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對十二年國教的思維及其因應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學校對十二年國教的思維及其因應

朝陽國中洋溢着朝氣蓬勃的新氣象,校園內充滿著青春活力。師生教與學的 熱忱與激盪,觸發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感動。小嵐主任說:「今年一位外縣市介聘進 來我們學校的新老師說,她很喜歡我們學校的氛圍,覺得我們學校是真的在做教 育,其實我還蠻高興的」(訪 20141115 T1)。優質化的學校應備的特質包括:第一,

不放棄任何學生;第二,讓每個學生充滿希望;第三,實施全人教育;第四,多 元和持續進步;第五,在優質基準上發揮學校的特色;第六,具備正向的教育期 望與信念(黃政傑,2013)。

朝陽國中教師團隊為兼顧課程與潛在課程的影響,以全人的教育來開發孩子 的潛能,期望把每個孩子帶上學習的軌道,誠可謂是具備優質學校的特質。朝陽 國中歷經一波又一波的教育改革浪潮,教師團隊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來適應 整個大環境的變遷,每每都能創造出一番教改浪濤的驚喜與感動(文件 SC 2)。

教育變革是一個複雜的網絡,如果將十二年國教政策比喻為一座冰山,露出 水面上的尖頂是社會大眾爭論不休的入學制度變革,而沉在水面下的巨大基底則 是教學革新的變革。朝陽國中教學團隊該如何融化爭議不斷的十二年國教變革冰 山,共同為團隊面臨的挑戰尋找解決方案,開發冰山下的寶礦,翻轉校園的課堂 教學風景,擦亮為每個孩子鋪設的亮點,讓學子蛻變成長為彩蝶,舞出他們精采 亮麗的人生。

壹、政策的憂心與疑慮

任何教育變革的過程絕非一路暢行無阻,教育變革會對舊有的教育生態帶來 挑戰,因此會帶給學校和教師不安與恐懼慮,甚至抗拒改變。面對新政策尚未純 熟的制度或配套措施,讓許多家長和教師感到害怕。根據報章雜誌的調查顯示,

多數教師、學生與家長對於十二年國教新制的不確定感,感到憂心忡忡甚至事無 所適從。

多數教師肯定教育改革的立意良善;但是面對變革所帶來的不確定性,處於 第一現場的教師若無法掌握新政策的真諦,即使出自於善意的改變行動,都可能 因為基層教師的惶恐與不安,而模糊了新制度的良善本意。萍萍老師面對複雜、

不確定及不可預測性的教育政策,難掩她內心的焦慮。

我覺得它才剛開始而已,況且台灣教育制度常常做改變。會不會有變數,這 個政策對學生、家長或老師來說都很不安。(訪 20140110 T5)

國內教育變革常常滾動式的修改,萍萍老師對於十二年國教變革才剛起步,

制度會不會出現變數,而覺得不安心。長久以來,國內的教育政策常常是朝令夕 改,導致教育相關工作者莫衷一是。

筱濡老師受到過往教育政策反覆、朝令夕改的經驗影響,對新政策充滿變數 而感到疑慮與不安。過去的教改經驗給社會大眾的觀感是:「教改像月亮,初一十

五不一樣。」這樣揶揄的俏皮話,同時也點出了筱濡老師內心的忐忑不安:「老實 說政策並不是很清楚;對於政策只能抱持著且戰且走的心態」(訪 20131208 T3)。

十二年國教變革的制度和措施部分還是尚未定案,社會各界擔心政策會一再 轉彎。筱濡教師面對不透明的政策制度,內心交雜著些許的疑慮和憂心,甚至對 教改的決策者抱持著不信任的態度。有鑑於此,決策者應訂定好政策的終極目標 在分期實施,切忌「滾動式修改」的執行策略,方能安穩民心。過往教育改革不 能成功推行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決策者與執行者,對教育改革的認知不一致(陳 智焜,2003)。Fullan 和 Stiegelbauer(1991)指出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乃在於教師 的想法與做法。

要降低社會大眾的焦慮感,唯有決策者透過溝通,提供變革目的與實施的相 關資訊,並且讓相關的成員了解自己將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才能消除或舒緩因 變革而產生的不確定感以及伴隨而生的焦慮(Stigler & Hiebert, 1999)。

如果決策者只是一廂情願下達命令要求達成目標,教師們也只能隨著政策的 起伏,抱持且戰且走的心態。教師是十二年國教變革不可或缺的參與者,教師是 否願意參與變革,關鍵在於他們對政策的理解與認同程度。變革政策不明確或不 具體化,會讓變革執行者猶豫不前,甚至會產生焦慮和挫折。因此,政策決策者 在變革的過程中需要開誠佈公地溝通,並提供一套簡易且具說服力的措施以及可 著手執行的策略,參與者才不會感到孤立無援而不知所措。

教育變革要能成功,就必須將教師培訓成為有效能的組織成員,並使其認同 且願意投入改革的願景。如果教師對於教育改革,所抱持的是消極的想法,則其 不可能對變革能有所堅持(林曜聖﹑簡宏江﹑李永烈譯,2010)。直言之,教育改 革要成功,首要工作是獲得教學現場教師的認同與支持。

