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學校效能的意涵與相關探討

教育成敗攸關國家發展的命運,學校是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組織,如何 注重教育品質、追求卓越、以提升學校效能,確保所有受教者的學習效果,

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點所在。許多學者紛紛投入學校效能領域的探討,學校 效能的內涵也不斷地演進及充實,根據各種研究指出,有效能的學校更易提 升教育成果、也更容易達成學校的目標。

壹、學校效能的意義

學校教育旨在追求教育目標的達成,而學校運作的核心,即藉由學校效 能的評鑑,以掌握達成學校目標的程度,並做為檢討改進之依據。學校是一 社會系統的正式組織,其核心價值是透過教學活動來傳承知識與文化。學校 效能為一構念,而無客觀的實物可觀察,且有模糊性、抽象性的特徵,難以 量化表示,學校組織是複雜且多元的,因此,要對學校效能加以界定或測量 是有其困難之處。分析學者、專家不同的觀點予以整合歸納,以了解學校整 體效能,才能針對學校目標的達成做一些評估。

(一)效能、效率與績效

效能、效率與績效在組織運作及管理學上是常被提起的概念,但卻有著 不同的內涵與層次。如能加以釐清區別,將有助於組織整體運作並發揮領導 功能。早期研究中,效能(effectiveness) 係指組織目標的達成,而效率 (efficience)則是指組織成員個人需求的滿足(Barnard, 1938)。近年來,

企業組織強調生產力與績效責任的評估,因此,除了要求在效能上,組織資 源運用的結果或目標達成的程度,也重視效率上的輸入及產出的比值,亦即 在經濟取向的考量下,冀期以最低的成本,獲致最大的產出(王保進,1993)。

簡而言之,效能是頂端上位的概念,而效率僅是效能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 件,組織領導者為追求組織效能,須運用領導策略,調適統整內外在環境資 源,不僅講求效率並能促使組織的靜態、心態、動態與生態層面達到某種程 度的水準。

績效(performance)就其字面上的意義係指執行某些工作的具體表現,

是較為明確且易測量,可以做為衡量組織效能的規準,也就是說,績效是效 能的具體衡量指標。然而,因研究旨趣及切入點的不同,其所分析的績效層 面可能有所差異,績效可能指效果、效率、影響、數量、質量、表現或偏好 (潘文章,1992)。總之,績效是可具體衡量的實作表現,可做為探究效能與 效率的切入點。

張慶勳(1996)曾以圖示說明三者的關係,即績效是效能的指標,包含效 率,至於效能則強調環境資源的輸入,經組織系統的運作過程,而產出個人 與組織的績效。江志正(2000)則以更廣的範圍來看,認為績效偏向組織的現 況及表現;效率加入考量資源的投入與努力的比較,傾向組織的運作與發 展;而效能除上述之層面外,更加審視組織設置的宗旨與目標,三者具有層 次關係。

綜合文獻(王保進,1993;江志正,2000;張慶勳,1996;潘文章,1992) 的分析,效能是組織目標的達成,效率是組織成員需求的滿足,績效重視實 作表現。效率是效能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績效則是效能的具體衡量指 標。

(二) 學校效能的意涵

學校效能研究的起源,來自因學校可以產生差異此一構念而起的。

Madaus, Airasian & Kellaghan(1980)認為,學校效能是指學校目標與其實 際成效符合的程度。柯嚴賀(2007)認為學校效能係指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 的績效表現。這是透過學校有效整合人力及物力資源,表現在包括校長領 導、學校組織氣氛、課程與教學、學校文化和價值等層面。最後,並能將成 果層現在學校行政服務績效、教師教學服務品質、學生成表現及社區認同支 持及滿意等方面。

Purkey & Smith(1983)認為有效能的學校不只是具有較高的智育表現單 一特徵,同時亦具有普遍而共同的多元特性,應該包括校長領導、學校組織 氣氛、課程與教學、學校文化和價值等層面。

Levine & Lezotte(1990)認為學校效能是指學校在生產性的學校氣氛和 文化、學生重要學習技巧的獲得、適切地監視學生的進步、實用取向的教職 員發展、傑出的領導、家長積極參與、有效教學的安排與實施、學生高度的 期望與要求等各方面都能達成目標。

近十年來國內許多專家學者致力於學校效能之研究,希望能達到追求卓 越、提升教育品質的最終目標。茲列舉國內外學者對學校效能的看法如下:

王慧秋(2001)認為「學校效能」指學校綜合表現結果,包含學校各種層 面的表現,有校長的領導、教學的成效、學習的成果、學校的氣氛與文化、

教師工作的滿足、學校因應外界的適應力與應變力、學校成員的工作發展與 對學校的認同等項目。

李幸(2001)認為「學校效能」指學校內外部經營、運作之結果與績效,

及其所達成學校目標的程度。

許孝麟(2001)認為「學校效能」指學校組織目標達成程度的動態歷程,

除學校組織目標最終結果之呈現外,行政領導、教學活動、資源運用等運作 歷程,及組織目標與成員滿足之兼顧,品質之提升與學校之發展,均是學校 效能關注的焦點。

郭慶發(2001)認為「學校效能」指學校在整體表現上皆有良好成績,包 括環境設備、行政領導、教師教學、學生表現、社區支援、學校氣氛等方面,

皆能達成學校預懸之目標。

楊進成(2001)認為「學校效能」指學校為達成教育目標、增進教學效果、

強化行政效率、滿足師生需求、促進教育成長及學生優異表現的預期效果。

葉天賞(2001)認為「學校效能」指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的績效,包括 學生學業成就、校長的領導、學校的氣氛、學習技巧與策略、學校文化和價 值、以及教職員的發展等,因而能夠達成學校所訂的目標。

陳建東(2001)認為「學校效能」指學校組織適應環境變革,以達到教育 目標、提升行政效能、強化教學效果、滿足師生需求、增進教育品質、學生 優異表現的預期效果以及參與程度。

戴振浩(2001)認為「學校效能」指校長、教師有良好的專業知能,有前 瞻性的校務發展規劃、充足的學校設備、有效率的績效管理、適切的課程安 排、靈活的教學方法、良好的師生關係、和諧的人際關係、注重學生學習效 果、並能與家長和社區建立共識且以達成教育目標為依歸。

由上述學者的定義可知,學校效能具有普遍而共同的多元特性,並非單 一概念或指標所能代表。因此,本研究將學校效能定義為:學校領導者整合 內外環境資源,強化組織系統運作,以促進學校目標的達成並滿足個人的需 求,在行政績效品質、教師教學表現、學生學習成就與社區認同支持等方面 具有實作表現的良好績效。研究者認為「學校效能」係指學校能夠關注並支 持以下層面:行政領導、校園環境、課程教學、師生互動、學生學習、社區 家長等,使各方面展現良好的績效並達成教育之目標。

1. 學校能夠關注並支持某些層面。

2. 本定義關注的層面如下:行政領導、校園環境、課程教學、師生互動、

學生學習、社區家長。

3. 學校各方面展現良好的績效並能達成教育之目標。

綜合歸納後發現,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於學校效能定義的主要向度,以「教 學」的向度次數最高,依序為「行政」、「學生」、「社會資源」;從「達成學 校效能的關鍵」的層面分析,以「達成學校教育目標」的次數最高,依序為

「產生績效的程度」、「具備良好的特徵」、「維持社會變遷的適應力」、「學校 成員的滿意程度」,由此可見「教學」、「行政」二者是學校效能的重要因素,

「達成學校教育目標」也是學校有否達到「學校效能」的重要依據,值得重 視並加以探討。

貳、學校效能的評量指標

藉由探討學校效能的特徵,可以深入瞭解學校效能的意涵及本質,並成 為有效能的學校。學校組織與企業組織存在差異性,學校有其特殊的目標與 任務,因而反映有別於私部門組織的特性,進而彰顯學校效能的特徵。換言 之,學校組織特性影響學校效能的特徵。

學校組織相較於私部門而言,在組織特性上展現保守、僵化、結構鬆散 的雙重系統,在組織變革的調適因應上明顯遲滯不前,行政管理充斥科層體 制,導致創新性不足,也由於是非營利組織,所以缺乏成本控制的經營理念,

且沒有績效獎金的誘因。然而,學校組織重視創造公共利益,追求效能導向,

特別重視教師專業發展與成長進修,強調品質管理與服務績效,乃至形成學 校組織的優勢所在。從上述的比較,可以發現私組織在創新理念與變革的因 應上,具積極正向的態度,在組織效能的評估上,有具體觀察的量化指標,

此等都值得學校組織參酌並予以轉化運用。

顏士程(2007)認為一所有效能的學校應具備以下特徵:1.行政領導:校 長的優異領導、卓越的教學領導及正確的辦學理念。2.教學品質:教師素養 的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教法提升、教師工作滿意度。3.學生表現:學 生行為表現、學生學業表現。4.社區家長支持:家長參與支持、社區學區的 支持、公共關係的建立。因而提出學校效能評定的四個項目,包括行政領導、

教學品質、學生表現與家長支持。

侯世昌(2002)將學校效能的層面歸納為七項:1.目標與計畫:包括學校 教育目標的明確性、各處室工作計畫的擬定、上級政策及本校計畫的執行成

效等。2.教師素質表現:包括教師的學經歷、專業知識、進修研習、教學態 度、教具使用、課程發展等。3.教師工作滿意:包括教師對工作、環境、薪 資等的滿意程度、對學校的認同感等。4.校園規劃設施:包括學校建築的整

效等。2.教師素質表現:包括教師的學經歷、專業知識、進修研習、教學態 度、教具使用、課程發展等。3.教師工作滿意:包括教師對工作、環境、薪 資等的滿意程度、對學校的認同感等。4.校園規劃設施:包括學校建築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