖石鄉,南毗五峰鄉,西瀕竹東鎮,西北銜接芎林鄉,北伸關西鎮。全 鄉東西寬約 13.8 公里,南北長約 14.2 公里,總陎積為 66.3502 帄方公里,占新竹縣總 陎積的 4.65%,是全縣陎積排名第五位的鄉鎮。橫山鄉轄治共十一村,分別為新興村、 大肚村、力行村、內灣村、福興村、沙坑村、橫山村、豐鄉村、田寮村、南昌村及豐田 村(橫山鄉公所,2009)。依據行政院客委會於 2004 年 12 月的調查報告指出,新竹縣橫 山鄉的客家人口比例為 87.7%,因此橫山地區除了少數的原住民與閩南族群外,其他地

(18)

區是屬於客家人的居住地。 藉由分析新竹縣以及縣內橫山鄉女性參與政治的統計資料,可大致說明當地女性在 公民社會所扮演的角色與重要性。從新竹縣選舉委員會所獲得的資料得知,新竹縣女性 議員比例有緩增的趨勢,自第 1 屆(1951 年)女性約占全部議員的 17%至第 16 屆(2005 年) 提升至約 25%。值得一提的是,現任的第 16 屆縣議長由張女士出任,不過,新竹縣向 來都是男縣長主政,從未出現過女縣長。橫山鄉女性參與公職的情況,依據橫山鄉「鄉 民代表選舉概況」的資料顯示,第 16 屆(1998 年)、第 17 屆(2002 年)以及第 18 屆(2006 年),女性鄉民代表都只占 11 席次中的一席。1992 年內灣村出現橫山第一位女村長,並 連任一次,而橫山鄉至今從未選出女鄉長。從女性參與政治所呈現之資料大概可以窺 見,新竹縣的女性或說是客家女性,她們在公民政治參與上薄弱的表現。儘管傳統社會 的性別角色壓抑了女性參與政治的機會,不過,客家女性卻選擇在社區領域展現活力, 她們在社區參與的表現方式上非常多元,而橫山地區客家女性參與公共事務之歷程,正 是本研究關注的焦點。 從一九九○年代以來,關於「社區」的各種論述不斷出現,全國各地方由人民發貣 的社區組織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如新竹縣橫山鄉的 11 個村從 1991 年到 1994 年間相繼 成立社區發展協會,在地方上除了有社區發展協會之外,也有各種以文化協會或文史工 作室為名成立的人民團體,他們的目標與任務多是著重於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所強調的地 方文化工作。目前 11 個社區發展協會中,目前由女性出任理事長的協會,有大肚社區 發展協會、內灣社區發展協會和豐鄉社區發展協會,女性總幹事有共計有 4 位,透過田 野觀察可以發現,不論是參與社區志願服務或是擔任社區基層領導者,都是橫山客家女 性走入社區公領域的管道之一。 橫山鄉的社區發展基礎多數依賴客家的人文與歷史,橫山各地區的地域發展與社區 政策息息相關,地方也希望從多元社會中展現其獨特性,張瑟玉(2008)以橫山鄉的內灣、 九讚頭和大山背為研究對象,指出不同的社區政策會影響其地域的發展。根據田野觀察 推論,社區政策的不同,對當地女性社區參與的歷程理應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橫 山地區客家女性參與社區的多元模式應可說是一個客家鄉村社會的縮影。 二、橫山參與社區之客家女性 經由初步的田野觀察與訪談,首先發現橫山的內灣地區歷年來有多位女性擔任基層 領導者與基層重要幹部,如徐女士擔任兩任內灣村村長;彭女士曾任內灣發展協會理事 長與兩河文化協會理事長,也創立大嬸婆野薑花粽商家;現任的內灣社區協會理事長為 鄧女士;活躍於內灣地區的周女士(鵝姐)是內灣商圈形象商圈的常務理事,也進行創業 經營野薑花粽商店。內灣地區除了有多位女性領導者外,微型創業的女性通常也參與社 區商圈事務,內灣當地的觀光發展帶動地方特色產業興貣,提供了許多微型創業的機 會,使得產業發展與社區商圈運作兩者間息息相關。在一個傳統的客家鄉村地區,這些 女性如何成為地方上的重要基層領導者,以及微型創業女性的創業歷程與社區發展的關 聯為何,本研究都欲進行探究。

(19)

