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六節 研究倫理與品質

一、研究倫理

遵守研究倫理是做研究必須要注意的事項,亦是提高研究品質的要素。對於 研究倫理的看法,鈕文英(2014)認為可以分成「做得好」與「做得對」二大部份,

「做得好」代表研究者能守住研究的專業原則;「做得對」代表研究者能夠守住 人的處理原則。本研究的倫理規範將依據上述所提,將研究倫理分為對人與專業 的二大原則,主要的具體作法說明如下:

(一)對人的倫理原則

研究倫理是質性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是研究工 具,而研究的場域多為研究參與者或研究對象日常活動的區域,再者有時研究者 與研究參與者或研究對象關係密切互動機會頻繁,因此對於研究對象和研究參與 者而言,研究者必需要考量他們的最大權益、給予最佳保護並且讓他們得到應有 的尊重,關於人的倫理原則說明如下。

1.誠實與尊重

研究者在邀請參與者時,用誠懇與明確的態度說明研究者的目的和動機,讓 研究參與者都能夠了解本研究的目的、內容和意義。研究者在過程中恪守尊重所 有參與者不同的性別、年齡、宗教、文化、家庭背景、社經地位、價值觀等,不 給予評價和標記。

2.知情且同意

研究者先以邀請函或口頭邀請參與者,並詳細說明研究內容與參與者所擔任 的角色,在參與者充分了解研究中所擔任的工作,並且確實同意後,再給予研究 參與者正式的同意書。同意書中詳列研究內容與目的、研究者身分、參與者角色、

參與者權益、研究者的研究倫理等重要資訊提供給參與者。研究過程中注意參與

79

者的感受,並且尊重參與者接受或是拒絕的決定,以及隨時想要退出研究的自由。

由於本研究的場域為海洋國小附幼,所以研究者在研究活動前,向校長與園主任 報備,詳細說明研究目的與內容,獲得同意後才開始進行相關之活動。

3.保密與避免傷害

為顧及研究倫理並尊重個人的隱私權,本研究的參與者不論學生、教師、班 級、學校均採用「化名」;此外研究資料中所提及非本園之學生、教師、班級、

學校也是採用「化名」。對於參與者所提供的資料,均視為參與者的隱私,因此 所有資料呈現均用代碼方式;且在過程中參與者若有被傷害之疑慮,研究者會暫 停資料蒐集,等取得當事人同意後再繼續進行活動。有關訪談資料只為研究使用 不會移作他途,而研究過程所獲得的資料不會外流,除了與研究相關人員討論之 外,不會與非相關人員隨意討論,以確保研究參與者的隱私權。

4.確保權益

對於研究參與者的相關權利,研究者會給予應有的保護和承諾,例如確保他 們能夠擁有研究的資料,如書面文稿或電子檔等,並且能得知研究結果的權利。

(二)研究的專業原則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之行動研究方式,在過程中需要有適當的方法和程序發 展研究計畫,同時更要秉持正確的態度,用詳實呈現方法和結果,過程中注重研 究倫理,恪守論文寫作的專業原則;有關研究的專業原則分述如下:

1.適當的方法和程序

研究者在選擇研究方式和規畫程序時,秉持著專業知識與研究倫理,採用對 職場教師與學生最有實質收穫的行動研究法,進行本研究,希望透過行動研究提 升目前園內普幼生與特幼生互動的機會與品質。本研究根據行動研究的特性設計 研究過程,然後逐步依循實施活動方案,直到確認達到預期效果後,才進行研究 結論與建議。

80

2.確實地呈現方法和結果

研究者以真實明確的態度呈現研究方式、過程和結果,對於研究缺失也是詳 實記載和據實描述,以期讓研究內容的可信度提高。針對普幼教師對園內融合活 動的看法、研究者教學日誌與省思記錄、融合活動觀察記錄與錄影、教學討論、

訪談錄音、文件檔案等資料的蒐集來源多元化,以求資料的公允;而資料的編碼、

分析、歸納與最後的彙整,過程中研究者將力求資料的正確與完整性。

3.注意寫作倫理

研究者在寫作的過程中謹守研究倫理,尊重他人的智慧財產權,若是引用或 是參考他人文獻著作,均正確標示該資料的出處。

二、研究品質

行動研究是研究者在實務工作中,將遇到的困難提出來研討,透過發現問題、

蒐集資料、提出討論、發展活動、觀察省思、評鑑成效、調整內容等行動方案以 解決問題。在這個行動方案進行的過程中,主要的因素研究者、研究參與者、資 料蒐集與分析則關係著研究品質的好壞。而關於質性研究的品質指標如何界定﹖

研究者根據鈕文英(2014)的資料,採用Lincolm和Gubay提出的檢核與提高研究信 賴度的指標「可信性、遷移性、可靠性、驗證性」作為研究品質的信賴度指標。

(一)可信性

本行動研究透過長期投入、持續觀察、三角查證、參與者檢核、同儕檢核幾 種方式,確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信度,相關做法分述如下:

