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教師面對的挑戰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教師面對的挑戰

到校巡迴輔導服務已成為推動融合教育的趨勢,在瞭解巡迴輔導教師的工作 之後,還有必要再深入探究巡迴輔導實施成效與巡迴輔導教師工作的困境。根據 收集之文獻整理與分析,本節從「學前特教巡迴輔導之工作滿意度」以及「學前 特教巡迴輔導教師面對的挑戰」,依序詳加說明如下。

壹、 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服務之工作滿意度

根據特殊教育通報網2014年學前階段特教班型學生安置概況統計,全國共有 784名特殊需求幼兒安置在集中式特教班,有6920名在普通班接受巡迴輔導服 務,由此可見,巡迴輔導的服務模式是目前國內推動融合教育最重要的政策。而 巡迴輔導服務能成功的介入,還需有各方面的條件配合,比如普通教師對融合教 育的接受度、教師能得到充分的行政支援等多方的密切合作。根據Ma與Hanrahan

(2002)對融合教育的實施研究發現,普幼教師若能得到充份的行政支援,則普 幼教師實施融合教育意願較高。在國內學前教師對融合教育的接受度相關研究也 發現,大多數的教師對融合教育有正面的態度(王天苗,2003;鄒啟蓉,2004;

陳佳穗,2008;呂淑芬等人,2009;張英鵬、曹佳蓉,2012)。綜合國內外學者 的文獻所述,大部分的學前教師對實施融合教育已持接納、尊重與支持的態度。

雖然融合教育目前在國內已實施十年以上的時間,黃惠萍(2008)認為,影 響融合教育實施成效的因素可從學校、教師、幼兒、課程與教學及家長這五個構 面來探討,其中在教師面向的「特殊教師」部分強調,特教教師資培育應加強如 何與普通教師合作、認識普通教育環境、如何輔導普通班的特殊需求幼兒、諮詢 技巧訓練以及一般學科知識教材教法等。張小芬(2006)則對巡迴輔導教師做調

33

查,其研究指出,到校巡迴輔導的服務模式對多數特教教師而言是陌生的,因為

八、 交通缺乏保障

而低,依序為工作價值觀、專業 能力、人際關係、進修情形、薪 資福利、工作本身、行政支持及 工作環境。

三、 工作環境滿意度低,從中發現因 巡迴的特性,時間與交通讓巡迴 輔導教師感到困擾。

綜合上述五篇文獻研究結果顯示,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教師在整體的工作上是 感到滿意的,其中呂琳(2007)提到教學年資、年齡及帶特殊幼兒的年資等背景 變項會隨著豐富的教學經歷增加而影響其工作滿意度,主因是巡迴輔導教師必須 經常面對不同的挑戰,當遇到臨時輔導狀況或不同的服務對象時,巡迴輔導教師 已有早期療育專業知能的經驗,遇到諮詢問題能立即回應輔導策略。另一方面,

張小芬(2006)、呂琳(2007)研究亦指出,巡迴輔導教師認為完整的職前訓練 是非常重要,而人際互動關係也受到巡迴輔導教師高度的重視,但有部分巡輔教 師認為人際關係互動跟個人特質有關。而廖永堃等人(2006)認為,巡迴輔導遭 遇最大困難有個人專業能力不夠、缺乏心理支持及巡迴路程上產生的體力負荷 等。由此可見,特教教師需要有充足的職前訓練或實務經驗,才能充分的與普幼 教師合作,增進巡迴輔導工作的滿意度。那對從融合班轉任到巡迴輔導服務的教 教師,是否有專業上的不足或輔導上的困境?正是本研究想運用質性研究來深入 探討的因素之一。

貳、 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教師面對的挑戰

「巡迴輔導」從字面意義來看有到各學校輔導的意思,所以擔任「巡迴輔導 的特教教師」比一般固定駐校的特教老師,有更多接觸不同班級文化、跨專業團

36

隊及接受諮詢表達資訊的機會(張小芬,2006)。如何與普通學校的行政人員、

班級導師、家長及專業團隊合作,在國內外的教育現場確實面臨很大的挑戰。因 此,研究者統整學前巡迴輔導之相關問題與困擾,希望藉由過去相關文獻之研究 結果,再對此議題進行深入的剖析,並作為半結構訪談的參考依據。

一、 國外特教巡迴輔導問題與困境相關研究

Luckner 和 Miller(1993)探討視障與聽障巡迴輔導教師在教學上發現的問 題,包括巡迴輔導教師時間不足也不易排課、輔導的學生數、障礙程度及安置問 題、與普通班教師互動時間短、普通教師不易接受策略輔導學生、缺乏行政及相 關專業支持等。Yanrger 和 Luckner(1999)訪談迴輔導教師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挑 戰,除了上述所言,也提及缺乏固定的教學場所及歸屬感的困境。Daly 和 Edwards

(2001)指出,巡迴輔導教師的困擾包括,巡迴輔導服務區域廣大也形成交通上 的困擾,此外,教學設備缺乏,同儕支持度不佳,以及缺乏所屬學校對巡迴輔導 教師身分的認同。Luckner 和 Howell(2002)調查發現巡迴輔導教師在工作中的 困境包含職前訓練、溝通技巧和專業團隊合作。

