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節旨在陳述本研究的研究對象,茲就研究者經驗的體現、個案學校的情境 脈絡與訪談對象等三部分,茲分述如下。

壹、研究者經驗的體現

研究者是教育現場的基層教師,曾歷經九年一貫課程教育改革的洗禮。平心 而論,課程與教學的變革是需要與時俱進。然而每次啟動教育改革,卻是遭致各 界源源不斷的批評聲浪。

研究者於 2008 年任教百合國中(化名)位於東北海岸一所偏遠的迷你小校,

全校師生總數不到一百個人。學校座山面海,依山傍水的美景,與討海人在樸實、

幽靜的時空下交織出典型的漁村風光。在這樣清幽的校園環境,教育著民風純樸 的子弟,賦予教師獨厚的幸福與神聖的使命。校長體認到偏鄉學區的學生,文化 刺激少,學生學習動機及競爭力不強,教師均能善用學生所處的環境資源,適時 地將在地素材融入相關領域,不但可以連結學生的生活經驗,更可以豐厚學生的 學習色彩。

之後,研究者於 2010 年調到一所規模中型的學校—紅橋國中(化名)。紅橋 國中佇立在車水馬龍的省道旁,學校圍牆結合當地虹橋之造型的鄉土文化設計。

剛硬的校舍為顯柔和,在實體中增建虛體,上佈滿爬籐顯得古樸又具風華。一走 進校門,可以見開闊設計的庭園廣場中心擺上當地主要山河的濃縮造景身處其 間,如置身於當地的立體地圖中。校園後面綠意盎然的後山,不同的季節,有不 同的景緻。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以及校園裡建築優美,相較於都會區的學生擠在 狹窄的校地,紅橋國中擁有更多的藍天綠樹。研究者任教於紅橋國中,正值九年 一貫課程改革過度到十二年國教的變革時期。整體而言,紅橋國中教師自主性很 強,每當行政試圖提倡一些課程方案,雖然校內教師很想嘗試,但是總因為「上

課時數不夠」、「要趕進度」,而讓政策方案石沉大海。但如果教師認為方案是可行 的,校內教師還是會私底下在自己的任課班級試行推動。總之,教師都是各自為 政,儼然成為行政與教學團隊上下兩個天地。

生命,也可以激發學生對自我的認同感。正當面臨「學校本位課程」的教育 改革,校長引導教學團隊,與鄰近大學結盟,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學校特色的「海 洋教育」課程。教師的態度是影響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百合國中教師從一開始 消極抗拒特色課程的規劃,但是在校長和行政團隊熱情的激勵與帶領下,最後教 師的態度也慢慢被融化了,願意調整心態去嘗試不同的教學改變。並從教學實踐 中,省思到自身對於海洋知能的不足之處,主動敞開心房與其他同儕討論和請益。

研究者 2013 年剛來到這所規模中大型的桃新國中(化名)服務,它位於新北 市文化中心的老街上。桃新國中創校年齡已經超過一甲子,由於它位於觀光區的 老街上,校園的外觀是經過精心設計,所以看不出來是老舊的校園。校園的圍牆 是由諧調色彩的磁磚所砌成的圖形,非常醒目。進入校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有 著校徽的大時鐘。校園內隨處擺放許多做藝術雕成的作品。學校甚至會不定時引 進名家的畫作,讓學生欣賞,讓平時充滿升學意味的校園增添一番藝術氣息。桃 新國中為了落實學生「一人一技藝」的願景,設立有多元的社團,且社團參加校 外的競賽總是成績斐然。即使在十二年國教入學制度變革的今天,校方擔憂少子 化影響招生人數,行政和教學團隊對於升學的部分,還是不敢掉以輕心。該校學 生於十二年國教第一次教育會考後,有六成五以上的學生就讀公立的高中職,其 中前三志願的學生人數也有不少的比例。由此,不難感受到校內瀰漫濃厚的升學 主義氛圍。

當教師的個人投入被視為變革動力及其必要目標時,教育變革才最有成效(李 子建,2005;Goodson, 2001)。研究者歷經這三所不同性質的學校,體驗到不同教 學團隊因應教學革新的態度,研究者深深感受到,當面臨變革時,如果行政和教 學團隊彼此的氛圍是和諧的,且對話和溝通沒有障礙,政策方案就比較容易推行。

反之,行政和教學團隊的氛圍若是處於對立的狀態,假若學校行政欲採取改變措 施時,容易面臨教學團隊消極的抵制或互相牽制的現象。

貳、個案學校的情境脈絡

本研究採取「立意取樣」( purposive sampling) 的個案研究途徑,其主要研究 目的為探究十二年國教實施後,國中學校教學變革的情形,以及探討以學習共同 體為主之教與學變革的推動經驗,以提供教育決策者與相關工作者參考。基於此 研究目的,本研究對象必須是能提供豐富內涵且能深入研究探討的樣本。

研究者先尋覓台北市有參與學習共同體的先導學校,並從中找尋代表性的個 案學校。首先,朝陽國中面臨多次教育改革浪潮的衝擊,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領頭 羊,目前也有參與臺北市的學習共同體的試辦學校。再者,朝陽國中的教育理念 是脫離升學的魔咒,打造全人發展為品牌的學校。該校在首長的帶領下,掌握學 校的願景,發展出一套特色課程。教學團隊更是透過多元化的課程與教學活動,

注入價值與能力的元素,開展孩子的潛能,深化學生的學習。最後,朝陽國中因 應十二年國教入學制度變革,以「學習共同體」新學習型態的教學模式,落實「以 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將學習權的球拋回給學生,進而提升其學習動機。無庸置 疑的,朝陽國中是激發研究者想一窺究竟的動力,也符合本研究問題的探討。

朝陽國中是臺北都會區中最迷你的學校,踏進校園可以感染到一股清新脫俗 之氣油然而生。校園緊緊擁抱著一大片翠綠的山壁,自然美景俯拾皆是。學校運 用學校坡坎,開墾自己的菜園,讓學生徜徉在山裡體驗著大自然的脈動,享受田 園學習的樂趣(文件 SC1)。朝陽國中目前有普通班 12 班和資源班 2 班,學生人

數大約 400 多人;是一所離塵不離城的小型學校,有著依山傍水得天獨厚的教育 環境,是一所人文薈萃的優質國中。

參、訪談對象

本研究為探討個案學校推動新型態的教學變革現況與影響,因此訪談個案學 校的主任、領域召集人以及相關團隊的教師,為了能探究個案學校的推動情形,

故將對其進行焦點訪談。研究者將訪談對象資料說明如表 3-1 所示:

表 3- 1 訪談對象資料表 訪談者

(匿名)

教學 年資

教學領域 擔任職稱 編碼

小嵐 16 年 國文領域 教務主任 T1 軍軍 6 年 國文領域 領域召集人 T2 筱濡 3 年 國文領域 導師 T3 曉楓 7 年 國文領域 導師 T4 萍萍 6 年 社會領域--公民 導師 T5 芊芊 12 年 健體領域 組長 T6 昕蕙 4 年 自然與科學領域 組長 T7 興毅 5 年 自然與科學領域 導師 T8 小紘 19 年 英文領域 專任教師 T9 柳郁 6 年 英語領域 導師 T10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在訪談資料的編號使用上,會依據受訪者的訪談日期、身分代碼作編輯。例 如:編碼代號為「20120520 訪談 T1」,則代表此筆訪談資料出於於 2012 年 5 月 20 日對編號 T1 教師進行的訪談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