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第二節、 同性戀與同性戀新聞

三、 同性戀新聞

學者 Bourdieu 曾言,新聞的世界是一個世界的縮影,它有自己的法則,

並且由它在全體世界裡的位置,以及忍受來自其他小圈子方面的吸引與排斥 關係定義而出。換言之,各種說故事的形式、組織與工作成規,與外在的政 治經濟局勢以及文化環境,將對新聞產製策略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蔡筱穎 譯,2000)。而當文本被視為所謂人類行為,與此同時文本也就被置於「人類 行為」的框架之中(Nosty,2009)。然而探討所謂「框架」背後,Wayne Booth 曾提出隱含作者,其概念是為一故事文本中「隱含的視角」,Chatman 則是進 一步說明隱含作者在「敘事」中扮演一種媒介(agency),引領所謂閱讀方向

(Chatman,1990)。以「同性戀新聞報導」而言,基本調性受到性/別意識 開放而指引,而在這中間又牽涉傳統異性戀為主價值與性/別解放為主價值 之角力。基於此項觀點,本文認為研究同性戀新聞敘事除了理解其敘事視角,

更需要進一步探究新聞文本背後的隱含作者為何。

舉例而言,2009 年 12 月 10 日自由時報報導一則新聞〈濫毒亂交染 病 設計師悔不當初〉,記者將該名設計師的陳述「原本對自己的性向還存疑,

直到那次友人找我去參加男同志轟趴,在酒精及搖頭丸的催化下昏昏沉沉,

一覺醒來旁邊竟躺著一名男生,沒想到因此染上愛滋」作為導言(許國楨、

蘇孟娟,2009.12.10),雖然為故事主角之表述,然而新聞記者轉述事件時以 自身視角選擇轉引這段表達,透露了異性戀角色對同性戀的窺視以及不理 解。而 2009 年 12 月 4 日路透社報導一則新聞〈美紐約州否決同性戀婚姻合 法化法案〉,指出美國紐約州否決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法案,反對法案的「全 國婚姻組織」領導人蓋拉爾(Magggie Gallagher)表示:「這是一個極大的勝 利。你所看到的是人民的意願,整個文化對同性戀婚姻的看法其實沒什麼改 變。」看似平衡的報導,卻也在記者選擇的視角下,揭露同性戀新聞議題背 後的社會環境的態度與意見風向。

Kramer(1988)說到,有時候媒體記者為了平衡報導,容易流於追求極 少見的例子,甚至導致資訊的錯誤傳播,而針對媒體報導的,徐美苓在其 1998 與 2005 的著作中,以醫藥新聞報導作為標的說明符合科學新聞寫作要求的僅 四至五成,而除了未謹慎處理風險問題,有時候也會就結果的適用性做出不 合科學的推論與判斷(徐美苓,1998、2005)。媒體的報導常會因各種的問題 而產生某些與事件事實有所落差的新聞陳述與報導,仔細觀看同性戀的相關 新聞中的媒體報導會發現在平衡報導的背後的敘事者敘事與性/別平權還是 有所距離,且由敘事者的敘事中更可以發現敘事者的意識形態,甚至可以由 中窺見社會的性/別框架。

鏡頭看似中立,但電視每個形成劇情的畫面卻也倚靠複雜的敘事結構而 成,而更賦予每個故事一種符碼框架,而閱聽眾更在閱聽的過程中建構自身 符碼與敘事結構之間的聯結,產生某種特定的社群認同位置(Bignell,2004)。

報紙記者的筆觸相當電視的鏡頭。而由上述所言,敘事結構受到社會整體脈 絡影響,而敘事結構同時也將影響所謂社會互動。然而,本文關注焦點則置 於「同性戀新聞報導」之視角探討與研究。

第三節、新聞敘事視角與新聞批判話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