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這個部分的教學中,研究者發現在小組討論的自然氣氛中,組內成員透過同儕之 間的互相指導和資源分享,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和動機,且在一次一次討論的過程 中,小組對於分析水庫泥沙淤積問題的能力和使用的整理方式,越來越具有系統化。

教 S04:每次的小組討論都會有新發現,我們這一組有人從最早討論活魚三吃到最後討論河川 污染和水庫淤沙,真是轉變超極大的。不過這樣也能夠讓我們瞭解石門水庫的全部吧!瞭解整 體之後,再來分析水庫泥沙淤積的問題,我想也是很有幫助的。(20090304-訪生)

教 S32:我們這一組後來把之前設計的水庫泥沙淤積蜘蛛網圖拿出來看,發現之前好像有蠻多 地方寫的都不是很正確,後來我們有重新試著自己再寫一張看看,也可以抄在我們這一組的專 題報告中。(20090304-訪生)

在小組討論與設計的過程中,亦達到促進學生彼此之間的人際互動的機會,並在互 動中學習良好的溝通技巧,共同面對問題及任務合力解決與完成,且加強對團體的歸屬 感。透過各小組成員間的腦力激盪後,各組的海報大多在上一堂課中完成了一半,剩下 的一半則是利用午休或是放學之後的時間,各小組無不卯足全力在設計。

教 S16:這一次的專題報告設計,我們這一組額外花了許多時間,也有兩三個午休全組一起設 計,雖然蠻辛苦的,但是真的很有成就感耶!(20090304-生札)

教 S17:沒想到他還蠻會畫畫的,平常他看起來就好像比較會運動,寫字也不是很好看,沒想 到他做美編還蠻強的。(20090305-生札)

教 S15:就大家互相分工合作阿,沒有做完就不准休息。我們自己組內還在分成智囊團、美容 團、發言團和飯團。智囊團就負責資料的蒐集來大家討論,美容團就主要負責專題海報的設計,

發言團負責專題報告的講稿,而飯團就是有時候我們討論到很餓時,負責帶點心給我們吃。

(20090304-訪生)

4.教學發現與反思

集水區也有許多的想像,如班上也有一名同學,將他自己所想像的良好的集水區的圖畫 畫出來。學生的創意是需要被激發的,而研究者認為在激發的過程中,創意能否被激發 出來的成敗關鍵是教學者是否給學生充分的引導以及學習空間。

地 T:其實在國中的正規教學中,比較少老師願意去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來進行課程,原因就是 秩序及成效的問題。秩序當然是以一般講述法最好掌控;成效上,在國中階段你花一個小時去 做小組討論,考出來的成績可以比你花十五分鐘去做重點複習來得差。(20090306-訪師)

生 T:我自己曾經有試過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去進行生物多樣性的教學,那堂課讓我印象很深 刻。那堂課主要是探討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各個小組分別從不同面向去說明生物多樣性的價 值,有從醫療、觀光、研究、生命倫理等面向去討論的。各小組彼此去遊說和闡述自己小組的 理念,在過程中,我發現學生更能體會生物多樣性的廣度和深度,那不是課本中十幾二十個字 可以帶給學生的感受。(20090306-訪師)

研究者認為教育過程當中,應該讓學生去思考一些不一定有正確答案的問題,因 為在學習者自我思考的過程中,所學習到的思考方法與探究精神才是符合教導給學生

「帶著走的能力」的目的。研究者小組合作及設計能夠給學生較足夠的時間去反省和 作自我評鑑,這也是問題導向學習為何要如此強調合作學習的目的。

(五)第五單元:「畫說」石門集水區 1.教學目標:

(1)願意利用多元發表方式和大家分享在學習過程的發現。

(2)培養尊重多元意見,並願意調整自己想法。

(3)知道且願意對集水區環境採取友善的行動。

2.教學歷程紀錄與分析 (1)小組專題報告

本教學單元是由各小組針對石門水庫泥沙淤積設計專題之後,於課堂上進行報告,

報告的形式不拘,但各組都必須有海報為主要的報告內容。各小組的報告形式多以說明 為主,有的小組會搭配上簡單的戲劇或是相聲的方式進行。

教 S26:大家好,我們是第六小組,我們今天要報告的是石門水「酷」泥沙淤積問題。首先我 們要先報告的內容是「what should we know」!(20090309-課觀)

教 S09:我覺得這一次各小組的報告都很不錯,有的小組還有做講稿,真的還蠻用心的。我們 這一組也很用心,讓兩個男生負責演的部分,我們女生則負責做說明,雖然我們有時候會有點 結巴,但總是還算順利囉。(20090310-生札)

教 S07:比我預期的好很多了,本來很擔心上臺的同學會不會緊張到說不出話來,不過看到臺 下同學聽的還蠻入神的,在分析泥沙淤積的成因該講的也都有講到,我想這樣就很謝天謝地 了。(20090310-訪生)

