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學校組織文化之意涵及層面

本節將從「學校組織文化的定義」、「學校組織文化的類型與特性」、「學校組 織文化的功能」及「學校組織文化的層面」等四個部份探討學校組織文化之概念。

一、學校組織文化的定義

學校組織猶如一個小型社會,而組織最基本的架構正是它的文化。學校文化 關係學校行政運作,且直接影響學生與教師,因此,仔細檢視學校的文化是有其 必要(張鈿富,2000)。茲將國內外學者所提出之學校組織文化之定義說明如下:

吳璧如(1990)認為學校組織文化係指學校在與環境調適及本身內部運作的 過程中所形成的產物,經日積月累的結果,逐漸成為每一個學校所特有的現象。

吳清山(1998)認為學校是一個正式的社會組織,有其特殊的結構、特定的 規範和價值觀,故各校常會表現不同的獨特文化,而這種獨特文化對學校各方面 的表現具有其影響力。

張慶勳(2000)將學校組織文化界定為:學校組織成員為解決組織內部統整 與外在適應問題,對具有象徵性意義的人工製品(如器皿、建築、儀式、慶典、藝 術……等)予以認知,形成共識並內化為成員的價值與假定後,進而作為組織成員 所遵循的規範。它是學校組織成員的「知」與「行」之結合,而其目的則在解決 問題。

劉茂玄(2002)認為學校組織文化是學校組織為解決外在適應與內在整合的 問題時所產生。它的內容為成員長久共識所形成的價值、規範、傳統、行為模式、

假定與具有象徵性的人工飾物;外在適應問題是指社區家長參與的層面與國家教 育改革層面,內在整合問題是指行政人員、教師、學校物質環境與制度等層面。

鄭詩釧(2006)將「學校組織文化」做以下界定:學校組織文化,簡單的說,

尌是學校組織的人格。它是指一個學校組織基於維持、統整組織內部共識與外在 調適、發展的功能與需求,所形成的一套整體的生活方式,包括學校組織環境中

的基本假定、主要價值觀、規範體系,以及所有制度的、精神的、物質的符號象 徵,據以引導組織成員的價值觀、規範、思想與行為模式。其內涵如下:

(一)是一個組織整體的生活方式,涵蓋了物質的、智識的、心理的、社會 的層面;它關乎整體組織的文化經驗、文化意義和文化形塑的方式。

(二)反映出這個組織的意識型態、價值觀念、規範系統、行為和情感結構,

以及其世界觀。

(三)目的在於維持、統整組織內部共識與外在調適、發展的功能。

(四)說明學校組織環境的社會化歷程,以及這個組織環境的溝通形式與權 力結構;組織文化是組織中導引成員行為的某些程序、價值與期望。

(五)包括了組織的象徵物、儀式、傳說、故事與語言。

(六)並非一成不變,它是一種複雜的、動態的、持續不斷的歷程,而非只 是簡單的靜態結構。

張新基(2008)定義學校組織文化為學校中形成的一種綜合性、次級性、對 立與統整互具的特別文化,學校組織成員為解決內部統整與外在適應問題,對具 有象徵性意義的人工製品(如:器皿、建築、儀式、慶典及藝術等)予以認知,

形成共識並內化為成員的價值為假定後,進而作為組織成員所遵循的規範。

江滿堂(2008)將學校組織文化定義為:係學校成員為適應外部環境與統整 內部運作,發展出對人工製品、價值與基本假定的共同信念,進而建構組織行為 規範,並逐漸成為每一個學校特有的現象,以達成學校教育目標。

蔡政道(2010)認為學校組織文化的定義為學校為達成目標及維持正常運作,

成員彼此交互作用,所創造出的價值與信念。這種價值與信念在潛移默化中,傳 導給學校成員,轉化成共同思考型態、行為準則,而塑造出獨特的組織文化。

Deal 與 Kennedy(1983)認為學校文化是分享的信念與價值所組成的並將群 體共同連結在一起。

Hargreaves(1994)認為學校文化就像是鏡頭,參與者透過它看見自己與世界。

Deal 與 Peterson(1999)認為學校文化是未成文的習慣、傳統、規範、與期望 例如在:人們如何行動、如何穿著、說些什麼、是否尋求同事協助與否,以及教 師對他們工作的感受與對學生的感受等的每件事情中。

Schoen 與 Teddlie(2008)融合學校文化與學校氣氛,將學校文化重新定義為:

分享存在於學校的「專業取向」、「組織架構」、「學習環境品質」、「以學生 為中心」的基本假設與信念,並決定與維持行為規範、傳統與過程。

綜合上述,本研究將「學校組織文化」定義為學校成員彼此交互作用,所共 同創造出的價值與信念,進而建構成組織成員所遵循的規範,並逐漸成為學校特 有的現象。

二、學校組織文化的類型與特性

(一)學校組織文化的類型

學校組織文化具有混合性與多元性,屬於不易被瞭解的抽象概念,學者們為 了降低其抽象程度,常將學校文化給予分類使其具體化,以利我們掌握學校文化 的整體面貌(丁福慶,2004)。有關學校組織文化的類型,茲分述如下:

1. Harries 的學校組織文化分類

Harries(1984)從組織成員溝通互動的角度,將組織文化分為科層性文化、

支持性文化、創新性文化等三類:

(1)科層性文化

科層性文化組織,具有明確的階級層次,各層級有清楚的責任與職掌及授權、

工作具有系統化與固定化的特色。此類文化經常建立在控制與權力的基礎上,其 組織是穩定、小心及成熟的。具有科層性文化的學校,強調各處室的職務權責的 清楚分配、校務運作有明確的程序,並且以正式化的條例、規定來規範學校成員 的行為。

(2)支持性文化

支持性文化的特色是開放、和諧、安全的,組織中的成員具有相互合作的精 神、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個高度支持、公平、關係導向的工作組織。在 一個充滿支持性文化的學校,其成員重視人際關係的坦誠與溫馨的表現,表現出 互助合作的行為,成員間的人際互動較為頻繁且熱絡。

(3)創新性文化

創新性文化的特色是較為複雜多變和動態性,工作較具有創新性與冒險性。

組織中充滿著鼓勵創新的氣氛,強調不斷創新以追求績效,重視挑戰性甚過穩定 性。在這種文化的組織中,成員多具有旺盛的企圖心,並且勇於接受挑戰,因此 也承受了較重的工作負擔和壓力。

2.Sethia 與 Glinow 的學校組織文化分類

Sethia 與 Glinow(1985),以組織對其成員關懷與對組織本身績效兩個向度將 學校文化分成關懷的文化、冷淡的文化、苛求的文化及統整的文化:

(1)關懷的文化

在關懷的文化中領導者對組織成員高度關懷,對組織績效少關注,因為領導 者以仁慈態度對待成員,部屬對領導者有高忠誠度,只要競爭環境不具威脅性,

組織文化會呈現平穩順暢的狀態;再者,由於組織成員之間彼此信任,部屬願意 繼續努力工作,組織將建立相互合作與支持的氛圍。

(2)冷淡的文化

在冷淡的文化中領導者對組織成員與組織績效的關懷都相當低,部屬與領導 者之間產生極大的疏離感,組織文化呈現抱怨、冷漠、不信任的狀態;此種組織 受到某些特權階級的操控,領導者常運用政治手腕來操弄法規與控制成員。

(3)苛求的文化

在苛求的文化中,領導者對組織績效的要求明顯高於對成員的關懷,這種文 化旨在追求組織目標的達成,不重視成員的需求,因此,成員普遍缺乏創意、冒

險、進取的態度,組織即使有高績效的表向,領導者與成員間卻可能流於貌合神 離的關係狀態。

(4)統整的文化

在統整的文化中,領導者表現對成員的高關懷與工作績效的高度要求,所謂 關懷並不是對其仁慈,而是對成員個人尊嚴的真正關懷,組織成員對組織、對領 導者表達高度忠誠和認同,願意投入組織工作,努力達成組織的績效與目標。組 織文化呈現出合作、和諧、活力、創造力的氣氛。

3.Quinn 與 McGrath 的學校組織文化分類

Quinn 與 McGrath(1985)根據人類的認知體系對資訊辨識情形,建立一個整 體性的研究架構「競爭價值途徑」,作為分析組織文化類型的工具;以組織成員接 受資訊的穩定性(縱軸)和採取反應動作的急迫程度(橫軸)為基準,將學校文 化分為理性的文化、發展的文化、共識的文化、階層的文化:

(1)理性的文化

理性的文化強調權力集中及尋求外部環境的整合,注重達成組織目標和提高 生產力。組織對成員的評估大都僅著重於工作上的表現,個人的資訊判斷(如:

目標的釐清、方向的確定及決策的果斷)是提升效率的手段,因此成員的行為動 機亦往往為任務取向,只重視目標達成與否,其他則屬次要。

(2)發展的文化

發展的文化的權力結構趨向分權態勢,尋求外部資源的協助,重視與外在環 境的競爭和成長。組織的權力大都由領導者所掌握,並以其本身的洞察力與直覺 做為決策的基礎,直覺式的資訊處理過程(如:創意、直覺與革新)是達成組織 活化(外界支持、資源獲得及組織成長)的手段;而成員之所以會遵從組織的領 導與規範,主要是因為其理念與領導人相近或受其魅力影響,願為共同的價值觀 而努力。

(3)共識的文化

共識的文化主要特徵為重視組織凝聚力、維持成員間和諧及彼此間能共擔責 任、共享成果,組織成員集體式的資訊處理過程(如:討論、參與)是達成凝聚 組織(包括組織氣候、士氣)的手段,因此,基本上協商、交換上是友善、合作 的,並由之孕育出的學校組織的團隊合作,有較高尚的道德及信任感。

共識的文化主要特徵為重視組織凝聚力、維持成員間和諧及彼此間能共擔責 任、共享成果,組織成員集體式的資訊處理過程(如:討論、參與)是達成凝聚 組織(包括組織氣候、士氣)的手段,因此,基本上協商、交換上是友善、合作 的,並由之孕育出的學校組織的團隊合作,有較高尚的道德及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