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僑生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__以新北市某高職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僑生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__以新北市某高職為例"

Copied!
1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 體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僑生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_以新北市某高職為例. 研 究 生:王淑玢 指導教授:程紹同. 中華民國 106 年 6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僑生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_以新北市某高職為例 2017年6月 研 究 生:王淑玢 指導教授:程紹同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僑生來臺就學對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習滿意度之現況;並比較其不同 背景變項上之差異及探討僑生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習滿意度之關係。本研究以輪調專班 二、三年級僑生為研究對象,共計 213 位。並以「導師領導行為量表」 、 「學習滿意度量 表」、「個人基本資料」等三部分為研究工具,採用問卷調查法,總共發出問卷 213 份, 實際回收 213 份問卷,有效問卷 204 份,回收有效問卷率為 96%。所蒐集之相關資料進 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結果: 一、新北市某高職輪調式建教專班僑生對導師領導行為之現況呈現認同。 二、新北市某高職輪調式建教專班僑生對學習滿意度之現況呈現滿意。 三、新北市某高職輪調式建教專班僑生對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習滿意度呈現正相關。. 關鍵詞:僑生、輪調式導師、導師領導行為、學習滿意度. iii.

(3) The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Satisfac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A Case Study of A Vocational School at New Taipei City June 2017 Student:Wang,Shu - Feng Adivsor:Cheng,Shao - Tung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Taiwan Overseas Chinese tutor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Students’Satisfaction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verseas Chinese tutor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the degree of student'satisfaction on learning and compare their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this study, The subjects were 213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of class two and rotation second and three.The "mentor leadership behavior scale"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scale" are as the research tools. A total of 213 questionnaires were actually distributed, 204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96%).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1. The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recognized the montor lendership behavior of their tutoring teachers. 2. The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Satisfied with their learning at school. 3. There is positively corre lated of the mentor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for the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at New Taipei City.. Key words: Overseas Chinese, rotation type tutor, mentor leadership behavior, learning satisfaction. iv.

(4) 謝 誌 這是一段令人難忘的學習歷程。 感謝師大體研所給我這麼好的環境學習,感謝所有授課教授的教誨,這是充滿挑戰 令人難忘的進修生活。首先我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程紹同博士,何其有幸進入程門這個 大家庭,若不是師父的諄諄教誨沒有今天的這一篇論文誕生;從進入師大進修的過程中 師父帶領著我們開拓了學術的視野,在這段當研究生的日子裡曾經想過放棄學業但師父 仍不厭其煩的提點,讓當下的我除了愧對師父更感到抱歉,能夠受良師的教導更是擔任 教職的我所要學習的典範。這段學習讓我體悟了許多自己從未發現的問題和做事方法, 看到自己的缺點,也讓我知道堅持是一種責任。 感謝學校董事長王傳亮先生的認同,讓我的題目和研究對象可以明確的決定順利進 行研究。另外,感謝兩位口試委員__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錢紀明老師以及長榮大學陳安妮 老師,二位老師在百忙中仍然對本論文細心審閱,並給予淑玢寶貴意見,讓論文得以更 臻完善,師恩情重,學生銘記於心,在此謹致上最誠摯的敬意和感謝。 在這段曲折的學習過程中,更感謝曾經幫過淑玢的程門師兄弟姐妹們和一同進修的 同學時常在 LINE 上的支持與鼓勵。感謝芳德學長、瑋瑀、淑美、巧怡、雅欣和我 的家人。母親陳秀女士、大哥文彬和三姊家蓁更在我寫作、口試期間即時的勉勵和照顧, 二姊稑淇、四姊淑珣還有妮妮在口試期間對我的協助,讓我關關難過關關過。 經歷了這一階段不管是撞牆期還是驟死戰,最後,謹以本論文獻給我敬愛的恩師程 紹同教授、陳明發老師、許素琴老師、陳進龍教授、蘇威任師父還有爸媽以及我摯愛的 家人瓊姊雖然您離開了我們,可我永遠記得您在我求學時的支助和肯定,感謝您們的栽 培與支持鼓勵,讓我得以完成學業及論文向前再度邁進。感恩有您們的一路相挺,在此 謹以這篇論文獻給我最親愛的各位!願與您們一同共享我的喜悅與榮耀。 王 淑 玢. 謹誌. 於 國立臺灣師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 中 華 民 國 v. 2017. 年. 6. 月.

(5) 目 次.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i 論文授權書…………….……………………………………….…..…………………………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謝誌………………………………………………………………………….…………………v 目次………………………………………………………………….…………...……………vi 表次…………………………………………………………………………………..………ix 圖次…………………………………………………………………................…….………x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研究範圍…….….….…...……………………………………………………4. 第五節. 研究限制………...…………………………………………………………5.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5. 第貳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導師領導行為之相關理論與研究…………………………………………6. 第二節. 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理論與研究……………………………………..……16. 第三節. 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文獻探討……………………………24. 第四節. 本章總節……………………………………...………………..…..…………26 vi.

(6) 第參章. 研究方法…...…………………………………..……………………27. 第一節. 研究架構……………………………………………………………………27. 第二節. 研究流程………………………………………………………………..……29. 第三節. 研究對象……………………………………………………………………30. 第四節. 研究工具……………………………………...………………..…..…………31. 第五節. 實施程序…………………………………...……………..…………..………35. 第六節. 資料處理方法………………………………………………………………36.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37. 第一節. 高職僑生背景之現況分析………………….………………………………37. 第二節. 高職僑生對導師領導行為現況分析………………………………………43. 第三節. 高職僑生對學習滿意度現況分析…………………………………………63. 第四節. 高職僑生對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分析………………8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84. 第一節. 結論………………………………………………………………………84. 第二節. 建議… …… ……… ……………………… ……………………..……84. 參考文獻…...………………………………………………………………86 一、中文部分…………………………………….………………………………86 二、英文部分…...…………………………………………………………………90. 附錄ㄧ…...………………………………………………………………92. vii.

