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在理化科創意教學實踐歷程中的學習改變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學生在理化科創意教學實踐歷程中的學習改變

本節旨在說明理化科創意教學實踐歷程中學生的課程參與經驗、學習成 效,及學習成果。研究者利用學生書寫的理化學習日誌、學習單、段考學習檢 核表、「國中理化科創意教學實踐歷程之探究」調查回饋問卷及「國中學生學 習經驗調查表」的問卷進行質化與量化的分析,以了解學生在理化科創意教學 實踐歷程中的學習改變。

壹、課程參與經驗

「國中理化科創意教學實踐歷程之探究」的調查問卷第28題「整體而言,

我現在的理化課堂參與度比以前高」,研究結果平均得分為4.00分,顯示大部 分學生在理化科創意教學歷程中有提升課程參與度,研究者再從學生的理化學 習日誌、段考學習檢核表及期末調查回饋問卷,試分析學生課程參與經驗。

一、創意教學能提升學生彼此間的團體互動

(一)單打獨鬥變團體合作,同儕討論效果佳

小組討論教學法為本研究的主要教學方法,加上 635 法、動手做科學活 動,提供許多學生與學生間、學生與老師間的互動機會,大家一起討論、合 作,完成學習任務。

可以不用自己單打獨鬥,遇到問題有人能互相討論,進步許多。 (DD01-1228)

合作想出來的故事,比自己的還要好。 (Sd12-0901)

瞭解合作完成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寫故事大家發揮創意,比自己的還要好,使文 章更生動。 (Sd22--0901)

合作,著實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能力,我發現,大家一起討論的故事反而比自 己所想更有創意。 (Sd26--0901)

和同學團體合作共同完成題目,自然有一種說不出的開心。 (DD09-1228)

藉由和同學的分組討論,讓我體會到自己的獨自學習遠不及團隊分工的重要。

(DC06-1017)

發現理化需要兩三人一起討論,才會有答案,團體合作比自己找答案還要快,現 在也越來越喜歡討論。 (DD04-1228)

原本都不敢問老師的,但現在不會的都會主動向老師提問。 (DC17-1017)

從上述回饋中可知,學生認為同儕合作或同儕討論的結果比自己一人完成 的效果好,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無形中也增加了學生的成就感,進而更主動 學習。也有同學表示從互動討論中,幫助自己發現問題。

同學問我時,有時發現我自己也不是很懂,有助於弄懂似懂非懂的題目。

(DD20-1228)

(二)從互動過程中,學習分工、欣賞彼此優缺點

635 法進行的團體互動過程中,有人主導、有人提問、有人解答、有人發 想;動手做活動的實驗操作過程,大家分配任務、輪流操作與記錄,課程中有 許多不同的任務進行,大家能發揮所長、配合組員,也能去欣賞、發現別人的 優點。

我在群組裡學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過程中雖然我們這組比較慢,但大家都很努 力,值得讚賞。 (Sd20-0901)

在丟想法時,做得不夠好,但在想故事時,幫了很多忙,很開心。(Sd17-0901)

學習表達意見、聽到不同人的意見,互動感很好。 (Sd07-0901)

老師安排許多活動,讓我更懂得團體相處,配合隊友領導。 (DD05-1228)

學會和組員分工,不會每個人搶著做這做那,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也 更能配合他人。 (DD16-1228)

二、創意教學能提升學生課程投入度

(一)多樣的學習活動,讓教室中的客人減少

有些學生在教室中無心學習或跟不上學習進度,而處於學習活動狀況外的 情形,稱之為「教室中的客人」。單一的教師講述上課,總有許多聽不懂的孩 子成為教室的客人。

從沒參與變有參與。 (DC10-1017)

從不聞不問,變有參與。 (DC25-1017)

因為有同學的幫助,有比較想學習。 (DC28-1017)

我自己改變很大,因為以前的我對理化毫無興趣,可是自從透過討論的方式,讓 我自己會主動去算理化了。 (DC05-1017)

從上述回饋中可知,創意教學的多種學習活動,讓學生能投入學習,

或藉由同儕力量,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讓教室中的客人減少。

(二)親自動手操作,學生主動性增加

理化有許多能動手操作的實驗課程,但教師常受限於教學進度的壓力,實 驗課程常被忽略,或以機械式的步驟操作取代,違反科學教育的本質。

實驗時,大家都比較熱烈在參與。 (DC04-1017)

實驗課、動手做很有趣,比較不會想睡覺。 (DC16-1017)

我們這組都有在動手,而且玩超多次的。 (DC19-1017)

超棒的,自己動手做的課程最喜歡。 (DC14-1017)

很好玩,可以讓我更融入理化課。 (DC05-1017)

能夠自己動手、不是都老師講我們在旁邊聽。 (DC27-1017)

我們這組都會分工,讓每個人都參與到實驗,如果不是時間關係,真希望每章都 能有實驗課。 (DC15-1017)

從上述回饋中可知,實驗課、動手做科學的活動,深受學生喜愛,讓學生 們藉由實物操作,主動投入學習,更加融入理化課程。

三、創意教學能活化學生思考

(一)從單向接收知識變成動腦思考學習

本研究設計中,教師單向教學講述佔少數,多用大量的提問刺激學生開放 思考,教師需等待學生思考並表達其想法;亦或自主學習的講義、學習單,都 需學生動腦才能完成學習任務內容,課堂多數時間用於學生思考。

