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學習與滿意度的意涵

教育的過程來自於「學習」,然學習是學生成長的歷程。學習(learning)乃是教育 心理學上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個體經由練習或經驗使其行為產生較持久改變的歷程

(張春興、林清山,1989)。(施良方,2005)學習是指學習者經由練習或經驗所行使 其行為、能力和心理傾向產生較持久改變的歷程。在學習的過程中如何擁有愉悅的感受 就是我們所稱的滿意。事實上「滿意度」是一個抽象的名詞,其意涵又因目的與對象的 差異而產生不同的定義,學習滿意度(learning satisfaction)指的是學習者對於學習整體 所產生的感受,此種感覺是來自學習過程中是否能讓學習者感到愉快,以及學習成果是 否能讓學習者滿足其需求的主觀感受(Tough,1982)。滿意是一種心理的滿足與快意(辭 海,2005)。這是一種個體感受,可以說是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的心理感受。當一個團 體對其成員具有高度吸引力時,即顯示該團體中的人員對其所屬團體具有滿意的積極反 應導向;「達成希望」、「滿足或高興的心理狀態」、「喜悅的經驗、事實或情境」、「免除 懷疑、不確定或不安」( T h e O x f o r d E n g l i s h D i c t i o n a r y , 1933) 。曾兆興(2010)

提到學習滿意度:「從事喜愛的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感受或態度,能激勵個人有動 機的學習,持久性的學習,誘發正向的學習態度,最終能滿足個人的需求與期望」。陳 慧玲(2015)內在主觀感受與外在學習的相關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稱為學習滿意度。

在學習活動的進行中所呈現的學習滿意度是一種內在狀態,促使個體達成原本的願 望和需求,最令大家知曉的就是馬斯洛的需求理論,(Maslow,1970)認為人類的行為皆源 自於需求,且對於人類的動機持有整體及分層的看法。1940年代中葉Maslow提出需求層次論,

發展至今需求理論仍然是最重要的激勵理論之一,滿足於本能的需求之後才能逐層達到最高層 次的自我實現如表2-2-1所示。

需求層次理論上下層往往是相互重疊,並非井然有序的漸進排列,因個別因素所呈 現不同的狀態,促使個體需求有別。因此有些人始終停留在心理與安全的需求而心感滿 足,也有人則是自尊比安全需求來得重要。每個人都有滿足需求的必要,低層次的需求 滿足後,才能導致高層次需求的滿足。另從生物的觀點提出需求動機層次說明如圖2-2-1

所示,因此,Maslow的動機理論被稱為「需求層次論」,又因為動機層次的升高是以需 求的滿足為基礎,所以他的理論也稱為「需求滿足論」(張春興,1994)。前者屬於個 人身體必須的基本需求,當需求匱乏無法得到滿足時,才會激起個體追求滿足的行為,

一旦匱乏動機滿足後,個體便朝向成長動機來追求較高層次的自我實現,也就是個人的 後設需求(蔡培村、武文瑛,2013)。

表 2-2-1 Maslow 需求層次論

需 求 層 次 生理與心理需求的實現

高層次 第五層次 個人自我理想的實現 第四層次 自重和被人尊重的需求 低層次 第三層次 歸屬感和親密關係的需求

第二層次 生理與心理基本需求的實現 第一層次 生理需求的基礎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學中是否能讓學習者感到愉快,以及學習成果是否能讓學習者感到滿足其需求的主 觀感受習的過程中個體達成需求與願望時所感受的滿意程度,即為學習滿意度。此種感 覺是來自於學習過程(Tough,1982;李麗美,2002)。

生 理 安 全 愛與隸屬 自 尊

自我 實現

成長動機

匱乏動機 基本需求

後設需求

圖 2-2-1 Maslow 需求動機層次圖

資料來源:蔡培村、武文瑛(2013)。領導學理論與實務,頁256。高雄市:麗文文化。

本研究針對「學習」與「滿意度」就國內、外學者所提之定義做了以下歸納;並以 簡表列述於後,如表 2-2-2 與 2-2-3 所示。

表 2-2-2 國內、外學者對於學習的定義

學 者 定 義 H i l t z (1997) 成績是學習成效中最普遍的衡量指標。

鄭采玉(2008) 學習過程中,引起、維持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並且在學習活動中,

促使其自發地投入心力、朝向所預定的學習目標的心理歷程。

陳啟明、邱政峰

(2009)

維持學習活動並繼續使其行為朝向學習目標的心路歷程,是學習行 為的內在因素。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表2-2-3國內、外學者對於滿意度的定義

學 者 定 義

Martin(1988) 個人獲得某一經驗之期望,及個體感受到經驗的實際結果之間的ㄧ 致性,當他感到相等或超過所期望,便覺得滿意。

許文敏(2000)

