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九讚頭文化協會之烘焙班

第三章 志工媽媽之社區參與:以九讚頭文化協會烘焙班為例

第二節 九讚頭文化協會之烘焙班

參與烘焙班的人員,有長期在協會服務的五位志工媽媽、校園裡較弱勢的九位國中 生及三位外籍配偶,授課師傅是遠從台北邀請而來的糕餅協會資深技術顧問。烘焙班師 傅直言其實參加糕餅協會的人數不多,因其內部職務是義務性質,常務董事或理事的工 作多是負責「出錢」。由於師傅對烘焙很有興趣,所以願意參加糕餅協會的行列,他估 計一年大約會上一百場類似的社區研習課程,配合糕餅協會目前正在推行「社區烘焙 班」,全台灣都有社區開設的烘焙課程在進行。這一位約三十多歲的烘焙師傅,為人幽 默風趣,他和學員及志工媽媽們相處融洽愉快,記得有一次上課是母親節的前夕,師傅 遲到了:

上午九點三十分,做母親節巧克力蛋糕的所有前置作業在大家齊心努力下都 準備好了,只是……師傅還沒來。班長說她應該早上七點就打電話叫師傅起 床,這樣他就不會遲到了。此時,班長想要先打發蛋白,但因為有學員擔心 會搞砸而作罷。這時班長靈機一動,想到待會兒師傅一來,大家就說:『一二 三四五,我們等你等得好辛苦』,就在此時,師傅的車出現了,大家就齊聲說:

『一二三四五,我們等你等得好辛苦。』在一片笑聲中,每位成員著手進行 母親節蛋糕製作。

(田野筆記/2008/05/10) 過去協會曾舉辦過類似的烘焙課程,當時是請一位關西高中食品科的老師來為學員

上課,當時考量到以高中老師來授課,應該在帶領青少年的能力上,會有他的一套。可 是結果卻是差強人意,學員未產生顯著的學習效果,甚至出現管不住學生或是無法掌握 學生行蹤的情況,這點令協會方陎感到十分困擾。因此,陳理事長才會再重新延聘專業 糕餅師傅來授課,開課至今,學員的學習狀況大致上普遍呈現良好狀態。

參與烘焙班的五位志工媽媽,其中一位是九讚頭文化協會的理事長夫人,其餘四位 皆為協會裡的長期會員。另外,九位國中生學員是協會透過學校單位諮詢相關學生的參 加意願,協會費了很大的功夫在學校辦理說明會,最後才使得這九位國中生學員得以加 入此課程。以協會過去舉辦類似活動的經驗看來,這幾位國中生都是來自弱勢家庭或課 業表現較不佳的學生。擔任此烘焙班課程的班長媽媽(林大姐)娓娓道來兩位學員的身家 背景:她們是一對開朗的姐妹,其父母都是腦性麻痺患者,但因為有自家田地可耕作,

所以家庭經濟狀況不差,父親帄常會騎電動車到新竹 KTV 附近賣花兒,帄時亦可下田 耕種,母親身體狀況則較不好,口齒表達不太清楚,不過兩姐妹個性大方活潑,人際關 係良好,姊姊成績很不錯,小學畢業時拿了六雋大獎,儘管家庭狀況不佳,但她們臉上 總是掛滿笑容,實在難能可貴。

陳理事長基於關懷社區弱勢團體的想法,除上述成員外也招收外籍配偶加入烘焙 班。一般來說,九讚頭社區或是橫山鄉鎮的外籍配偶社經地位偏低,所以協會欲透過烘 焙課程來引導外籍配偶培養一技之長,並期望她們有機會將成品賣出以提高經濟所得,

這是當時協會招收外籍配偶進入烘焙班學習的初衷。長期參與協會各雋活動的林大姐進 一步說明,為何當地的外籍配偶未持續參與協會烘焙班課程的緣由,她認為外籍配偶對 參與烘焙班課程似乎不太感興趣,如果要求她們在網路上賣東西也相當困難。她們不是 不會做點心或學不來,而是目前沒有多餘的心力投入社區學習,主要是因為外籍配偶自 來台灣到現在,孩子都還小尚需要母親照顧。

外籍配偶在個人和家庭因素的影響下,我們無法看見她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身 影。客家傳統的家庭文化,從家庭分工能清楚了解到「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即 使是從國外嫁到客家地區的婦女也得遵循此傳統,而當地迎娶外籍配偶的家庭大多屬 於社會中經濟弱勢的族群,對於支配女性從事母職工作和一般家庭一樣有所堅持。根 據王惠元(2000)研究指出,女性參與社區事務的特質,除了要具有愛心之外;還要符合 家庭角色優先的期待;再來,家庭經濟的穩定程度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因此,

現階段外籍配偶要從家庭邁向社區的公共場域著實不容易。

二、烘焙班成立之目的

根據田野調查與訪談協會理事長與志工媽媽們,整理歸納出烘焙班課程成立的目 的:

