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字學集要》音註體例

第一章 緒 論

第二節 《字學集要》音註體例

《字學集要》內文的形式與〈目錄〉相互對應,平上去入之間的搭配關係一 目了然,在此亦舉第一卷「東董凍篤」韻為例:

一 ○東、蝀、冬、வ ○董、懂、൬ ○凍、棟、涷、湩 ○篤、竺、毒、督

二 ○空、悾、箜、倥、崆、硿、涳

控、鞚、倥、空 ○酷、嚳、哭 …

卅二 ○馮、渢、逢、縫 ○

鳳、鵬、朋、奉、俸、縫

伏、虙、宓、袱、茯、栿、服、鵩、菔、箙、႔、輹、复、復、

澓、洑、垘、匐

表示「東董凍篤」韻共有 32 組四聲相承的音節,彼此之間存在著聲母或介音上 的差異,主要元音和韻尾則完全相同,其餘的 21 個韻部也都如此。而《字學集 要》的注音仍以反切為主,輔以其他方式,體例說明如下:

一、反切所標本音

指標注在領字底下的反切,代表整個音節所有字的讀音,如:

東德洪切,動也,東方陽氣動於時為春,又姓,又複姓…。

董多動切,督也,正也,固也,又姓,又藕根,又骨董…。

凍多貢切,冰凍。

篤都毒切,厚也,厚而力也,又困也。

則平聲「東、蝀、冬、வ」都讀作「德洪切」,上聲「董、懂、൬」都讀作「多 動切」,去聲「凍、棟、涷、湩」都讀作「多貢切」,入聲「篤、竺、毒、督」都 讀作「都毒切」,以此類推。本類反切,為全書音系的討論基礎。

二、又音

指某字除了與其領字同音之外,還有他種讀法,也就是所謂的一字多音。書 中運用下列多種方式來表現:

1.又某某切

鑴目旁氣,又鼎屬,又大鍾,又戶圭切。

泚水清,又此禮切。

2.又某聲調

蝀螮蝀虹也,又上聲、去聲。

湩乳汁,湌羶飲湩,又水濁也,又上聲。

3.又音某

鏃箭鏃,又音蔟。

慫驚也,悚也,動也,敬也,惡也,怨也,又音總。

4.又某韻

絭纕臂繩也,又曲也,又先韻。

乞與也,與人物也,又質韻。

由上面四種注音方式衍生的例字則有:

洚洪水也,又平聲陽韻音降。

勠勠力,併力也,《左傳》勠力一心,又蕭韻音聊,尤韻畱、澑二音。

懵懵懵無知貌,或作懜,又上、去貳聲,敬韻音孟。

5.解釋一字多音的音義關係

從牆容切,就也,順也,又姓。從有六音,又去聲,隨行也;又見上音,縱直也,

跡也;又音綜,放肆也;又音悤,從容舒緩也;又陽韻音幢,高貌。

重直隴切,輕重之重,多也,厚也,善也,慎也。凡物不輕而重,則上聲;因其重 而重之,與再重鄭重,皆去聲。

不僅將某字的所有讀音一併列出,更說明不同讀音各有哪些不同的意義,而這類 例子書中還有不少。

三、引用書籍

《字學集要》也常常出現引用其他書籍音讀的情形:

丕《洪武正韻》併音坏,大也。

玉魚欲切,寶玉,陽精之純,有五德,烈火燒之不熱者真玉也。又《雅音》以育、

欲同音。

慵懶也,《正韻》音戎,《雅音》音蟲。

大致而言,《字學集要》歸字時仍以《洪武正韻》(書中或簡稱《正韻》)為重要 根據,而《中原雅音》(書中或簡稱《雅音》)則往往作為相異讀音的比較,如《字 學集要》「丕」字的領字為「坏」;「玉」字和「育、欲」二字讀音有別;「慵」字 的領字為「戎」,均是從《正韻》而不從《雅音》。9《洪武正韻》既為明代官修 韻書,對《字學集要》自然有很大的影響,關於這點往後還會不斷提到。《中原 雅音》的部份則需和《韻學集成》互相參看,本文從略不再討論,不過至少可以 從旁證明,《字學集要》與當時雅音有別的事實。10此外,引用到的古籍另有《正 義》、《釋文》、《左傳》、《五音篇》、《玉篇》、《韻會》、《廣韻》等等,但都只有一、

兩個例子。

經由上述《字學集要》的音註體例可以看出,其實在一字多音及其所引《中 原雅音》兩個部分,仍是值得繼續探討的問題。尤其是一字多音,或許能彌補「本 音」的不足,甚至還可能從中獲得新的發現,對於《字學集要》音系的研究,無 疑相當的重要。只可惜全書一字多音的數量龐大,難以在短期之內作仔細的分析 和處理,因此本文主要還是根據「本音」的反切,建立起《字學集要》的整體音 系。11

9 楊耐思(1978:46-47)說:「近人錢玄同、趙蔭棠却斷定『中原雅音』非書名,而是當時普通 官話的名稱。…現在有《韻學集成》摘錄了《中原雅音》的許多內容這一事實,錢、趙的說法不 攻自破。」據此本文暫時將《中原雅音》加上書名號。

10「《韻學集成》摘錄的《中原雅音》內容,共 1,300 餘條,有注音,有釋義,還有少數牽涉字形 的。」(楊耐思 1978:47)邵榮芬另著有《中原雅音研究》(1981)一書。

11 本文未處理一字多音的不足之處,是論文口試時經楊秀芳教授提醒指正,日後會再作補充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