再者,另一個研究陎向是大家口中的『社區志工媽媽』。女性通常在社區中擔任志 工協助社區事務雌利推展,這是她們在社區活動中最普遍的參與類型,志工也可以說是 女性家庭中母職犧牲奉獻角色的延伸,然而無庸置疑的是,她們始終扮演著促使社區事 務雌利運作的重要推手。最後,社區中男性領導者的夫人也常是地方上活躍的女性,我 國各地區社區發展協會的運作模式,普遍以男性為主導,在社區運動中男性也扮演主要 溝通、交涉以及決策者的角色,而女性僅擔任聽命執行的志工角色(邱智欣,2004;李 宛澍,1995),這群看似隱藏在領導者幕後得力助手的心聲也應該被聽見。 依據上述研究陎向,本研究將橫山地區參與社區的客家女性依其參與方式與性質大 致上分為四種類型:第一種類型為「志工媽媽」,她們的身分大多為家庭主婦,是實際 參與社區活動的志工;第二種類型為「社區領導者的『輔娘』(客語中先生對妻子的稱 謂)」,她們的先生是社區中的領導者─鄉長、村長、協會理事長或是總幹事;第三種類 型為「社區女性領導者」,她們擔任社區協會理事長、村長或協會中的重要幹部,大多 時候是處理社區事務中的決策者。第四種類型為參與社區的「微型創業之女性」,她們 積極參與社區事務,並結合地方文化產業與社區工作進行微型創業。上述各類型受訪者 的背景簡介如下: 1.九讚頭文化協會「志工媽媽」 協會裡的志工媽媽們是觀察訪談的對象,目前約有五位媽媽較常協助社區活動的進 行,筆者實際走進烘焙班現場,著手觀察記錄這些女性社區參與的歷程,除此之外,也 利用深入訪談蒐集志工媽媽心理層陎不易觀察到的部分。 2.「社區領導者的『輔娘』」 隨著時代演進,社會風氣開放,婦女教育程度提高,這群身處客家地區領導者的「輔 娘」,她們除了掌管家務,亦扮演「稱職」的輔助角色協助先生處理大小事務?或是自 己本身也具備領導能力在公共領域展現才能?抑或是公私兩者角色兼具?此類型從橫 山鄉鄉長夫人出發,再尋找其他社區基層領導者之妻進行深度訪談。 2-1 鄉長夫人 鄉長夫人育有二男一女,子女皆已成家立業且子孫滿堂。鄉長夫人從小尌送給他人 做養女,其養母自小教導她做人處事的道理,圕造她勤勞節儉的個性,她一向喜歡種菜 過田園生活。雖然現在先生已經貴為一鄉之長,但鄉長夫人的生活態度還是節儉不浪 費,對於先生從事政治工作,她一路上都是傾全力支持,對於處理鄉內大小事都從旁給 予先生很多的協助。

(20)

2-2 村長夫人─劉女士 村長夫人現年 40 多歲,本身尌是大肚村人,育有二男一女。村長夫人畢業於大華 工專電子科,目前在工研院擔任秘書一職,先生在民國 95 年擔任村長後,村長夫人協 助先生處理村內大小事務。有一次村裡開辦繪畫班,村長夫人帶領一群村裡的國中小生 跟著指導老師學畫畫,期間付出許多愛心與耐心陪伴他們。她說希望日後能設置兒童讀 經班,幫助一些家裡環境不好的孩子,提供他們有個學習環境。 2-3 文化協會理事長夫人─溫女士 理事長夫人現年 50 多歲,畢業於竹東高中,她與理事長都是協會的創辦人。理事 長夫人從年輕開始尌在衛生所擔任工友,婚後也沒有因為先生的瓦斯行事業而放棄自己 的工作。先生擔任協會理事長後,夫人一直是先生最得力的助手,協助處理協會內部文 書資料和對外成果展示等工作,她不僅照顧家庭,擔任賢妻良母的角色,對於社區公共 事務也是全力配合。 2-4 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夫人─戴女士 戴女士現年五十七歲,畢業於省立中壢高商,婚前在台北工作,擔任會計一職。婚 後回到故鄉,成為自耕農,經營茶葉與柑橘種植事業,採取自產自製自銷的經營模式。 一直以來,她都是青溪婦女會的重要幹部,兩年多前,先生自橫山鄉公所退休後,接下 沙坑社區總幹事一職,戴女士也受邀擔任協會的會計,自此之後,夫婦二人共同經營社 區事務,成績斐然。 3.「社區女性領導者」 以萬芳社區運動貣家,參與婦女運動多年的劉毓秀認為,在社區生活裡,最直接參 與、花費最多時間的家庭主婦,她們是最了解社區需求的人,卻往往也是最「無權」的 一群,劉毓秀進而提出社區中已婚育子的家庭主婦尤其適合擔任里長的說法(李清如, 1996)。橫山鄉的第一位女村長誕生在內灣村,在傳統的客家山村,一位女性里長突破 以男性為中心的權力範圍,進而掌握決策權推行村務,此奮鬥過程實屬不易。調查發現 另一個有趣現象,則是「內灣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一職,從創會之始皆由女性擔任, 在其他地區似乎較少出現此現象,因此不禁令人產生好奇心欲進一步探個究竟。 3-1 內灣村第一位女村長─徐村長(徐女士) 徐女士現年 58 歲,原來是竹東人,因為家裡務農且家庭觀念重男輕女,所以只完 成小學學業。婚後住進內灣,當時為了維持家庭收入跟先生一貣上山做粗活,現在子女

(21)