(7) 附錄二…...………………………………………………………………100. 附錄三…...………………………………………………………………106. 個人小傳...………………………………………………………………112. viii.

(8) 表 次. 表 2-1- 1 國外學者對於領導概念較具代表性的定義……………………………..………..7 表 2-1- 2 國內學者對於領導概念較具代表性的定義……………………………..………..8 表 2-1- 3 領導理論發展與研究趨勢……………………………………………...…...…….11 表 2-1- 4 國內、外學者對於轉型領導的定義…………………………………...…...…….13 表 2-1- 5 國內、外學者對於交易領導的定義…………………………………...…...…….14 表 2-2- 1 Maslow 需求層次論 ………………………………….…..……………………. 17. 表 2-2- 2 國內、外學者對於學習的定義……………………….…..………………………18 表 2-2- 3 國內、外學者對於滿意度的定義…………………….…..………………………18 表 2-2- 4 學習滿意度的相關理論…………………………….…..…………………………19 表 2-2- 4 學習滿意度的相關理論(續上頁)……………….…..…………………………20 表 2-2- 5 學者對於學習滿意度的定義………………………………….…..……………….21 表 2-2- 6 學習滿意度研究構面………………………………….…..……………………….22 表 2-2- 7 學習滿意度研究構面分析………………………….…..………………………….23 表 2-3- 1 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文獻探討…….…..……………………….…24 表 2-3- 1 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文獻探討…….…..……………………….…25 表 3-3- 1 研究樣本人數分配表……………………………….…..………………………….30 表 3-4- 1 導師領導行為量表各構面題目分配表…………….…..………….………………32 表 3-4- 2 學習滿意度量表各構面題目分配表………………….…..…………………….…33 表 3-4- 3 問卷研究工具學者專家組合表……………………….…..…………………….…34 表 4-1- 1 高職僑生背景變項分析表…………………………………………………………40 表 4-1- 1 高職僑生背景變項分析表(續上頁)……………………………………………41 表 4-2- 1 高職僑生「性別」變項在僑生導師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表……………………43 表 4-2- 2 高職僑生「年齡」變項在僑生導師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表……………………44 表 4-2- 3 高職僑生「國籍」變項在僑生導師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表……………………45 表 4-2- 3 高職僑生「國籍」變項在僑生導師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表(續上頁)………45 表 4-2- 4 高職僑生「就讀年級」變項在僑生導師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表………………47 ix.

(9) 表 4-2- 5 高職僑生「就讀不同科別」變項在僑生導師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表…………48 表 4-2- 5 高職僑生「就讀不同科別」變項在僑生導師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表(續上頁 )……………………………………………………………………………………49 表 4-2- 6 高職僑生「班導師性別」變項在僑生導師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表……………50 表 4-2- 7 高職僑生「班導師任教科目」變項在僑生導師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表………51 表 4-2- 7 高職僑生「班導師任教科目」變項在僑生導師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表(續上 頁)…………………………………………………………………………………52 表 4-2- 8 高職僑生「是否在臺有親友」變項在僑生導師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表………53 表 4-2- 9 高職僑生「未來規劃繼續留臺升學」變項在僑生導師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表 ….…………………………………………………………………………………54 表 4-2-10 高職僑生「未來規劃繼續留臺工作」變項在僑生導師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 表…….……………………………………………………………………………55 表 4-2-11 高職僑生「為了來臺就學才學華語」變項在僑生導師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 表………………………………………………………………………….………56 表 4-2-12 高職僑生「來臺就學前就已具備華語溝通能力」變項在僑生導師領導行為 之差異分析……………………………………………………………….………57 表 4-2-13 高職僑生「來臺就學最主要目的是能學一技之長」變項在僑生導師領導行 為之差異分析表…………………………………………………………………..58 表 4-2-14 高職僑生「入學前曾從事與就讀科別之相關工作經歷」變項在僑生導師領導 行為之差異分析表………………………………………..………………………59 表 4-2-15 高職僑生「來臺就學最主要目的是透過建教實習賺錢」變項在僑生導師領導 行為之差異分析表.………………………………………………………………60 表 4-2-16 任教體育科導師與任教其他科目導師在領導行為之分析表………………….62 表 4-3-1 高職僑生「性別」變項在僑生學習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63 表 4-3-2 高職僑生「年齡」變項在僑生導師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表……………………64 表 4-3-3 高職僑生「國籍」變項在僑生學習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65 表 4-3-3 高職僑生「國籍」變項在僑生學習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續上頁)…………66 表 4-3-4 高職僑生「就讀年級」變項在僑生學習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67 表 4-3-5 高職僑生「就讀不同科別」變項在僑生學習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68 表 4-3-5 高職僑生「就讀不同科別」變項在僑生學習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續上頁)……69 x.