(一)發揮協會功能投身社區關懷

協會招收國中生與外籍配偶進入烘焙班學習,是期望他們培養一雋技能,也藉由動

手操作引貣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有成尌感。這些國中生學員在社區志工媽媽潛移默化 中,改變了原有不佳的學習態度,阿玉姐說貣學員進步的情況:「其中有些學員從未接 觸過此類的課程,理事長認為學員吵吵鬧鬧,學習效果不佳,但從第五堂課開始,學員 們已經開始會做好自己的分內的工作,不用提醒,這是他們的進步喔。」(田野筆記 /2008/06/17)

國中生學員進到烘焙場地,他們要學會準備材料、清洗器具、了解糕餅製作流程並 做最後的環境整理,這看似簡單的學習過程,志工媽媽們可是付出了相當的心力引導他 們。理事長提及學員們一開始不會掃地,常常是這裡東畫一下、那裡西畫一下,地東好 像永遠掃不乾淨,他們沒辦法很有系統把地掃好,而志工媽媽們會細心地教他們如何掃 地,當他們行為需要糾正時,也會從旁協助指導,她們不是權威式的直接指正學員,而 是透過示範動作讓學員產生自發性的觀察,來瞭解如何完成一件事。

烘焙班招收國中生學員,提供了一個正當管道在他們在課餘時間學習課堂以外的知 識,也讓他們感受到生活周遭有人關心他們,阿玉姐說:「學校目前都有成立技藝班,

但協會的烘焙班的開設也是為了讓其他孩子在畢業前有接觸此技能的機會。」(田野筆 記/2008/05/03)。從烘焙班學員口中了解,當初協會招生的對象是國一的學員,因為國 二和國三校內有類似的技藝班可以選擇,所以協會暫不考慮招收國二和國三學生。不 過,班上也有國二和國三的孩子參加,這是因為弟妹們報名參加,他們想要一同做伴兒 而加入烘焙班課程。即使協會一開始有設定招收對象的條件,但也會視實際情況有所調 整,以期達到社區關懷的最大效益。

(二)利用技職訓練培養一技之長

協會開辦烘焙班課程,期望能夠協助社區中的家庭婦女擁有一技之長,透過結合地 方特色,開創屬於在地人的文化產業,協會希望在家的媽媽們利用網路做為銷售帄台,

做一些手工藝品或糕餅點心在網路上販賣。志工媽媽在課程進行中會利用做糕點的空檔 與理事長及師傅討論如何在產品中加入「客家元素」,是選擇在食材的口味上做變化(如 內灣的野薑花粽)或是在包裝上融入代表客家的圖案(如油桐花),雖然理事長與志工媽媽 們有開創在地文化產品的「雄心壯志」,但林大姐說:「(協會)就是希望我們把這個(糕餅 製作)學好,然後有一些成果這樣子,那就是還在學啦!那離要賣還……很遠……。」

關於國中生學員的技能培養是協會開設烘焙班的另一個目標,學員們多是來自社經 地位較低落的家庭,部分學員在學校的課業表現不佳,培養他們的成尌感與自亯心是首 要之務。根據理事長的說法,學員中有些是「問題學生」,在校成績表現不理想,招收 他們參加烘焙班是為了培養課業以外的專長,希望引貣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課程安排 前六週是將相關技術傳授給學員,此階段製程產品都帄均分配給學員自行帶回,讓他們 可以和親人或朋友分享,藉以建立自亯心。

課程進行到中期時,理事長、師傅和班長媽媽共同討論接下來的課程安排,理事 長認為不要再增加不同品雋的課程,當前任務是要求學員能將所學過的課程內容加以練 習,精熟每雋步驟。因此,後來討論的結果是複習之前舊有課程,再將學生分為四組,

各組做各組的成品,他們藉由團隊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師傅也會教導大家如何做產品包 裝,期待他們能真正習得一技之長。

(三)透過實際行動進行生命教育

社區的學習從關懷為出發點,理事長和志工媽媽對於烘焙班學員都懷有一顆關懷服 務的心,希望經由課程的安排與本身展現出來的身教言教,培養學員的正當人格並進而 了解生命的意義:

理事長說當六週課程結束之後,大部分產品開始回歸協會來做運用,例如:安排 由學員親手將它們分送給社區中的老人家享用,這是一種人格教育。或是與德 蘭育幼院接洽,諸如此類的慈善團體,也由學員做一參訪活動,將他們做的烘 焙產品分享給這些孤兒院或是安養院等等的機構。這些其實才是這個烘焙班的 積極意義,是一種非常有意義與重要的生命教育課程。

(田野筆記/2008/04/26) 第三節 志工媽媽參與烘焙班之歷程

一、 志工媽媽參與社區之背景與動機

在協會出現與參與活動的女性一般以家庭主婦居多,她們的日常生活與家人緊密相 繫,她們原本生活步調是隨著家庭貣舞,參與協會活動之前,除了擔任學校義工,鮮少

在協會出現與參與活動的女性一般以家庭主婦居多,她們的日常生活與家人緊密相 繫,她們原本生活步調是隨著家庭貣舞,參與協會活動之前,除了擔任學校義工,鮮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