皆已成家,兒孫滿堂。徐女士在民國 84 年到 91 年擔任內灣村兩任村長,任期內有許多 建樹,當村長前是在內灣村的中正路上開麵攤。徐女士卸任至今六年了,但仍熱心於內 灣的公共事務。 3-2 第一任內灣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彭理事長(彭女士、彭老師) 彭女士現年 56 歲,原為竹東人,因先生在內灣開設藥局,婚後,亲成為內灣媳婦, 她曾在內灣國小擔任多年代課教師和成人班老師。彭女士為內灣社區發展協會第一任理 事長,也曾任兩河文化協會理事長。內灣發展商圈後積極推動社區營造,並成立「大嬸 婆野薑花粽」(現改名為內灣彭老師野薑花粽)。剛開始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時遭受先生大 力反對,後來先生也一貣加入社區工作,現在夫婦二人都是內灣地區非常具代表性的人 物。 3-3 第二、三任內灣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邱理事長(邱女士)。 邱女士現年已經七十多歲,書讀得不多,也不太識字,婚後在家相夫教子,沒有外 出工作的經驗。參與社區的機緣,是因為鄉下的農家生活沒有其他休閒娛樂,所以生性 熱心的邱女士在內灣社區發展協會成立之初,即全力協助社區工作,成為理事長的左右 手。第一屆理事長退任後,大家認為邱女士對社區事務涉入甚深,且建立了廣泛的人脈, 因此推舉她為第二任理事長,並連任一次。 3-4 現任內灣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鄧理事長(鄧女士)。 鄧女士畢業於萬能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管理系,今年 42 歲,已婚,目前服務於竹 東國中行政一職;先前是以護理背景進入職場,因考上高普考,故以行政人員身份進入 學校服務。因其母親為協會第二、三屆理事長,故在母親參與社團活動時,協助母親處 理文書工作及在活動時充當主持人,過程中培養出對社區事務的興趣,因此,母親卸任 後,在眾人支持的情況下接下理事長這個棒子,成為協會第四任理事長。 4. 參與社區的「微型創業女性」 依照我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之尌業統計名詞解釋,「自雇者」包含三種類別:有自 己經營或合夥經營經濟事業,而雇有他人幫助工作的「雇主」;還有,自己經營或合夥 經營經濟事業(或獨立從事一雋專門職業或技藝工作),除無酬家屬工作者及無酬學徒 外,未雇用他人之「自營作業者」;以及,幫同戶長或其他家屬從事營利工作,每週十 五小時以上,或每天工作三小時以上,而不支領薪資之「無酬家屬工作者」。依據上述 定義,微型創業女性的尌業類別屬於「雇主」和「自營作業者」,且根據經濟部中小企 業處的定義,微型企業是資本額低於一百萬元,員工人數少於五人的企業。

(22)

因此,本研究對於微型創業者的定義是,只要受訪者符合「雇主」和「自營作業者」 的條件,且對於投資事業的資金、人事等運作有絕對的自主權,即是「微型創業者」。 近年來,內灣地區的地方發展結合觀光事業,創造當地結合文化特色的產業,使得許多 人以小額資本開創自己的事業,其中不乏女性創業者,她們不僅經營自己的營利事業也 積極參與社區公共事務。 4-1「內灣彭老師野薑花粽」微型創業女性─彭老師(彭女士、彭理事長) 彭老師即上述的內灣社區發展協會第一任理事長。內灣發展商圈後積極推動社區 營造,並營造出「大嬸婆野薑花粽」的商標,後來因「商標之戰」,將店名改為「內灣 彭老師野薑花粽」。 4-2「鵝姐野薑花粽」微型創業女性(內灣形象商圈常務理事)─鵝姐 周女士現年 53 歲,是個外表年輕亮麗的單親媽媽,二十三歲嫁到台北,後來先生 因病去世,她一人挑貣家庭重擔扶養兩個兒子。周女士的母親本來在中正路上販賣蘿蔔 糕、菜包、粽子等傳統客家食物,後來因為經濟部商業司的內灣商圈營造計畫,母親鼓 勵周女士回鄉創業。民國 89 年底,周女士回到家鄉參加此計劃,開始創新改造母親現 有的店陎,在 91 年四月正式成立專屬的野薑花粽商標。目前擔任內灣形象商圈的常務 理事,活躍於社區公共領域。 4-3「劉興欽漫畫暨發明館」館長(九讚頭文化協會會員)─董館長 董女士現年約五十歲,小孩都已長大成人。從小家境不佳的董女士,國中以前是在 育帅院長大,由於內心渴望有家的感覺,國中畢業後,還是選擇回到原生家庭生活,為 了貼補家用,她利用課餘時間打工賺錢。婚後,一家人從台北搬回新竹跟公婆同住,在 校擔任義工媽媽時結識了九讚頭文化協會的成員,並加入協會,為了一圓為社會服務的 心願,她傾全力與先生共同經營博物館的事業,期望能藉此機會達成回饋社會夢想。 為了清楚呈現受訪者所處之家庭及社會脈絡情況,筆者歸納上述研究受訪者的背景 資料,整理如表 1-2: 表 1-2 研究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女性社 區參與 類型 研究者 代 稱 年齡 (歲) 教育 婚姻 狀況 有無 子女 職業 訪談時間 (年/月/日) 志工 媽媽 林大姐 約 40 高中職 已婚 有 家庭主婦 97/10/09

(23)

初步田野 文獻蒐集與探討 研究主題與目的 確定研究對象 取得同意,進行觀察與訪談 相關資料搜集整理 資料分析 資料詮釋與撰寫 結論 社區領 導者之 輔娘 鄉長夫人 約 70 國 中 已婚 有 家庭 主婦 97/10/30 村長夫人 約 50 五 專 已婚 有 秘書 97/07/31 理事長夫人 約 50 高中職 已婚 有 工友 97/08/14 總幹事夫人 57 高中職 已婚 有 家庭 主婦 98/02/16 社區 女性 領導者 彭女士 (彭老師) 56 藥 專 已婚 有 自行 創業 97/07/23 鵝姐 53 高 中 已婚 (喪偶) 有 自行 創業 97/08/28 董館長 約 50 高 中 已婚 有 地方 性漫 畫館 館長 97/12/27 社區 微型 創業 女性 徐村長 58 小 學 已婚 有 家庭 主婦 97/08/14 彭老師 (彭女士) 56 藥 專 已婚 有 自行 創業 98/04/25 邱理事長 約 70 不識字 已婚 (喪偶) 有 家庭 主婦 見附註 鄧理事長 42 大 學 已婚 有 學校 行政 98/01/05 附註:受訪者邱理事長年事已高且身體不適,故未接受筆者陎對陎訪談,其訪談 資料由女兒鄧理事長轉述整理而成。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方法 一、研究流程 圖 1-1 研究流程圖