(10) 表 4-3-6 高職僑生「班導師性別」 變項在僑生學習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69 表 4-3- 7 高職僑生「班導師任教科目」變項在僑生學習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70 表 4-3- 7 高職僑生「班導師任教科目」變項在僑生學習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續上頁) 71 表 4-3- 8 高職僑生「是否在臺有親友」變項在僑生學習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71 表 4-3- 9 高職僑生「未來規劃繼續留臺升學」變項在僑生學習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72 表 4-3-10 高職僑生「未來規劃繼續留臺工作」變項在僑生學習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73 表 4-3-11 高職僑生「為了來臺就學才學華語」變項在僑生學習滿意度之差異分析表…74 表 4-3-12 高職僑生「來臺就學前就已具備華語溝通能力」變項在僑生學習滿意度之差 異分析表………...…………………………………………………………………75 表 4-3-13 高職僑生「來臺就學最主要目的是能學一技之長」變項在僑生學習滿意度之 差異分析表……………………………………………...…………………………76 表 4-3-14 高職僑生「入學前曾從事與就讀科別之相關工作經歷」變項在僑生學習滿意度 之差異分析表…………………………………………………………...…………77 表 4-3-15 高職僑生「來臺就學最主要目的是透過建教實習賺錢」變項在僑生學習滿 意度之差異分析表…………………………………………………………...……78 表 4-3-16 任教體育科導師與任教其他科目導師在學習滿意度之分析表…………...……80 表 4-4- 1 高職僑生對導師領導行為之描述性統計分析表…………………………………81 表 4-4- 2 高職僑生對學習滿意度之描述性統計分析表……………………………………82 表 4-4- 3 高職僑生對僑生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習滿意度相關分析…………………………83. xi.

(11) 圖 次. 圖 2-1-1 領導者的充分權力分析……………………………………………………10 圖 2-1-2 LBDQ 四象限圖.……………………………………………………………12 圖 2-1-3 轉型領導與互易領導策略交互應用圖……………………………………15 圖 2-2-1 Maslow 需求動機層次圖…………………………………………………17 圖 3-1-1 研究架構圖………………………………………………………………28 圖 3-2-1 研究流程圖………………………………………………………………29. xii.

(12) 第壹章 緒論 本研究主要探討僑生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本章共分為六節;第 一節研究背景、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範圍、第五節研究限制 以及第六節名詞操作性定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在「化僑力為國力」的施政主軸下,政府致力於僑生政策的創新轉型與強化,積極 開創多元升學管道,擴大推行僑生產學合作專班,僑生政策以此為基礎,僑生來臺人數 日增。經向行政院提出「強化攬才、育才、留才、用才政策-開拓海外僑生生源及相關 規劃案執行計畫」專案報告並核定(僑務委員會,2016)。因此僑生招收已是趨勢,教 師的教學對象不再只有臺生。教師執行學生的學習大部份受學校養成,教師個人在教育 活動中,就教育功能之發揮、教育績效之彰顯而言,常居於幕後之地位(吳清山、李錫 津、劉緬懷、莊貞銀、盧美貴,2002)。在組織中這些幕後功臣接受學校聘任使學校得 以順利運作,並擔任不同的兼任職務,各司其職。無論是從事專任教學工作的專任教師 或是兼任導師工作的教師們,無不是在自己專業領域克盡職責地帶領學生學習。「專任 教師」和「導師」最大的不同之處,從上班打卡時間的不同、上課基本鐘點節數的差異 甚至於學生在校的生活常規要求等等,這些工作制度的分別對教師工作兼職有了界定; 導師與學生相處的時間最長,而且管理學生的大小事務繁瑣到難以計算,除了在校的生 活常規需要叮囑端正品性操守外,在課業上更必須給予教導與指正,「導師」可說是學 生在學校的家長。導師在教育現場成為與學生接觸的第一線,不僅是課程進行,其他非 正式課程的時間,也有極高的頻率與學生朝夕相處,因此師生關係對學生產生影響,絕 對不可忽視(王秀齡,2016)。學生一天的生活作息時間絕大部分是在學校度過,相對的 導師也是輔導學生工作相對較多的人,導師經常要保持正面樂觀的態度面對學生,為了 學生和學校行政進行班務協調溝通,更要為了學生問題和家長聯絡訪談。導師的角色除 了是一位卓越的社交人員外,本身還必須不斷地讀書進修,以獲得最新的教育方法、心 1.

(13) 理治療、課程設計,各項專業知能的研修以利協助學生學習以及積極適應這個多元的社 會,進而提升其班級領導的效能(吳清山、李錫津、劉緬懷、莊貞銀、盧美貴,2002)。 「導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一般任課教師的角色有了顯著的不同,在學 生從適應環境到學習都在透過導師的引導而獲得指引,促進學習成效。有某些導師,在 其職業生涯中所帶領過的班級,學生均能表現出較強之學習動機與良好的班級氣氛,而 某些導師則反之(潘怡愷,2016)。在學生的學習歷程中,其學習動機是否也受到不同 性別和任教科目的導師領導行為,而對學生學習有了不同的影響和差異?針對大臺北地 區高級職業學校導師工作進行的研究發現,不同性別的高職導師在導師工作尚無顯著差 異性,唯公私立學校受試者因學校分屬不同體制,在「學生教育與輔導」 、 「班級處理及 班級經營」 、 「親師生溝通與需求協助」三個層面不同所測試結果,私立學校導師表現優 於公立學校(王秀齡,2016)。研究者本身因長期任教於私立學校更能理解在公、私立 制度的不同要求下,私立學校教師戰戰兢兢的經營自己的工作,並養成積極和負責任的 工作態度,尤其是遇到校風嚴謹的學校更是如此。 由於研究者接受過體育專業之訓練,自擔任教職工作以來,首次接受學校安排擔任 兼任僑生導師的職務,感覺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學生好比是運動選手,尤其在僑生接 觸新的學習環境若不規劃教導,他們會無所適從,導師就如同教練,教練的領導是影響 運動員的效果,也是掌握運動員成績進步的關鍵之一(郭偉志、蕭存沂,2009)。又教師 在教學情境中之角色行為,相當於團體的領導者,導師運用其引導、激勵、權威等方式 管教學生,在管教輔導學生以及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行為進行評量。學生在校生活時間 一天幾乎超過八小時,班級是主要的學習場域與成長環境,而導師則是班級活動的主導 人物,藉由有效的領導,可建立良好的班級氣氛,可謂是班級團體的領導人物(錢玉玲, 2010)。導師課堂上所表現的行為是否對學生的學習有所助益?研究者本身所任教科目 體育科為例說明,體育課是以身體大肌肉活動為主的動態教學,學習的過程中對每一個 學生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影響,但學生在透過教師的教導、說明、示範而產生興趣或學習 動機,進而產生對體育學習的差別興趣。是否依導師的任教科目不同對學生的學習影響 亦有差別?高職生面對重要他人,除了家長、同儕之外,在校期間相處最久的師長就是 2.

