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資料蒐集方式

本節主要以資料蒐集、資料整理與資料分析等三部分,分別說明如下。

壹、資料蒐集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採用個別訪談法及文件檔案分析法進行研 究,茲分述如下:

一、個別訪談法

訪談研究法是質性研究中蒐集資料的主要來源之一。訪談係指研究者尋訪被 研究者並且進行交談和詢問的一種活動(陳向明,2002)。Miller & Crabtree(1999)

認為,質性研究的訪談是一種「對話之旅」,在對話的過程中,研究者與研究參與

者是夥伴關係。簡而言之,訪談是透過訪談者與受訪者之間的交互對話,所建構 出研究資料的方法。訪談法依其結構性可分為下列三種類型:第一,結構性訪談;

第二,無結構性訪談;第三,半結構性訪談。

為深入探究受訪者的感受與想法,裨益蒐集更完整的資料,研究者先根據文 獻探討、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擬定半結構性訪談大綱,輔以開放性問題的設計,

最後經過指導教授的指導和修改後訪談大綱才正式定稿。

訪談時,研究者先以閒聊方式鼓勵受訪者表達自己對十二年國教政策的想 法,以便研究者理解受訪者看待問題的角度與價值觀。之後,研究者再針對訪談 過程中出現的重要訊息進行追問,以釐清受訪者的想法與態度。在訪談過程中,

研究者盡量察顏觀色,運用同理心去理解受訪者,讓受訪者消除防衛心,願意敞 開心胸接納研究者,並與受訪者建立良好的關係,共同進行「意義」的建構。

本研究旨在探討十二年國教變革後教與學的變革,故本研究訪談對象選取為 朝陽國中於十二年國教變革後,實施教學革新的主任、組長和參與的教師,樣本 數共計十位教師,每次訪談約 1 小時,裨益研究者深入瞭解個案學校實施教學革 新的情境脈絡。

二、文件檔案

Yin(1994)指出個案研究中的文件蒐集主要在於佐證或增強其他資料來源的證 據。研究者除了進行個別訪談,了解並釐清理解受訪者的觀點之外,本研究輔以 個案學校的文件檔案資料,以利研究者瞭解整個研究場域的發展脈絡以及當作其 他資料來源的佐證。研究者分別將所蒐集到的相關資料說明如下。

(一)個案學校公開資訊

研究者在朝陽國中的網站蒐集優質課程設計、資源統整優質、學習優質、教 師專業發展、教育 111 標竿學校、教學卓越、行政管理優質以及學習共同體的相關

文件資料和成果發表報告,作為本研究資料的佐證。

(二)會議記錄

研究者透過指導教授的引薦,經過個案學校主任的同意,得以參加個案學校 的會議,擔任會議記錄的部分。事後經過主任的許可,得以讓會議紀錄當成本研 究的文件檔案之一。

(三)影音檔案

研究者經過主任和公開授課教師的同意,取得學習共同體教學的錄影檔案資 料,提供研究者觀察學生在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情形,並作為 本研究的影音檔案資料之一。

(四)研究對象省思日誌

研究者經過受訪教師的同意,取得學生關於學習共同體上課模式的省思札 記,以便了解學生對於接受新型態的教學模式的感受和想法。

貳、資料整理

本研究係藉由訪談與文件檔案蒐集兩種方式,瞭解朝陽國中因應十二年國教 後,教與學變革的情形。資料的處理方式說明如下:

一、訪談資料整理

研究者在每次訪談結束後,先行依據訪談內容進行逐字稿的撰寫,並將初步 轉錄稿以電子檔或紙本寄送給受訪者審視與驗證,確保內容是符合受訪者所要傳 達的意思。

當訪談資料讓受訪者確認無誤後,研究者以客觀、中立的態度,將訪談資料 建立完整詳細的書面記錄,繼而反覆閱讀訪談資料,並將資料進行編碼與歸類。

為確保資料歸類的適切性,研究者亦商請研究所的同儕針對資料編碼和歸類的細

項給予回饋,有助於釐清研究者的觀點。

在質性研究中,編碼就是分析,分析要做的就是檢閱一組札記,有意義地切 割他們,但保留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Miles & Huberman, 1994;賴志峰,2012)。 Strauss 與 Corbin(1990) 提出開放編碼、主軸編碼及選擇性編碼等三種質性研究的 編碼方式。研究者將訪談資料,分別為開放編碼、軸心編碼、選擇編碼等三個步 驟進行整理。研究者在閱讀資料過程中,保持開放的態度,讓概念從資料中浮現 出來,這就是開放編碼的作法(Miles & Huberman, 1994)。