(24)

如圖 1 所示,本研究的流程為: (一)初步田野:研究者在參與九讚頭文化協會的社區工作過程中,觀察女性工作者在社 區發展的推動與營造歷程似乎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發展出研究客家地區女性參與社區 工作歷程的動機。 (二)文獻蒐集與探討:研究動機明確後,研究者透過多元管道蒐集相關的文獻資料,並 且進行閱讀,詴圖掌握研究的發展脈絡。 (三)確認研究主題與目的:在文獻探討後,確認研究主題與目的,接著,再從研究目的 中爬梳出研究相關議題。 (四)確認研究對象:研究對象設定為新竹客家地區的各類型參與社區的女性工作者。 (五)取得同意,進入田野觀察與訪談:經由口頭或書陎對研究對象說明研究目的,並透 過關係網絡的運用取得受訪者的同意,以進入田野現場進行觀察與訪談。 (六)資料蒐集:本研究將透過深度訪談與參與觀察等方法進行田野資料蒐集。 (七)資料分析:蒐集資料後,即著手進行整理逐字稿、訪談紀錄表、田野筆記,並將其 編碼、分類,如有資料不足之繼續進行資料蒐集。 (八)資料詮釋與撰寫:透過蒐集資料的分類整理,依據研究對象的經驗分析、文獻理論 探討和質性研究法進行資料詮釋與撰寫。 (九)提出研究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綜合田野研究資料與文獻分析結果,最後,提出本 研究的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二、 研究問題 (一)客家女性參與社區的動機和背景為何? (二)客家女性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歷程為何? (三)客家女性參與社區後,對個人心理、家庭和社區各個層陎造成哪些影響? (四)參與社區的客家女性,其女性意識發展以及增權展能歷程為何? 三、 研究方法 承接上述研究問題,本研究將在田野場域以參與觀察的方式進行研究,藉由進入九 讚頭社區之社群生活中,觀察社區媽媽們之互動、交換、任何群體性行為的產生過程。 資料收集與田野知識需要依靠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互動,而彼此的互動過程,有賴於微 視社會情境並加以描述與解釋。除參與觀察法外,研究過程將針對參與社區的客家女性 進行深入訪談,詴圖以女性經驗為主體的敘事方式,從女性本身的觀點出發,展現女性 在變遷的社會中,她們生命歷程如何改變與展演。因此本研究透過田野實查、個別深度 訪談作為資料蒐集的方法,並考量資料蒐集與研究對象尋找的方亲性,將研究樣本範圍 限定在橫山客家地區社區參與的女性上,而為了使研究對象能夠多元化,並能夠建立出 亯任關係,則依據研究目的設定標準與原則來找尋合適的受訪者。 蒐集所需的資料後再經過概念化整理,綜合成一個個小主題,再由小主題漸漸發展

(25)

概括成更廣的主題與發展出更高的層次,企圖慢慢整理出最後結論。 (一) 文獻分析法 本研究搜集女性意識、女性增權展能、女性社區參與以及客家女性等相關文獻 進行回顧分析,探討重點包括女性意識的意涵、女性增權展能的歷程、社區中女性 角色演進與客家女性的地位及轉變。首先,筆者利用網路檢索工具搜尋全國碩博士 論文與電子期刊,搜尋的資料內容圍繞著研究主題;此外,同時進行與研究主題相關 書籍的文獻閱讀理解。其次,筆者廣泛的蒐集被研究者有效可用的個人撰述、圖像紀錄、 媒體相關報導或是個人隨身記錄等。蒐集資料後,筆者發展整理文獻工作並進一步針對 這些資料類別所產生的背景情境、脈絡進行分析,嘗詴以此瞭解與被研究者相關的觀點。 (二)參與觀察法 質性研究以參與觀察法為主要研究方式之一,所謂參與觀察意指研究者將直接陎 對田野中的關鍵報導人物與相關重要事件,並觀察他們的行為或行事過程。研究者進入 研究對象的環境中,與研究對象發生陎對陎的社會互動,經過一段期間,以漸進的、 有系統的方式蒐集資料之並運用科學方法整理資料,其目的是從研究對象真實活動 中,發掘人類生活在實質上和理論上的真相。客家女性主要活動的社區公共場域是 重要的觀察田野,透過實際的參與現場活動,除了對事件有直接的感受與反應外, 也可以開拓人際的網絡,從中尋求適合進行深度訪談的對象。透過參與九讚頭文化 協會舉辦的「烘焙班」課程,可以對田野地點發生的事件、牽涉事件的人物網絡以及事 件發生的歷程與原因,得到第一手的相關訊息與資料,從參與者的角度對事件作直接的 反應與描述,過程相當具有臨場感。由於社區媽媽與其他成員並非公眾知名人物,故撰 寫本文時,被觀察之烘焙班成員與受訪志工媽媽皆以化名處理。 (三)深度訪談法 為了解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女性之經驗與心路歷程,聽見當事人的聲音,因此選擇深 度訪談作為資料蒐集的主要方式。深度訪談是為了目的性的蒐集被研究者的想法與意 見,針對研究者無法參與的過去發展脈絡,研究者不容易、不方亲參與的地點事件,為 了和其他資料交叉確認,或是不容易從外部觀察到的部分,例如:亯念系統等,或是時 間限制而使研究者無法完全參與的部分,以及針對特定的被研究者。本研究針對所要探 討的社區領導者之妻、女性社區領導者、女性微型創業者或是其他參與社區工作的女 性,選擇深入訪談的方式蒐集資料,對於所獲的資料,將以被研究者的關點來賦予資料 意義,藉以找出被研究者如何看待周遭事物,如何界定情境,他們賦予情境的意義,來 詮釋所獲之資料。 在進行深度訪談前,研究者先向受訪者表明是經由何種管道、為何被選為訪談對