(14) 導師,而導師對學生的輔導與協助,雖然沒有量化的數據可供參考,但卻有不少報導揭 示導師角色的重要性(王秀齡,2016)。教師是教育政策最基層的執行者,是教育崗位 上最前線的工作者,教師在班級上所進行一切活動,皆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而其中 又以「導師」影響最鉅(潘怡愷,2016)。 僑生如果能透過導師所營造的理想環境學習,在未來的人生規劃也將受到導師的影 響,而導師不同領導的風格所帶領出來的學生表現也會展現出不同的學習成效。本研究 對象為一批離鄉背井來臺就讀的僑生,在學習上的衝擊因素各有不同(吳武典,1979) 研究指出,教師的領導方式若能符合學生期望,其學業成就及學習滿意度也愈高。導師 是該班授課節數最多的教師,而且不僅在課務上指導學生,還必須負責生活、輔導等相 關工作。導師不只是個教學者,尚扮演了諮商員、社會工作者、協調者、溝通者、調查 者、仲裁者、控制者、顧問、朋友、諮詢者、協助者、監督者等角色(潘怡愷,2016)。 僑生導師若真能做好這些工作,那麼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滿意度將是顯著的。教育如果是 一種商業行為,那麼在校園中的學生就是顧客,如果學生的學習能達到滿足,以目前招 生不易的狀況對學校招生即是最佳宣傳,也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實力,因此,重視學生 的學習滿意度,更是提昇學校辦學績效的重點。 教學是一種師生互動歷程,教師為了增進學生學習效果,必須了解學生的動機,以 及動機在學習上的力量(潘慧玲,1988)。動機是引發行為的原動力,但學生的行為表現 仍存有相當複雜的關係,雖然學習動機是學生本身的學習條件,但動機的激發與和維 持,卻與教師的領導有極大的關係,相關研究亦指出,教師運用適當的領導方式可以啟 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潘怡愷,2016)。相同的行為可能由不同的動機引發,入學的僑生 年齡較臺生為大,大多為非應屆高中生。在臺就讀之大學僑生在生活適應上需要難度 高,從生活適應與文化適應非常不容易,經常造成學生在生活上的困擾。因此有效協助 在臺僑生生活適應等輔導工作是不容忽視的ㄧ個重要課題(魏福勝,2015)。因此僑生 導師在學生學習動機的問題處理上,就憑外在行為的觀察與了解,是無法真正的了解學 生的需求與困難,反而是透過輔導過程中和學生的對話才能有所瞭解。 研究者有幸躬逢其盛,民國102年起學校辦理了僑生招收,因學制之差異,僑生來 3.

(15) 臺人數增加,連同辦理僑生就讀的學校與日俱增。就學期間在語言、文化差異對學生無 非是一大考驗。因此本研究選擇以輪調式建教專班僑生為研究主題,在研究者在擔任教 職多年之背景下接觸僑生後發現文化差異和溝通對於學習的困難及相處等問題,若能有 效釐清導師領導行為對於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影響關係,不僅可以藉此了解學生學習的真 正需求與方向,更可以提供僑生導師有效的領導行為,並提供校方導師之遴選和僑生班 導師工作者對未來工作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根據上述之研究背景,提出以下具體研究目的: 一、瞭解新北市某高職輪調式建教專班僑生對導師領導行為之現況。 二、瞭解新北市某高職輪調式建教專班僑生學習滿意度之現況。 三、瞭解新北市某高職輪調式建教專班僑生對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習滿意度之關係。.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分列如下: 一、瞭解新北市某高職輪調式建教專班僑生對導師領導行為之現況為何? 二、瞭解新北市某高職輪調式建教專班僑生對學習滿意度之現況為何? 三、瞭解新北市某高職輪調式建教專班僑生對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習滿意度之關係為何?. 第四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係以新北市某高職校內,103-104 學年度入學之二、三年級輪調式建教專班 僑生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期間為 2016 年 9 月至 2017 年 5 月止,透過問卷調查法進行僑 生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4.

(16) 第五節 研究限制 由於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高職103-104學年度二、三年級僑生,其就讀學制為高職 輪調式建教專班學生,又因來臺就學對於華文程度良莠不齊,在華文理解能力受限亦是 本次研究限制因素之一,其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其他學制之僑生。.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一、僑生 本研究所指的僑生,係指新北市某高職輪調式建教專班經輔導回國就學之僑 生,僑生身分認定,由僑務主管機關為之。 二、輪調式導師 本研究所稱之輪調式導師,指現職擔任新北市某高職之教師兼任其輪調式僑生 專班導師職務並支領導師費之教師,不包括臺生班級之導師。 三、領導行為 本研究所指導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藉由班級經營經驗及魅力形塑個人領導 風格,並激勵學生學習共譜願景及提升學習成效。 四、學習滿意度 本研究所指之「學生學習滿意度」主要針對僑生學習過程中導師領導行為對於 學生專業課程學習表現所呈現之滿意程度。. 5.

