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回答學習單的問題,並互相分享。

(一)教師介紹標題,讓學生預測內容。

本研究是為了讓學生熟練「做筆記」之聆聽策略,以增進語文聆聽能 力,讓學習效果加分,所以每次聆聽策略教學前,都會先讓學生透過學習單 上的標題及提示,大概了解該次的教學內容,如此學生才更容易進入學習情 境,有效率的掌握學習內容。

(二)教師朗讀文章,學生邊聽邊做筆記。

學生依據教師所示範的「做筆記」技巧,一邊仔細聆聽老師所朗讀的文 章內容,一邊將文章的重點記錄下來。

(三)教師朗讀完畢後,請學生整理筆記。

本研究所預計採行的「做筆記」技巧是條列式的筆記法,它的主要概 念是指在聆聽的過程中,學生先概略地記錄下重點,其中可能會包含ㄧ些符 號、圖表或是未完成的片段內容,所以在聆聽完文章後,教師會給學生時間 整理自己的筆記,並補充和重點相關的想法與概念。

(四)學生回答學習單的問題,並互相分享。

為了評量學生聆聽策略的學習情形,研究者會先編制和文章內容重點相 關的學習單,除了可以讓學生預先知道,文章可能出現的重點是什麼,也可 以透過答案的準確度,評量出學生的「做筆記」策略的學習狀況。

三、教學實施歷程

(一)第一次試探性研究教學

這次的教學重點是為了探究,沒有接受過「做筆記」策略訓練的學生,

在聆聽教學的過程中,練習「做筆記」的過程,以了解學生們在「做筆記」

方面,所具備的基本知識為何。

1.針對試探性研究做前測並進行訪談

基於上述的理由,所以將第一次的試探性聆聽教學,做為實施「做筆記」

聆聽策略教學的前測。以《天燈的由來》為聆聽教材,前測的項目分別為摘 要文章重點和回答問題(如附錄五之ㄧ)。學生可以自由運用自己熟練的做筆 記方式進行摘要,做好筆記之後,就可以透過自己摘要的內容,去回答學習 單中的提問,研究者此次設計問答題的用意,是希望初次學做筆記的學生在 不知道如何發現重點的情況下,可以透過問題的提示,在聆聽的過程中提醒 自己何者為重點。

研究者進行此次試探性研究的前測並分析其結果,有以下四點的發現:

第一,教學前因為有事先告訴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必須同時「做筆記」,所 以不可以分心,要仔細聆聽研究者的教學內容,因此學生們流露出專注且躍 躍欲試的神情。學生這樣的表現讓研究者感覺到,如果可以在每次教學活動 實施前都能提醒學生專著聆聽的話,必定可以大幅教學效率,也讓研究者醞 釀出在下一次教學時,和學生一同討論並建立「良好的聆聽態度規則」;第二,

語文能力較好的學生,所記憶的內容比較豐富完整,聆聽理解的表現也比較 良好;第三,語文能力較弱的學生,即使上課時擁有良好的聆聽態度,卻無 法即時掌握文本的重點,所記錄的內容也比較零碎。第四,在沒有限制學生

「做筆記」的模式下,可以發現學生自創多元的筆記法,其中有部分學生以 繪圖的方式記錄,其所記錄到的重點並不少於用文字記錄者。為了更深入了 解學生在「語文聆聽」及「做筆記」方面的問題,研究者對焦點

學生進行訪談,並將重要的內容紀錄如下:

(一)訪談小蓉

研究者:老師發現你是用條列的方式記錄重點,蠻有條理的,之前有學過 做筆記的方法嗎?

小蓉:沒有,那是我自己想到的。

研究者:上課做筆記可以幫助你學習嗎?

小蓉:可以,上課做筆記可以讓糾正自己不好的聆聽習慣,也可以提醒自 己,不要只是被動聽課,而是要積極的思考老師上課的內容。

訪談-小蓉 日期:98.10.15

(二)訪談小堯

研究者:聆聽老師朗讀文章時,需要同時做筆記的的上課方式,對你來說 有困難嗎?

小堯:有一點困難。

研究者:請你說說看,你的困難在哪裡?

小堯:一開始不知道要用什麼方式記錄重點。

研究者:老師發現你是用畫圖的方式記錄重點,為什麼你會選擇這種方式 呢?

小堯:比較簡單。

研究者:你覺得繪圖的方式可以完全記錄到重點嗎?

小堯:有些可以,有些不行。

研究者:針對無法用畫圖的方式記錄的部份,你要用什麼方式補充呢?

小堯:用文字補充。

訪談-小堯 日期:98.10.15

(三)訪談小誼

研究者:你喜歡上課時同時做筆記嗎?

小誼:喜歡。

研究者:喜歡的原因是什麼?