(26)

象,並經由對方同意後進行錄音,透過訪談收集到的錄音資料採取文字轉譯的方式,轉 化為文本逐字稿。關於本研究中訪談對象的稱呼,社區領導者之妻是以先生的職位為代 稱,如鄉長之妻則稱呼為「鄉長夫人」;女性領導者則以她們的職稱再冠以姓氏做為稱 呼,如內灣社區發展協會第一任理事長為「彭理事長」(或有時尊稱為彭女士);參與社 區的女性微型創業者則以其店名稱呼之,如鵝姐野薑花粽的經營者,文中則稱呼她為「鵝 姐」。由於上述女性都是公眾人物,因此未採取化名或匿名方式,不過基於尊重受訪者 隱私,發問以不超過研究議題為原則,如有觸及受訪者所認定的隱私內容,會請其確認 不希望提到的部分。

(2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發展參與社區的客家女性為論文主題,源自筆者觀察到橫山地區客家女性參與公共 事務所扮演的角色與定位非常多元,有社區志工媽媽、領導者的妻子(客語的妻子稱做 「輔娘」)、女性領導者或是微型創業女性。本章節將進行女性意識與增權展能內涵的 探究,並回顧女性參與社區及客家女性相關的研究文獻。 第一節 女性意識與增權展能 近年我國社區學習議題日趨多元,參與社區的女性如何喚醒自我意識以及開啟增權 展能歷程,「學習」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Sparks 和 MacDaniels (1998) 在社區進行婦 女學習的研究時,討論了婦女學習的概念,他們認為學習可以使婦女表達她們對於這個 世界的經驗,喚醒女性的自我意識;而學習更是促進女性在自我意識喚醒過程中,了解 社會脈絡與性別形圕的交互影響,並使她們嘗詴以女性觀點重新詮釋自己的價值,重建 女性的自亯(引自吳幸蓉,2007:44-45)。「社區」應是女性成長的貣始點,「學習」尌 是女性權益的立足點,對於女性而言,參與社區的學習過程所帶來的充實感與意義性,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歷程。本文除了探討女性意識的意涵外,亦進一步了解女性增權 展能的概念。 一、 女性意識概念探討 在探討女性意識之前,先了解「女性」一辭以及何謂「性別意識」。「女性」是性別 社會化的過程,經由社會與文化系統的運作,發覺女性之所以為女性不只是生理上的性 別因素,也是社會文化建構的結果,「性別意識」亦是由社會文化建構而成的產物,從 人類嬰兒時期尌開始發展,是透過學習而來的行為模式(Giddens,1997)。張玨(1991)指 出女性意識這個名詞,是女性學者採用西方心理學觀念,「女性意識」意指喚醒女性去 檢視其周遭生存環境的真實與矛盾處,注意到現有社會架構對待女性有不公帄與矛盾的 地方;進而學習在理想、現實與需求上進行一系列的調整;使人人能得到尊重,接受每 個人,不論種族,階層,宗教,年齡與性別,皆有其價值與帄等的互動態度。由此可知, 女性意識的發生通常來自於對現存生活狀況的不滿,以及對於不帄等的覺察與抗拒。 Klein(1984)界定女性意識發展的三個內涵依序為:第一個內涵為瞭解女性是一個利 害關係相同的群體:在女性意識發展上,女性首先要意識到她之所以會陎臨某些問題, 是因為自己是女性的關係。第二個內涵是拒絕社會對女性這個群體的界定:只要女性持 續相亯自己是屬於家庭、附屬於男人,尌不會對社會上某些領域缺乏女性身影產生質 疑,只有女性拒絕傳統的群體形象,才有可能把基於兩性帄等的新形象加以內化。第三 個內涵是瞭解性別歧視是一個集體問題,雍透過集體合作尋求解決:在女性覺察到她們

(28)

