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格特質、活動涉入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臺中縣國小學校志工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人格特質、活動涉入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臺中縣國小學校志工為例"

Copied!
1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環境教育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人格特質、活動涉入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以臺中縣國小學校志工為例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rsonal Traits, Activity

Involvement And Satisfaction – A Case Of Elementary

School

Volunteers In Taichung County

指導教授:林素華 博士

研 究 生:陳瓊慧 撰

(2)

謝誌

有夢最美、築夢踏實。然而夢想的實現卻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間相互 配合才能完成。當看到自己論文完成、夢想實現的那一刻,心裡真的是百感交集。 曾經以為自己無法堅持到最後,一度想放棄夢想,卻在素華老師以及品詩學姐的 多方奔走、幫忙以及不斷的鼓勵之下,終於突破重重難關,順利完成論文。 在此由衷感謝指導教授林素華老師,感謝素華老師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我才 有機會完成夢想;感謝素華老師總是語帶溫柔、細心、耐心的指導著我;感謝素 華老師總在我最緊張、無助時給我一劑強心針,讓我有勇氣面對一切挑戰。還有 更多更多的感謝,千言萬語,僅化做一句:老師,謝謝您! 此外,還要感謝我的好同學玥泠的協助,讓我能順利完成論文統計的部分。 你和宛瑾是我最難忘的同學,感謝這些年來你們對我的關心和鼓勵。而在論文最 後階段,謝謝同事善福、怡姝幫忙分擔我的工作,讓我能專心準備口試。最後, 更要謝謝老公鐶衡的支持、體諒以及我的媽媽在生活上對我和兩個孩子無微不至 的照顧,讓我無後顧之憂,能放心的去追夢。謝謝你們讓我的生命更圓滿。 瓊慧 謹誌 2011 年 6 月

(3)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學校志工人格特質、活動涉入與滿意度之現況,再者探討學 校志工基本資料與人格特質、活動涉入及滿意度之關係,進而建構並驗證「學校 志工人格特質、活動涉入與滿意度模式」,最後探究學校志工之人格特質與活動 涉入對滿意度的影響。 本研究之對象以臺中縣立公立各國小的學校志工為主,研究採問卷調查方 式。問卷內容效度經三位專家審查,而整體問卷 Cronbach's α 為 0.967,具高信 度。本研究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進行,共發放460 份問卷,回收 440 份,有效問 卷419 份。效度整體信度為經回顧相關理論並運用結構方程模式的分析後,得到 「學校志工人格特質、活動涉入與滿意度模式」。結果顯示: (1)臺中縣國小學校志工人格特質平均值=3.46,以「嚴謹自律性」部份最高; 活動涉入平均值=3.72,以「吸引力」表現最好;滿意度平均值=3.86,以 「工作特性」構面最高。 (2)學校志工曾經參加過志工訓練者在嚴謹自律性上明顯高於未參加過志工 訓練者;在活動涉入方面已婚者明顯高於未婚者;而在滿意度部份,每 週服務次數三次以上在自我成長及知識技能上有較高的滿意度。 (3)本研究之「學校志工人格特質、活動涉入與滿意度模式」經修正後,整體 適配度良好 (GFI=0.96, SRMR=0.053, RMSEA=0.051, CFI=0.96)。

(4)由模式得知人格特質與活動涉入皆正向且顯著地影響滿意度(γ=0.16, β=0.79);人格特質亦正向且顯著地影響活動涉入(γ=0.42),且活動涉入在 人格特質影響滿意度的過程中,扮演了中介的角色。 根據以上結果對學校志工管理單位提出以市場區隔理論來招募志工、並針對 志工需求辦理志工專業知能訓練,此外,各校應積極邀請志工參與學校各項活動 以增進學校志工的活動涉入程度等建議,以提高學校志工的滿意程度,並對後續

(4)

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5)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stablish a conceptual model of school volunteers integrating personal traits, activity involvement and satisfaction. The specific objectives were as follows: 1. to understand school volunteers’ personal traits, activity involvement and satisfaction; 2.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chool volunteers’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s, personal traits, activity involvement and satisfaction; 3. to construct and validate the structural model among personal traits, activity involvement and satisfaction; and 4.to examin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s among personal traits, activity involvement and satisfaction.

A total of 419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hrough face-to-face survey from school volunteers. Establishing from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we tested the conceptual model and found that personal traits and activity involvement are antecedents of school volunteers’ satisfaction. The finding of this study were :

(1) The school volunteers’ personal traits average score is 3.46 and is best by conscientiousness performance. The activity involvement average score is 3.72 and is best by attraction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the satisfaction average score is 3.86 and is best by job character performance.

(2) The variables of school volunteers’ sex, marriage status, age, occupation, education, family monthly income, every week serves the number of times, service period of service, whether to join other wish service association, whether once to participate in the volunteer to train showed significant in personal traits, activity involvement and satisfaction.

(3) The overall modified model was fair fit the data (GFI=0.96, SRMR=0.053, RMSEA=0.051, CFI=0.96).

(6)

(4) After conduct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hool volunteers’ personal traits and activity involvement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satisfaction (γ=0.16, β=0.79); their personal traits also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activity involvement (γ=0.42).The activity involvement is the intervening variables.

According to above results, this study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for school volunteer authority, such as to segment different school volunteers’ recruitment strategies, strengthens school volunteer specialized knowledge to be able to train and to promote school volunteers’ activity involvemen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satisfaction. Finally,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were also discussed.

(7)

目次

謝誌...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V 目次...VI 表次... VIII 圖次... 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7 第一節 學校志工的現況與發展... 7 第二節 人格特質... 13 第三節 活動涉入... 17 第四節 滿意度... 20 第五節 人格特質、活動涉入與滿意度間之關係研究... 23 第六節 影響人格特質、活動涉入與滿意度之個人基本變項...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9 第一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29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1 第三節 研究架構... 32 第四節 研究假設... 35 第五節 變項的定義與測量... 36 第六節 抽樣設計與調查方法... 39 第七節 效度與信度... 41

(8)

第八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4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1 第一節 有效樣本背景變項特性分析... 51 第二節 人格特質、活動涉入及滿意度現況分析... 55 第三節 基本資料與人格特質、活動涉入與滿意度之關係... 59 第四節 模式資料檢視... 70 第五節 驗證性因素分析... 72 第六節 模式之整體適配度評鑑... 85 第七節 研究假設之檢定... 89 第八節 人格特質對活動涉入與滿意度影響模式分析與討論... 9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結論... 93 第二節 建議... 94 參考文獻... 97 附錄一:問卷審查專家名單及回覆整理... 109 附錄二:預試問卷... 113 附錄三:正式問卷... 118

(9)

表次

表 1 五因素規準表... 16 表 2 人格特質、涉入與滿意度間關係之匯整表... 26 表 3 臺中縣各公立國小志工人數... 29 表 4 各變項所代表的符號和意義... 34 表 5 路徑圖符號意義表... 34 表 6 國小學校志工人格特質量表... 36 表 7 國小學校志工活動涉入量表... 38 表 8 國小學校志工滿意度量表... 38 表 9 臺中縣各鄉鎮抽樣人數一覽表... 41 表 10 人格特質預試問卷項目分析... 43 表 11 活動涉入預試問卷項目分析... 44 表 12 滿意度預試問卷項目分析... 45 表 13 問卷信度分析... 46 表 14 社經背景資料分析(N=419)... 54 表 15 服務項目分析(N=419)... 55 表 16 受訪者對人格特質統計分析表... 56 表 17 受訪者對活動涉入統計分析表... 57 表 18 受訪者對滿意度統計分析表... 58 表 19 受訪者基本資料與人格特質之差異檢定分析... 61 表 20 受訪者基本資料與活動涉入之差異檢定分析... 64 表 21 受訪者基本資料與滿意度之差異檢定分析... 68 表 22 模式所有問項之態勢與峰度分配... 70 表 23 模式所有觀察變項之態勢與峰度分配... 72

(10)

表 24 人格特質模式參數估計摘要表... 74 表 25 人格特質模式測量誤估計摘要表... 75 表 26 人格特質模式適配度考驗指標摘要表... 76 表 27 活動涉入模式參數估計摘要表... 78 表 28 活動涉入模式測量誤估計摘要表... 79 表 29 活動涉入模式適配度考驗指標摘要表... 79 表 30 滿意度模式參數估計摘要表... 81 表 31 滿意度模式測量誤估計摘要表... 82 表 32 滿意度模式適配度考驗指標摘要表... 83 表 33 各變項之相關係數矩陣表... 85 表 34 模式參數估計摘要表... 86 表 35 模式測量誤估計摘要表... 87 表 36 整體模式適配度考驗指標摘要表... 87 表 37 修正模式之項目因素負荷量統計表... 89 表 38 結構參數迴歸係數... 90 表 39 影響效果係數表 ... 91

(11)

