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課程實施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學生英語學習成果

既然是融入地方感的國中英語教學,那麼在課程結束後也需要了解學生在上 完這兩次的課程循環之後是否有達到一開始設計的英語教學目標:讓學生使用英 語描述及介紹學校附近的景點(英語的溝通能力)、提升學生對於這些景點的了解 與認同(融入地方素材)以及增加學生的自信。我修正了每次課程後使用的學生學 習回饋單,增加了針對英語的問題,還有開放式的心得填寫,讓學生在第二循環課 程結束後填答。

學生學習回饋單中的問題主要想了解學生對於課程的感受如何(是否喜歡、是 否有幫助),課程有沒有改善他們對於學習英文的看法(學習英文更容易、學習英 文是否有助於解決生活的問題),以及學生自評是否學會課程主題的句型單字。最 後的開放性問題則是讓學生自由填答,詢問他們最喜歡的部分,或者是他們對哪一 位同學的報告印象深刻等等。

122

123

(想對老師或同學說的其他的話)

一、學生喜歡融入地方感的課程,且認為對自己有幫助

從學生的回饋單中可以看出,班上有半數以上的學生在題目一:喜歡這個課程、

題目二:認為這個課程對自己有幫助,有62.5%的學生在這兩題都勾選非常符合,

沒有人勾選非常不符合。另外也有 50%的學生在題目八:希望之後有類似的課程 勾選非常符合。顯示學生普遍喜歡融入地方感的英文課程,因為對自己有幫助且希 望之後有類似的課程。

二、學生學會和地方相關的英語句型,且能夠介紹在地社區

在英語學習方面,題目五:課程結束後我可以用英文簡單的介紹自己住家附近 的景點,以及題目六:課程結束後我學會和自己生活的地方有關的英文單字,都有 43.7%的學生勾選非常符合。在課程結束後,學生自評認為自己可以完成在第一循 環以及第二循環中反覆練習的任務,達到當初設定的英語學習目標。

三、學生改變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而融入地方素材在課程中能否提升學生學習英文的興趣,在題目三:課程中出 現日常生活的事物,讓我覺得學習英文更容易(例如住家附近的地圖、社區的介紹),

有 56.2%的學生選擇非常符合。且勾選的人多為平常學習動機較低的學生(28、30、

36)。這和我在課堂中觀察到的學生表現是一樣的,貼近生活的地方素材能夠讓學 生想要繼續學習。

學生認為自己學會和地方相關的英文單字句型之後,對於英文的看法也有所

124

改變。有62.5%的學生在題目四:課程結束後我覺得英文課程可以幫助我解決生活 中的問題勾選大部分符合,剩下的其他學生則是勾選非常符合。由此可以知道學生 認為英文可以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而在題目七:課程結束後我 覺得開口說英文和人溝通沒有想像中困難,在大部分符合以及非常符合兩個選項 中則是都有37.5%的學生勾選。雖然仍有三人勾選不符合,一人勾選非常不符合,

但是我有特別看過勾選符合的學生中,大部分是平常學習動機低落,不願意開口的 學生,讓他們覺得開口說英文沒有那麼困難,改變他們的想法,已經是一件很棒的 事情。

貳、學生心得回饋

最後一題讓學生自由填寫心得的回饋中,班上同學分別對於課程中有印象的 部分、對於外籍教師、對於班上同學的報告表現給予回饋。

一、真實的英語情境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班上同學對於外籍教師的回饋都非常好,學生們紀錄了外師對自己說的話,也 表示能和外國人面對面的溝通是很難得的機會,讓人很緊張卻很有趣。

有老外這一點很特別,感覺很新鮮。因為平常在路上基本上不會見到老外。

(OB200521s26)

學生們對於課程中最有印象的部分也和外籍教師替大家複習的指路問路有關。

我最喜歡他問我們一些簡單的問題,因為大家都會很認真的回答他。

(OB200521s7)

125

最喜歡和外國人交流,用 google map 的時候。(OB200521s30)

大家一起看地圖的時候最有趣。(OB200521s34)

外籍教師最後詢問學生要怎麼從學校走到南機場夜市、東園街,這個情境讓學 生非常主動的去尋找答案,大家一起回想要走哪一條路、在哪一個路口轉彎才可以 走到。也順便一起想要怎麼用英文指路的句子向外籍老師說明。學生對於這個會出 現在真實生活中的情境展現了強大的動機。

二、真實的英語情境能夠促進學生的溝通能力

我覺得給外師上課對我的英文口說很有幫助。(OB200521s1)

跟外師說話,很緊張,不過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OB2000521s27)

見到平常生活中不會見到的外國人,學生自然的會好奇,想要了解對方的想法。

為了和對方有效的溝通會更努力的從腦海中擠出單字或句子,讓對方知道自己的 意思。學生們都非常努力的回憶之前學到的英文,想要和外籍老師聊天。

三、介紹在地景點能夠提升學生的地方感

比較特別的是有學生提到自己最喜歡的部分是在介紹的時候。

介紹的時候,講自己的感受,感覺很棒。(OB200521s2)

接著在我追問她為什麼感覺很棒時,她說她很喜歡和大家分享自己住的地方,

會覺得很開心,聽到別人介紹自己剛好喜歡的地方,也會很開心。

126

生:蠻喜歡這個課程的,覺得可以更認識自己住的地方。

師:但是你一開始選擇介紹的地方並不是你家附近的景點,為什麼妳介紹 比較遠的西門町?