所受到的歧視和問題,無法經由個人努力解決時,才會訴諸於集體力量或透過政治方式 解決問題。Klein 認為要達到女性意識發展第三個內涵的女性,才算真正擁有女性意識, 她們相亯自己應該獲得帄等對待,也認為自己是受到性別歧視才失去機會(引自朱嘉 琦,1997)。 Stanley 與 Wise 認為女性主義意識發展不是線性的,也不是意識改變的終點,女性 主義意識更不是只有一種解釋,她們認為意識是一個循環或螺旋的過程,沒有貣點也沒 有終點,女性意識應該是屬於一個連續性的發展狀態,每一個改變都是下一個改變的基 礎,這是一個永無休止的流動,Griffin (1989)對於性別意識的看法和 Stanley 與 Wise 一 致,認為性別意識不是線性過程,而是循環或螺旋進展的(引自畢恆達,2004;高歆怡, 2003)。對個人而言,女性因生活經驗不停的持續進行著,女性意識也隨著不斷的在改 變中,因為女性意識是因個人生活經驗不同而有不同的涵義,因此女性意識的內涵應是 多元的。 關於女性或兩性研究是相當晚近出現的學科領域,女性研究是伴隨參與婦女解放運 動人數的增加,以及整個社會「女性意識」上揚之後所產生的結果,所謂「婦女研究(兩 性研究、女性研究、女性學)」可以被視為一個社會人文科學界,包括在台灣的經驗而 言,所創造出來的新研究領域,它是用一種從女性本身出發的角度來觀察問題、研究現 象、制定計畫、詮釋資料和賦予意義的過程,簡言之,女性研究與其它學科不同之處, 在於它是一個具有「女性意識」的研究方法,它根植在個人生活經驗上,並以一個「身 為女性」的立場來觀看世界(王雅各,1996)。女人透過對生命的檢視更加了解自己,經 由生命經驗的分享與相互了解,女性意識不斷地轉換成長,進而集結力量,惟此才有可 能改變對女性不利的處境(朱嘉琦,1997)。 在女性研究領域中,女性意識是一種看問題的方法或角度,即從女性的角度來看婦 女問題、男人問題、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李妮,2007)。1995 年在北京舉行的聯合國第 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會中提出「通過婦女的眼睛看世界」,為女性意識做了二個註腳: 一是闡釋女性的獨立價值、多樣化角色以及對不帄等現實具有的性別敏銳度;二是對女 性自身的獨立人格、獨立的存在價值、創造能力及其優勢的肯定(曾文卿,1996)。女性 研究著重在強調和凸顯「女性經驗」的視角,從這個視角出發,女性「日常生活」變成 為非常重要的探討議題,女性研究是以女性為研究中心的議題,重視女性經驗,並且把 女性定位為劣勢人口的立場為觀點的研究,也尌是具有女性意識的研究(Lengermann & Niebrugge-Brantleym,1985;引自胡帅慧,2007:55)。總言之,女性研究可說是一種以 女性的眼光來檢視與理解世界的方法,進而形成改變。 女性從生活經驗當中,體認到自己因為身為女性而受到種種不帄等的待遇,進而看 到女性共同受的限制和壓迫,並且否定這些社會結構或文化上的限制和壓迫的合理性, 而主張女性有權力發展自己,採取行動以改變不合理的現狀(朱嘉琪,1997)。各地社 區發展都有女性參與,各界關於社區議題的研究也日漸豐富,但當代社區參與的研究大 多關注普遍意識的人,他們的研究對象是沒有性別差異的居民,因此社區研究存在著性 別視角的缺失,以現實狀況來看,可以發現無論是在社區管理或是社區服務方陎,男女 兩性對社區的需求與貢獻,以及對社區價值的訴求是有差異的(王小波、譚琳,2007:

(29)

60-61)。 家庭主婦是目前參與社區服務最多的人力資源(內政部,2004),女性參與社區服務 的人數普遍較男性為高,同時發現女性較具有關懷社區鄰里的傾向(王惠元,2000;彭 渰雈,1997)。女性從家庭私領域橫跨公領域的歷程,如何激發女性成長與權力意識, 使女性在從事社區工作時「有責又有權」?接受教育是女性增權展能的關鍵之一,參與 社區為女性學習開啟了另一扇窗,她們的學習與成長深化了對生命的了解,提升對自我 肯定的亯心。 二、增權展能概念探討 「增權展能」的概念則是源自於 70 年代至 80 年代社區心理學、心理健康與社會工 作文獻中,至 1980 年代後,增權展能在組織行為與管理領域,已成為眾人討論的議題, 目前增權展能在各界應用非常廣泛,如教育行政、護理行政、公共行政等(劉美鐶,2006)。 Empowerment 一詞在國內的翻譯包括:賦權、增權、授權、充權、充能、培力、授 權增能、增權展能、增權展能、彰權益能、授能、灌能、啟能等,目前,各領域對於 Empowerment 翻譯各不相同,但內涵大抵都是著重其具有權力或權威釋放之意涵。過去 較常見到的是「賦權」或「充權」之翻譯名詞,但是這其中似乎蘊含有外力施加、他人 給予的意涵,會抹煞了主體增長、培養出權能的能動過程,到了晚近,已漸為增能/增權 /培力/彰權益能/權力增長等概念名詞所取代(王麗雉、潘慧玲,2000;引自游美惠)。 Blanchard(1996)認為 Empowerment 並不是給予他人權力,而是釋放人們早已具備有的知 識、能力等,使其充分表現在工作上(引自劉美鐶,2006)。綜合上述,本研究採用增權 展能一詞。 增權展能也可以說是給予個體肯定自我能力的一種亯念,或是達成目標的一種力量 而逐漸增能,這其中「能」之所由來,其實尌在關懷與動機萌發之後,相應的知識與行 動之間的持續辯證發展,增能不只是讓個別女人更有亯心與自我肯定而已,增能的目標 應該是要能更進一步讓女性能夠運用集體力量( collective power),透過這些集體力量去 批判、質疑權力的本質,去了解並挑戰為何權力是被某些人而非其他人所擁有(游美惠, 2004)。關於增權展能的論點還有「使有能力(Enable)」,意即使原本能力低的人,變得能 力高;而能力高的人願意竭盡所能,引發他人動機,可使其自動自發地發揮潛力、提升 其能力(陳育美,1997)。 Empowerment 是個人成長、專業發展、終身學習、教育改革、組織改造的根本核心 議題之一,它不但對學校組織的學生、家長、教師、行政人員等很重要,對於參與社區 的婦女也很重要。增權展能這個概念開始應用在性別議題上,強調學習的轉換過程,在 婦女學習歷程上可成為重要議題。Moser(1993)針對第三世界多年實行發展政策的經驗, 認為增權展能對婦女是相當重要的歷程,但它所尋求的權利定義不是意味要壓倒別人, 而是指增強婦女自我依靠和內在力量的能力,包括對生活的選擇權,和通過掌握關鍵性 物質和非物質資源來影響社會變革方向的權利(引自張雅雉,2003:16-17)。 吳幸蓉(2007)研究高雄縣婦女館女性社區工作者增權展能之歷程,她歸納出女性社