圖次

圖 1 研究流程圖 ...31 圖 2 研究架構 ...32 圖 3 初始假設模式圖 ...33 圖 4 人格特質修正模式之路徑圖 ...77 圖 5 活動涉入修正模式之路徑圖 ...80 圖 6 滿意度修正模式之路徑圖 ...84 圖 7 模式路徑圖及標準化係數 ...88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動機、目的、流程及研究範圍與限制,共分為五 節。第一節研究的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則針對本研究所使用的 重要名詞提出解釋,以利研究討論;第四節就本研究的範圍及限制提出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學校組織中提供人力資源的除了編制內的成員之外,就屬學校志工居多, 諸多的事項,例如學生上下學交通導護、弱勢學生課業加強補救、學校花木修剪 及設備維修、圖書整理與說故事…等等,均需倚賴志工的協助,以提供高素質的 教育服務。因此學校志工可說是學校教育中重要的資產(顧慕晴,2004;蕭翠惠, 2007)。然而政府為了更有效利用人力並減少政府財政支出,自2002年開始進行「組 織塑身改造計晝」,規定各機關學校之公務人員遇缺不補(行政院人事局,2002), 造成學校人力不足的情形。因此各學校想要在有限的員額編制與緊縮的經費之 下,提升教師教學品質及學校教學環境,勢必積極結合社區人力資源,將家長及 社區人士納入學校志工行列,參與學校各項服務,以期能達到親、師、生三贏的 局面。 然而從國小到大學的學校志工中,研究者認為國小的學校志工是最重要的。 以交通導護為例:國小學童(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對很多事情還一知半解、懵懵懂 懂,十分需要老師指導,因此,國小學童在上下學時,明顯比國中以上的學童更 需要學交通志工的保護,讓他們能安全的過馬路,平平安安的上下學。而在學校 課業輔導方面亦是如此:國小課程可說是所有學程的基礎,而打好基礎是十分重 要的,因此,當低成就的學童一旦有了學校志工幫忙輔導課業,他們才有機會能 慢慢跟上大家的進度,進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甚至提升他們日後的學習成就。 除此之外,研究者在國小服務近17年,自1998起即兼任組長職務,在辦理各項活

(13)

動時經常需要調配學校志工協助交通導護、活動招待…等各項事宜以使活動更加 圓滿順利,深知志工在國小實務運作現場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然而許多研究 亦顯示志工的高流動率是志工管理的一大難題(邱明崇,2006;張宗義,2007;蕭 翠惠,2007,潘淑蘭,2006)。因此,研究者希望能藉由瞭解國小學校志工參與服 務的滿意程度,以便提供志工一個愉悅的服務經驗,進而提高志工留下來持續服 務的意願(American Red Cross 網站,2008;Jago & Deery, 2001,引自潘淑蘭, 2006),讓學校能有更優質的教學環境。

如何讓志工因滿意而留任,從過去相關文獻中可以發現,大多從志工的工作滿 意度著手,探討志工的參與動機、組織承諾、領導風格、…等因素對志工工作滿 意度的影響 (尚憶薇、雷文谷,2005;詹麗珊,2004;林達遙,2007;Li, Lin, & Chen,

2007 ;林以鏇,2010) 。然而志工從事志願服務是出於自願、不計酬勞,和一般

受薪員工有所不同,並不完全在工作。此外,Stebbins(1982)開始提出「深度休閒 理論」的觀點,他更於2005年將休閒細分成隨性休閒(casual leisure)、深度休閒 (serious leisure)以及計畫休閒(Project-based Leisure) 三類,並將深度休閒參與者分 成業餘愛好者(amateur)、嗜好者(hobbyist)以及志工(Volunteer)三種類型,而學校志 工則屬於「教育性志工」。Stebbins(2001,2005,2007)的研究更指出具有深度休 閒特質的活動參與者其對於活動的涉入程度會高於隨性休閒的活動參與者,甚至 有些參與者會將深度休閒看得比工作來的重要。而國內學者亦開始以認真休閒的 觀點來進行志工服務的相關研究(顏家芝、薛雅丹、黃文卿,2006;翁振益、林若 慧、吳芳儀,2006)。因此,研究者想嘗試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國小學校志工參與服 務的滿意程度。 影響滿意度的因素很多,近年來許多研究嘗試從涉入(Involvement)的觀點來探 討其對滿意度的影響(Hwang, Lee, and Chen ,2005、陳薇先、邵于玲, 2006,陳怡方, 2010;潘淑蘭、吳忠宏、周儒,2008)。研究調查發現涉入與滿意度相關,甚至影 響滿意度。綜觀上述,研究者因此嘗試以活動涉入來探討國小學校志工參與服務

(14)

的滿意度及其關係。

在滿意度相關研究中除了「涉入」被廣泛的探討之外,人格亦是重要的變項之 一。以往的研究多以內外控人格特質(Li, Lin,& Chen , 2007、吳忠宏,2001)或AB型 人格(陳俊霖,2005;林淑芬、吳淑女,2006)來探討不同人格對滿意度之影響。由 於Goldberg (1990)認為五因素模式具有較大的穩定性,不會因樣本不同而變動(林 宗鴻譯,2006),足以衡量人格特質之差異,因此,近年來有更多的學者用「五 大人格特質」來探討其對滿意度的影響。但研究者認為人格是人生理及心理的綜 合體,若單純以二分法將人格歸為兩類,可能無法詳細探討個人特質中的獨特性, 因此研究者嘗試以五大人格特質來探討國小學校志工參與服務的滿意度及其關 係。 回顧相關文獻可以發現活動涉入、人格特質以及滿意度之間是有關係的。Hou,

Tu, and Yang (2007)的研究發現當線上玩家親和性人格特質傾向越高,對玩線上遊 戲越滿意;甚至有研究指出的部份人格特質可以預測滿意度(Kovacs, 2007),可見 得人格特質與滿意度習習相關。此外,吳曉瑜(2006)研究顯示女性志工外向性人格 特質越高,其涉入程度越高。而曾冠宇(2008)亦指出人格特質中外向性、親和性、 經驗開放性、嚴謹自律性特質越明顯者,其涉入越加強烈。可見得人格特質不僅 會影響到滿意度,亦與涉入習習相關。因此研究者擬以國小學校志工為例,探討 學校志工人格特質與活動涉入、滿意度間之關係,以期能提昇學校志工本身的服 務效能,增加志工持續留下來服務機會。 根據上述立論,本研究擬針對學校志工,探討其人格特質、活動涉入與滿意 度三者間之關係模式,期望建構並驗證此一關係模式,以瞭解學校志工影響其志 願服務滿意度之因素,此乃促成本研究之研究動機。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擬針對學校志工進行調查與分析,研究 目的如下所示: 一、 瞭解學校志工人格特質、活動涉入與滿意度之現況。 二、 探討學校志工基本資料與人格特質、活動涉入及滿意度之關係。 三、 建構並驗證學校志工人格特質、活動涉入與滿意度之關係模式。 四、 探討學校志工人格特質與活動涉入對滿意度之影響。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之重要名詞更加清楚明確,本節將對本研究所提及之重要名詞進 行說明: 一、 學校志工 (School Volunteer) 內政部於九十年一月二十日公布「志願服務法」,明定志願服務係指「民眾 出於自由意志,非基於個人義務或法律責任,秉誠心以知識、體能、勞力、經驗、 技術、時間等貢獻社會,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以提高公共事務效能及增進社會 公益所為之各項輔助性服務」(內政部,2001) ,並將參與服務的人稱之為志願服 務者,簡稱志工。本研究之對象涵蓋志工、義工兩種涵義不作區隔,而將學校志 工界定為「出於志願、不計較報酬,以具體的行動參與學校教育服務的學生家長 或社區民眾。」。 二、 人格特質(Personal Traits) Allport (1961)認為人格特質為個體的行為,反應個體獨特的人格特徵(如害 羞、膽怯等),這些特徵若持續出現在許多不同的情境中,我們則稱為人格特質(林 宗鴻譯,2006)。許多的學者認為Costa, and McCrae (1992)提出的五因素模式為人

(16)

格特質最基本的構面,因此本研究將人格特質界定為「學校志工個體的行為,反 應其獨特的人格特徵,而這些特徵持續出現在許多不同的情境中」。 三、 活動涉入(Activity Involvement) 活動涉入係指個體經由特定的刺激或情境,喚起對特定休閒活動的感情投 入、驅動力及興奮等心理狀態 (Havitz,& Dimanche,1990;Rothschild, 1984;潘淑 蘭,2006)。因此本研究將之定義為「學校志工對從事學校服務活動產生的感情 投入、驅動力及興奮等心理狀態」。 四、 滿意度 (Satisfaction) 滿意的概念,由Hoppock (1935) 率先提出的,他認為工作滿意乃為員工心理 和生理對環境因素及工作情境的主觀滿意感受。因此本研究將之定義為「學 校志工對志願參與學校服務活動的滿意感受」。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者長年擔任國小教師,深知學校志工對國小學童的重要性,舉凡交通導 護、學生課業輔導等,皆需志工大力幫忙,因此,研究者擬以國小學校志工為本 研究之研究對象。而國內在推展志願服務業務中,臺中縣可說是十分積極在推動, 甚至曾榮獲內政部2006年「志願服務評鑑」優等獎,的確值得探討、研究,加上 研究者受限於人力、時間與經費的不足,因此,研究者擬以臺中縣為本研究之研 究範圍。 基於上述,本研究有以下研究限制: 一、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針對國小學校志工,因此本研究之結果未必能完全推論至 其他志工團體。 二、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針對臺中縣,因此本研究之結果未必能完全推論至其他縣 市。