在本研究中,首先針對資料進行開放編碼,研究者先將資料內容進行逐字逐 句的登錄,隨後不斷的縮小範圍。接著,研究者將相似的事件分類在共通的範疇。

研究者將開放編碼的示例說明,如表 3-2 所示。

表 3- 2 開放編碼示例

訪談內容 開放編碼

雖然十二年國教立意都說得的很清 楚,但是老實說政策並不是很清楚。

對政策的憂心與疑慮

…,校內成績都不採計了,所以我 可以放膽的做這些事情。

教學變革的契機

…實施學習共同體的模式後,發現 學生開始會互相合作,主動關懷同 儕,有同理心,會傾聽其他同儕的 見解。

學生學習模式轉變的情形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繼而進行軸心編碼,研究者將開放編碼中被分割的資料再加以組織起來,研

表 3- 4 選擇式編碼示例

二、文件檔案資料整理

研究者輔以文件檔案的資料,進一步擴充本研究的資料,以作為其他資料佐 證的來源。研究者先將所蒐集到的文件檔案資料加以編碼、寫註解(comment),再 將各編碼進行整理,建立自己的閱讀筆記與分析資料庫。對於一些不確定或模糊 的訊息或文件,會和受訪者的訪談資訊進行交互檢證,讓研究更客觀,以確保研 究的可信度。

研究者將所蒐集到的文件檔案做歸類,編號為「SC 1」,則代表此筆資料是朝 陽國中公開文件編號 1 的資料。編號為「MR 1」,則代表此筆資料是會議記錄編號 1 的文件資料。編號為「RE 1」,則代表此筆資料是影音檔案編號 1 的資料。編號 為「SR 1」,則代表此筆資料是第 1 位學生的省思札記。研究者將資料符號及代表 意義說明如表 3-6 所示。

表 3- 6 文件檔案資料符號對照表

編號 代表的意義

文件 SC 1、SC 2… 公開文件資料第 1 筆、第 2 筆…以此類 推

文件 MR 1、MR 2… 會議記錄資料第 1 筆、第 2 筆…以此類 推

文件 RE 1、RE 2… 影音檔案資料第 1 筆、第 2 筆…以此類 推

文件 SR 1、SR 2… 第 1 位學生省思札記、第 2 位學生省思 札記…以此類推

文件 PR 1、PR 2… 第 1 位家長的回饋、第 2 位家長的回 饋…以此類推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參、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是指研究者將蒐集到的原始資料去蕪存菁、分門別類、以及發現文 本的意義,原始資料方能提供解答研究問題的證據(張芬芬,2010;Bogdan & Biklen, 1998)。換言之,資料分析是指分析研究資料的方法,主要用來回答研究問題。資 料分析的過程包括設定資料編號的原則、謄寫和整理研究資料、分析資料以及證 實資料的信賴度等四個步驟(紐文英,2007)。研究者將本研究資料分析的過程,

說明如下:

一、轉譯與閱讀資料:

研究者先將所蒐集到的文件檔案和非文件檔案,例如學校公開文件、教學影 音檔及訪談錄音檔,一一轉譯成文字的資料。研究者在閱讀原始資料時,必須先 暫時懸置自己的價值判斷,讓資料說話(Lofland, 1971;陳向明,2002)。在本研 究中,研究者秉持著客觀的態度,試圖從轉譯後文本的字裡行間,探索出有意義 的類別或資訊,並歸納出資料所呈現的概念。

二、資料編碼

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的目的和問題,將原始資料經過初步整理後,研究者透過 原始資料以及多種資料進行相關驗證,以找出可成為焦點類別的關鍵事件。

在閱讀資料文本的過程中,研究者依資料所呈現的方式,在書面檔案每一頁 邊緣的空白處做標號註記,以形成最初的編碼。接著,研究者依蒐集到的資料再 次的分類,從不同類別中進行比較,找出資料中不斷出現且重複的共同主題。

三、不斷的修正與調整

研究者對於資料呈現的方式均秉持開放的態度接納。在資料登錄的過程中,

研究者試圖結合外部複審,例如專家學者(指導教授)的建議、研究者省思備忘 錄以及相關研究對象的檢證,不斷修正和調整本研究的真實性,最後構築出有意

義且可靠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