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環境教育的教師協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學校環境教育的教師協作

(四)個人特質:

文獻中提到促進者會出現、甚至必須具備幾樣特質,包括瞭解同儕、展現熱忱、

保持彈性、心胸開放、願意主動試驗及評估新觀念、應對增強與壓力。

綜合本節關於協作的教育文獻,協作常被視為一項目標或是達成目標的技能,對它 的說明也不充足。很多深入探討協作的研究也著重跨領域、跨組織的網絡建構,與本研 究所希望探討的教師間協作較不相符。研究者僅能從少數關鍵的教師協作文獻,搭配組 織學習、專業學習社群、諮商理論中提到的分散領導、同儕互動來整理協作的內涵。

本段文獻以Lawson (2004) 所下的協作定義為基礎,嘗試敘述協作的特性、類型、

活動、模式、以及程度;再進而探索影響協作的因素,包括協作本身的內涵,以及外在 的環境背景;最後從協作形成協作文化的角度來看促進者的角色功能,和他們必須具備 的行動與特質。

雖然研究者期望教育界能累積更豐富的協作文獻和研究,但在整理文獻的過程中也 可以發現,協作的描述都是很質化的,難以測量或從單一角度來觀察、評斷;也許這正 是協作研究缺乏的原因。

第三節 學校環境教育的教師協作

一、學校環境教育中的協作

環境教育與協作學習在原理上有許多相近之處。從王順美(2004)所整理的環境教 育內涵,說明環境教育是「探索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係」,是「透過解決 問題的歷程」學習,是「反覆思辨的過程」,是「跨領域整合型的主題教學,也可以是 分科的融入教學,豐富各領域,甚至改變各領域的氣質」,是「實踐與修正」;這些都能

回饋協作的本質和需求。

面對像環境教育這樣科際整合的學科,協作通常是最明顯且最好的策略來跨越學科 或部門間的障礙。科際整合教學與團隊教學也不完全相同,科際整合教學的範圍比較廣,

包含一般教師在預備課程時的合作。參與科際整合協作的老師反映當缺少清晰並有自覺 的討論時,協作也就沒有那麼成功。做好科際整合的老師和當單一領域的好老師一樣難,

但的確需要更多自覺。協作也隨著教師社群與集合的成就有程度上的不同。而團隊教學 可能在過程中促進協作;尤其當探索領域比較嶄新時,團隊教學可能較容易達成科際整 合教學。雖然缺少系統的證據,但科際整合教學並不常伴隨著教師協作的發生。教師們 在培訓上缺乏長期且專業的協作訓練,目前也少有長程並深入的實踐案例。尤其在歷史 深遠的學科領域中,對課程、學理和內容的持續討論似乎不如新興學科來得必要。高程 度的協作,不同於團隊教學,可能是科際整合教學的重要元素(Saprio, 2004)。

然而在學校環境教育到今天仍然面臨科際整合的困難。Pharo 與 Bridle (2012) 指出,

環境教育教學仍然被高等教育中所受的傳統、分科訓練束縛。他們發現教師們雖然對於 科際整合的教學具有高度興趣,卻缺少時間和動機跳脫制式領域。教育系統過度強調專 業和競爭,成了科際整合教學的阻礙。為了改變,協作教學需要被賦予更多的協助和誘 因。

北美環境教育學會(NAAEE)曾分享他們透過團隊進行環境教育活動的研究成果,

其中特別提到協作方式最適合教師領導。他們建議,團隊成員們應該在過程中不時輪流 扮演跟隨者和促進者、支持者和領導者,教師們與其被教導,更應該透過專案模式來一 起學習(Hollweg, et al., 1998)。這樣的建議,也是在察覺教師疏離下的一種回應。Abrams (1996) 的研究就發現造成自然科學教師疏離的主因是缺少時間;而最多的同儕連結是友 誼關係,其次是研習活動,第三才是教師協作。

NAAEE 在 2000 年出版環境教育教師的手冊中也提到與協作相關的重要任務:

(一)持續學習與專業發展(3.3)─教育者需要在教師生涯中做主動的學習者

1. 找尋並與輔導教師、指導顧問或其他同儕教育者建立關係,藉以擴充及提升知識技 能,並擴充對環境議題的不同觀點(3.3.2)

2. 從自我和其他專家或同儕實務進行省思和學習,活用同儕指導、檔案夾與筆記等工 具(3.3.3)

(二)融合與協作的學習環境(5.2)─教育者知道如何營造開放和協作的環境

1. 與其他教師、其他領域協作,融合多元的教學風格調整教學策略,來達到共享的 環境教育目標(5.2.3)

泰國的學者Sormad (2012) 提出了一份對環境教育系統框架的建議。雖然沒有詳細 說明如何操作細節,但的確可以提供我們一個較完整的想像:

圖2.2 泰國環境教育網絡

資料來源:研究者翻譯自Sormad, M. (2012).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twork in Thailand.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34(1), 141-149.

從環境教育的文獻中,其實很難找到對教師協作的描述。許多研究都提到教師教學 的孤獨、需要專業成長,而環境教育又有與社區合作、找尋專家、以及科際整合的需求,

許多文獻都談到教師協作是必要的,也可以做為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然而卻沒有仔細 研究環境教育教師協作的內容、方法或實質意義。

環境教育網絡過程 促成環境教育網絡因素

準備

背景研究

創造 構成 協調 擴展 存在

協作成員 共享目標

協調

交換活動 流通資源

領導者 環境教育 網絡

二、我國教師的環境教育現場經驗

在科學教師的培育中,熊召弟(2007,第四章)談到持續專業成長對教師的重要;

尤其當他觀察到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的弱勢與孤獨,也談到實習輔導(mentoring)

對教室和學校都能產生益處。Tobin (2007/2007, ch.11) 也提倡藉由共同對話,來產生批 判學習,並降低對科學的排斥,轉變教室的文化;甚至這麼做也可以累積「集體回憶」,

陳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