因此,在變革前,決策者需要多加宣導與溝通,鼓勵成員積極參與變革計畫,

以消彌成員的恐懼與疑慮。倘若新政策只是喚起教師對以往對教育改革失敗的經 驗,或是存著「換湯不換藥」的迷思,就很難啟動變革。過去的教育改革,在推 動上因未細膩規劃配套措施與執行細節,故在教育現場實際推動時,遭遇許多困 難,也引發不少爭議(潘慧玲,2011)。小紘老師就對以往的改革停滯在『換湯不 換藥』的感覺。

很多時候教育制度在推動時,都沒有考慮到現場老師是不是已經準備好了。

十二年國教,我覺得就是換湯不換藥,現場的教學內容完全沒有改變。(訪 20140110 T9)

梁偉倫(2013)指出,決策者要以合適的方法,引入及傳達變革訊息。教育 變革是錯綜複雜、經緯萬端,決策者為了要快速推廣新政策,常常藉由學者專家 辦理相關的研習活動,協助老師快速理解政策的相關內涵。然而,學者專家的學 術性知識和實際執行的實務經驗,常常凸顯出教育變革中「理想」與「實際」間 的落差;以至於政策推行時,政策制定者與執行者對於教育變革的認知不同,形 同上下兩個世界。軍軍老師心裡也很清楚,新政策的理念雖然美好,但是脫下包 裹著糖衣的理念後,政策執行面會有其困難度。軍軍老師如此說道:

參加很多研習,教授都會講很多很美好的理念。可是心裡很清楚的知道,拋 開這些理念後,在執行面會遇到更多的困難。(訪 20140110 T2)

目前社會各界仍對十二年國教新政策多所疑慮與不安,且多數討論仍聚焦在 升學形式(周祝瑛,2013)。社會大眾對十二年國教變革議論紛紛,攪亂新政策一 池春水。當大眾將新政策的議題聚焦在入學制度、超額比序及特色招生等技術性 操作時,就讓這個教育政策難免有失焦之虞。小嵐主任感嘆地認為新政策方向與 當初的理念和規劃背道而馳,顯然社會大眾認為新政策的理念與實際是有落差。

十二年國教政策整個失焦,到最後大家只討論升學制度怎麼改,跟它原本想 要高中可以社區化的部分,其實是有一點悖離。(訪 20131208 T1)

面對十二年國教的教育變革,無論在理念規劃與實際執行等層面,多數的大 眾還是感到困惑與茫然,甚至感到不知所措。教育的多元化是必然的趨勢,但多 元和公平的價值能否相容往往造成許多紛擾。在貫徹十二年國教改革之際,執政 者需要通盤掌握問題的核心,才不會與政策基本理念背道而馳。任何的改革必然 是有人喜有人惡;面對十二年國教紛紛擾擾,只能以更周延的配套措施,更多的 溝通協調,才能有助於教育政策的推行,並讓十二年國教的美意往正途發展。

總之,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制度提供學生適性與多元學習的契機,但是有些 教師的心卻隨著政策和入學制度的不確定性而載浮載沉,顯示十二年國教入學制 度施行方式不明確且計分方式過於繁複,因而導致教師憂心變革。有教師體認到 十二年國教在規畫未臻完善之際,導致結果與理念背道而馳。成功的變革有賴良 好的溝通與宣導工作,以便化解人員對變革疑慮。

貳、揚帆啟航的十二年國教變革

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浪頭褪去未遠,十二年國教又掀起一陣波瀾。十二年國教 入學變革的方案,是希冀在全球化的趨勢下,為國家人才培育軟實力,以促成與 世界接軌,進而提昇國家競爭力。故十二年國教改革目標期待達成「提升中小學 教育品質」、「成就每一個孩子」、「厚植國家競爭力」的三大願景,希冀在九年國 民教育的基礎上,落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優 質銜接」等五大政策理念,是秉持立意良善的新政策;對此學校必須做出相對的 應變能力。

十二年國教變革,帶給社會大眾褒貶不一的評價,唯有教學團隊願意改變自 己的心態,方能破除教育舊思維,新政策也才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當十二年國 教變革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時,唯有抱持正向的態度,用全新的視野看待新的

變革,方能引領教育變革向前邁進一大步。正當十二年國教變革已經揭開序幕之 際,朝陽國中應該如何順應此波新變革的趨勢,從傳統升學導向的教學模式上做 出適當的因應,是該校於十二年國教的政策實施後的一個挑戰。曉楓老師表示:「我 覺得(十二年國教變革)立意良好,我們學校老師還算是開放的心胸,大家都蠻正

變革,方能引領教育變革向前邁進一大步。正當十二年國教變革已經揭開序幕之 際,朝陽國中應該如何順應此波新變革的趨勢,從傳統升學導向的教學模式上做 出適當的因應,是該校於十二年國教的政策實施後的一個挑戰。曉楓老師表示:「我 覺得(十二年國教變革)立意良好,我們學校老師還算是開放的心胸,大家都蠻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