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參與表現與綜合活動領域目標之達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學生參與表現與綜合活動領域目標之達成

本研究於綜合活動領域時間實施,為達悅納老人課程目標,設計秉持實踐、

體驗、反思的理念下,共進行八個教學單元,為瞭解國中學生在悅納老人課程實

77

施過程中的表現與綜合活動領域目標達成教學成效,茲分析如下。

一、實踐體驗所知方面

學生展現主動關懷老人,應用溝通技巧,增進彼此情感。從學生的表現可發 現他們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用課堂所學與長者互動,學習表達情感的方式,

也讓他們與老人互動的頻率增加或互動品質改善。而這也是教學活動單元六「幸 福延長線」,其活動方式為學生課後進行訪談長輩作業,此活動也開啟了兩代間 的互動,如 S22 因這個活動能打電話關心長輩,S24 與奶奶有了暑假之約,又如 S21 的訪談中顯示出代間之間的愉悅氣氛,增進彼此情感。

雖然不太會訪問他們,不過阿公阿嬤很開心我打電話去關心他們……. (訪六S22-2)

要用溫和的聲音訪問長輩,這樣才會進行的比較快(單六S22-3)。

久久一次跟爺爺奶奶講話,不僅可以練習自己的台語能力,也能增進親情,可以說 是一舉兩得……奶奶說要我暑假一定回去玩,會煮我愛吃的東西……(訪六 S24-1)

我喜歡訪談時那種快樂的氣氛,奶奶說平常又不講這個,突然問好奇怪,不過他還 是回答得很開心,還問我說聽過他的偶像鳳飛飛嗎……(訪六 S21)

先關心他們最近的情況,再訪問他們,最後再和他們聊天,知道他們最近的生活…….

(單六 S1-6)

歸納整理後發現,學生能將課堂所學之溝通技巧,應用於日常生活當中,結 果發現如S21、S22、S24等之表現,均能運用溝通技巧,主動關懷長輩,增進彼 此情感。

二、省思個人意義方面

本研究發現,學生在參與活動後能反思自己的行為,並且主動關心老人,瞭 解老人生理、心理、社會特徵及需求。從反思紀錄、課堂札記可觀察學生對老人 的態度確實是正向提升的,顯示學生觀看單元一的小短片後,確實能思考對老人 不公義的事情。教學單元三「該誰坐?該誰坐?」,讓學生以既有的道德認知為基

78

礎,發展至較高的道德認知發展階段,從教導讓座,進而思考為何讓座,最終瞭 解讓座的人性倫理。

從S11、S20的回饋中發現學生認為自己不能欺負老人,為老人受到歧視而打抱 不平,而 S17也反思自己與老人談話的態度,達到省思個人意義的教育目標。

今天的課老師讓我們認識老人,看了一個影片,說老人要買棺材,我們不能這樣對 待老人,不能欺負他們……(單一 S11-1)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 S 嘲笑陳漢典那裡,她一點心虛也沒有的大笑,讓我很替 老人家打抱不平(單一 S20-1)。

我以前從來都沒有關心老人或跟老人聊天,今天上完課有一點認識老人了,不能像 小 S 那樣講話……(單一 S17-1)

單元四客串銀髮族活動後,讓學生進一步思考讓座的意義,S19、S20、S07 的心得體驗顯示學生願意真正行動幫助老人。以及透過單元六幸福延長線單元,

S17從發現爺爺的耳朵聽不清楚,提醒自己與爺爺對話時須要提高音量,均顯示 出學生能關心老人的生理情形,為老人設身處地著想。

活動之後,瞭解老人不舒服的痛苦,要讓座給老人,因為他們的身體不方便。(單 四 S19)

瞭解老人行動上的不便之後,我要讓座給老人家(單四 S20-1)

因為大家都知道要讓坐,只是做不到,但是聽完大家想到的理由,才瞭解原來國中 學生的我們還是很自私……(單三 S07-1)

因為爺爺耳朵清不太清楚,所以說話的時候要大聲一點(單六S17-1)

學生在活動之間,將個人學習所得轉化為正向態度,從S10的訪談中可看出 學生願意關心老人,從S22的心中發現學生願意老人付出與支持老人的想法。

老師把大家分成兩組,我是負責想不讓座的,我想了很久之後才想到一個,大家都 付一樣的錢,為什麼我要讓座…..可是聽到同學說不讓座老人會跌倒,又覺得老人 好像很可憐,所以還是讓座好了。(訪三 S10-1)

79

我非常贊成他們去實現他們的夢想,而我們也應該在他的身邊替他們加油,這樣才 能實現他們的夢想(單二 S22-6)

人就算到老了,也許還是會有個一直沒有完成的夢想,那麼與其成天待在家中發 呆,何不勇敢築夢呢?我覺得幫助他們圓夢一點都不會浪費社會資源。(訪二 S25)

綜合上述,在單元四中的「客串銀髮族」,則希望學生能親自體驗生理不 便後,願意主動協助老人;在單元六「幸福延長線」中,藉由真實的訪問情境,

體會老人的需求,在各活動之後,透過學生的回饋,如S19、S20、S25等學習單 的填寫,都可發現學生已能做到主動關心老人,並能為老人設身處地的著想。

三、擴展學習經驗方面

本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增加對老人議題的瞭解,提升對老人的關注。從活動中 學習了與人口老化、老人議題等知識,關於台灣人口比例的常識,並且將所學的 知識,轉化變成對於身邊長輩的關懷,可從S01、S02、S03的心得中顯示「單元 一老識我最行」的教學設計,的確讓學生瞭解台灣的人口比例問題。