生:對我來說它也是生活中會經過的地方。我覺得學到蠻多的,很喜歡。

但是前提是要認真做啦。不認真的話就會是複製貼上,沒什麼真的東西。

(SI200501s4)

在課程中學生需要介紹地方和分享彼此對地方感受,強化了學生對於地方的 認識以及情感,學生們對於這一部分的正面回應便是地方感轉變的開始。

參、觀課教師回饋

觀課教師 P 老師和 J 老師在課前和我討論課程設計時曾詢問我,在這一次的 行動研究課程中,希望學生在英語上最大的改變是在哪一部分?一開始我對於學 生的英語學習成效不敢抱太大的期待,所以在第一次的課程循環中只期待能夠引 起學生對於英語的學習興趣。事實上這一件事情已經很不容易了,而在第一次的課 程循環中,從學生回饋還有觀課教師的回饋中可以知道,學生對於英語的學習興趣 已經有所改變。

之前曾經看過庭瑋的課,學生普遍喜歡老師願意配合老師,但是在課堂上 還是可以看出有學生是對英語不感興趣的。感覺得出來有些人只是要完 成任務。但在這兩次的課程循環中可以看到,學生對於英語的學習興趣有 被點燃。學生因為生活化的教材,而更能夠投入到課程之中,更願意討論,

以前不願意討論的都勇於舉手(33、29)。課中學生對於英語的興趣都有很

127

明顯的改變。(OB200506t1)

有了第一次的嘗試,我對於融入地方素材在課程中更有自信,也知道這是一個 對的方向。在擬定課程目標時便希望在英語學習上再多一點,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 能力是課程整體的目標,而在每一節課的課程目標則是要讓學生學會,能夠使用相 關的單字語句型。不只是辨認,而是要能夠唸出來,用在句子之中。雖然我沒有在 課後安排紙筆測驗,要求學生可以背誦或默寫,但是我希望學生是可以更靈活的使 用英語。在第二次的課程循環中會花較多的時間讓學生反覆練習寫中英文介紹稿 以及小組內朗誦練習口說,就是為了確認學生都可以達到學習目標。

觀課教師在課後回饋中也有提到這一點,

雖然沒有安排考試測驗學生是否會背會寫,但是學生能夠使用英語去解 決生活中的問題便已經達成一開始的目標了。最後一節課,外師帶回到上 學期的地圖、指路句型,學生除了展現高度的學習興趣之外,他們也可以 用英語回答外師的問題。還是有一些人需要被提示,但是大部分的人是可 以用英語應答的。(OB200506t1)

在和外師對答時,便可以看出前幾節課練習的作用。外師詢問學生的問題 都很基本,例如詢問吃冰組喜歡什麼口味的冰,詢問喜不喜歡臭豆腐,這 些描述性的字學生在準備過程中都有接觸到,因此他們大多數都可以正 確的回答問題。他們也額外學到不少相關的單字,不一定會寫但是會用。

(OB200511t2)

以使用英語的課程目標來說,學生在兩次的課程循環之後,的確是有達到課程

128

目標的。能夠使用英語描述自己生活的地方,向他人介紹生活的家鄉,更能夠用英 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在課程中都有完成這些任務。

肆、小結

學生在回饋單中讓我知道融入地方素材後學生對於英文的學習動機與興趣有 所提升。在自由填答這一部分給我許多回饋,他們表現出來對於外籍教師的熱情,

和外國人溝通的興趣符合一開始研究的預期,卻熱情的遠超過我的想像。大家給外 師的回饋讓我了解到要在課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真實和外國人對談的情境,會讓他 們更有動力去開口說英文,使用英文。

而在訪談中學生提到的和大家分享感覺很棒的時候,更讓我看到學生在這樣 子分享與介紹的過程中慢慢累積起來的對於地方的認同與歸屬感。這也符合一開 始的研究設計,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事物,介紹這個地方的特別之處,讓更多人看 到自己家鄉的優點,會讓他們對於自己住的地方更有自信,也更有歸屬感。

而在訪談中學生提到的和大家分享感覺很棒的時候,更讓我看到學生在這樣 子分享與介紹的過程中慢慢累積起來的對於地方的認同與歸屬感。這也符合一開 始的研究設計,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事物,介紹這個地方的特別之處,讓更多人看 到自己家鄉的優點,會讓他們對於自己住的地方更有自信,也更有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