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依據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如下:

一、研究目的

依據研究動機,本研究有下列四項主要目的:

(一)探討國民中學校長權力運用策略之現況。

(二)探討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文化之現況。

(三)分析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學校情境變項下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校長權 力運用策略與學校組織文化之差異情形。

(四)探討國民中學校長權力運用策略與學校組織文化之關係。

(五)分析國民中學校長權力運用策略對學校組織文化的預測力。

二、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欲探討下列四個問題:

(一)國民中學校長權力運用策略之現況為何?

(二)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文化之現況為何?

(三)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學校情境變項下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校長權力運 用策略與學校組織文化之差異情形為何?

(四)國民中學校長權力運用策略與學校組織文化之關係為何?

(五)國民中學校長權力運用策略對學校組織文化的預測力如何?

第三節 名詞解釋

茲將本研究所涉及之重要概念涵義說明如下:

一、校長權力運用策略

本研究將「校長權力運用策略」定義為校長基於職位以其所擁有的權力基礎,

在學校情境互動中,運用各種權力策略,對成員或團體產生影響力,達成學校組 織之目標或利益獲取。其內容包括「理性說服」、「獎懲拔擢」、「示範感召」、

「關懷讚賞」、「形成聯盟」、「轉化激勵」等六個策略。其解釋說明如下:

(一)理性說服:以專家權為基礎,係指利用運用邏輯論證和事實訴之以理,

以影響他人並獲支持,達到目標。

(二)獎懲拔擢:以獎賞權為基礎,係指利用獎酬、拔擢等誘因,以激勵成 員致力於完成目標;對於不認真或不配合的教職員工施以警告、責罵 及其它剝奪其權利之懲戒措施。

(三)示範感召:以參照權為基礎,係指藉由本身的努力與率先示範或是良 好的人格、形象、魅力等特質來感召對方,獲得組織成員的信服,而 願意為其效勞。

(四)關懷讚賞:以關係權為基礎,係指領導者與成員建立良好關係,利用 口頭稱讚關懷或精神鼓勵,使其有成就感,而願意致力於組織任務。

(五)形成聯盟:以關係權為基礎,係指與組織成員建立良好關係,並尋求 組織中其他成員的支持與認可,以發揮影響他人的功能。

(六)轉化激勵:以轉型權為基礎,係指引領組織成員間彼此相互激盪,使 其在態度與行動上獲得啟發,以促進彼此專業成長,提升組織之效能。

本研究是以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之「苗栗縣國民中學校長權力運用策略與學 校組織文化調查問卷」中,在校長權力運用策略的「理性說服」、「獎懲拔擢」、

「示範感召」、「關懷讚賞」、「形成聯盟」、「轉化激勵」六個層面的感受程 度為依據,得分愈高,表示校長越常運用該項權力策略。

二、學校組織文化

本研究將「學校組織文化」定義為學校成員彼此交互作用,所共同創造出的 價值與信念,進而建構成組織成員所遵循的規範,並逐漸成為學校特有的現象。

其內容包括「價值信念」、「制度規範」、「合作關懷」、「專業精進」等四個 層面。其解釋說明如下:

(一)價值信念:係指學校組織成員所共有的價值、理念、想法,其反映在 學校組織環境中的各項教育目標的信念、策略與願景的過程與結果。

(二)制度規範:係指學校組織成員所應遵循的各種行為模式、典章制度、

作業規範、行事準則等。成員能謹守分際,並履行學校發展之目標,

以及運用符號、圖騰、事蹟與儀式。

(三)合作關懷:係指學校組織成員能彼此關懷、溝通、分享、合作、信任、

相互尊重與良性競爭,且有參與組織決定的空間和機會,對於組織有 高度歸屬感外,面對組織外之各項挑戰能主動了解並積極協助處理。

(四)專業精進:係指學校組織成員為了追求教育卓越與專業的自我期許,

願意投入心力,共同體現專業責任,實現專業理想。

本研究是以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之「苗栗縣國民中學校長權力運用策略與學 校組織文化調查問卷」中,在學校組織文化的「價值信念」、「制度規範」、「合 作關懷」、「專業精進」四個層面的感受程度,得分愈高,表示學校組織文化愈 正向,反之則愈負向。

第四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本節旨在說明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茲敘述如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苗栗縣國民中學校長權力運用策略與學校組織文化相關之研 究,根據研究動機與目的,參閱相關文獻後,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苗栗 縣國民中學校長權力運用策略與學校組織文化之調查問卷」作為施測工具,從苗 栗縣所屬公立國民中學現職教師中抽出樣本作為問卷調查對象,藉由相關實證資 料的收集後進行統計分析,以作為結論與提出具體建議的依據。

二、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可從研究地區、研究對象及研究內容說明如下:

