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童在閱讀理解策略問卷的整體表現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學童在閱讀理解策略問卷的整體表現

在「閱讀理解策略問卷」的實施方式上,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童均在實驗 教學前施行「閱讀理解策略問卷」前測,並於16 節教學活動結束後以相同題 目施以後測。兩組學童於實驗教學前後,在「閱讀理解策略問卷」施測結果 的分析如下:

一、「閱讀理解策略問卷」前測之整體表現

「閱讀理解策略問卷」前測每題有四個選項,給分方式依序是「幾乎沒 有」 1 分、「很少這樣」 2 分、「有時這樣」 3 分、「總是如此」 4 分,

總分介於 24 ~ 96 分,實驗組學童的平均得分為 53.58 分,對照組學童的平 均得分為 54.57 分,結果如下表:

表4-2-1 「閱讀理解策略問卷」實驗組和對照組前測總分平均

組別 前測總分平均 總分平均/題數 標準差 實驗組 53.58 2.23 15.12 對照組 54.57 2.27 12.92 經獨立樣本 t 考驗,發現結果為

p=

.750>.05,所以未達顯著,顯示實 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童在「閱讀理解策略問卷」的前測成績上並無明顯的差 異,達到隨機分派文本的效果。獨立樣本 t 考驗結果如表 4-2-2 所示:

表4-2-2 「閱讀理解策略問卷」實驗組和控制組前測獨立樣本 t 考驗 組別 前測總分平均 標準差 人數

t

P

值 實驗組 53.58 15.12 41

-.319 .750 對照組 54.57 12.92 42

二、「閱讀理解策略問卷」後測之整體表現

「閱讀理解策略問卷」後測每題有四個選項,給分方式依序是「幾乎沒 有」 1 分、「很少這樣」 2 分、「有時這樣」 3 分、「總是如此」 4 分 總分介於 24 ~ 96 分,實驗組學童的平均得分為 64.48 分,對照組學童的平 均得分為 57.23 分,結果如下表:

表4-2-3 「閱讀理解策略問卷」實驗組和控制組後測總分平均

組別 後測總分平均 總分平均/題數 標準差 實驗組 64.48 2.69 13.99 對照組 57.23 2.38 14.23

經獨立樣本 t 考驗,發現結果為

p=

.022<.05,所以達到顯著,顯示實 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童在「閱讀理解策略問卷」的後測成績上有所差異。獨 立樣本 t 考驗結果如表 4-2-4 所示:

表4-2-4 「閱讀理解策略問卷」實驗組和控制組後測獨立樣本 t 考驗 組別 後測總分平均 標準差 人數

t

P

值 實驗組 64.48 13.99 41

2.339 .022 對照組 57.23 14.23 42

p

<.05

三、「閱讀理解策略問卷」整體表現之共變數分析

(一)組內迴歸同質性檢定

由表4-2-5 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結果為

p

=.437>.05,因此未達顯著 水準,符合同質性考驗之假設,因此可進行共變數分析。

表4-2-5 「閱讀理解策略問卷」前測與教學法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 來源 型Ш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檢定

P

前測*教學法 123.797 1 123.797 .611 .437

(二)「閱讀理解策略問卷」之共變數分析

由表4-2-6 共變數分析摘要表可知,在排除「閱讀理解策略問卷」前測分 數影響的情況下,兩組學生在「閱讀理解策略問卷」之後測分數的表現上具 有顯著差異(F=5.461,

p

=.022<<.05)。結果顯示出實施交互教學法的學 童表現優於未實施交互教學法的學童表現。

表4-2-6 「閱讀理解策略問卷」之共變數分析

變異來源 型Ш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檢定

P

組內(教學法) 1100.698 1 1100.698 5.461 .022 組間(誤差) 1612.263 80 201.541

全體 324254.000 83

p

<.05

四、「閱讀理解策略問卷」各策略之共變數分析

本研究中,將「閱讀理解策略問卷」試題分成四個不同策略:預測、提 問、澄清及摘要,其中「預測」策略有5 題,「提問」策略有5 題,「澄清」

策略有9 題,「摘要」策略有5 題。以下分別以四個策略作共變數分析討論。

(一)組內迴歸同質性檢定

共變數分析前先進行組內回歸係數檢定,得到結果如表4-2-7 ,各策略前 測與教學法的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結果為:「預測」F=.523,

p

=.472

>.05。「提問」F=.024,

p

=.878>.05。「澄清」F=1.784,

p

=.185>.05。「摘 要」F=3.598,

p

=.061>.05。四個策略皆未達顯著水準,符合同質性考驗之 假設,因此可進行共變數分析。

表4-2-7 「閱讀理解策略問卷」之各策略前測與教學法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 定

來源 型Ш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檢定

P

預測前測*教學法 8.084 1 8.084 .523 .472 提問前測*教學法 .286 1 .286 .024 .878 澄清前測*教學法 55.717 1 55.717 1.784 .185 摘要前測*教學法 43.838 1 43.838 3.598 .061