(1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目的在探討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理論與研究和相關文獻之 探討,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導師領導行為之相關理論與研究、第二節學生學習滿意 度之文獻、第三節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文獻探討、第四節本章總結等部分 進行探討。. 第一節 導師領導行為之相關理論與研究 一、領導的意涵 韋氏辭典將「領導」解釋為獲得他人信仰、尊敬、忠誠及合作之行為。 「領導」(leadership)或譯領導力、領導能力,他是影響組織績效的重要因素。領 導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會透過帶領者、環境、團體成員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成果,需要 的是通權達變的實施。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認為世界變化太快,沒 有永遠的領導,在他的工作經驗中發現,沒有任何一位領導者是一樣的;但以下兩種特 質就是:他們都有許多追隨者,並且得到這些追隨者很大的信任。我們可以說領導是一 門顯學更是一門藝術,領導不是一陳不變的制式化操作,是必須多方面配合才能發揮效 能。秦夢群(2013)研究結果中發現相關轉型與交易領導研究已佔多數,嚴然成為顯學。 程紹同(2002)則認為,「領導」是由願景的勾勒或其他互動型態來影響追隨者,以完 成既定的目標。素有「領導學之父」稱謂的 Bennis 說:領導不一定要有頭銜,但一定要 把握夢想、容忍異見、激勵下屬(引自蔡培村、武文瑛 2013)。戴國良(2014)表示, 領導議題在企業經營,乃至於國家經營,企業經營績效的好壞,其主要關鍵在領導;另 外他又提到好的領導是靠制度。由此我們可以了解「領導」隨著人、事、時、地、物的 差異而產生不同結果變化,學者們也對領導有了眾多不同的定義,本研究針對國內外學 者所提之定義做了以下歸納並以簡表列述於後,如表 2-1-1、表 2-1-2 所示。. 6.

(18) 表 2-1-1 國外學者對於領導概念較具代表性的定義 國外學者. Webber(1975). Bass(1990). Denhardt (1993). Northouse(2001). Kouse & Posner. 領導概念較具代表性的定義 領導就是影響別人去做某事。. 領導為團體兩位以上成員的交互作用,牽連到團體情境,以及 成員知覺與期望的結構與建構,並藉由滿足成員動機與能力需 求的過程,達到團體最終的目標。. 領導是藉激勵來達成目的的ㄧ種藝術。. 領導是影響成員並與其交互作用,達成共同目標的過程。. 領導是讓員工願意主動成就非常之事。. (2002). Nye(2008). 領 導 是 一 種 過 程,係 領 導 者 影 響 團 隊 成 員 以 實 現 一 個 共 同目標的過程。. Robbins(2009). 領導是一種影響團體達到目標的能力,這種能力來源可能是由 領導者的職位,也可能是自然產生。. Yukl(2009). 領導決定團體或組織目標,促動工作行為以達成這些目標,並 影響團體持續維持與團體文化的各種歷程。. Sample (2011) James C.Hunter (2012). 領導的藝術一如每位領導人,始終不斷運轉,永無終了與完 結,是一種進化、改變,永不停滯的過程。 領導是一種技能,用來影響別人,讓他們全心投入,為達成共 同目標奮戰不懈。.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7.

(19) 表 2-1-2 國內學者對於領導概念較具代表性的定義 國內學者. 領導概念較具代表性的定義. 黃昆輝(1993). 教育行政領導是教育行政人員指引組織方項目標,發揮其引響 力,以結合成員意志,利用團體智慧,激發並引導成員項新力, 以達組織目標的行為。. 鄭志富(1995). 領導是鼓舞或影響員工,熱心且有能力執行任務的過程。. 吳清山(2000). 團體中的ㄧ份子(領導者) ,在一定的情境下。試圖影響其他人 的行為,以達成特地目標的歷程。. 程紹同(2002). 領導是由願景的勾勒或其他互動型態來影響追隨者,以完成既 定的目標。. 謝文全(2004). 領導是團體情境裡,透過與成員的互動來發揮影響力,以導引 團體方向,並結合群力激發士氣,使其同心協力齊赴團體目標 的歷程。. 司徒達賢(2010). 領導是整合組織成員的個人目標,並希望他們為組織目標投入 知能。. 朱芳德(2012). 在組織團隊中,組織內部的成員與團隊情境在交互作用的過程 中,領導者運用有效的影響力和行為,讓被領導者願意接受導 者引導,達成組織或個人目標。. 吳煥烘(2012). 領導會影響組織能否在生態環境中,輸入組織所需要的珍貴資 源,整合內部將其有效的轉化,並將其成果輸出達到效能與效 率,使組織能永續發展與經營。. 陳恆霖(2012). 領導是帶領別人向著目標前進。. 蔡培村、武文瑛 (2013). 領導是以權力施予為手段,激勵關懷為策略,最終導引眾人完 成組織目標行為。.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8.

(20) 根據上述國內、外的學者對於領導的觀點,研究者將其整合如下: (一)領導存在於團體組織 學生在班上學習過程中形成交互作用的關係,透過導師的帶領促使學生完成學習 目標共達願景。 (二)領導存在影響力 領導的過程中導師透過權力、權威、激勵等手段以及相關策略在班級形成一股向 心力,並促使學生主動樂意向前進的動力。 (三)領導是一門藝術 領導非制式化操作,領導會不斷運轉永無完結的執行工作,不斷的進化、不斷的 改變,在班級學習環境中不斷交互作用的過程裡,透過導師運用有效的影響力和 行為達成班級學習目標,促使學習得以順利發展。 (四)領導是成就目標的歷程 導師以學生為對象,透過互動過程帶領學生朝共同目標前進的過程。 綜合以上觀點,研究者將領導定義為:特定團體成員中的互動關係,在透過領導者 的引導帶領並運用相對的影響力激勵追隨者,促使組織順利發展共同達成願景目標。. 9.