(17)
(1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研究擬透過相關理論與文獻加以分析探討,共分六節。包含學校志工的現 況與發展,以及人格特質、活動涉入、滿意度之概念與定義。進而分析人格特質、 活動涉入與滿意度間之關係研究,瞭解影響人格特質、活動涉入和滿意度之個人 基本變項。以做為探討影響學校志工的滿意度相關變項因果關係之理論基礎,分 述如下:

第一節 學校志工的現況與發展

本節內容在瞭解學校志工的現況發展與相關理論,共分三部份。包含學校志 工定義、學校志工的發展與困境以及學校志工參與服務與深度休閒理論之關係, 分述如下: 一、 學校志工定義 志願服務(volunteer service)在我國又稱為志願工作或是義務服務工作,而參與 之工作者,則稱志願服務者,簡稱為義工或志工(volunteer)。聯合國志工組織(United National Volunteer, NUV)在2001年國際志工年(The International Year ov Volunteer, IYV)的計畫中,提出志願工作的定義有三個特色:1.不以金錢為主要報酬;2.出 於自願;3.所做的工作需對志工以外的人有所助益(IYV網站,2001)。同年,內政 部亦頒布我國之志願服務法。法規中第三條第一款明文指出:志願服務乃民眾出 於自由意志,非基於個人義務或法律責任,秉誠心以知識、體能、勞力、經驗、 技術、時間等項獻社會,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以提高公共事務效能及增進社會 公益所為之各項輔助性服務(內政部,2001)。學者曾華源、曾騰光(2003)認為志 願服務為個人在「自由意志」下參與的社會活動。林勝義(2006)亦強調志願服務必 須出於「志願」,不能勉強,而且是為了「服務他人」,而不圖利自己。陳武雄(2004) 更分析「志願服務法」,認為志願服務應是一種自由抉擇、誠心奉獻、助人利他、

(19)

不計報酬、無怨無悔、學習成長、講求方法、公平正義、永續經營、輔助支授、 增進公益以及施受互惠的服務工作。綜合上述定義,志願服務必定出自於自由意 志,是利用自己的時間、勞力、經驗等來助人,不計較報酬,甚至能從中學習成 長,達到施受互惠的服務工作。 學校志工(School volunteer)的理念則來自於「志工制度」與「家長參與」親職 教育的結合(吳美慧、吳春勇、吳信賢,1995;顧慕晴,2004)。教育部依據我國 志願服務法,頒訂「教育業務志願服務獎勵辦法」中第二條指出:「志工,係指 志願參與學校教育服務者」(教育部,2001)。因此學校志工可說是一群依其自由 意志,非基於個人義務或法律責任,秉誠心以知識、體能、勞力、經驗、技術、 時間等貢獻學校,不求私人財利回報,以具體的行動參與、投入學校服務活動, 所作所為皆配合學校需要之人。 而志願參與學校教育服務者簡稱學校志工,或稱為學校義工、愛心爸媽,在本 研究中,皆視為相同的參與對象,不作區隔。其主要成員大都為在學學生家長居 多、其次成員包含曾經在學學生家長和熱心教育家長,或者認同學校教育的社區 民眾及退休教師等,因此,邱明崇(2006)將學校志工界定為:「依個人自由意願, 有熱忱、願付出、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以具體的行動參與投入學校服務活動, 到學校參與學校教育事務相關志願服務工作之學生家長或社區民眾」。楊錦雲(2004) 則將學校志工界定為:「學生家長或社區人士依其自由意願,利用空閒時間,每 週為學校服務至少二小時以上,從事與學校行政與教學服務有關之活動;至於各 班家長為自己班級所提供的服務則不在本研究範圍內」。而顏憲文(2005)的研究將 「學校志工」一詞定義為:家長與社區人士出於自願參與學校義務工作的服務, 與志願服務理念的結合,而發展出來的一種服務模式。至於林以鏇(2010)的研究則 將學校志工定義為:學生家長或社區民眾依個人自由意願,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 利用空閒時間或特別安排時間,到學校參與學校行政與教學相關志願服務工作。 綜觀上述,本研究將學校志工定義為:「出於志願、不計較報酬,以具體的行

(20)

動參與學校教育服務的學生家長或社區民眾。」 二、 學校志工的發展與因境

學校志工結合了「家長參與」親職教育與「志工制度」 (吳美慧等,1995;顧 慕晴,2004)。而家長參與學校活動並非近幾來才興起的,以美國為例,1956年美 國學校教育協會(The Public Education Association)結合社區民眾,幫助特殊需求學 生的學習,此為美國學校志工發展的起源(吳美慧等,1995)。 至於國內家長參與學校活動最早開始於學校舉辦的一些活動如母姊會、家長參 觀日等。至1885年起,臺北市教育局率先在國民小學推動有計劃性的家長定期參 與活動,實施成效不錯,其他縣市也陸續跟進。而這些活動由家長和熱心的社會 人士組成,統稱「家長義工」, 學校志工的組織已有初步的雛型。到了1889年臺 灣省政府教育廳更將「義工制度」之實施,列為各級學校教育視導重點項目之一, 積極推展學校義工制度,1992年起更每年舉辦「協助學校推展教育有功人員表揚 大會」,以表揚對學校有功的志工 (王貴瑛,2001;吳美慧等,1995),至此各縣 市努力推動學校志工制度。 學校志工服務的項目多元且多樣的,例如負責圖書整理及說故事活動的教務處 志工;負責學生上下學安全導護執勤的訓導處志工;幫忙學校修剪花木與設備維 修的總務處志工;以及協助弱勢學生課業補救與關懷的輔導室志工等等。學校志 工協助學校教育,擔任教師教學的支援,對學生的影響力不亞於學校教師的角色。 透過各種類型的參與支援方式,家庭與學校的價值得以良好的銜接與連續(邱明 崇,2006)。研究指出,學校志工有意義的參與,不僅可以改善學校人力不足的窘 境(王貴瑛,2001;顏憲文,2005),更有助於提升學校教學成效(馮文彬,2010; 林以鏇,2010),對於學生、家長與學校及老師可謂助益良多(張宗義,2007;蕭翠 惠,2007),因此學校更應善用學校志工的功效。 雖然學校義工團隊制度運作對學校、老師、學生的貢獻各界深感認同,但學校 志工制度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而且引入學校志工支援時,也須謹慎拿捏介入程

(21)

度,避免產生負面的效果。就國內學校志工制度推廣時,常遭遇的困境整理如下(王 貴瑛,2001;林利俐,2003;馮文彬,2010;顧慕晴,2004;蕭翠惠,2007): (一)學校人員造成的困境有: 1.學校主事者的偏差觀念: 部分校方會擔心家長參與變干預,所以對家長參與校務或擔任義務工作 持有保留的態度;或對志工的管理、回饋幾乎全無,讓家長的參與意願減低。 2.人力不足,缺少專責單位 : 目前各校辦理志工的制度的業務,權責不一,有的由訓導處、也有輔導室 辦理,大多屬於兼辦性質,因而有的學校反應推展志工制度,會增加行政人員 的工作負擔,而缺少推行的意願。 3.教師認同度不足: 教師對於家長進入校園、教室與其他共同參與之活動,心理未能適應而持 冷漠、抗拒態度,深怕家長的加入影響其教學權威或認為志工素質良莠不一, 讓其外行領導內行的不舒適感也會讓志工裹足不前,減少參與的意願。 (二)組織運作造成的困境: 1.志工招募不易: 由於家長對參與學校事務及義務工作的認知尚未普及,動機不強烈,因此 參加的家長仍是少數或找不到適當的人選。 2.定向輔導未落實: 志工的定向即是志工加入學校的組織後,提供有關活動的計畫、目標、政 策和程序的資訊,一般是利用志工成立大會或志工指導手冊,來指引志工值 勤,但亦有學校由於人力的不足,往往省略這項活動,因此造成志工獨自摸索 影響工作效率。 3.志工訓練不一: 志工家長的程度不一,因此如何安排訓練課程,以防止志工因訓練過程的 繁瑣而失去參與興趣。就服務內容而言,有屬於勞務性、庶務性、支援性、協

(22)

