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理化科創意教學的規劃與實踐歷程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理化科創意教學的規劃與實踐歷程

國中課程中,學生對於理化科學習感到困難,是僅次於數學科會讓學生感 到焦慮的科目(何東興,2005),原因不外為公式計算太難、知識難理解應用。

研究者擔任教職屆滿十年,十年過去了,現在學生仍是成績取向、單打獨鬥、

死背公式的學習方式,已不能適應新時代的學習,身為第一現場的教師必須具 備創意與反省的能力,落實創意教學並引導學生學習,以適應未來未知的環 境。

研究者以創意教學的五向度 「創意教學理念」、「全方位的課程設計」、「變 化的教學方法」、「多元的評量方式」、「創新的班級經營」為指標作課程方案的 規劃與實施,實踐歷程說明如下。

壹、創意的教學理念

一、教學理念的轉換

教 師 要 先 從 最 根 本 的 教 學 理 念 改 變 , 才 能 進 行 創 意 教 學 ( 吳 靖 國 , 2003 ) 。 研 究 者 大 學 階 段 在 周 建 和 教 授 帶 領 下 參 與 「 街 頭 物 理

(streetphysics)」,更在大四時擔任周教授實驗室的負責人,到中小學校推廣

科學動手做,將科學變得更親近,讓生活素材融入教學中。在初為教師期間,

因應考試制度,著重在試題練習、補考再補考,從解題過程中加強學科知識與 計算能力,偶搭配課程進行動手做活動,是以教師為主體、成績導向的教學。

然而,隨著教學經驗的累積,以及研究者結婚、生子、育嬰假期間,新的 教育議題興起,民國 101 年返回職場後,從偏鄉到市區的教學環境轉換,學生 上課反應回饋的差異,讓研究者開始嘗試改變教學方法。103 年,研究者進入 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領導研究所夜間專班就讀,班級經營、教學理論、教 學方法、補救教學、青少年心理學…等各方面的教學專業知能的學習,使得研 究者的教學理念開始慢慢改變,以協助新世代的學生適應未來多變的環境,新 時代的學習得用創新的教學方式(吳柳儀,2006),轉換後的教學理念說明如 下:

(一)注重團體互動而非個人競爭

以往的上課或分組實驗,常常是學生自己念自己的或各組進行各組的,比 誰的分數高、比哪組做得最好、最快,大多是強調競爭的氛圍,本課程方案規 劃強調兩人或多人一組或全班合作的方式,來進行互相教學、小組討論、貢獻 實驗數據給全班一起使用,從過程中增加同儕互動、討論,學習欣賞彼此優 點,強調團體互動合作的重要。

(二)注重學習過程而非知識結果

理化科有許多理論知識及衍生的公式計算,學生常常是將公式背熟,套數 字進去算,反覆的練習題目,增加熟練度,只要算出答案就好,卻忽略了其中 的涵意,基礎知識沒能確實理解;亦或操作的實驗課程,常受限於教學進度的 壓力,實驗課程以機械式的步驟操作取代,甚至被忽略,更不用說課本外的動 手做課程。

本課程方案規劃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大量的「提問」,一問一答間,刺激學生 動腦思考,打好知識基礎,回應鄭英耀等人(2008)、魏汎百(2011)的研 究,建議理化教師在教學過程可著重在提問技巧的呈現;以及設計與學科知識 結合的相關操作課程,讓學生從實際操作過程中去學習理化知識,而不是算 對、實驗做完就好。

(三)注重能力培養而非考卷分數

本課程方案規劃的評量方式除了紙筆測驗分數外,重視學生的溝通表達能 力、問題解決能力、實驗資料處理能力及學習態度…等,實施檔案評量,將學 生的實驗記錄、學習單、考卷訂正、課本筆記、課堂參與、小組實作測驗…等 都納入評量中,讓學生除了考試分數外,更應重試學習歷程,並在過程中慢慢 培養上述能力。

(四)注重知識活用而非記憶知識

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都與理化科相關,本課程方案規劃在教學過程中以日 常生活經驗及生活影片,引導學生將理化與生活做聯結。

如牛頓第二運動定律,以往教學多注重在 F=ma 公式的計算演練,教學中 播放車禍的影片,比較一般轎車在平面道路和高速公路上的差異(速度快慢不 同,加速度不同),或是高速公路上轎車和大貨車的差異(質量不同),從實際 車禍現場去看撞擊力道大小的差異,藉以了解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內涵。

二、實施後的檢討與發現

實施創意教學之前,教師需先形塑自己的教學理念,且要具備「配課 PEC 態度」,P 代表 positive 積極,在教學過程中要看到孩子好的一面、E 代表 enthusiastic 熱忱,創意始於對於事物的喜好,因此熱忱的心將可彌補天賦的不 足、C 代表 confident 信心,信心是成功的泉源,因此教學過程要相信孩子成 功,才有成功的機會(陳龍安,2006)。