(21) 二、領導基礎理論發展 在社會環境變遷快速發展下領導理論推陳出新,在與人互動過程中領導者帶領著組 織前進在軟硬兼施的運用權力展現了權威的一面和影響力引導組織成員向前,我們可知 領導來自於影響力,影響力也可以說是一種強制力,然影響力始於行為。Nye(2008) 將影響力定義為「行為的權力」 ,領導者透過人際互動或議題設定來吸引他人達成目標。 蔡培村、武文瑛(2013)說權力是組織運作,發揮領導效能的原動力。如果在領導過程 中將權威、權力與影響力適切運用達成領導的效能,三者的應用若能得到合理的配置, 那就是黃昆輝(1980)所言的「充分權力」。領導如何做到充分權力,簡單來說:受官 方賦予的職位展現的權威包含指揮、命令、強制、獎懲;因個人聲望經歷所展現的影響 力包含專業、品德、經驗、人格。「充分權力」的最終目標則是權力和影響力能適切運 用,如圖 2-1-1 分析所示。 充分權力 (full power). 職位 (position). 個己 (influence). 權威 (authority). 指 揮. 命 令. 強 制. 獎 懲. 影響力 (influence). 適 切 運 用. 專 業. 品 德. 經 驗. 人 格. 圖 2-1-1 領導者的充分權力分析 資料來源:蔡培村、武文瑛(2013)。領導學理論與實務,頁 35。高雄市:麗文文化。. 10.

(22) 在百家爭鳴的領導理論中,從傳統的領導理論到現代的領導理論其演進過程略述於 後。謝文全將其演進分為三個時期:特質論、行為論、情境論;蔣安慧則將理論演進分 為:特質論、行為論、情境論、現代的領導理論等四個時期。研究者並將領導理論發展 與研究趨勢列表說明如表 2-1-3 所示。 表 2-1-3 領導理論發展與研究趨勢 時. 期. 研究方向. 研究主題. 相關研究. 1940 年以前. 特質論. 與生俱來的領導. 英雄論. 1940-1960 年代. 行為論. 領導行為與效能的關聯性. LBDQ 雙層面領導行為. 1960-1980 年代. 情境論. 領導風格會受情境影響. Fiedler 的權變模式. 1980 年代以後. 現代的領導理論. 領導者目願景明確. 轉型領導、交易領導.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黃昆輝(1988)洞察力、進取、合作、智巧、雄心、堅忍、情緒穩定彰顯他的必要 性、判斷力、溝通、技巧。假設領導特質是成功領導者所需具備,則需要有適合的情境 才能發揮效能。蔡培村、武文瑛(2013)亦指出特質論的研究應是找出領導者共通的特 性,而非區分與非領導者的差異;人格特質與領導效能也沒有確定的關聯。 領導特質是科學實證的先驅,領導行為論則盛行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具代表性 的研究就是俄亥俄州立大學的 Hemphill 與 Coons(2013)發展的領導者行為描述問卷 (LBDQ) ,以倡導結構與關懷結構兩層面組成四象限的領導風格。四個象限顯示領導者 在工作績效和關懷部屬的狀況,第三象限的領導風格是同時兼顧工作績效和關懷部屬, 看似最好的領導行為(蔡培村、武文瑛 2013)。但就工作實際狀況顯示,若給予太多的 指示規定其員工能力的開發有可能是一大阻礙。所以我們可以說在第四象限所呈現的應 是較佳的結果。如圖 2-1-2 所示。透過雙層面的領導行為理論交叉發展出四個不同結果, 領導者負起倡導責任的同時也不能忽略體恤部屬的需求。. 11.

(23) 高 高倡導 高關懷 (第三象限). 人際關懷(關懷結構). 低倡導 高關懷 (第四象限). (第二象限) 高倡導 低關懷. (第一象限) 低倡導 低關懷. 低 低. 工作績效(倡導結構). 高. 圖 2-1-2 LBDQ 四象限圖 資料來源:蔡培村、武文瑛(2013)。領導學理論與實務,頁 84。高雄市:麗文文化。 經過了領導行為理論的階段,無法有效衡量其準確性而發展出情境理論,情境理論 又可稱為「權變論」時期。Fiedler(1967)提出權變領導理論(Contingency Theory of Leadership)後,已成為今日領導研究主流,領導效能取決於領導者的人格特質與情境 因素並在兩者配合的狀態中執行領導行為。Fielder認為領導效能乃是領導行為與情境因 素交互作用的結果,領導者若處於高度控制及低度控制情境時,以採工作導向的領導形 式最有效;若處於中度控制情境時,以採關懷導向的領導形式最有效(謝文全,1990 )。同時指出其優點在於情境因素列為中介變項,而不追求最佳領導型態。綜合以上所 述,權變論更接近實際狀況的運用,但仍有不足之處,產生了現代領導理論時期。 在環境的驅使之下現代領導理論已成為研究主流,多數學者認為新一代的領導理 論,可以針對上一代領導理論的缺失加以改進(羅虞村,1995)。在文獻探討的過程中 發現 1980 年代後的領導理論從特質論、行為論後仍以人性化的領導出發。 (張昭仁,2001) 表示:自從 1980 年代後,隨著社會環境轉變,領導理論從過去強調領導者的特質或強 調組織效能特徵,最後又回歸以人性為主的領導理論。現今領導理論呈現多元的型態,. 12.