小誼:因為我不太會抓重點,寫字速度比較慢,學會「做筆記」的方法可 以讓我更容易掌握重點,我以後會繼續練習「做筆記」的技巧,讓 自己可以記錄更多更完整的重點。

訪談-小誼 日期:98.10.15

3.結論

根據以上的聆聽教學、個別訪談以及前測的分析討論,可以综合出以下的 結論:

(1)語文能力較高的學生比較容易理解老師所朗讀的文章內容,進而快速的 摘錄重點;對於語文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必須在「記憶理解」的部份,藉 由更簡單的教材去加強練習。(見附錄五之一)

(2)針對中年級的學生,要同時記憶並理解文章的內容,進而同步紀錄重點,

似乎有些困難,所以在選材方面除了力求符合中年級學生的興趣與能力 之外,在「做筆記」的部份,也必須選用學生容易學習並應用的模式。

(3)建立一套良好的聆聽準則,讓學生有所依循提醒,以提高學習效率。

(二)第二次試探性研究教學

此次的教學目的分為聆聽態度方面的「良好聆聽準則的建立」與聆聽策 略方面的「筆記的定義與做筆記的技巧」。

1. 良好聆聽準則的建立

在第一次聆聽教學前測中,研究者發現有少數同學因為不了解老師上聆

聽課的用意,所以顯露出消極不配合的態度,在聆聽過程中幾乎不動筆,於 是下課後,研究者找了其中一位學生進行訪談。以了解他當時的想法和心情,

訪談內容如下:

訪談小文

研究者:老師發現上聆聽課時,你似乎一直在發呆,也很少動筆,是什麼原 因呢?

小文:嗯……(沉默了許久,一直笑而不答)

研究者:但是老師發現最後你交來的學習單上是有筆記和答案的,這又是怎 麼一回事呢?

小文:我請同學教我要怎麼寫之後才寫的。

研究者:其實每個同學也都是第一次學習,但是他們都會先自己試試看,並 且認真聽,你怎麼不自己先試試呢?

小文:因為我ㄧ開始就沒有認真聽老師在講什麼,等老師開始朗讀文章時,

我才驚覺同學很認真的在記錄東西,而我卻一頭霧水,所以就左顧右 盼,然後只好發呆。

研究者:沒關係,只要你有認真想學習的心,下次老師上聆聽課時,你可以 用更好的聆聽態度學習,一定會表現得比上次更好。

訪談 小文 日期:98-10-21

在訪談學生之後,研究者發必須和學生一同討論出一套良好的聆聽態度,以 調整學生不良的上課態度,並據此設計一份「語文聆聽的自我檢核表」和「聆 聽態度問卷」(見附錄八),藉檢核表的紀錄,可以發揮提醒和警惕的效果。

(三)第三次試探性研究教學

透過前測瞭解了學生在「聆聽記憶與理解」與「做筆記」這兩方面的所 具備的先備知識為何,也與學生一同討論建立了一套「良好的聆聽準則」,在 第三次的試探性研究教學,研究者認為學生普遍缺乏有系統的「做筆記」方 法,所以透過文獻的探討,整理出一套「做筆記」的流程,讓後續的聆聽課 程,學生能有一個基本的「做筆記」方法可以依循參考,希望透過「做筆記」

技巧的訓練,可以增進學生的聆聽效果。

1.「第三次試探性研究教學」活動設計

研究者為了讓學生可以清楚的瞭解「做筆記」的流程,所以設計了一份

「做筆記」技巧學習單(見附錄五之二),學習單中清楚羅列了「做筆記」的 步驟與技巧,研究者依據此流程,選擇《巴里島上的發呆亭》為聆聽教材進 行示範。然後再以《排灣族祭典多》一文,讓學生練習「做筆記」的步驟。

2. 「第三次試探性研究教學」的分析討論

(1)研究者是以現場直接朗讀聆聽教材進行教學,但是朗讀完畢之後,在 進行「做筆記」的步驟示範教學時,就無法再次播放相同的聆聽教材,

讓研究者一邊聆聽一邊做筆記給學生看,所以聆聽教材須事先錄音,在 教學時才能原音重現,同時也可以透過事先錄音的方式,力求朗讀者的 發音正確,語氣表達一致。

(2)有鑑於前測得知學生缺乏有系統的「做筆記」方法,所以本次教學的 目的主要是教導「做筆記」的步驟和技巧,在批閱完學生的學習單後發 現,學生筆記的呈現雖然有比第一次前測整齊許多,學生會用條列的方 式呈現重點,但是仔細看學生摘錄的內容,多半是聽到什麼就記下什 麼,並不符合文章的要旨和各段大意。所以研究者認為如果能在學習單 中加入各段落主旨的引導,就可以讓學生在聆聽過程中更精準的掌握文

(3)《排灣族祭典多》聆聽教材中,出現比較多的非口語化名詞或少見的 名詞,如:「粟米」、「播種祭」、「善獵」、「籐球」等,在朗讀的過程中 若不停下來特別解釋,學生就不容易理解,甚至妨礙接下來的聆聽歷程。

經過這幾次的聆聽教學,不管是語文能力好或是語文程度較差的學生,

都可以由學習單中發現學生們的成長,以及想要學習的企圖心,有感於此,

更覺得身為教師,應該更努力鑽研教材和教法,研擬出適合學生的教學設 計,在這幾次的學習單中發現,再好的做筆記法,倘若學生不知如何理解

更覺得身為教師,應該更努力鑽研教材和教法,研擬出適合學生的教學設 計,在這幾次的學習單中發現,再好的做筆記法,倘若學生不知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