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學校志工的現況與發展

本節內容在瞭解學校志工的現況發展與相關理論,共分三部份。包含學校志 工定義、學校志工的發展與困境以及學校志工參與服務與深度休閒理論之關係,

分述如下:

一、 學校志工定義

志願服務(volunteer service)在我國又稱為志願工作或是義務服務工作,而參與 之工作者,則稱志願服務者,簡稱為義工或志工(volunteer)。聯合國志工組織(United National Volunteer, NUV)在2001年國際志工年(The International Year ov Volunteer, IYV)的計畫中,提出志願工作的定義有三個特色:1.不以金錢為主要報酬;2.出 於自願;3.所做的工作需對志工以外的人有所助益(IYV網站,2001)。同年,內政 部亦頒布我國之志願服務法。法規中第三條第一款明文指出:志願服務乃民眾出 於自由意志,非基於個人義務或法律責任,秉誠心以知識、體能、勞力、經驗、

技術、時間等項獻社會,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以提高公共事務效能及增進社會 公益所為之各項輔助性服務(內政部,2001)。學者曾華源、曾騰光(2003)認為志 願服務為個人在「自由意志」下參與的社會活動。林勝義(2006)亦強調志願服務必 須出於「志願」,不能勉強,而且是為了「服務他人」,而不圖利自己。陳武雄(2004) 更分析「志願服務法」,認為志願服務應是一種自由抉擇、誠心奉獻、助人利他、

不計報酬、無怨無悔、學習成長、講求方法、公平正義、永續經營、輔助支授、

增進公益以及施受互惠的服務工作。綜合上述定義,志願服務必定出自於自由意 志,是利用自己的時間、勞力、經驗等來助人,不計較報酬,甚至能從中學習成 長,達到施受互惠的服務工作。

學校志工(School volunteer)的理念則來自於「志工制度」與「家長參與」親職 教育的結合(吳美慧、吳春勇、吳信賢,1995;顧慕晴,2004)。教育部依據我國 志願服務法,頒訂「教育業務志願服務獎勵辦法」中第二條指出:「志工,係指 志願參與學校教育服務者」(教育部,2001)。因此學校志工可說是一群依其自由 意志,非基於個人義務或法律責任,秉誠心以知識、體能、勞力、經驗、技術、

時間等貢獻學校,不求私人財利回報,以具體的行動參與、投入學校服務活動,

所作所為皆配合學校需要之人。

而志願參與學校教育服務者簡稱學校志工,或稱為學校義工、愛心爸媽,在本 研究中,皆視為相同的參與對象,不作區隔。其主要成員大都為在學學生家長居 多、其次成員包含曾經在學學生家長和熱心教育家長,或者認同學校教育的社區 民眾及退休教師等,因此,邱明崇(2006)將學校志工界定為:「依個人自由意願,

有熱忱、願付出、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以具體的行動參與投入學校服務活動,

到學校參與學校教育事務相關志願服務工作之學生家長或社區民眾」。楊錦雲(2004) 則將學校志工界定為:「學生家長或社區人士依其自由意願,利用空閒時間,每 週為學校服務至少二小時以上,從事與學校行政與教學服務有關之活動;至於各 班家長為自己班級所提供的服務則不在本研究範圍內」。而顏憲文(2005)的研究將

「學校志工」一詞定義為:家長與社區人士出於自願參與學校義務工作的服務,

與志願服務理念的結合,而發展出來的一種服務模式。至於林以鏇(2010)的研究則 將學校志工定義為:學生家長或社區民眾依個人自由意願,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

利用空閒時間或特別安排時間,到學校參與學校行政與教學相關志願服務工作。

綜觀上述,本研究將學校志工定義為:「出於志願、不計較報酬,以具體的行

動參與學校教育服務的學生家長或社區民眾。」

二、 學校志工的發展與因境

學校志工結合了「家長參與」親職教育與「志工制度」 (吳美慧等,1995;顧 慕晴,2004)。而家長參與學校活動並非近幾來才興起的,以美國為例,1956年美 國學校教育協會(The Public Education Association)結合社區民眾,幫助特殊需求學 生的學習,此為美國學校志工發展的起源(吳美慧等,1995)。

至於國內家長參與學校活動最早開始於學校舉辦的一些活動如母姊會、家長參 觀日等。至1885年起,臺北市教育局率先在國民小學推動有計劃性的家長定期參 與活動,實施成效不錯,其他縣市也陸續跟進。而這些活動由家長和熱心的社會 人士組成,統稱「家長義工」, 學校志工的組織已有初步的雛型。到了1889年臺 灣省政府教育廳更將「義工制度」之實施,列為各級學校教育視導重點項目之一,

積極推展學校義工制度,1992年起更每年舉辦「協助學校推展教育有功人員表揚 大會」,以表揚對學校有功的志工 (王貴瑛,2001;吳美慧等,1995),至此各縣 市努力推動學校志工制度。

學校志工服務的項目多元且多樣的,例如負責圖書整理及說故事活動的教務處 志工;負責學生上下學安全導護執勤的訓導處志工;幫忙學校修剪花木與設備維 修的總務處志工;以及協助弱勢學生課業補救與關懷的輔導室志工等等。學校志 工協助學校教育,擔任教師教學的支援,對學生的影響力不亞於學校教師的角色。