1.長期投入

研究者擔任學前集中式特教班教師,對於融合教育原本就很關心,在園內每 學期都進行普幼生與特幼生互動的融合活動;自 104 年十月確定研究主題後,更是 積極地蒐集有關融合教育的各種文獻資料,且參與相關主題的各項研習活動,聆

81

聽特教前輩對融合教育的看法和想法,並和特教夥伴共同討論推行融合教育的現 況與甘苦談。105 年二月擬定主題內容與方向,開始著手進行研究準備工作與繕寫 文稿,十二月底計畫通過,並取得研究參與人員正式同意後,開始進行活動教案 初步規劃與討論。研究者自選定主題後,有長達一年的時間進行相關的文獻蒐集,

同時更詳細的觀察特教班進行融合活動時,普特幼學生互動的實際狀況,期望透 過更多的文獻資料與長期的活動觀察,讓本研究的融合活動計畫能順利推展。

2.持續觀察

研究者在教學現場透過持續性的教學觀察、現場錄影錄音、訪談參與教師、

蒐集文件檔案、自我省思對話和教學討論等方式,進行密集地資料蒐集,以獲得 正確且深入的資料。加上不斷地閱讀有關研究主題的各種資料、整理相關訊息,

直到有關研究的資料飽和才結束資料蒐集的工作。

3.三角查證

本研究採用三角交叉查證方式檢驗研究可信度,透過三角查證加強研究的嚴 謹度與寬廣度,讓研究的信賴度提高。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採用訪談法、觀察法、

文件檔案蒐集、錄影錄音等四種不同的方法,進行資料的收集與交叉驗證,達到 方法的三角查證。本研究除了觀察記錄之外,尚有訪談記錄、省思日誌、錄影錄 音等不同的資料交互佐證;此外訪談的對象有普幼師、特幼師、教保員和普幼生,

在不同資料來源的交叉檢證下,達到資料的三角查證。本研究透過三角查證提高 分析結果之客觀性,使資料的詮釋更具有信效度。

4.參與者檢核

研究者將所有的資料如訪談記錄、觀察記錄、筆記等在相關活動完成後,皆 提供給研究參與者和協同研究者檢核。所以在每次活動前,會先提供相關資料,

請研究參與者或協同研究者檢核,確認資料無誤後,再進行討論,作為下次活動 的依據;若資料有誤則需要再觀察與確認,直到釐清錯誤以求資料的正確性。

82

5.同儕檢核

本研究在研究者任職的場域中進行,研究活動在自然情境之下,採用各種不 同的方式蒐集資料,並透過研究者對相關內容的觀點形成概念,進而發展完成圖 像。因此需要藉由其他特教教師協助檢核研究資料,依據他人對事物的不同看法 來澄清觀點或是加強概念,尤其是對於比較難以界定的事物給予建議,避免因研 究者個人因素造成疏忽或遺漏。因此研究者採用同儕檢核,期望將研究內容的可 信度提升。

(二)遷移性

即研究者將蒐集的資料,透過深刻與具體的事件或行為描述,提供足夠的相 關資料給讀者閱覽,讓讀者能夠透過文字資料有著「身歷其境」的感受,使讀者 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研究內容。本研究詳細說明研究活動的背景與意義、確實記錄 學前集中式特教班進行多元化活動的過程、具體描述觀察與實施的成效、正確分 析討論活動方案的優缺點等,讓讀者能夠確實的了解本研究內容,以做為日後研 究之參考。

(三)可靠性

指研究過程中使用有效地方式蒐集正確資料。本研究資料取得的來源有教師 訪談錄音、觀察記錄、教學日誌、省思日記、活動討論等,皆由研究者親自進行 文稿編寫,與錄音檔打逐字稿、擔任會議記錄,並在文稿完成後請同儕檢查。研 究方法與歷程則與指導教授討論,以期文稿資料與活動方案都能夠正確。

(四)驗證性

指研究者在過程中需維持客觀的態度,遵守研究倫理,以獲得正確可信的研 究資料。本研究保留相關的原始資料,如錄影、錄音、文字稿、文件檔案等,並 且在資料閱讀、理解、歸納、分析與陳述結果時都會秉持中立與客觀且真實呈現。

8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方式進行,過程中透過訪談、觀察記錄、教學討論、自我 省思、教學日誌等方式蒐集資料,了解「學前極重度障礙學生參與融合活動」的 實際狀況。依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本章共分四節,依序為「學前極重度障礙 學生融合活動的發展過程與內容」、「學前極重度障礙學生融合活動的實施狀況」、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方式進行,過程中透過訪談、觀察記錄、教學討論、自我 省思、教學日誌等方式蒐集資料,了解「學前極重度障礙學生參與融合活動」的 實際狀況。依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本章共分四節,依序為「學前極重度障礙 學生融合活動的發展過程與內容」、「學前極重度障礙學生融合活動的實施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