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媒體再現的郭采潔形象與同性戀形象

第四章、 研究分析

三、 媒體再現的郭采潔形象與同性戀形象

1. 郭采潔形象

本事件的主要角色-郭采潔在新聞報導事件中佔有很大的篇幅與分 量,四大報紙除了關注事件事實,在郭采潔的描述上也多以偏中庸的反對 法案與同性戀者的角色書寫,而部分報導卻也將郭采潔於此事件中的形象 建構為「委屈」的角色形象,相對加深了閱聽眾在閱聽新聞報導時對郭采 潔的同情,甚至進而影響部分閱聽人對事件的態度平移。

郭采潔經紀人葉乃文強調,郭采潔看到同朋友,在言語中互相 傷害,感到很難過,她希望媒體要平衡報導,讓多元的聲音被 大眾聽見。(《聯合報》,2013 年 11 月 06 日)

她(郭采潔)對該法案研究甚多,連署要大家重視法案,他難 過自己被誤會…。(《中國時報》,2013 年 11 月 06 日)

記者再問「妳最近是不是壓力很大?」她邊走邊說謝謝,但眼 眶泛紅,似已哭過一場。(《蘋果日報》,2013 年 11 月 09 日)

事件本身已不再只是反對或是支持法案或同性戀之立場,新聞報導轉 向於郭采潔的情緒表達,描寫郭采潔於此事件中遭受到的各方壓力,以及 委屈卻理性的情緒表達,從新聞報導裡的描述,我們可以輕易感受的到。

然而再從涵化理論(cultivation theory)的角度來看,強調媒介能夠產 生一定程度的影響,閱聽人經由接觸媒介會影響本身的世界觀、角色認知 與價值觀等(Severin & Tankard, Jr /羅世宏譯,2004:325-331)。當報導 焦點轉移,而成為一種感性的角色形象訴求,閱聽人對於事件的看法也將 受到新聞報導書寫有所位移或平移,事件也不再只是原本的嚴肅的性別議

題,而受到角色正面或受到同情之形象影響,性別議題也不再是性別議 題,除了焦點被轉移,甚至會成為具正面或受同情的公眾人物主導影響下 的複雜性別新聞與議題。

2. 同性戀形象

除了新聞主要角色-郭采潔之外,在新聞文本中「同性戀」的描述也 是有一定程度上的篇幅。在同性戀形象的描寫上,多以較為強烈的態度以 及具有刻板印象疑慮之描述於敘事。從中可見得媒體甚至社會建構而出的 同性戀形象為何。舉例來說《中國時報》於 2013 年 11 月 7 日的報導中引 述導演楊雅喆的言論:

導演楊雅喆昨在臉書說:「有些事是不能反的,比如:反同志。

為什麼呢?如果你宣稱每個人都有自由可以反同志,納粹反猶 太人也沒有什麼好譴責的。這不是言論自由。這是傲慢。」(《中 國時報》,2013 年 11 月 07 日)

而《中國時報》在 2013 年 11 月 05 日的報導中也選擇引述:

「Have A Gay Day」粉絲團憤怒表示:「郭采潔公開要求大家聯 署反多元成家法案。郭女士對同志還真是友善啊!」(《中國時 報》,2013 年 11 月 5 日)

相較郭采潔形象的描寫與郭采潔藝人友人的護航發言,同性戀團體與支持 同性戀者的言論,相對來說是更為強烈與激動的。其中充斥著反諷的、激 昂的、用字遣詞沉重的指責,無形中也建構了同性戀在閱聽眾心中的形態 樣貌。

除此之外,在新聞中同性戀在社會大眾眼光下部分的刻板形象也有所 流露,比如說《中國時報》在 2013 年 11 月 5 日引述:

知名部落客「個人意見」也痛批:「郭采潔,從今天起,請你不 要再穿……等等傑出品牌,因為這些品牌有些創辦人本身是同 志,有些現任設計師是同志,許多設計師已經與他們的同性伴 侶結婚…。(《中國時報》,2013 年 11 月 5 日)

或許這些為事實描述,但新聞選擇引述並再現下,其中的刻板形象也會有 所突顯,然而新聞具有一定的塑造形象之影響,並非完全反映真實。以框 架理論來談,在爭議的議題上,媒體常以自身立場定義或框架新聞議題,

甚至透過情節、篩選等過程,提供閱聽人特定的議題定義,「媒體框架」

的概念提供了一個典範,探討新聞對閱聽人可能加諸的影響(Severin &

Tankard, Jr/羅世宏,2004:292-293)在探討同性戀關係的時候,媒體將 關於同性戀的報導框架而出具有所謂新聞意義的內容,在一定的程度上建 構了某些形象塑造。而此形象的建構同時也反映出社會的普世價值與看 法。

第二節、社會實踐層次

本節將分析郭采潔反同性戀婚姻事件的社會實踐層次,將探討此事件四大報 紙相關報導之媒體產製邏輯,以及其所遵循的話語秩序。透過制度、儀式或習以 為常的方式構連社會事件,社會實踐成為社會結構之間的連繫,換言之,社會事 件是依循社會實踐運行的(Fairclough, 2006)。

而話語秩序(order of discourse)則分為三個不同意義:文類、話語以及風 格,三者間各是複雜的且彼此具有辯證關係。而這三者亦具有權力關係,其中特 定的權力再現並建構了價值觀與認同(Fairclough, 2006)。

本文也將依循 Fairclough 交互文本的相關概念,探討四大報紙在此新聞的書 寫,並企圖找出其中隱含的話語秩序,以及也將由性別與性別、性別與媒體之間 的拉鋸中,換一個面向探究如此的交互文本的話語秩序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