透過各種類型的參與支援方式,家庭與學校的價值得以良好的銜接與連續(邱明 崇,2006)。研究指出,學校志工有意義的參與,不僅可以改善學校人力不足的窘 境(王貴瑛,2001;顏憲文,2005),更有助於提升學校教學成效(馮文彬,2010;

林以鏇,2010),對於學生、家長與學校及老師可謂助益良多(張宗義,2007;蕭翠 惠,2007),因此學校更應善用學校志工的功效。

雖然學校義工團隊制度運作對學校、老師、學生的貢獻各界深感認同,但學校 志工制度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而且引入學校志工支援時,也須謹慎拿捏介入程

度,避免產生負面的效果。就國內學校志工制度推廣時,常遭遇的困境整理如下(王 貴瑛,2001;林利俐,2003;馮文彬,2010;顧慕晴,2004;蕭翠惠,2007):

(一)學校人員造成的困境有:

1.學校主事者的偏差觀念:

部分校方會擔心家長參與變干預,所以對家長參與校務或擔任義務工作 持有保留的態度;或對志工的管理、回饋幾乎全無,讓家長的參與意願減低。

2.人力不足,缺少專責單位 :

目前各校辦理志工的制度的業務,權責不一,有的由訓導處、也有輔導室 辦理,大多屬於兼辦性質,因而有的學校反應推展志工制度,會增加行政人員 的工作負擔,而缺少推行的意願。

3.教師認同度不足:

教師對於家長進入校園、教室與其他共同參與之活動,心理未能適應而持 冷漠、抗拒態度,深怕家長的加入影響其教學權威或認為志工素質良莠不一,

讓其外行領導內行的不舒適感也會讓志工裹足不前,減少參與的意願。

(二)組織運作造成的困境:

1.志工招募不易:

由於家長對參與學校事務及義務工作的認知尚未普及,動機不強烈,因此 參加的家長仍是少數或找不到適當的人選。

2.定向輔導未落實:

志工的定向即是志工加入學校的組織後,提供有關活動的計畫、目標、政 策和程序的資訊,一般是利用志工成立大會或志工指導手冊,來指引志工值 勤,但亦有學校由於人力的不足,往往省略這項活動,因此造成志工獨自摸索 影響工作效率。

3.志工訓練不一:

志工家長的程度不一,因此如何安排訓練課程,以防止志工因訓練過程的 繁瑣而失去參與興趣。就服務內容而言,有屬於勞務性、庶務性、支援性、協

助教學或輔導較專業的工作,訓練程度的分寸,常令行政人員無所適從,有時 又讓訓練流於形式。

4.缺乏章程約束管理:

志工人員是志願的,又是協助性質,部分志工出席狀況不佳或有做出有損 志工聲譽的事,學校通常不至太過要求,是志工管理一大陋習;有時校方單行 規則章程也徒具形式,未發揮其約束力。

5.經費與設施不足:

志工組織運作,有時需要經費辦理相關活動,但政府未補助學校,而由推 動的學校自行籌措,因此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

(三)志工本身的因素:

1.角色定位不正確:

學校志工參與學校工作由於角色定位不清楚,無法掌握權限分寸,因此發 生有些志工干預育行政、教學的不良現象,造成學校困擾。

2.參與的時間不能配合:

由於志工身兼數職,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媳婦等,甚或現在的家庭型態,

學生家長都要上班,其參與的時段與時間,要能配合各種志工的需求,否則志 工常會因參與時間不方便而影響參加的意願。

3.志工的留任意願不高:

志工持續的維持動機是困難的,因為志工的工作為無酬、志願之服務,經 過長時間之無條件奉獻之後,容易有倦勤的工作,如組織未能適時給予回饋或 激勵,將造成志工流失。

4.志工家人不支持:

家人的態度,影響志工人員的服務情緒,與是否繼續留任的因素。而家 人的不支持緣於對志工工作認識不足,志工擔心如果自己成長後會帶給先生壓 力,或遭致未把家庭照顧好的罪名。

綜合以上研究可知,在現今多元發展的教育環境之下,學校志工制度的發展

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因此瞭解學校志工制度發展的困境也是目前政府、學校 及志工間都必須重視且必須解決的重點工作,尤其是有關如何招募及管理學校志 工,使其獲得滿意,進而提升其對服務學校的忠誠度,以達有效留任的目標,是 目前政府及學校推展志工制度的首要課題。

三、 學校志工參與服務與深度休閒理論

學校志工參與學校活動服務算是工作嗎?Stebbins(1982)首次提出「深度休閒 理論」的觀點,他更於2005 年,將休閒分成隨性休閒、深度休閒以及計畫休閒三 類,並將參與深度休閒者分為業餘愛好者、啫好者以及志工三種類型,而學校志

學校志工參與學校活動服務算是工作嗎?Stebbins(1982)首次提出「深度休閒 理論」的觀點,他更於2005 年,將休閒分成隨性休閒、深度休閒以及計畫休閒三 類,並將參與深度休閒者分為業餘愛好者、啫好者以及志工三種類型,而學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