助教學或輔導較專業的工作,訓練程度的分寸,常令行政人員無所適從,有時 又讓訓練流於形式。 4.缺乏章程約束管理: 志工人員是志願的,又是協助性質,部分志工出席狀況不佳或有做出有損 志工聲譽的事,學校通常不至太過要求,是志工管理一大陋習;有時校方單行 規則章程也徒具形式,未發揮其約束力。 5.經費與設施不足: 志工組織運作,有時需要經費辦理相關活動,但政府未補助學校,而由推 動的學校自行籌措,因此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 (三)志工本身的因素: 1.角色定位不正確: 學校志工參與學校工作由於角色定位不清楚,無法掌握權限分寸,因此發 生有些志工干預育行政、教學的不良現象,造成學校困擾。 2.參與的時間不能配合: 由於志工身兼數職,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媳婦等,甚或現在的家庭型態, 學生家長都要上班,其參與的時段與時間,要能配合各種志工的需求,否則志 工常會因參與時間不方便而影響參加的意願。 3.志工的留任意願不高: 志工持續的維持動機是困難的,因為志工的工作為無酬、志願之服務,經 過長時間之無條件奉獻之後,容易有倦勤的工作,如組織未能適時給予回饋或 激勵,將造成志工流失。 4.志工家人不支持: 家人的態度,影響志工人員的服務情緒,與是否繼續留任的因素。而家 人的不支持緣於對志工工作認識不足,志工擔心如果自己成長後會帶給先生壓 力,或遭致未把家庭照顧好的罪名。 綜合以上研究可知,在現今多元發展的教育環境之下,學校志工制度的發展

(23)

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因此瞭解學校志工制度發展的困境也是目前政府、學校 及志工間都必須重視且必須解決的重點工作,尤其是有關如何招募及管理學校志 工,使其獲得滿意,進而提升其對服務學校的忠誠度,以達有效留任的目標,是 目前政府及學校推展志工制度的首要課題。 三、 學校志工參與服務與深度休閒理論 學校志工參與學校活動服務算是工作嗎?Stebbins(1982)首次提出「深度休閒 理論」的觀點,他更於2005 年,將休閒分成隨性休閒、深度休閒以及計畫休閒三 類,並將參與深度休閒者分為業餘愛好者、啫好者以及志工三種類型,而學校志 工則被視為「教育性志工」,有鑑於此,國內學者亦開始以認真休閒的觀點來進 行志工相關研究之探討(廖文琴,2010;陳芳絲,2010)。 從Stebbins(2001,2005,2007)所提出的深度休閒理論中可以發現,深度休閒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佔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且具有深度休閒特質的活動參與者其 對於活動的涉入程度會高於隨性休閒的活動參與者,甚至有些參與者會將深度休 閒看得比工作來的重要。雖然如此,但是深度休閒與工作相較之下仍有差異之處, 其包含如下: (一)深度休閒是休閒而非工作,所以並非謀生之工具。 (二)深度休閒會帶給活動參與者許多的期待與回憶,這是從工作中鮮少得以獲得 的,雖然個人在休閒活動的選擇上可能受限於年齡、收入與地理環境等限制, 但相較於工作所能選擇的範圍較多且廣泛。 (三)深度休閒會迫使參與者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參與或涉入,但相較於工作之下,深 度休閒所受到的限制較工作少。 綜觀上述,加上研究者認為志工從事志願服務是出於自願、不計酬勞,和一 般受薪員工有所不同,並不完全等同於工作。考量上述,故本研究嘗試以不同的 角度來探討學校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滿意度。

(24)

第二節 人格特質

本節內容旨在分析探討人格特質之理論與相關研究,共分二部份。包含人格 特質的定義與人格特質的衡量方式,分述如下: 一、 人格特質之定義 在西方社會所用的人格一詞,其實是源自於拉丁文中的「人格」(Persona),意 指是在古希臘、羅馬時代演戲的時候演員所帶的面具(吳秉恩,1993;黃堅厚, 1999),引申出人格的定義:「一個人所特有的行為模式與內在歷程」(黃堅厚, 1999;林宗鴻譯,2006)。由於人格理論學派眾多,包括心理分析論、認知論、現 象論、特質論、行為論、與社會認知論等(Friedman & Schustack, 2003;林宗鴻譯, 2006),而因採取的理論不同,心理學家對人格的定義也有所不同。 特質論者之理論基礎認為人格是人格特質的整體表現,無法用單一的特質 (trait) 來描述個體的人格。所謂的特質是指廣泛、持久、穩定性地用來推測和解釋 人類行為的特點;而人格則是穩定的,使人的行為持續一致的內部因素(Allport, 1961; Catell, 1946; Eysenck, 1994,引自林宗鴻譯,2006)。因此,人格特質意指: 個體的行為,反應個體獨特的人格特徵(如害羞、膽怯等),這些特徵在不同的 情境中仍會持續出現,我們則稱為人格特質(林宗鴻譯,2006)。 吳秉恩(1993)認為人格特質之效用,旨在於預測與說明實際行為。而且這些特 質可以用來解釋個人在休閒上的行為與偏好(Mannell and Kleiber, 1997,引自曾冠 宇,2008)。所以本研究擬採用特質論的觀點,來作為衡量學校志工人格的理論依 據,並將人格特質定義為:「學校志工個體的行為,反應其獨特的人格特徵,而且這 些特徵會持續出現在許多不同的情境中」。 二、 人格特質之衡量方式 人格特質的概念眾說紛云,1944年Eysenck經由因素分析並綜合過往研究結 果,分析出人格特質的三個基本組成:精神質(Psychoticism)、外向性(Extravert)、

(25)

神經質特質(Neuroticism),稱之P-E-N模式,並建構出人格問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供後續研究者參考(Friedman & Schustack, 2003;林宗鴻譯, 2006)。

心理學家Rotter於1954首先提出內外控型人格特質,1966年Rotter在其社會學習 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中強調將事件的原因和控制歸於自己的力量這些人稱 為內控傾向者(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反之,若當個人認為生活是操控在一些 外部的力量,且認為事情的發生不是由於自己行為的後果,而是運氣、機會、命 運、他人權威等外來事項所造成,而無法控制或預測事件的結果,則抱特此看法 者即稱作外控傾向者(Flett, 2007;黃堅厚,1999)。整體上,內控者通常是比較主 動、自主、積極,外控者是比較依賴、聽天由命、消極的(Li, Lin, & Chen, 2007; 溫金豐、錢書華、蘇建全,2007)。

到了1974年,心理學家Friedman, and Rosenman提出A/B型人格特質的分類方 法,將A型人格定義為:具旺盛的企圖心及侵略性,且經常努力奮鬥不懈,期能在 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大成就,並在行為及情緒上,欲與人有競爭的傾向,反之,B型 人格者較具耐心、行動緩慢、不注重競爭及成就感(Friedman, & Schustack, 2003; 林宗鴻譯,2006)。

而五因素模式(Five Factors Model, FFM)則起源於1963年特質論者Norman,

他運用Allport及Cattell的方法,將英語字典中約18,000個描述個體行為特徵的詞彙加 以歸類,並運用統計分析方法萃取出五個主要因素:外向性、隨和性、嚴謹性、

情緒穩定及文雅性。1981年Goldberg又以Norman的研究方法與結果為基礎提出人格

「五因素模式」之名詞,到了1989年Costa, and McCrae更提出了五大因素的細部衡

鑑指標,他們將人格特質區分為神經質、外向性、經驗開放性、親和性,以及嚴

謹自律性五大類型(Wiggins, 1996;林宗鴻譯,2006),其主要內容如下:

(一)神經質(Neuroticism):

(26)

self-consciouusness、衝動impulsiveness、脆弱vulnerability的特質(Costa, & McCrae, 1992)。具神經質特質的個體通常較難控制自己的衝動與情緒,而且對壓力的處理 能力較差。

(二)外向性(Extraversion):

具有熱情warmth、合群gregariousness、武斷assertiveness、主動activity、追求 刺 激excitement-seeking 、 正 面 情 緒 positive emotions 的 特 質 (Costa, & McCrae, 1992)。內向的人並非表示他們不快樂、很悲觀、或不友善,而是較內斂,較獨立, 按部就班而非遲鈍;可能會說自己較害羞,比較喜好獨處,以免遭受到社交焦慮。 (三)經驗開放性(Open to Experience):

具有幻想fantasy、唯美aesthetics、感受feeling、行動action、理念ideas、價值觀 values的特質(Costa, & McCrae, 1992)。此面向的人格特質通常被認為是藝術家或詩 人所具有的人格特質,他們不受傳統思想的束縛,擁有與眾不同的靈敏思維,情 感豐富而深具想像力與創造力。

(四)親和性(Agreeableness):

具有信賴trust、坦率straightforwardness、利他主義altruism、順從compliance、 謙遜modesty、溫柔慈悲之心tender-mindedness的特質(Costa, & McCrae, 1992)。親 和性高的人基本上是利他主義的,會同情他人且熱心助人,並相信別人亦會同樣 回報他。相反地,親和性低的人是屬於利己主義的,會懷疑別人的意圖,且與別 人是競爭非合作關係。

(五)嚴謹自律性(Conscientiousness):

具 有 能 力competence 、 條 理 order 、 盡 責 dutifulness 、 成 就 趨 力 achievement

striving、自律self-discipline、深思熟慮deliberation的特質(Costa, & McCrae, 1992)。 嚴謹自律性的個體通常是果斷的、守紀律的、有堅強意志的、可信賴的。他們是 成就導向的人,會努力達成設定目標,較有決心與堅強意志。從正向來看,高嚴 謹性與學術及職業成就有關;負向來看,則可能造成困擾人的(吹毛求疵)、強迫