(一)以研究地區而言

本研究係以苗栗縣之公立國民中學為取樣範圍,不包括分班分校。

(二)以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以苗栗縣的公立國民中學正式教師為母群體,包含學校各 處室主任、組長、導師與專任教師。抽樣係依據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原則,抽取 所需的研究樣本。

(三)以研究內容而言

本研究的校長權力運用策略,分為「理性說服」、「獎懲拔擢」、「示範感 召」、「關懷讚賞」、「形成聯盟」、「轉化激勵」等六個層面;學校組織文化,

分為「價值信念」、「制度規範」、「合作關懷」、「專業精進」等四個層面;

教師個人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服務年資」及「擔 任職務」等五項;學校環境變項包括「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區」、「學校 校長性別」及「學校校齡」等四項。

三、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在研究架構上雖力求周延完整及嚴謹,惟因過程中其 他條件影響,仍有未盡周延之處,茲將本研究可能之限制說明如下:

(一)就研究方法限制而言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獲得樣本的資料,無法控制填答時的情境、個人情緒 與填答態度,可能使研究結果產生誤差,此為本研究於研究方法上的限制。為了 盡量減低此誤差的產生,本研究將回收問卷中,有遺漏不全或全部填答同一個選 項的問卷,列為不適宜之問卷不予以處理。

(二)就研究推論限制而言

本研究對象僅以苗栗縣的公立國民中學合格教師為範圍,並未包括臺灣地區 其他縣市之教育人員。因此,在研究結果之解釋與推論時,僅限於苗栗縣,研究 結果之應用必須審慎,不宜做過度推論,但可提供作為其他地區之參考。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針對國民中學校長權力運用策略與學校組織文化,茲先分析國內外相關 文獻,藉以形成本研究的理論基礎。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為探討校長權力運用 之意涵及策略;第二節為探討學校組織文化之意涵及層面;第三節為探討校長權 力運用策略與學校組織文化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校長權力運用之意涵及策略

本節旨在探討校長之權力運用策略,首先釐清權力之相關概念;其次探究權 力來源,並歸納權力基礎;最後分析權力運用之策略,以作為本研究校長權力運 用策略之層面。

一、權力之相關概念

權力(power)、影響力(influence)、及權威(authority)的運作顯現於教育 現場中有相關概念混淆。它們在意義雖有重疊之處,惟性質卻不盡相同,有時相 互使用不易劃分。謝文全(2004)指出:權力、影響力及權威三詞,有人把這三 者視為同義詞,但也有加以區隔的,認為影響力是包括權力與權威,指具有改變 他人(或團體)思想或行為的力量。因此,實有必要加以釐清與區別三者的概念。

玆將權力、權威、影響力之相關概念與三者之區別分述如下:

(一)權力的意涵

Oxford 英文字典中,認為權力(power)是一種能達成某件事,或是影響其他 人或事物的能力﹙Wartenberg,1990﹚。所以在任何組織中,領導者必須賦予充分 的權力來影響部屬的心智,使組織成員團結一致並努力達成目標。因此,權力是 一種能力的發揮,具有複雜的動態過程及多重構面。茲將國內外學者所提出之權 力定義加以綜合歸納為下列五點,說明如下:

1.權力是甲影響乙的能力或力量,使乙順從達成甲的目標

黃昆輝(1989)指出權力界定為甲施於乙的影響力(influence),其中乙指的 是人,甲則可能是另外的人,也可能是某一角色、某一規範、某一團體、或一團 體中的某個部分。對於權力基礎的分析,著重的是乙的知覺(perception),意即 在乙的知覺中,體認到甲擁有發揮影響的工具和能力。

謝文全(2004)認為權力是使別人接受控制或影響的力量。不管接受者是否 願意,只要接受了控制或影響,施為者就擁有權力。

李健銘(2003)提出權力是影響他人的力量或能力。權力就是權力擁有者運 用所擁有的力量或能力,去影響或控制他人,以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

李明來(2008)指出權力是權力執行者(主體)和接受權力者(客體)間的 一種交互關係。

Weber(1947)指出權力是個人在其社會關係中足以令他人服從其意志的力量。

Etzioni(1975)認為權力是指某一個人影響其他個人的一種能力。亦即某行動 者「誘導或影響」另一行動者去「實行他的指令(directives)或任何其他他支持的 規範」的能力。

Fowler(1985)指出權力是公民和組織去「控制」他人行為和物質生活的能力。

Daft 與 Steers(1986)認為權力是人際間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某人(或群體) 導致他人(或群體)去採取某種其原本不願採取的行動。

Sergiovanni 與 Starratt(1988)指出權力意指一個人影響決定過程能力,如果 一個人對決定過程有足夠的影響力,則表示此人有權力。

Robbins(2001)認為權力是一種能力,透過這種能力,某甲能使某乙做某些

Robbins(2001)認為權力是一種能力,透過這種能力,某甲能使某乙做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