(24) 也有著不同的範疇。轉型領導(transforming)與交易領導(transactional leadership)是 Burns 於 1978 年提出,由 Bass 和其他學者加以擴展而成(Burns,1978;Robbins,1998)。 秦夢群依其內涵分為七個部份:「轉型領導」、「交易領導」、「道德領導」、「服務領導」、 「分布式領導」、「家長式領導」、「文化領導」。在眾多教育現場領導研究中,參照較多 的領導理論就以「轉型領導」 、 「交易領導」較能符合所需,本研究將以此作為理論基礎 進行研究。學者們也對轉型領導有了眾多不同的定義,本研究針對「轉型領導」 、 「交易 領導」國內、外學者所提之定義做了以下歸納並以簡表列述於後,如表 2-1-4 及 2-1-5 所示。 表 2-1-4 國內、外學者對於轉型領導的定義 學. 者. 定. 義. Burns(1978). 轉型領導是藉由領導者和成員共同成長來提昇雙方道德和動機 的層次,並達目標。過程中領導者必須不斷成長才能透過更高 的理想和道德,如自由、公平和平等來提昇成員的共識,使成 員超越自我達到更高的層次。. Bass(1985). 轉型領導是指領導者能影響成員,使成員產生信任、忠誠、尊 敬等感覺,從而改變其價值和信念、開發其潛能,並提高對組 織的承諾,完成超乎預期的任務。. 張慶勳(1996). 轉型領導是指領導者具有前瞻性的遠景及個人的魅力,用各種 激勵的策略,激發部屬提昇工作動機,以使部屬更加努力工作 的ㄧ種領導。. D'Ambrosio (2000). 轉型領導是指領導者鼓勵追隨者以支持、彼此尊重與合作的態 度追隨領導者。. 秦夢群(2000). 轉型領導是指領導者希望部屬之工作動機提昇到自我實現的境 界,而非僅限於利益之交換,以求自保。. 曾惠玲(2008). 導師運用個人的魅力,與學生共同訂定班級願景,激勵學生向 上,增加班級凝聚力,與學生理性溝通及良性互動,增進學生 學習興趣,提昇學習成效,進而激發學生潛能,帶領學生創新 與突破現狀,達到卓越自我實現的個人需求層次的領導方針。. 潘怡愷(2016). 轉型領導是指領導者的行為對成員的影響,強調領導者透過改 變成員的價值觀、信念,以追求更高的目標,如組織成員的需 求層次,改變組織文化等,藉以讓成員願意付出額外的心力來 達成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13.

(25) 綜觀以上所述,本研究「轉型領導」其定義為:僑生導師展現個人領導魅力,提出 具有前瞻性的願景並清楚學生目標,在透過激勵與共同信念產生彼此信任與相互尊重的 合作態度,促使學生開發潛能達成預期目標的歷程。 表 2-1-5 國內、外學者對於交易領導的定義 學. 者. 定. 義. Burns(1978). 互易領導者和部屬之間的關係,乃基於價值互換,此價值包括 經濟、政治及心理方面的特質。. Bass(1985). 領導者與部屬之間連續利益的交換歷程。未釐清部屬獎懲的工 作角色,使之獲得方向感,來激發部屬的工作動機,各取所需, 滿足雙方期望與需求。. 廖春文(1994). 強調的是外在,基本的需求滿足,領導者與部屬之間,屬於現 實契約的關係,是一種外塑式的領導,其目的在維持組織安定。. 秦夢群(2000). 強調資源交換的行為與過程,以獎懲為手段來完成與部屬之間 的交易。. 蔡進雄(2000). 基於工作要求,澄清角色的基礎上,對部屬運用協議、獎懲、 互惠等方式,使部屬努力工作的ㄧ種領導。. Cheng(2002). 指出互易領導是一個管理者而非領導者,領導者應該給予成員 物質或非物質的激勵,交換其在工作上的需求、滿意而努力, 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係指於提供勞碌來換取酬勞。.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綜觀以上所述,本研究將「交易領導」定義為:「交易領導」是建立在一種交換行 為的基礎上,部屬透過協議定下契約關係,並心悅誠服的在領導者帶領下達到預期目標。 從以上的理論,可以看出「轉型領導」是藉由領導者與部屬彼此對工作目標提昇動 機與道德更高的層面,ㄧ位成功有效能的領導者,是能做到重視人際關懷,符合部屬需 求。而「交易領導」是一種以物易物的互惠關聯,不只是金錢利益的交換,其中還包含 精神和心理層面的交流,不僅是權變的酬償(獎金)當然也有例外的管理(懲處),藉 由賞罰強制權的行使以落實組織目標。蔡培村、武文瑛(2013)指出轉型領導是建構在 14.

(26) 交易領導的基礎發展而成,兩者獨特的效應難以拆解。互易領導是一種外塑式管理穩定 守成有餘,但需仰賴轉型領導的內發式啟迪,才有積極開創的空間,理想的領導模式更 是一種交互策略應用而成如圖 2-1-3 所示。 轉 價值依循. +. 型. 激勵方略. 領 +. 導 領導魅力. +. 高層次需求. 互 易 領 導 介入管理 被期望的努力 + 角色澄清. 提昇動機以獲得所要 的結果(額外的努力) 工作目標 道德層次 組織形象. + 刺激反應 +. 被期望的績效. 價值與願景的達成. 目標達成. 圖 2-1-3 轉型領導與互易領導策略交互應用圖 資料來源:蔡培村、武文瑛(2013) 。領導學理論與實務,頁132。高雄市:麗文文化。. 15.