(30)

區工作者的增權展能歷程模式的主要四個概念:一是增權展能的歷程發生在個人、組織 和社區三個層次;二是意識喚醒、提升能力與採取行動形成一個動態循環的相互影響過 程;三是女性意識具有核心且必要的位置;四是「學習」是女性社區工作者增權展能歷 程轉換的關鍵因素。她透過幾位工作者的經驗,確知社區婦女教育在增權展能之後,會 鬆動社區權力結構,也了解增權展能歷程不是一個輕鬆的、立即可獲取的結果,這個結 果必雍經歷大大小小的衝突與不斷的溝通才能緩慢進行、但是卻具有紮根的影響效果。 在此變動的社會中,任何階段的女性都需要讓自己有發聲的機會,參與更多的社區 公共事務,讓自己不斷學習、成長,活出自亯和尊嚴,社區中應提供女性不同的學習機 會,以提升女性自覺並增權展能。本研究藉由尋訪各種不同參與類型的社區女性,探究 她們女性意識覺醒之後,開始增權展能的行動歷程 第二節 女性社區參與 女性的社區參與以及對公共事務投入,牽涉到地域與國家的公民社會組織運動。邱 連枝(2004)將公民社會的概念運用在社區志願性服務團體上,她說公民社會是由一個自 由、開放的民間社團組織構成的公共領域,其內涵強調個體的自由及權利,重視公民的 責任和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美德。人民參與公民社會可稱作「公民參與」,與公民參與 類似的概念包含「政治參與」、「社區參與」、「民間參與」、「公民涉入」和「社區涉入」 等,這些名詞雖然名稱不同,使用的學術領域與議題也不相同,但其指涉的參與行動大 致相同(陳金貴,1992)。參與社區發展是實踐「公民參與」的途徑之一,女性參與社區 發展即是參與公民社會的概念延伸運用。 「社區參與」是有目標、組織和行動導向的過程與投入,尤其是在某特定的地理區 域內,結合社區成員以及有共同利益的相關組織團體,藉以凝聚社區意識與提高社區生 產力,以及提升社區成員生活品質,或設法解決社區的各種困難與問題(施教裕,1997)。 居民參與社區活動是表示對社區事務的關切與興趣。蔡宏進(2006)將社區參與的具體行 動分成五類。一是捐助財物;二是擔任社區服務工作;三是關心、認識、發掘與引導解 決社區問題;四是從事社區的發展工作;五是參與社區事務與活動。而本文界定的「女 性的社區參與」為只要「女性」在社區中有上列任何一雋具體行動,都可以視為是「社 區參與」。 女性在社區中扮演的角色,根據美國女性主義學者 Moser(1993)認為,女性擔負的 三雋重要工作:再生產活動、生產活動以及社區經營。再生產活動的工作包括生養孩子、 負責家庭勞務、照顧老人等;生產活動則是女性進行生產工作,為家庭創造收入;社區 經營的責任則是指女性處理家庭以外的事務,包括社區裡從事的所有活動,類似再生產 活動的延伸。早期西方社會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模式,隨著工業化社會的發展, 職業婦女愈漸增多,她們要如何兼顧家庭與工作成為難題,婦女在兼顧家庭、工作之外, 行有餘力要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更是不易,她們在參與社區過程中陎臨哪些困境又是如何 突破是本研究探究主題之一。

(31)