以前是有在聽課,可頭腦沒跟著動,現在有了,感覺很好。 (DC17-1017)

更認真的去探討「為什麼」。 (DC15-1017)

更有參與一堂課的感覺,不像以前只是抄抄寫寫,單方接收知識,現在每一節課 都有思考。 (DC28-1017)

從原本上課聽過就好,開始先從簡單去了解,再慢慢了解更難的;從之前沒什麼 再想,現在會思考怎麼解題;預到不會的題目也開始會問問題。 (DC03-1017)

從上述回饋中可知,學生的課堂學習從抄寫、聽課轉變成動腦的學習,活 化了學生的思考,也增加其成就感。

(二) 敘寫實驗原理,思考知識涵義

動手做活動中,要求學生描述並說明實驗原理,而非操作完就好。學生需 思考課本知識的涵義並連結舊知識,整理思緒後敘寫,如圖 4-2-1﹒,

圖 4-2-1﹒第 17 堂課,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動手做課程的活動記錄 資料來源: DA26-1003

新知識「慣性」和舊知識「自由落體」的結合,學生需思考瞭解其涵意才 能算出硬幣經歷的時間。

四、小結

本研究的課程設計多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團體互動合作而非競爭、注重學 習過程而非知識結果、注重能力培養而非考卷分數、注重知識活用而非記憶知 識,研究者的教學理念在師生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漸漸改變學生。課堂上,

學生從不聞不問變成有參與學習、從原本聽課就好轉變成動腦思考、從獨自學 習轉變成同儕合作解題,以上皆顯示學生在理化科創意教學歷程中有提升課程 參與度。

貳、學習成效

「國中理化科創意教學實踐歷程之探究」的調查問卷第29題「整體而言,

我現在的理化學習狀況(知識理解、想法表達、實驗操作、成績…等)比以前 進步。」勾選完全符合和大部分符合的學生佔58%,顯示一半學生認為自己有 比以前進步,研究者再從段考學習檢核表及期末調查回饋問卷,分析學生是否 達成創意教學目標;以及「國中學生學習經驗調查表」的問卷,分析學生創意 教學後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最後呈現學生八、九年級自然科定期評量校排 名,提供學業成績參考。

一、創意教學能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研究者請學生在期末調查回饋問卷中進行創意教學目標的自我檢核,敘寫 自己的改變與進、退步的情形,將學生自我檢核結果整理成表 4-2-1。

表 4-2-1

創意教學目標的自評結果統計表

創意教學目標

有進步的人次 無進步的人次 百分比(%) 百分比(%)

溝通表達能力

18 10

64.3 35.7

批判思考、分析歸納能力

24 4

85.7 14.3

創意教學目標

有進步的人次 無進步的人次 百分比(%) 百分比(%)

設計實驗、實驗數據處理能力

12 16

42.9 57.1 問題解決能力

20 8

71.4 28.6 資料來源:「國中理化科創意教學實踐歷程之探究」調查回饋問卷統計

(一) 提升多數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

從表 4-2-1 可知,約 6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溝通表達能力有進步,因為課 堂上老師提供許多對話的機會,學習成就好的同學可以從指導他人中增進表達 能力;學習成就低的同學能去詢問其他人,增進溝通能力;在對話表達過程 中,大家越來越能達成共識。

參與討論時,我會分享自己的想法。 (DC03-1017)

一向不大太擅長表達的我,經過這半年教學後有稍微增加,雖然有時會出現口 誤、口吃等問題。 (DD21-1228)

可以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解題策略,而不是只有自己懂,別人都聽不懂。

(DC26-1017)

以前有不會的地方大部分都直接放棄,現在會說出不懂的地方,去問別人。

(DC24-1017)

在討論過程中,同學間對題目不同的看法或解決方式越來越能達成共識。

(DC28-1017)

但也有學生學生表示自己本來就能言善道,所以沒有特別進步;也有同學 表示上臺發表的機會較少,很難進步。

一直以來都很好,沒什麼改變。 (DD09-1228)

還好,沒什麼發表的機會。 (DD22-1228)

整體而言,課堂上,學生不再是聽課就好,與人對話、討論、解題的機會 變頻繁,長期實施必能提升其溝通表達能力。

(二) 提升多數學生的批判思考、分析歸納能力

從表 4-2-1 可知,約 8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批判思考、分析歸納能力有進 步,因為有自主學習、討論解題的過程。教師是扮演協助、引導的角色,先花 時間讓學生閱讀講義、題目,再給學生時間思考、討論、解題,課程結束前,

教師再說明難題的逐步解析過程;亦或提問教學時,等待學生思考後回應,並 針對回應的部分,教師再做說明或質疑,在課堂中培養學生批判思考與分析歸 納,而非直接講述知識結果,長期實施,學生表示遇到較難的題目多能去尋找 線索、思考解題策略。

現在會觀察題目裡的線索,再決定用什麼方法解題。 (DD21-1228)

現在會觀察題目裡的線索,再決定用什麼方法解題。 (DD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