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媒體再現的郭采潔反同性戀婚姻事件的事實

第四章、 研究分析

一、 媒體再現的郭采潔反同性戀婚姻事件的事實

一到北京,就一直忙著聯署的事,一邊扼腕自己把手機裡電話 聯絡人刪的太精簡,一邊詫異著這麼大的修法,身邊只有寥寥幾人 略之(知)一二…擔憂啊。(郭采潔 facebook 發言,2013 年 11 月 4 日)

2013 年 11 月 4 日藝人郭采潔於 facebook 的這則發言,引起支持同性婚姻 與多元成家與反對方的討論。而也因為同性婚姻與多元成家法案討論熱潮與 郭采潔公眾人物的身分,使此事件躍上版面,也使郭采潔被掛上「反多元成

家、反同性戀」的名稱。如同下表 2,整理 2013 年 11 月 5 日至 6 日的報紙標 題,明顯指出與再現郭采潔之性別立場與視角:

表 2:2013 年 11 月 5 日至 6 日的郭采潔反同性戀婚姻報紙標題舉例

2013 年 11 月 06 日 聯合報 被指反多元成家

郭采潔沉默回應經紀人:盼理性對談 2013 年 11 月 05 日 中國時報 郭采潔暗反多元成家被譙翻 網友怒

譏別用臉書 創辦人之一是同志

2013 年 11 月 06 日 自由時報 郭采潔臉書:多元成家應多討論 2013 年 11 月 06 日 蘋果日報 郭采潔慘被扣歧視同志大帽 憂民眾

對多元成家草案 一知半解

(本研究整理)

然而,回過頭來看郭采潔於 facebook 事件當下的發言並沒有明確指涉「反 對多元成家與同性戀婚姻」,雖有「網友」轉貼其發言,並指稱其暗反多元成 家法案與同性戀的脈絡存在,但新聞內文與標題多忽略其中聯結,直接指稱 郭采潔反多元成家法案與同性戀的意識形態。如同上表再現郭采潔本身性別 立場,而媒體詮釋也再現了媒體對此事件的視角與立場,以上表新聞標題與 內容報導來說,首先,《聯合報》在標題與報導內容中用「被指」反多元成家,

描述事件中主要角色-郭采潔與反對多元成家草案與同性婚姻之聯結,然而 卻又在結尾寫到:

…但她此次公開反對多元成家,卻仍未明確表達觀點,才引發網友 論戰。(《聯合報》,2013 年 11 月 06 日)

以「公開反對」與結論式的用語做為新聞結尾,突顯敘事者的視角與觀

看此事件的立場(包括郭采潔站在反對者的位置)及看法;而《中國時報》

除了標題直指「郭采潔暗反多元成家」立場,內文中敘述:

(郭采潔 facebook 發言)隱晦暗示號召朋友聯署反對多元成家法 案…。(《中國時報》,2013 年 11 月 05 日)

而此篇報導之新聞照片描述亦寫到:

郭采潔在臉書呼籲聯署反對多元成家法案,遭網友和粉絲罵翻天。

(《中國時報》,2013 年 11 月 05 日)

而《自由時報》內文書寫:

郭采潔在臉書上隱晦反對「多元成家」草案,引發網友撻伐,讓她 感到很難過,據悉她並不反對同志,只希望這個草案能被更多人了 解、討論。(《自由時報》,2013 年 11 月 05 日)

兩篇報導除了直接指涉郭采潔之性別立場,而敘事者敘事鋪陳表面雖然 力求中立,然而,其視角及用字選擇卻也顯現敘事者認知與透露的性別意識 形態。《蘋果日報》與《中國時報》以及《自由時報》在敘事上又有其迥異之 處,《蘋果日報》的標題「郭采潔慘被扣歧視同志大帽 憂民眾對多元成家草 案 一知半解」中「扣」歧視同志大帽,除了描述郭采潔 facebook 的發言被網 友的再解讀事實外,「扣帽子」用詞,卻也相對《聯合報》標題的「被指稱」

來的強烈,甚至有譴責「扣郭采潔帽子」的人的意味,而後「憂」民眾對多 元成家草案一知半解,情緒用詞也為郭采潔有所緩頰,亦突顯在事件上敘事 者本身偏向郭采潔立場之意識形態。

除此之外,多元成家法案、婚姻平權法案為兩個不同的法案,但「網友」

與各家媒體在敘述此事件上,卻將「多元成家」、「同性戀婚姻合法化」、「支 持同性戀與否」三者做連結,成為一體之事,舉《中國時報》2013 年 12 月 5

日標題為「郭采潔『支持同性婚』說不出口」報導為例:

郭采潔因反多元成家方案,在網路上遭意見相左的網友炮轟,甚至 被指「歧視同志」成為同志公敵。…被問到婚姻平權,「開釋」近 半小時,她說:「他們就是要聽到我這一句(贊成),但我覺得真的 沒那麼簡單。」(《中國時報》,2013 年 12 月 5 日)

反多元成家、反同性戀婚姻以及反同性戀在報導內文中不難發現已被畫 上等號,然而,三者裡各有其複雜的法律、社會與日常生活成因存在,三者 並不盡然是必然的因果導致,卻在「網友」間與媒體上被連結而成「必然」, 其中有其社會意識形態、認知與媒體陳述上的辯證關係,然而在此事件上,

無論郭采潔是否反對或反對什麼,「多元成家」、「同性戀婚姻合法化」、「支持 同性戀與否」概念都將成一體,如影隨形。

回頭檢視新聞事件事實,儘管媒體反覆報導支持與反對法案及郭采潔立 場報導,然而,其中卻沒有直接的彼此交鋒,報導裡的「事實」卻也僅停留 在最初的郭采潔 facebook 發言,檢視事件狀況也模糊並曖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