(27)

整潔,或是成為工作狂。

薛秀宜、陳利銘、洪佩圓(2006)在人格理論新紀元文章中對五大人格特質做更 深入的探討,並將Costa, and McCrae (1992)五大人格特質分數高低所代表的函意翻 譯並列表顯示,如表1所示。

目前在人格特質的相關實證研究中,大多運用「內、外控人格」(Li, Lin,& Chen , 2007、吳忠宏,2001;羅世輝、湯雅云,2003)、「A、B型人格」(陳俊霖, 2005;林淑芬、吳淑女,2006)與「五大人格特質」(Kovacs, 2007;Alouff, Thorsteinsson, Rooke, & Schutte, 2007;Green, Thomas, & Donald, 2008;胡夢蕾、李怡君,2004; 羅宗敏、王俊人、許雄傑,2007)進行人格特質類型的衡量。目前雖然並沒有一個 眾所公認用來測量人格特質的標準方法,但研究者認為人格是個人生理及心理之 綜合體,有其多元性及複雜性,若單純以二維度將個人歸為兩類,可能無法詳細 探討個人特質中的獨特性。此外,Goldberg (1990)認為五因素模式具有較大的穩定 性,不會因樣本不同而變動(林宗鴻譯,2006),足以衡量人格特質之差異。而 Mowen, and Spears (1999)更以結構方程模型驗證了五因素模式的存在。考量上 述,故本研究擬以五大人格特質:神經質、外向性、經驗開放性、親和性、嚴謹 自律性做為研究人格特質的構面。 表 1 五因素規準表 人格特質分數高 人格特質 人格特質分數低 焦慮的、緊張的、情緒化的、缺乏安全 感的、不適應的、憂鬱的 神經質 冷靜的、放鬆的、非情緒化的、勇 敢的、有安全感的、自我滿足的 高度社交的、活躍的、健談的、人本導 向的、樂觀的、享受愛情的、親切的 外向性 保留的、冷漠的、不熱情的、嚴肅 的、工作導向的、害羞的、安靜的 好奇的、興趣廣泛的、有創造性的、具 原創性的、富想像力的、非傳統的 經驗開放性 保守的、興趣缺缺的、不具藝術性 的、不具分析能力的 續下頁

(28)

溫暖的、本性良好的、可信賴的、樂於 助人的、能原諒人的、相信他人的、正 直坦率的 親和性 嚴肅的、粗暴的、多疑的、不合作 的、復仇心重的、無情的、易怒的、 虛偽的 具組織的、可信賴的、工作熱心的、自 我規範的、守時的、有道德原則的、井 然有序的、熱忱的、鍥而不捨的 嚴謹自律性 缺乏目標的、不可信賴的、懶惰的、 粗心的、散漫的、享樂主義的、隨 便的、缺乏工作意志的

資料來源: 薛秀宜、陳利銘、洪佩圓(2006)翻譯自Costa, and McCrae (1992)

第三節 活動涉入

本節內容在分析探討活動涉入之理論與相關研究,共分二部份。包含活動涉 入的定義與活動涉入的衡量指標,分述如下:

一、 活動涉入之定義

1947年Sherif, and Cantril以「社會判斷理論」為基礎,首先提出涉入的概念, 以用來衡量個人的態度。其中提到「自我涉入」(ego involvement),用以預測一個 人因其地位或角色對於說服(或接受相反意見)的態度(引自吳宗瓊,2001;張良 漢,2006)。此概念引起不同領域研究者的好奇,進一步將「涉入」引入其他領域 之中。

涉入最早應用在消費者行為中,1971年Hupfer, and Gardne嘗試瞭解消費者依附

商品的原因,希望能影響顧客購買的決定(引自McIntyre, 1989)。Laurent, and Kapferer (1985)則把涉入視為個體差異的變數,是消費者一系列採購或溝通行為 結果的之誘發或因果變項。而Rothschild(1984)將涉入定義為:涉入是一種動機、

激勵或興趣的狀態,而此種狀態會一直存在於涉入的過程與情境當中。林靈宏(1994)

亦指出,涉入是個人在特定的情境下,由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興趣。

而活動涉入的觀念則直到1980 年代起才逐漸運用在休閒、遊憩領域研究之中 (Havitz, & Dimanche, 1990 ; Rothschild, 1984)。Dimanche, Havitz, and Howard (1991)

(29)

就指出,涉入乃休閒體驗及遊憩活動中的重要成份。也有研究指出涉入是指個體 對特定的休閒活動產生的感情投入、動機及興奮等心理狀態,是經特定的刺激或 情境所喚起,為個體與休閒活動、遊憩環境及相關遊憩設施與產品間產生興趣之 心理狀態(Havitz,& Dimanche,1990;Rothschild, 1984)。張良漢、蘇士博、王偉 琴(2006)認為活動涉入,意指個人在特別的活動或特別情形下所投入的程度。林慧 年(2004)以及潘淑蘭(2006)之研究則採用Rothschild (1984)以及Havitz,and Dimanche (1990)對涉入所下的定義,分別將活動涉入定義為「二格組義務解說員 對於二格組活動的動機、激勵或興趣,並驅動成為個人擁有物的非觀測狀態」。 以及「解說志工對解說活動產生的感情投入、動機及興奮等心理狀態」。 從Stebbins(2001,2005,2007)指出具有深度休閒特質的活動參與者其對於活 動的涉入程度會高於隨性休閒的活動參與者,甚至有些參與者會將深度休閒看得 比工作來的重要。而Galindo-Kuhn, and Guzley(2001) 的研究亦認為志願服務者選 擇志願服務的工作就像選擇休閒活動一樣;而國內學者林慧年(2004)以及潘淑蘭 (2006)對解說志工所作之研究亦以活動涉入來探討解說志工對解活動投入之情 形,而不以「工作」的角度來探討其涉入情形。 綜觀上述,研究者認為既然志工從事志願服務是出於自願、不計酬勞的,用的 是自己工作以外的時間,和一般受薪員工大不相同,因此並不完全像是工作,所 以不適用「工作涉入」,故研究者亦採用「活動涉入」來探討國小學校志工投入 服務活動的情形,並以Rothschild (1984)以及Havitz, and Dimanche (1990)對涉入所 做的定義,將活動涉入定義為「學校志工對於志願服務活動產生的感情投入、驅 動力及興奮等心理狀態」。

二、 活動涉入之衡量指標

早期學者將「涉入」視為單一構面的概念,多以Zaichkowsky (1985)發展的個 人涉入量表(Personal Involvement Inventory,簡稱PII)來衡量個人涉入的程度。此量 表使用了20對語意差異題項,每對分為7個尺度等級,經由加總20項所得分數以做

(30)

為個人涉入程度的指標分數。

然而也有學者持不同之看法,認為涉入是個人的內在心理狀態,屬於抽象的變 數,僅就單一指標來考慮個體的「涉入性」是不足的。換言之,「涉入性」是具 有多重意義且會被數個因素所預測的(Laurent, & Kapferer, 1985)。最常被用來衡量 涉入程度的量表為Laurent, and Kapferer (1985)所提出多重構面的消費者涉入剖面 (Consumer Involvement Profile,簡稱CIP)。CIP剖面提出重要性、符號性、愉悅價 值、風險機率與遭遇風險結果五個構面,以完整地描述消費者的涉入本質(Madrigal, Havitz, & Dimanche, 1992,引自潘淑蘭,2006)。

直至1992年,McIntyre, and Pigram 根據Laurent, and Kapferer (1985)的理論, 以682位露營者為研究對象,建構出休閒涉入的架構,包括吸引力(Attraction)、自 我表達(Self-Expression)及中心性(Centrality)。其中吸引力包括CIP剖面中的重要性 和愉悅價值;自我表達則類似符號性,以下分述之:  1. 吸引力:對於休閒活動感覺到重要和愉快。  2. 自我表達:經由休閒活動表現一個人的個性/特性。 3. 中心性:相較於其他生活領域,此休閒活動的價值。

自從McIntyre, and Pigram(1992)提出此架構後,隨後相關研究也多使用此三構

面來衡量不同活動的涉入感(林慧年,2004;Kyle, & Mowen, 2005;張良漢,2007;

潘淑蘭、吳忠宏、周儒,2008)。Kyle, Graefe,Manning, and Bacon (2003)以阿帕拉 契山步道健行者為樣本探討活動涉入與地方依附之關係時,將活動涉入分為吸引

力、自我表達、及中心性等三大構面,其Cronbach’s α 係數分別為 0.88、0.65,0.93。

2004 年,Kyle et al.再次以阿帕拉契山步道健行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活動涉入與地

方依附對遊憩者擁擠感之影響,仍以吸引力、自我表達、中心性為活動涉入之構

(31)