(二)「閱讀理解策略問卷」之「預測」策略共變數分析

在「預測」策略中,實驗組學童後測的平均分數為12.34 ,對照組學童 後測的平均分數為12.05 ,由表4-2-8 共變數分析結果可知,在排除「閱讀理 解策略問卷」之「預測」策略前測分數影響的情況下,兩組學生在「閱讀理 解策略問卷」之「預測」策略的後測分數的表現上並無顯著差異(F=.119,

p

=.731>.05)。結果顯示出實施交互教學法的學童在「預測」策略的表現未 明顯優於未實施交互教學法的學童表現。

表4-2-8 「閱讀理解策略問卷」之「預測」策略共變數分析

變異來源 型Ш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檢定

P

組內(教學法) 1.832 1 1.832 .119 .731 組間(誤差) 1229.075 80 15.363

全體 13570.000 83

(三)「閱讀理解策略問卷」之「提問」策略共變數分析

在「提問」策略中,實驗組學童後測的平均分數為14.17 ,對照組學童 後測的平均分數為12.52 ,由表4-2-9 共變數分析結果可知,在排除「閱讀理 解策略問卷」之「提問」策略前測分數影響的情況下,兩組學生在「閱讀理 解策略問卷」之「提問」策略的後測分數的表現上有顯著差異(F=4.730,

p

=.033<.05)。結果顯示出實施交互教學法的學童在「提問」策略的表現優 於未實施交互教學法的學童表現。

表4-2-9 「閱讀理解策略問卷」之「提問」策略共變數分析

變異來源 型Ш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檢定

P

組內(教學法) 56.415 1 56.415 4.730 .033 組間(誤差) 954.134 80 11.927

全體 15775.000 83

p

<.05

(四)「閱讀理解策略問卷」之「澄清」策略共變數分析

在「澄清」策略中,實驗組學童後測的平均分數為24.56 ,對照組學童 後測的平均分數為21.55 ,由表4-2-10 共變數分析結果可知,在排除「閱讀 理解策略問卷」之「澄清」策略前測分數影響的情況下,兩組學生在「閱讀 理解策略問卷」之「澄清」策略的後測分數的表現上有顯著差異(F=5.788,

p

=.018<.05)。結果顯示出實施交互教學法的學童在「澄清」策略的表現優 於未實施交互教學法的學童表現。

表4-2-10 「閱讀理解策略問卷」之「澄清」策略共變數分析

變異來源 型Ш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檢定

P

組內(教學法) 182.536 1 182.536 5.788 .018 組間(誤差) 2523.075 80 31.538

全體 46778.000 83

p

<.05

(五)「閱讀理解策略問卷」之「摘要」策略共變數分析

在「摘要」策略中,實驗組學童後測的平均分數為13.41 ,對照組學童 後測的平均分數為11.12 ,由表4-2-11 共變數分析結果可知,在排除「閱讀 理解策略問卷」之「摘要」策略前測分數影響的情況下,兩組學生在「閱讀 理解策略問卷」之「摘要」策略的後測分數的表現上有顯著差異(F=8.682,

p

=.004<.05)。結果顯示出實施交互教學法的學童在「摘要」策略的表現優 於未實施交互教學法的學童表現。

表4-2-11 「閱讀理解策略問卷」之「摘要」策略共變數分析

變異來源 型Ш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檢定

P

組內(教學法) 109.208 1 109.208 8.682 .004 組間(誤差) 1006.282 80 12.579

全體 13577.000 83

p

<.05

五、研究討論

由表4-2-6 可知,本研究在「閱讀理解策略問卷」的部份,實驗組學童的 分數表現與對照組學童有顯著差異,此結果與Payne 和Manning(1992)及黃 瓊儀(1996)之研究結果一致,表示交互教學法能幫助學童在閱讀知識的學 習與能力的提升上達到成效,在活動中所使用的閱讀策略明確發揮了其實質 的效果。分析可能原因如下:

(一)明確易懂的策略教學

在示範教學活動中,教師對每個策略的使用方式、原則及使用時機,均 詳細說明,並在示範後,提供學生練習的機會,加上策略本身簡單易學,因 此,實驗組學童在策略的理解及應用上,顯然較對照組學童有更明確的想法。

(二)提供充分練習的機會

了解策略的原則與概念後,在策略的練習上亦是重要的一環。因此,除 了在示範教學中提供學生四種策略來分別練習,在整個主題教學活動中,實 驗組學童透過老師的介紹與指導,反覆應用策略的技巧,給予獨立練習及自 我檢視的機會,這對學生建立策略使用的習慣有絕對的幫助。

另外,而在「閱讀理解策略問卷」各細項分析中,「提問」、「澄清」、

「摘要」策略達到顯著差異,「預測」策略並無顯著差異。分析可能的原因 如下:

(一)教學媒體的使用影響

在開始的研究計畫中,使用單槍投影的方式來呈現教材,主要是希望能 避免學生分散注意力,而致教學的效果未達成。但有可能也因此影響到學生 預測策略的應用,因為教學者在要求學童依標題及圖片進行預測活動時,單 槍放映的速度未必能符合每一位學生閱讀的速度,部分學童有可能因此無法 確實觀察到每一頁的內容而影響其預測的意願,造成策略使用上的缺失。

(二)學生閱讀的習慣及意願

比較學童填寫的「交互教學回饋問卷」統計結果,在對學童自我認知最 有幫助的策略一項中,「預測」策略獲得較少的票數,可能部份學生在進行 閱讀活動時,會直接進行閱讀行為,對於先翻閱讀文本或文章來預測的動作 覺得沒有其必要性,因此造成實驗組學童在預測一項與對照組表現無明顯差 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