現在的台灣是一個高齡化社會,我們要多關心他們……(訪一 S01-1)

扶養比越來越高,老人會擔心自己沒有人會照顧他們,我們未來也需要別人照顧我 們……(訪一 S03-1)

假如在民國 140 年的時候,一百個青壯年就要養 41 個老年人,也就太恐怖了,臺 灣這座島就是老人國了吧……(訪一 S03-2)

一百人照顧 41 個老人,這樣負擔會很重,但是我們以後自己也會慢慢老去,所以 我們要好好關心老人,因為他們也是以前照顧我們的人……(訪一 S02-1)

而在了解台灣人口議題後,學生能將課程所學轉化身邊長輩的關懷,如S02 原本認為爺爺很嚴肅,但想到爺爺可能會離開自己,變得能較為接納爺爺。

我的爺爺很嚴肅,很少講話,有時候我會希望自己有個慈祥的好爺爺,但是今天上 完課,發現爺爺已經快要 70 歲,說不定 74 歲的時候就會死掉了,我應該要角度想 想,我要珍惜現在,不要奢望太多,免得到最後才在後悔莫及。(訪一 S02-2)

80

又如S29原本不喜歡奶奶,但是發現奶奶的年齡已經接近國人的平均壽命,

變得對奶奶有所包容。從學生的訪談與學習單回饋中得知,學生能將轉變對自己 的長輩原有的想法,顯示從課程因此教學設計的確達到了學生對老人議題的重 視,並能關心長輩。

我討厭我的阿嬤,她很重男輕女…..但是想到男生可以活到 74 歲,女生可以活到 78 歲,可要快點盡要點孝心,別到時後才後悔自己的愚笨…….. (單一 SL29-1)

我喜歡我的阿公,他不會一味的重男輕女,我常幫她按摩,希望阿公能活得比 74 歲更久……. (單一 SL29-2)

四、鼓勵多元與尊重方面

從活動中增加世代間對話經驗,學生看見老人的社會價值,悅納老人。從學 生的回饋當中,發現學生加深了對老人的瞭解,也看見老人對社會的貢獻,透過 教學活動擴展其與老人接觸的經驗,不同世代間的交流加深的世代間的對話。本 研究透過演講、影片的教學活動,學習尊重老人的智慧,體會出屬於個人的意義。

其中應用多元化電影教學能拓展他們對老化過程的觀點,提升他們對於老化過程 的認識,此發現與Ello (2007)的研究結果類似。

從S11回饋中顯示出單元五「遇見未來」打破學生的刻板印象,也讓學生看 見老人的社會價值,彌足珍貴的教育意義。S22、S16、S10更從不老騎士影片中 學習老人堅持到底的精神。

退休之後我想要跟小敏奶奶一樣,到處玩增廣自己的見聞,像他一樣當志工,學東 西也可以,發會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單六S11-1)

我在那些老人身上學到了一顆堅持精神,是我該學習的地方,有時候做些較困難的 事情,都無法堅持到底,該向那些不老騎士的成員,多多學習。(單二S22-1)

他們和我相同樂觀,但是比我更強,我要學習他們堅持到底的精神。(單二 S16-1)

值得讓我學習的地方,既然要做,就要向他們一樣堅持到底,不要只有三分鐘熱度,

且做事情要有責任感。(單二 S10-1)

81

綜合上述的課程活動中,增進學生學習經驗;從認識台灣人口結構單元出 發,最終於日常生活中對老人付出關懷,是增加學生相關知識的學習活動;在創 作卡片、發表個人想法時,是屬於多元自主的表現;而整個活動在進行之後能檢 討活動中所體驗的意義,是屬於反思的學習。因此,悅納老人課程設計達到綜合 活動的目標,強調與生活經驗作結合、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願、能落實於生活 中的知識效能,也就是達到生活實踐、體驗意義、個別發展和學習統整的目標。

整體悅納老人課程實施後,從各文件資料與量表結果,研究者均發現學生 的學習成果,也進一步了解學生在生活當中與老人的互動狀況,從學生描述許 多生活上的小細節中,看見了代間關係改變的契機,對於學生對老人態度的達 到正向轉變的效果。然而研究者透過課堂情境與實施過程的自我省思,認為在 教學設計方法、活動設計上仍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

在教學歷程中各單元可改善的部分為:單元一「老識我最行」,可將小組 競賽改成請學生帶一張長輩的照片、分享與長輩的相處經驗,凸顯老人議題的 重要性,同時解說台灣目前的人口比例。單元二「不老騎士」填寫學習單,雖 然對研究資料的分析與保存較為容易,卻容易讓學生有學習負擔增加的感覺,

可帶至電腦教室以打字代替書寫,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表達自己的想法。單 元三「該誰坐?誰該坐?」研究者將全班簡單分成兩大組,人數過多導致部分

可帶至電腦教室以打字代替書寫,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表達自己的想法。單 元三「該誰坐?誰該坐?」研究者將全班簡單分成兩大組,人數過多導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