的研究亦以此三構面來探討解說志工活動涉入程度,所得之活動涉入Cronbach’s α 係數分別為0.91、0.92。2007 年,張良漢更利用結構方程模式來建構登山健行者 活動涉入量表,研究顯示吸引力、自我表達、中心性三構面具高度建構信度,分 別為0.93、0.82、0.92。 邱皓政(2006a)指出Cronbach’s α係數估計必須等於或大於0.7才是普遍可接受 的數值,而黃芳銘(2006)亦認為建構信度(construct reliability),其值需大於0.60。 由上述研究發現,以吸引力、自我表達與中心性做為活動涉入的三個構面有其足 夠的信度,因此本研究同樣以吸引力、自我表達與中心性三個構面來衡量國小學 校志工活動涉入程度。

第四節 滿意度

本節內容在分析探討滿意度之理論與相關研究,共分二部份。包含滿意度的 定義與滿意度的衡量方式,分述如下: 一、 滿意度之定義 Cardozo (1965)是最早提出滿意度觀念的學者,他認為顧客滿意的提升,會增 加顧客的重購行為,更進一步的影響到其購買其他產品(引自林陽助、林秀貞、李 宜致,2007)。而後許多學者也開始投入這一議題的研究(張美香、王麗幸、賀力 行、陳坤志,2006),至今滿意度已是各類研究經常用來測量人們對產品、工作、 生活品質、社區或戶外遊憩品質等看法、認知、行為表現的工具,是一項非常有 用的衡量指標(林晏州、陳惠美、顏家芝,1998)。 滿意度的研究涉及多方領域,且各領域所著重的要點不同,因此對滿意度的定 義也有多種說法:在一般消費情境中,Hunt (1977)認為「滿意」是一種情感上的 衡量,反映出消費者在購買一種產品或使用一種服務後所獲得的正面感覺,也就 是將滿足定義「評估所經驗的產品至少應該和其原先所預期的一樣好」(引自張添

(32)

香,2007)。而Kolter(1991) 則指出顧客滿意是一個人所感覺的水準,係源自其對 產品知覺績效(或結果)與個人對產品的期望,兩者比較之後所形成的。

在工作情境中,Hoppock於1935年所著的工作滿意一書首度提出「工作滿意度」

一詞。他發現不同的職業階層有不同的滿意程度,且較高的工作者有較高的工作

滿足,也就是說工作滿意度是可以被預測的(引自宋世雯,2000)。Li, Lin, and Chen

(2007)則將工作滿足視為一種心理狀態,此一心理狀態亦為個人從事工作其心中所 持有的一種主觀與情感的認知,此一心理狀態更受個人因素與環境因素影響。而 許士軍(1977)認為工作滿意是一工作者對於其工作所具有之感覺或情感性反應。

致於休閒遊憩領域方面,Beard, and Ragheb (1980)定義休閒滿意度為個人在參 與休閒活動時所獲得的正面良好的感受,乃個人對一般休閒體驗及情境所感受到 的滿足程度,而此滿足感來自於個人自身所察覺到或未察覺到的需求滿足。而林 金杉、汪在莒(2003)則認為休閒滿意度是指個體在休閒活動的參與過程中獲得滿意 的體驗程度,是休閒行為重要的結果,而藉由休閒滿意度的提高,使生活滿意度 相對的提高,進而使個體享受更完美的生活品質。 研究者考量志工與受薪人員的不同,並不適用於一般工作滿意度,因此研究者 選擇潘淑蘭(2006)針對解說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滿意度意涵進行探究。根據上述所 論,本研究將學校志工滿意度定義為「國小學校志工從事志願服務活動而獲得的 看法與感受」。 二、 滿意度之衡量方式 有關於工作滿意度的研究大多傾向以企業組織或受薪人員為主要研究對象 (Chen,2008;周昌柏,2005;黃旭怡,2003;李雅萍,2004;褚麗絹、 劉怡孜、 陳淑慧,2005),常採用的工作滿意度量表有由Smith, Kendall, and Hulin (1969)所 發展出來,再由Smith (1985)加以修訂的工作描述指標(JDI),這份問卷主要測量五 個層面的滿足,其中包含工作本身、督導、薪資、晉升、同事,再加上一個整體

(33)

即以此量表為其研究工具;另一則是由Weiss, Dawis, England, and Lofquist (1967)發 展出來的明尼蘇達滿意問卷(MSQ)。這份問卷主要測量二十個層面的滿意,每個層 面的分量表皆有五個題目,可以測量內在滿意、外在滿意以及整體滿意(引用自黃 旭怡,2003),國內學者黃旭怡(2003)、褚麗娟等(2005)亦以此量表為其研究工具。 然而志工是出於自由意願、自發性的奉獻,這樣的志願服務是不接受金錢酬 勞、能直接幫助他人,並提供利於他人的服務。因此即使二者從事的是一樣的服 務,一樣的工作,志工和受薪人員的心態與動機還是有其不同之處(詹麗珊,2004; 吳慧卿,2005;尚憶薇、雷文谷,2005;張宗義,2007),彼此間仍有其差異存在。 由此可知,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滿意度和受薪人員是不同的,但是有關志工滿意 度量表仍是百家爭鳴,尚無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志工滿意度量表可供使用。 Telep(1986)研究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志工,依其結果發現志工的滿足應包 括:知識技能滿足、自我尊重滿足、社會化滿足、社區服務滿足、生涯滿足以及 家庭滿足(引自潘淑蘭,2006)。Galindo-Kuhn, and Guzley (2001)將非營利組織中志

工的滿意度分為:組織支援、參與效率、賦與職權與群體整合等四個構面。而 1987 年救國團青少年輔導中心指出志願服務者的滿意度構面應包括組織氣氛的滿足、 工作特性的滿足、人際合作滿足、督導滿足、歸屬感的滿足以及自我成長的滿足。 詹麗珊(2000)針對科工館志工的滿意度所做之研究中將志工的滿意度分成七個構 面,包括督導滿意、工作伙伴滿意、工作本身滿意、才能發揮滿意、環境滿意、 福利獎賞滿意、社會參與感滿意。 宋世雯(2000)研究中則將志工的滿意度分成他人肯定、伙伴互動、機構福利 與自我肯定四構面。其後學者尚憶薇、雷文谷(2005)之研究亦採用此四個構面, 並加以修改其問項設計出之滿意度量表,其Cronbach α 係數為 0.84。 吳忠宏(2001)將玉山國家公園解說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滿意度分為:自我成 長滿足、社會需求滿足、知識技能滿足、工作特性滿足、組織氣氛滿足、整體滿 足等六構面,所設計之滿意度量表Cronbach α 係數達 0.943。潘淑蘭(2006)的研究

(34)

採用吳忠宏(2001)滿意度之自我成長滿足、社會需求滿足、知識技能滿足、工作 特性滿足、組織氣氛滿足五構面做為其研究之主軸,而依此所設計之滿意度量表 Cronbach α 係數達 0.956。而吳許暄(2007)研究之滿意度量表則是將潘淑蘭(2006) 之量表問項加以修改,所得之Cronbach α 係數達 0.942。將其構面分述如下: (一)自我成長滿足:意指學校志工對自我肯定、人格成長及才能發展之滿足。 (二)社會需求滿足:意指學校志工對獲得友誼、與人互動、發現新興趣及社會肯 定之滿足。 (三)知識技能滿足:意指學校志工對服務工作中獲取新知、技能及進修訓練經驗 之滿足。 (四)工作特性滿足:意指學校志工對工作多樣性、自主性、重要性、挑戰性之滿 足。 (五)組織氣氛滿足:意指對學校志工對學校的實質環境、管理方式及學校志工的 歸屬感之滿足。 (六)整體滿足:學校志工對參與服務工作全面性評價與滿足程度。 綜觀上述,考量志工與受薪人員的不同,且Cronbach α 值>0.9 屬於高信度(邱 皓政,2006a),加上目前尚未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志工滿意度量表,因此本研 究擬參考吳忠宏(2001)、潘淑蘭(2006)之滿意度量表,加以修改為國小學校志工 滿意度量表,其構面包含自我成長、社會需求、知識技能、工作特性、組織氣氛 五構面以做為衡量學校志工滿意度之理論依據。

第五節 人格特質、活動涉入與滿意度間之關係研究

此部分將人格特質、涉入與滿意度三者間之關係分為以兩兩間之關係之研究 進行回顧: 一、 人格特質與滿意度

(35)

施建彬(2006)以大葉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大學生休閒活動參與對幸福感 的影響,結果顯示外向人格特質與休閒滿意度呈高度正相關。而彭意維、葉怡矜 (2006)在探討旅遊業領隊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性度之關係時,發現領隊之人格特 質與其工作滿意度呈現高度正相關。此外,湯玲郎、蔡瑋真、陳玫燕(2007)針對大學 院校學生事務處服務品質與滿意度之研究,亦指出學生的人格特質確實與學生事務處 服務品質之滿意度有顯著相關。 然而人格特質與滿意度除了具高度相關之外,更多學者認為人格特質會影響滿 意度(Li, Lin, & Chen, 2007;Wong, Oei, Ang, Lee, Ng, & Leng, 2007;朱慶隆,2003; 沈進成、孫君儀,2002;羅世輝、湯雅云,2003)。學者Li, Lin, and Chen (2007)針 對保健志工探討人格特質與工作滿足之關係,結果顯示人格特質會正向顯著影響 其工作滿足。而Green, Thomas, and Donald (2008)以43個老人為對象之研究,發現 經驗開放性、神經質與親和性等人格特質可以有效預測病患對認知行為療法治療 的滿意度。除此之外,國內學者李再長、李俊杰、曾雅芬(2005)對天下1000大企業 員工所做的調查發現嚴謹自律性及外向性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度較具顯著影響; 除此之外,黃志弘(2004)的研究亦指出志工的人格特質能預測其工作滿意度。由 上述文獻可以推論人格特質會正向影響滿意度。 二、 人格特質與涉入