在小組報告的內容上,多數的小組都有提及在瞭解石門水庫泥沙淤積問題之前必須 要先知道哪些問題、小組習慣找資料的方式以及這一小組透過這樣的學習方式有何心 得,多能扣住問題導向的核心,強化自己在資料搜索上的選擇原因與自我後設認知的訓 練。

教 S04:我們這一小組其實花很多時間在想在思考,要瞭解石門水庫泥沙淤積來源為何之前,

我們到底還要先知道哪些事實,後來我們這一組就從「來源」兩個字開始想起,首先怎麼界定

這個部分是來源,一定要這個地方有明顯的泥沙崩塌證據,所以我們就利用 google map 中來 找崩塌地,然後觀察崩塌地大概的個數與發生的地點,當是我們大概數了一下比較大的大概有 六處,其中一處是在沒有河川和道路的山頭,另外五個多在河川沿岸和道路上坡或下坡處,所 以我們這組認為或許可以利用崩塌發生的地點推論出容易發生崩塌的原因有哪些,但是如果要 考慮到下雨的因素好像又更複雜了。(20090310-訪生)

小組專題評比方式,則採取小組互評的方式,其中包括了內容、臺風、 音量等項 目,研究者認為透過小組間互評,可以加強學生的專注程度,同時也在評比過程中,對 於良好的專題發表能更清楚。

(2)集水區地理環境生態保育

回顧整個教學單元的進行,學生對於集水區、生態保育、環境保育有更深刻的瞭解。

在整個教學的過程推展中,透過學生不斷的討論及資料查閱,許多原來模糊不清的觀 念,學生都願意拿出來討論。

教 S27:我們這一組在查資料的過程中,有看到防砂霸和攔河堰這兩個名詞,剛開始大家都分 不太清楚,到底兩個差別在哪裡,後來我們這一組負責的組長有上網找到資料,防砂壩是攔阻 河道泥砂、調節泥砂輸送、穩定河床及兩岸崩塌、防止侵蝕和土石流,所建的大約五公尺以上 橫向壩;而攔河堰是橫跨於河道上的建築,攔河堰會比水庫小,主要是用來將河川水位抬高,

然後用自流方式引水利用,可以同時具有控制及調節河川水量的功能。我們的組長一跟我們說 完,雖然大家還是有點模糊,但每個人都顯現出崇拜的眼神。(20090310-訪生)

教 S36:在查閱預防泥沙淤積的方式中,我們有查到這幾年來政府也為了尊重自然,比較少在 河川中央建大型構造,現在主要的防沙措施大部分以集水區裡的野溪為單位,採取小規模的坡 地保護、野溪處理、植物種植協助排水為主。(20090310-生札)

教 S33:剛開始第一次聽到老師提到集水區生態保育還不是很清楚到底是什麼東西,後來經過 我們小組很多次的討論後,雖然並不是每次都針對生態保育,大部分討論多是泥沙淤積,但是 在討論泥沙淤積的過程中,我們從自然環境一路走到人為環境,從山上走到河裡,我們就把自 己設想成沙子,想像沙子從哪裡來往哪裡去!(20090309-課觀)

這個部分的學習,研究者認為這是利用問題導向學習進行環境議題教學所產生

的副學習,在整個教學主軸之外,學生透過自我學習,延伸自己的知識觸角。

(3)永續集水區環境與環境正義

在第三單元的教學中,曾與學生討論過集水區原住民的生產、生存、生態的問題。

研究者也從公平正義的角度,引導學生瞭解集水區的保育是人人都必須負責的,若以流 域為單位來說,上游水庫水源保護區因必須保護水資源而受到開發上的限制,當然在整 體的經濟建設下會比下游地區來的要低。因此,政府必須以外部效益內部化原則,讓下 游地區的受益者付出一定金額,當作鼓勵上游水資源的照顧者的報酬。

教 S34:原來就住在集水區的原住民其實我覺得還蠻需要照顧的吧,本來住在這裡住的好好 的,突然變成水源保護區,一下子不能捕魚,一下子不能蓋房子,重點是水庫的水還不是給自 己喝,而是要給下游地區的人來使用,這樣想一想還蠻辛酸的。(20090309-課觀)

政府也應在充分尊重原住民族的傳統空間與生活方式下,進行集水區環境的保育。

在營造良好集水區環境的教學引導上,學生多能說出一個永續集水區環境應該有的特質 與如何達到該目標的方式。

師 T:一個健康的集水區就是動物會願意在這裡棲息、原生樹木佔大多數、河川水位穩定、水 質清澈、人類在此生存且尊重自然。一個能夠永續經營的集水區,才能夠讓後代子子孫孫可以 與它親近。(20090311-師札)

教 S34:我認為要營造一個良好的集水區環境,必須要從「人心」改變開始,不要濫用集水區

教 S34:我認為要營造一個良好的集水區環境,必須要從「人心」改變開始,不要濫用集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