指學生對學習活動內容、方式、過程及結果的感受態度,該感受或 態度若符合其期望水準,是為滿意;不符合其期望水準,則為不滿 意。

張春興(2002) 就是個體動機受到促動下的行為,在達到所追求目標時產生的ㄧ種 內在狀態,也是個體慾望實現時的心理感受。

游聰吉(2007) 指個人對於從事環境中實際可獲得的價值,與預期效果中應獲得的 價值之間的差距。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綜觀以上學者對於「學習」與「滿意度」的定義可說是:為達成普遍的成績衡量過 程中完成學習目標,並從中依追求目標過程中獲得的心理感受。學習滿意度可說是衡量 學習成果及學習者在學習上是否滿足的重要指標,也是激發學習者動機並作為課程設計 或效能成功與否的判斷標準(施台珠,2006);本研究彙整將支持著學習滿意度的理論

依表2-2-4學習滿意度的相關理論述明於後。

表2-2-4學習滿意度的相關理論

理 論 學者/年代 定 義

需求理論 Maslow/1970

人類行為需求可分為五個層次,自低至高分別為: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

愛與隸屬需求(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s)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

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

雙因子理論

Herzberg/1957

認為人類的需求是二元性的:

1、是動物性的需要,即避免痛苦;亦即「保健因素」。

2、是人性的需要,即心理成長;也就是「激勵因素」。

Domer/1983

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的「激勵因素」是學生本身內在 的因素,如學習成就感、教師與同學的認可、學習本 身等。而影響學生學習不滿意的外在「保健因素」主 要是學習環境,如學習環境、人際關係、學校機構 的行政措施等。

一致模式

理 論 Boshier/1971

教育上指出「內在自我不一致」與「匱乏動機」的關 係,自我和其他變項不一致即與中途退學有關,也就 是對教育較為不滿意;而「成長動機者」即為「自我 接受者」,故自我與他人相互一致,對教育環境較感 到滿意。

表2-2-4學習滿意度的相關理論(續上頁)

理 論 學者/年代 定 義 投入

產出

理 論

Bowles/1976 以教育經濟學的理論為基礎,來探討學生學習滿意度 的理論,係將學校當作一個生產體系,以教育的投入 及產出衡量學校教育的品質和效益。

差異理論

Domer/1983 學生學習的滿意度取決於個人的「期望水準」與「實 際所得的結果」相比較後的差異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綜合以上理論得知,各學者均指出學習滿意度源於學習者個人的需求、特質以及外 在學習環境等因素交互作用而來,因此學習者個人對學習滿意度唯有學習者實際所得結 果是否相對符合自我所期望而定。而學習滿意度亦是多面向所形成,影響學生滿意度因 素是綜合性的。除學生個人因素外,家庭環境成長背景、學習環境、同儕間相處情況、

學校情境因素、教學者等都會對學生學習滿意度產生影響作用。除此之外學生在學習動 機及興趣、學習策略、學習態度、教師專業知能、教學技巧與方法及教學態度上也具有 相對性影響。

二、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學習滿意度進行相關的研究,以做為未來教學或有關單位教育政策之參考,進而改善其

生活教育等層面;學生因素包含構面:人際關係、學習成果、生涯規劃等構面。研究者 依據上述相關構面進行研究,探討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狀況。

透過各學者所提出之學習滿意度研究構面,研究者將各項構面進行分析,如表 2-2-7 所呈現之構面,在分析表的研究構面中瞭解各研究者的研究趨向。本研究在學習滿意度 構面的設計上,擬針對本研究對象其特性加以選擇,並參考表 2-2-7 學習滿意度研究構 面分析作為本研究分析構面。其分析構面包括:「學校因素」、「教師因素」、「學生因素」

作為學習滿意度之分析;另參考(陳秀英,2013)的「新北市高職美容科學生學習滿意 度調查之研究問卷」,改編來做為本研究測量僑生學習滿意度的工具。

表 2-2-7 學習滿意度研究構面分析

學 習 滿 意 度 研 究 構 面 分 析 學習滿意度

研究構面 學 者

(年代)

學 校 因 素 教 師 因 素 學 生 因 素 行政服務 環境

/ 實習設備

生活輔導 實習實施 班級管理 學習環境 學校行政 教師教學 課程教材 生活教育 學習成果 生涯規劃 人際關係

涂國祥(2002) * * * * * * * *

周建裕(2005) * * * * * * *

施台珠(2006) * * * * * * *

周幸莉(2011) * * * *

陳秀玲(2013) * * * * * *

賴怡婷(2013) * * * *

謝政達(2013) * * *

*代表各研究者所實施研究之構面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