部份學者認為人格特質與涉入之間具相關性,Fung, and Wong (1991)探討課外 活動涉入與人格特質之關係,研究指出人格特質與學業成績和學生課外活動的涉 入情形有關。Alouff, Thorsteinsson, Rooke, and Schutte (2007) 採後設分析方式探討 酒精涉入與人格之關係研究,結果顯示人格特質與酒精涉入有關,嚴謹自律性及 親和性特質較低而神經質特質較高的人酒精涉入程度較高。而施志強(2011)針對 青少年運動迷所做的研究亦發現青少年運動迷之人格特質與其運動涉入有顯著相 關。

(36)

Francis, and Hughes (2002)以澳洲某社區1033個居民為研究對象,其結果指出外向 性的人格特質可預測居民社區活動涉入的情形。而 Sharon, and Robertson (2005)以 後設分析探討人格特質對職業及非職業意外事故涉入之關係研究,結果發現低嚴 謹自律性及低親和性之人格特質能有效預測意外事故涉入,而外向性人格特質能 預測非職業性的交通事故涉入。此外,Li, Lin, and Chen (2007)的研究則採多元迴 歸分析方式,證實人格特質對衛生保健志工之工作涉入具有影響力。 國內學者胡家欣(2000)探討大學生的休閒認知、涉入、體驗與人格特質的影 響,結果顯示外向人格與固定參與的社團數是休閒涉入的顯著預測因子。而林美 志(2003)的研究亦指出人格特質會影響志工的工作涉入。此外,黃娟娟(2011)針對 登山會會員所做的研究同樣發現人格特質對持續涉入有正向影響。經由上述文獻 可以推論人格特質會影響涉入。 三、 涉入與滿意度

Hwang, Lee, and Chen (2005)針對台灣地區國家公園遊客作調查,發現涉入會 影響遊客滿意度。此外,2007年,Rebekah, Janet, and Leonard以結構方程模式探 討涉入、滿意度與品牌忠誠度之關係,結果亦顯示顧客對產品種類的涉入會正向 顯著影響其購買滿意度,且兩者都會正向顯著影響品牌忠誠度。 國內學者陳薇先、邵于玲(2006)與陳弘慶(2007)針對運動會參賽者所做的研究 則指出運動會參賽者之涉入程度會顯著影響其滿意度及忠誠度。而潘淑蘭、吳忠 宏、周儒(2008)的研究亦顯示科博館志工的活動涉入與地方依附會正向且顯著地影 響工作滿意度。此外,陳怡方(2006)研究則顯示運動志工的持續涉入會正向影響志 工工作滿意度;而李宗鴻、鄭峰茂、許正賢(2007)的研究亦發現水域救生志工的活 動涉入顯著的直接影響水域救生志工的工作滿意度,並顯著的間接影響水域救生 志工的忠誠度。由上述文獻可得知,涉入確實為響滿意度之前置因子。 綜觀上述可發現,人格特質、涉入與滿意度三者間之關係研究,以涉入會正向 影響滿意度之理論最為穩定。而在人格特質與滿意度之間,大多學者認為人格特

(37)

質會正向影響滿意度,但亦有部分學者指出兩者間僅為相關。至於人格特質與涉 入之關係為何,研究結果亦各有不同。可知三者間之關係有待更多研究來加以驗 證及確認。除此之外,過去研究多侷限於人格特質、涉入與滿意度三者中,兩兩 變項關係的探討,較少針對三變項全面性與完整性之關係釐清,因此本研究擬採 結構方程模式建構並驗證三者間之關係。其三者間之關係彙整如表2。 表 2 人格特質、涉入與滿意度間關係之匯整表 潛在變項 關係 文獻

→ 李再長、李俊杰、曾雅芬(2005);Li, Lin, and Chen (2007);Wong,

et al. (2007);Green, Thomas, and Donald (2008)。

人格特質&滿意度

←→ 施建彬(2006);;湯玲郎、蔡瑋真、陳玫燕(2007)

→ 胡家欣(2000);林美志(2003) ; Kaldor, Francis, and Hughes (2002); Sharon, and Robertson (2005);Li, Lin, and Chen (2007) 人格特質&涉入

←→ Fung, and Wong(1991) ;Alouff, et al.(2007)

涉入&滿意度 →

陳薇先、邵于玲(2006);陳弘慶(2007);陳怡方(2006);潘淑蘭、 吳忠宏、周儒(2008);李宗鴻、鄭峰茂、許正賢(2007);Zabriskie, and McCormick(2003);Hwang, Lee, and Chen(2005);Rebekah, Janet, and Leonard(2007)

註:→:表是有顯著影響;

:表示有相關。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第六節 影響人格特質、活動涉入與滿意度之個人基本變項

羅世輝、湯雅云(2003)研究指出在不同職別的金融業服務人員,在人格特質上 有顯著差異。蕭筱筠、鄭晉昌(2003)以人格特質為甄選依據,其研究結果顯示博士 學歷之員工其「開放性」明顯高於其他學歷。同年,莊雅雯探討志願服務者人格 特質、參與動機與神馳經驗的研究發現性別、教育程度及職業的不同,在人格特 質上有顯著差異。而胡夢蕾、李怡君(2004)的研究則提出年齡與人格特質的「神經 質」有顯著正相關之看法,代表年齡愈大,反而較保守而不多方涉獵與學習。此 外,李君如、楊棠安(2005)研究線上遊戲玩家表現與人格特質關聯時發現玩家人格

(38)

特質在「神經質」方面,女性較男性為高,高年齡層較低年齡層為低;在「嚴謹 性」方面,高年齡層、非學生、高收入者均較高。致於林淑芬(2007)針對高雄縣中 輟生輔導志工的研究則發現不同教育程度及不同職別在人格特質上有顯著的差 異。

Kyle, Graefe, Manning, and Bacon (2003)的研究發現登山健行者的活動涉入會 因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與家庭月收入等有所區隔。宋世雯(2000)的研究指出志願 服務者的年齡、職業、婚姻狀況、宗教信仰、服務年資、每週服務時數、是否參 加其他志願服務團體以及參加訓練與否在工作涉入上都有顯著差異。此外,林慧 年(2004)探討二格山解說志工活動涉入情形,亦發現性別、服勤次數在涉入之表現 有顯著差異。而吳曉瑜(2006)針對中南部慈濟女性志工所做的研究,發現志工在年 齡、家庭狀況、教育程度、服務年資以及每週服務次數等背景變項在涉入情形有 顯著的差異。同年,潘淑蘭針對科博館志工的調查結果顯示志工的婚姻狀況、年 齡及職業的不同會造成活動涉入部份構念上的差異。

Hwang, Lee, and Chen (2005)針對台灣五大國家公園預約學校服務之遊客特性 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學校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居住地點、 收入、國家公園成立宗旨及參觀國家公園次數有顯著差異。而Scott (2006)研究 TANF離職員工工作滿意度時,指出員工之年齡、身體狀況、時薪及工作時數等變 項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詹麗珊(2000)的研究則認為科工館義工之工作滿意 度與義工之年齡、每週服務時數、服務項目、服務年資有關。而林美志(2003)對衛 生保健志工所做的研究顯示性別、教育程度、參加訓練與否在工作滿意度上有顯 著差異。此外,周昌柏(2005)分析教師工作滿意度發現男性、年齡大、服務年資 資深、高學歷之教師其工作滿意度較高。潘淑蘭(2006)探討科博館解說志工滿意度 研究發現婚姻、年齡、教育程度以及每月月收入、是否曾經參加志工訓練等人口 統計變數在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

(39)

由以上文獻可知個人基本變項中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個人收入與職業對 「人格特質」會有顯著差異。而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宗教信仰、 個人月收入、每週參與次數、服務年資、是否參加過訓練以及是否參與其他志願 服務團體等個人基本變項對「涉入」會有顯著異。此外,對「滿意度」有顯著差 異的個人基本變項為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個人收入、參與次數、職業、居住 地點、服務項目、服務年資、是否曾經參加志工訓練等。 根據上述文獻本研究擬以「性別」、「婚姻狀況」、「年齡」、「教育程度」、 「職業」、「個人月收入」、「服務項目」、「每週服務時間」、「服務年資」「有 無加入其他的志願服務團體」、「是否曾經參加志工訓練」等11 項做為個人基本 變項。

(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將針對研究方法加以說明,共分八節,分別為:研究範圍與對象、研究 流程、研究架構、研究假設、研究對象、研究工具、效度與信度以及資料處理與 分析。