研究者相信每位學生都能學習,在新學期創意教學實踐的第一堂課,研究 者利用心智圖向同學自我介紹,包含上課方式、評分方式以及最重要的教學理 念,在三個月創意教學的實踐歷程中,研究者常有形無形地強調上述教學理 念。

(一)學生質化資料分析

質化回饋資料中,學生表示最欣賞的是「老師在意我們有沒有理解,而非 成績;老師在意我們有沒有打好課程基礎,而非完成教學進度;老師會用生活 實例說明,而非要我們背起來。」

老師的理念我很認同,成績怎樣是其次,重點在於有沒有搞懂題目。

(DD21-1228)

老師會一個一個階段的把我們弄懂,再練習一些題目,不會為了趕進度,上得很 快。 (DD17-1228)

有些老師可能上完課就結束這個單元,但老師會讓我們討論,把自己不會的弄 懂。 (DD04-1228)

不會一開始就教一些很難懂的東西,讓大家對理化失去信心,著重在基礎的建 立。 (DD15-1228)

會用生活常識、實例說明來帶我們上課,讓我更能理解知識內容。

(DD06-1228)

研究發現,長時間的潛移默化,學生的表現能更符合教師的期許,和同學 互相指導、解決難題;願意花時間享受學習過程,而非速成、算對答案就好。

(二)學生量化資料分析

「國中理化科創意教學實踐歷程之探究」調查回饋問卷(附錄四)結果統 計表,如表 4-1-1。

表 4-1-1

國中理化科創意教學實踐歷程之探究調查回饋問卷的結果總表

題號 內 容 平均得分

01 老師相信大家都有其特長、都能學習,而且每個人都能成功。 4.25 02 老師會興致勃勃、精力充沛得進行教學,展現教育熱忱。 4.42 03 老師會鼓勵受挫的同學,也會讚美、表揚同學優秀的表現,

建立大家的信心。 4.32

04 老師關心的重點不是快速完成教學進度,學好課程基礎知識較重要。 4.47

05 老師會反省自身的教學,以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

提升我們的學習興趣。 4.42

06 老師會營造開放、自由的上課氣氛,這樣能幫助我學習。 4.21 07 老師會以聆聽、接納及尊重的態度,接受我們各種不同觀點和

質疑,與我們和諧溝通。 4.36

08 老師會適時的提供引導,幫助我解決學習上的問題。 4.43

(續下頁)

09 老師會鼓勵我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勇於嘗試解決問題,

其中關於關於教師的積極、熱忱、信心、省思的題目結果統計:老師相信 大家都有其特長、都能學習,而且每個人都能成功(第 1 題)、老師會興致勃 勃、精力充沛得進行教學,展現教育熱忱(第 2 題)、老師會鼓勵受挫的同學,

也會讚美、表揚同學優秀的表現,建立大家的信心(第 3 題)、老師關心的重點 不是快速完成教學進度,學好課程基礎知識較重要(第 4 題),老師會反省自身 的教學,以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提升我們的學習興趣(第 5 題),都給予 4.25~4.47 分(滿分 5 分)的肯定。

貳、全方位的課程設計

一、教學目標的設定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在強化翻轉教育的變革中,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 培養帶得走的能力為導向(教育部,2014),能力的培養非一日可成,需長時 間的養成,理化科創意教學的課程教學目標除了符合該單元學科內容的教學目 標外,研究者針對創意教學另外設定下列五個目標,涵蓋認知、情意、技能三 方面:

(一)協助學生發展溝通表達、團體合作、社交技能。

(二)培養學生批判思考、分析歸納能力

(三)培養學生設計實驗、實驗數據處理能力。

(四)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五)培養學生將知識與生活連結。

創意教學目標的設定回應前述的教學理念,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丟出問 題,提供較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上臺報告發表、習慣畫課本重點抓出文字意 思、實驗與動手做課程教師扮演輔助角色、教導實驗數據處理、圖表判讀、用 日常生活發生的事件來解釋科學、協助學生解決困難,慢慢養成學生上述能 力。

二、課程方案的架構

研究者基於前述的教學理念,並將學生的先備經驗、背景與知識納入學習 考量,以學生需要為重心的教學內容設計及教師居於輔導角色的學習歷程,再

加上真實性的活動安排,應能充分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想(李俊湖,

本研究為國中理化科創意教學實踐歷程之探討,為實踐研究者的創意教學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編製

課程方案針對國中階段「運動學」做整體規劃,先用生活運動主題,將

「直線運動」、「力與運動」融合,開啟學生運動學的物理概念,接著依課程進 度實施教學,依課程內容規劃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情境及評量方式,以回應 研究者的教學理念。

如:單擺實驗各組操作,全班完成一個實驗表格、大量使用小組討論法,

回應「注重團體互動合作而非競爭」的教學理念;討論、提問、開放思考、動 手操作課程,回應「注重學習過程而非知識結果」的教學理念;模考題本檢

回應「注重團體互動合作而非競爭」的教學理念;討論、提問、開放思考、動 手操作課程,回應「注重學習過程而非知識結果」的教學理念;模考題本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