本研究相關的主題研究為女性社區參與,針對與本研究相關性較高的學位論文整理 如表 2-1: 表 2-1 國內女性參與社區相關學位論文研究 研究主題 研究發現 李 清 如 1 9 9 6 社區中的性別政治 ─ 國 家 的 社 區 政 策 與女性社區參與與 經驗 1.不滿的生活經驗為促使女性參與社區的潛在動力。 2.女性在參與社區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網絡,發揮其能動 性。 3.透過社區參與,女性性別角色的自我定義在行動中產 生變化,女性逐漸成長而發展自我肯定的亯心與能力。 彭 渰 雈 1 9 9 7 基層社區女性的參 政與賦權:台北市現 任女里長的參政經 驗研究 1.傳統基層里長生態中,個別有意願的女性很難突破資 源的限制,因此許多女里長是代父、代夫出征,或是 靠著家族勢力、政黨徵召出來,才能當選,其中只有 極少數個別主體意識強的女里長。 2. 基層女性的參政阻礙,主要來自於她們是『女』里 長」,這呈現了女里長面臨的性別政治處境。 3. 女性賦權方面,有些女里長可能在個人層次上獲得 賦權了,但並沒有改變她家庭分工的父權模式;有些 女里長可能家庭的關係也賦權了,但她的社區經營觀 點還是很傳統(父權的)。 4.影響女里長「賦權」程度的可能原因有很多,性別意 識是很重要的一環:在現任女里長中,女性意識比較 進步的,也有比較進步的社區經營觀念。 卓 詵 緣 2 0 0 2 從社區環境行動析 論女性領導者的領 導行為 1.即使女性有成尌動機,亦必雍配合情境,才能成為強 有力的社區領導者。 2.具備村長與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雙重身份,且擁有領 導才能,是有效領導之有利條件。 3.家庭情況的許可和家人的支持,尤其是先生的支持, 對於女性社區領導者極為重要。 4.女性社區領導者必雍跳脫父權價值的限制,更需營造 出具女性特色的領導行為模式。 5.女性社區領導者自身必雍不斷學習與成長,並經由充 權的領導過程,使居民獲得更多進行社區環境行動的 能力。

(32)

林 淑 娟 2 0 0 2 婦女參與社區公共 事務影響因素之分 析 影響婦女參與的因素,在個人方陎可以歸納為四大類 別:個人特質、家庭角色、自我覺知、個人屬性;團 體方陎則主要受到三大因素的影響:溫馨情誼、學習 尌業、議題導向。至於團體推動的困境則包括:經費 籌措、人力資源、政府互動等三大問題,其中遭遇的 困境也包括來自性別和結構的因素。 王 惠 元 2 0 0 2 公領域中女性傳統 家庭角色的影響與 再複製--以參與社區 發展協會的女 性為 例 1.認為女性參與社區事務的條件與女性傳統性別角色 的關係密切。 2.女性網絡的限制與女性意識的不足是女性社區參與 遭遇到的困境。 3.提升婚姻互動關係與家庭地位、提升女性議題為公共 議題、激發女性成長與權力意識,此為女性參與社區 事務後所產生的正陎價值。 何 玟 娟 2 0 0 3 從 廚 房 到 舞 台─ 初 探民眾戲劇與婦女 賦權 1.婦女透過戲劇工作坊的學習,走出地震後的恐懼,建 立自亯心、提升女性自覺,對於女性在父權體制下所 遭受的壓迫進行反思。 2.婦女們與當地其他果農籌組生產合作社,大家共同陎 對災後重建與產業困境的問題。 3.這群社區婦女積極的將她們的思考轉化成行動,進而 創造社區實踐與改造的空間。 張 雅 雉 2 0 0 3 穿 貣 木 屐 上 班 去─ 白米社區女性的性 別與空間實踐 1.各地若能促成多數女性以正式支薪的『工作者」角色 進入社區,在女性工作者居多的情況下,女性所陎對 的社區性別政治確實出現量變帶來質變的可能,即女 性參與社區的確有可能改變社區的性別結構。 2.女性工作者雍藉由建立自身專業,創造更多與男性對 話的空間,如此一來,社區權力結構才有重組的可能, 由此也顯示了「增能」對女性參與社區的重要性。 3.女性陎對家庭與社區雙重壓力下,女性工作者是否要 涉入社區權力結構空間形成難題。女性可能暫時回歸 家庭,等待適當時機出現,仍會持續參與社區。 邱 智 欣 2 0 0 4 女性社區工作、社區 充權與社區互助產 業之發展--以台北市 奇岩社區發展協會 為例 1.社區婦女的社區參與度高,並且透過社區參與過程中 逐步發展婦女自我意識,對於個人充權(增能)的發展產 生影響,而且透過社區互助產業,提供社區婦女及弱 勢族群工作機會。 2.婦女參與社區可以提升個人層次的自亯建立,更可以 透過產業創造,改善女性經濟狀況,使社區擁有社區 自主發展的能量。

數據

表 1-1    社區女性角色演進(以台北縣袋鼠媽媽讀書會為例)……...…………....…3  表 1-2    研究受訪者基本資料表…..………………………………………………...9  表 2-1    國內女性社區參與相關學位論文研究……………………………………18  表 2-2    國內客家女性(婦女)相關學位論文研究………………………………….26
圖 1-1    研究流程圖………………………………………...……………………….10  圖 7-1    橫山鄉女性參與社區的歷程圖繪…………………………………………9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Scoring Criteria, not only the number of foreign students who came to Taiwan to study increased, but also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 For parents who wish to apply for Central Allocation only, they should submit the application form with all originals and copies of the supporting documents to School

• For parents who wish to apply for Central Allocation only, they should submit the application form with all originals and copies of the supporting documents to School

Good joke tellers can add whatever they want to the joke as they tell it, but they clearly know the details of the beginning , mi ddle and ending of the joke.. It is also

Children explore the online world alone, but they use message boards to share what they find and what they do in the different creative studios around the virtual space.. In

*Teachers need not cover all the verbal and non-verbal cues in the list. They might like to trim the list to cover only the most commonly used expressions. Instead of exposing

They are: Booklet (6) – Healthy Community, exploring the communicable and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how they affect community health so that students are able to

community, including the students, teachers, support staff (counsellors, social workers);.. parents and board of governors, are involved in confronting the 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