第一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自從2001年內政部正式頒布「志願服務法」,二十一世紀可謂臺灣志願服務的 蓬發展年代,各縣市政府無不積極推動志願服務業務,其中研究者長期所服務的 臺中縣於2006年榮獲內政部3年才舉辦一次「志願服務評鑑」之最高榮譽優等獎(內 政部,2006),2009年的評鑑亦獲得甲等(內政部,2009),足以證明臺中縣在推動 志願服務的成果與績效方面獲得肯定,值得深入探討及研究。此外,受限於研究 經費、人力、時間等因素,因此本研究以臺中縣為研究範圍,以縣內各公立國民 小學志願服務之學校志工為調查之母群體。 以臺中縣教育局98學年度之資料顯示,臺中縣共有157所公立國小,其中有9 所沒有志工隊,故以148所公立國小為研究母群,共計8744位志工,人數如表3所 示。 表 3 臺中縣各公立國小志工人數 校名 人數 校名 人數 校名 人數 校名 人數 校名 人數 校名 人數 豐原 105 瑞穗 100 南陽 140 富春 50 豐村 71 翁子 26 豐田 80 合作 65 葫蘆墩 55 福陽 43 后里 51 內埔 74 月眉 45 七星 50 育英 60 泰安 32 神岡 57 豐洲 68 社口 67 岸裡 45 圳堵 70 大雅 92 三和 100 大明 73 續下頁

(41)

上楓 88 陽明 30 文雅 113 六寶 75 潭子 95 僑忠 66 東寶 40 新興 7 潭陽 80 頭家 175 外埔 34 安定 13 校名 人數 校名 人數 校名 人數 校名 人數 校名 人數 校名 人數 鐵山 17 馬鳴 16 清水 131 水美 5 西寧 62 建國 100 大秀 70 三田 40 甲南 16 高美 23 慷榔 29 大楊 24 吳厝 10 梧棲 75 中正 64 永寧 48 梧南 15 大德 120 大甲 97 順天 68 文昌 133 日南 41 東明 15 德化 17 東陽 9 文武 10 華龍 39 西岐 28 沙鹿 80 竹林 85 北勢 47 文光 110 鹿峰 60 公明 32 公館 45 大安 42 海墘 20 三光 6 永安 40 龍井 49 龍泉 31 龍津 60 龍峰 58 龍山 53 龍港 45 追分 125 大忠 51 永順 30 瑞峰 45 大肚 97 山陽 30 瑞井 25 烏日 110 僑仁 44 九德 65 咯哩 32 旭光 10 東園 60 五光 24 溪尾 9 大里 93 內新 57 塗城 159 瑞城 119 健民 50 益民 154 草湖 85 崇光 210 大元 150 美群 101 永隆 85 立新 90 僑榮 70 四德 75 萬豐 32 霧峰 94 五福 18 光正 39 桐林 7 復興 22 吉峰 82 太平 96 宜欣 100 坪林 39 光隆 73 頭汴 26 新光 77 東汴 25 黃竹 1 建平 60 新平 154 中華 86 東平 70 新平 136 車籠埔 69 長億 40 東勢 28 成功 38 新成 28 中山 60 石城 43 明正 17 中科 6 新盛 36 東新 45 石岡 36 土牛 20 大南 45 東興 18 協成 20 新社 70 中和 12 合計 8744人 註:學校位於臺中縣,但校名未列入是因為該校志工人數為0人。

(42)

第二節 研究流程

為達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擬定以下之研究流程圖(圖 1 ),作為研究執行之依 據,促使本研究能順利進行。 圖 1 研究流程圖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目的與假設 相關文獻回顧 研究架構與方法 問卷設計 問卷形成與施測 專家審查 問卷修定 進行預試 信效度檢驗 資料彙整與分析 結果與討論 結論與建議

(43)

第三節 研究架構

依據研究目的一與研究目的二,所擬定之研究架構如圖2 所示,即瞭解學校 志工之人格特質、活動涉入與滿意度之情形,並探討不同基本資料對人格特質、 活動涉入與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圖 2 研究架構 學校志工 基本資料 人格特質 滿意度 ○神經質 ○外向性 ○經驗開放性 ○親和性 ○嚴謹自律性 ○吸引力 ○自我表達 ○中心性 ○自我成長 ○社會互動 ○知識技能 ○工作特性 ○組織氣氛 活動涉入

(44)

而依據研究目的三與研究目的四,擬定初始假設模式如圖3 所示,即建構並 驗證人格特質、活動涉入與滿意度間之因果關係模式和探究模式中各變項之影響 程度。圖中假設外因潛在變項「人格特質」由神經質、外向性、經驗開放性、親 和性及嚴謹自律性等五個外因觀察變項所反應;內因潛在變項「活動涉入」由吸 引力、自我表達及中心性等三個內因觀察變項所反應;而內因潛在變項「滿意度」 則由自我成長、社會互動、知識技能、工作特性及組織氣氛等五個內因觀察變項 所反應。 圖 3 初始假設模式圖 人格 特質 神經質 δ1 親和性 δ4 嚴謹自律性 δ5 外向性 δ2 經驗開放性 δ3 λ4 λ3 λ1 λ5 λ2 β1 γ1 γ2 活動 涉入 吸引力 ε1 中心性 ε3 自我表達 ε2 λ6 λ8 λ7 ζ1 滿意 度 社會互動 自我成長 知識技能 組織氣氛 工作特性 ε5 ε4 ε6 ε8 ε7 λ9 λ12 λ10 λ11 λ13 ζ2

(45)

初始假設模式圖中各變項的符號和意義如表4 所示、路徑圖符號之意義如表 5 所示。 表 4 各變項所代表的符號和意義 符 號 名 字 定 義 ζ zeta 內因潛在變項的測量誤差(干擾) ε epsilon 內因觀察變項的測量誤差 δ delta 外因觀察變項的測量誤差 λ lambda 連結潛在變項與觀察變項間的係數 γ gamma 連結外因潛在變項與內因潛在變項間的係數 β beta 連結內因潛在變項與內因潛在變項間的係數 資料來源:修改自黃芳銘 (2006)、余民寧(2006) 表 5 路徑圖符號意義表 類 別 符 號 定 義 觀察 或 被研究者測量的變項,又可稱 為顯在變項或指標。 變項 潛在 或 一個無法觀察的或是假設的建 構。通常又可稱為因素。 變項之 關係 直接效果 或 單一方向的路徑。 干擾 或 內因潛在變項中無法被模式中 有影響變項所能解釋的變異。 殘差變異 測量誤差 或 觀察變項中無法被其所反映的 潛在變項所能解釋的變異。 資料來源:修改自黃芳銘 (2006)、余民寧(2006)

數據

表 10   人格特質預試問卷項目分析  題項    決斷值(CR 值)    題目與總分相關     題項刪後的 α 係數     備註  A1 3.59**  0.487(**)  0.796  保留  A2 2.337*  0.369(**)  0.802  保留  A3 2.675**  0.437(**)  0.799  保留  A4 2.786**  0.361(**)  0.802  保留  A5 2.569**  0.427(**)  0.799  保留  A6 0.469  0.169
表 12   滿意度預試問卷項目分析  題項   決斷值(CR 值)  項目與總分相關      題項刪後的 α 係數    備註  C1 6.813**  0.685(**)  0.939  保留  C2 8.203**  0.671(**)  0.939  保留  C3 7.434**  0.708(**)  0.938  保留  C4 5.629**  0.731(**)  0.938  保留  C5 6.248**  0.643(**)  0.939  保留  C6 5.564**  0.678(*
表 14   社經背景資料分析(N=419)  變項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變項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男  59 14.1  軍  1 0.2  性別  女  360 85.9  警  1 0.2  未婚  19 4.5  公  22 5.3  已婚-有小孩  274 65.4  商  33 7.9  已婚-無小孩  121 28.9  工  20 4.8 婚姻 狀況  其他  5 1.2  學生  4 1  25 歲以下  5 1.2  家管  190 45.3  26-35 歲  52 12.
表 24   人格特質模式參數估計摘要表 參數  非標準化參數值  標準誤  t 值  標準化參數值  λ p1  0.61  0.04  15.43  0.70  λ p2  0.70  0.04  18.21  0.79  λ p3  0.71  0.04  18.13  0.79  λ p4  0.51  0.04  14.53  0.67  λ p5  0.48  0.03  14.85  0.68  λ p6 0.35 0.03  10.13  0.50  λ p7 0.54 0.04  14.5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 School Survey 2017.. 1) Separate examination papers for the compulsory part of the two strands, with common questions set in Papers 1A & 1B for the common topics in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However, the CRM research was seldom used by the Science Park logistic industry; this research us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in CRM,

(2)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as used to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ourists’ lifestyle, involvement,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Also, it showed that touri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GNN, two phenomena can be observed that “the training period performance is truly relevant to test period performance”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bjects’ shoulder width, elbow-middle finger length, hand length, palm length, hand width (thumb included), hand width (thumb excluded) w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