從國外文獻研究結果顯示,特教巡迴輔導問題與困境有其共同的面向,包含 巡迴輔導的個人因素,如特教專業知能不足;行政因素:排課時間、服務人數;

學校因素:普通班老師合作以及交通等問題。

二、 國內學前特教巡迴輔導問題與困境相關研究

由於研究者本身也是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教師,目前國內的學前特教巡迴輔導 教師所面臨的困境,確實與國外文獻研究結果有許多相似處,以下茲就國內文獻 與研究者教學現場經歷,統整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教師所遭遇的困境如下:

(一)教師個人因素

(1)專業知能: 廖永堃等人(2006)在個別訪談巡迴輔導特教老師發現:

遭遇最大困難有個人專業能力不夠、缺乏心理支持等。另有研究(黃惠萍,2008;

37

劉蔚萍等人,2003;鄭玉慈,2005;張小芬,2006;羅美珠,2009;蘇麗華,2012)

提出巡迴輔導教師工作困境之一,是缺乏專業知能。由於巡迴輔導教師在融合的 教育環境中扮演著穿針引線的角色,所以每天必須面對不同層面的工作夥伴,如 教師、學生、家長、行政人員或治療師等人,因此,服務內容多元之外也必須具 備專業的特教知能,才得以提供合宜的輔導策略。(2)教學相關經驗:廖永堃與 魏兆廷(2004)調查花蓮縣不分類巡迴輔導的概況,發現多數教師經驗尚淺,有 些為新進教師,教師希望相關單位能提供學習障礙與評量方面的研習。謝佳銘 (2007)的研究結果提到,想要成為稱職的巡迴輔導教師,應具有實際帶班的教學 經驗。曾恆靜(2008)認為,要讓特殊需求的幼兒在普通的教學環境學習,巡迴 輔導教師需對普通班的相關課程及架構應有所了解,並有實際教學經驗,才得以 提供班級上每一位幼兒獲得適性學習。因此有普幼的經驗、能快速同理老師在執 行工作的困難之處,進而在給普幼老師建議時,更能考量提供的策略在班級裡的 實施狀況(鮑繼蘭,2012)。(3)個人特質:有些人先天的特質喜歡接觸人群,

喜歡走動式的服務方式,樂於挑戰不同的環境,具備獨立的變通局溝通能力,是 很適合擔任巡迴輔導教師的個人特質(鮑繼蘭,2012;Luckner 和 Howell, 2002)。

(4)角色定位:陳志平等人(2008)認為,許多受輔學校對巡迴輔導教師的服 務界定在抽離幼兒,以進行一對一的直接教學,反倒忽略了間接諮詢、入班以團 體、小組、示範教學或其他協助的功能上,因此,巡迴輔導老師角色的定位還有 待釐清。此外,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教師對於自己的教學信念會直接影響提供資源 服務時的主張,而雙方教師溝通與合作關係是間接促成融合教育成功的關鍵(汪 慧玲、沈佳生,2012),此部分的疑慮易造成巡迴輔導教師心理的不安,所以巡 迴輔導教師本身的個人因素也是造成困擾的因素之一。

(二)學生因素

曾恆靜(2008)研究顯示,目前國內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服務個案數平均超過

38

20人。由於不分類學生障礙差異大,各種障礙類別的學生不分障礙輕、重程度均 安置於一般園所,以至於特教巡迴輔導教師對各項障礙的認識與輔導無法全面掌 握,且每間學校人力、資源均不同,更加重輔導之困難(張小芬,2006;曾媖楟、

劉明松,2006)。目前高雄市學前巡迴輔導的班型以不分類及語障兩種為區分,

不分類的障類類型中又以發展遲緩幼兒居多,其中有些幼兒是因為文化或教育不 利的因素,透過巡迴輔導的補救教學,學習成效有明顯提升。但先天生長因素而 導致發展遲緩的幼兒,常因服務時間不足、時間不易安排或班級老師在配合溝通 諮詢的討論時間有限,對於巡迴輔導教師提供的策略缺乏時間執行,可能產生成 效不彰,這都是造成巡迴輔導教師困擾的因素。

(三)學校因素

特教巡迴輔導教師在實際進入學校之後,常因缺乏行政相關支持,例如排課 的問題、會議的召開、上課場地安排、學生請假未通知等,造成特教巡迴輔導教 師無力感(陳享連,2010)。劉蔚萍等人(2003)、黃惠萍(2008)指出,普通 班教師缺乏特殊幼兒教學經驗和特殊教育知能,且因班務忙碌,對巡迴輔導教師 所提供輔導策略配合度低,對IEP的擬訂與落實以及所提供的教學策略有執行上 的困難,這是困擾巡迴輔導教師的因素之一。雖然巡迴輔導教師大部份時間是直 接面對學生與普幼教師,但行政業務或是相關福利有關的事務缺乏橫向的聯繫,

這是困擾巡迴輔導教師的因素之二。(鮑繼蘭,2012)。此外,身心障礙幼兒的 類別愈來愈多,且個別差異大,需求呈現多樣化,單一的服務已經無法滿足需求,

應結合相關專業人員提供完整的服務。廖永堃與魏兆廷(2004)亦指出,有部分

應結合相關專業人員提供完整的服務。廖永堃與魏兆廷(2004)亦指出,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