(27) 第二節 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理論與研究 一、學習與滿意度的意涵 教育的過程來自於「學習」,然學習是學生成長的歷程。學習(learning)乃是教育 心理學上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個體經由練習或經驗使其行為產生較持久改變的歷程 (張春興、林清山,1989)。(施良方,2005)學習是指學習者經由練習或經驗所行使 其行為、能力和心理傾向產生較持久改變的歷程。在學習的過程中如何擁有愉悅的感受 就是我們所稱的滿意。事實上「滿意度」是一個抽象的名詞,其意涵又因目的與對象的 差異而產生不同的定義,學習滿意度(learning satisfaction)指的是學習者對於學習整體 所產生的感受,此種感覺是來自學習過程中是否能讓學習者感到愉快,以及學習成果是 否能讓學習者滿足其需求的主觀感受(Tough,1982)。滿意是一種心理的滿足與快意(辭 海,2005)。這是一種個體感受,可以說是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的心理感受。當一個團 體對其成員具有高度吸引力時,即顯示該團體中的人員對其所屬團體具有滿意的積極反 應導向;「達成希望」、「滿足或高興的心理狀態」、「喜悅的經驗、事實或情境」、「免除 懷疑、不確定或不安」( T h e O x f o r d E n g l i s h D i c t i o n a r y , 1933) 。曾兆興(2010) 提到學習滿意度:「從事喜愛的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感受或態度,能激勵個人有動 機的學習,持久性的學習,誘發正向的學習態度,最終能滿足個人的需求與期望」。陳 慧玲(2015)內在主觀感受與外在學習的相關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稱為學習滿意度。 在學習活動的進行中所呈現的學習滿意度是一種內在狀態,促使個體達成原本的願 望和需求,最令大家知曉的就是馬斯洛的需求理論, (Maslow,1970)認為人類的行為皆源 自於需求,且對於人類的動機持有整體及分層的看法。1940年代中葉Maslow提出需求層次論, 發展至今需求理論仍然是最重要的激勵理論之一,滿足於本能的需求之後才能逐層達到最高層 次的自我實現如表2-2-1所示。. 需求層次理論上下層往往是相互重疊,並非井然有序的漸進排列,因個別因素所呈 現不同的狀態,促使個體需求有別。因此有些人始終停留在心理與安全的需求而心感滿 足,也有人則是自尊比安全需求來得重要。每個人都有滿足需求的必要,低層次的需求 滿足後,才能導致高層次需求的滿足。另從生物的觀點提出需求動機層次說明如圖2-2-1 16.

(28) 所示,因此,Maslow的動機理論被稱為「需求層次論」,又因為動機層次的升高是以需 求的滿足為基礎,所以他的理論也稱為「需求滿足論」(張春興,1994)。前者屬於個 人身體必須的基本需求,當需求匱乏無法得到滿足時,才會激起個體追求滿足的行為, 一旦匱乏動機滿足後,個體便朝向成長動機來追求較高層次的自我實現,也就是個人的 後設需求(蔡培村、武文瑛,2013)。 表 2-2-1 Maslow 需求層次論 層. 第五層次. 個人自我理想的實現. 第四層次. 自重和被人尊重的需求. 第三層次. 歸屬感和親密關係的需求. 第二層次. 生理與心理基本需求的實現. 第一層次. 生理需求的基礎. 低層次. 求 高層次. 需. 次. 生理與心理需求的實現.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學中是否能讓學習者感到愉快,以及學習成果是否能讓學習者感到滿足其需求的主 觀感受習的過程中個體達成需求與願望時所感受的滿意程度,即為學習滿意度。此種感 覺是來自於學習過程(Tough,1982;李麗美,2002)。. 後設需求. 成長動機. 自我 實現 自. 尊. 愛與隸屬 安. 全. 生. 理. 匱乏動機. 基本需求. 圖 2-2-1 Maslow 需求動機層次圖 資料來源:蔡培村、武文瑛(2013)。領導學理論與實務,頁256。高雄市:麗文文化。 17.

(29) 本研究針對「學習」與「滿意度」就國內、外學者所提之定義做了以下歸納;並以 簡表列述於後,如表 2-2-2 與 2-2-3 所示。 表 2-2-2 國內、外學者對於學習的定義 學. 者. 定. 義. H i l t z (1997). 成績是學習成效中最普遍的衡量指標。. 鄭采玉(2008). 學習過程中,引起、維持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並且在學習活動中, 促使其自發地投入心力、朝向所預定的學習目標的心理歷程。. 陳啟明、邱政峰 (2009). 維持學習活動並繼續使其行為朝向學習目標的心路歷程,是學習行 為的內在因素。.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表2-2-3國內、外學者對於滿意度的定義 學. 者. 定. 義. Martin(1988). 個人獲得某一經驗之期望,及個體感受到經驗的實際結果之間的ㄧ 致性,當他感到相等或超過所期望,便覺得滿意。. 許文敏(2000). 指學生對學習活動內容、方式、過程及結果的感受態度,該感受或 態度若符合其期望水準,是為滿意;不符合其期望水準,則為不滿 意。. 張春興(2002). 就是個體動機受到促動下的行為,在達到所追求目標時產生的ㄧ種 內在狀態,也是個體慾望實現時的心理感受。. 游聰吉(2007). 指個人對於從事環境中實際可獲得的價值,與預期效果中應獲得的 價值之間的差距。.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綜觀以上學者對於「學習」與「滿意度」的定義可說是:為達成普遍的成績衡量過 程中完成學習目標,並從中依追求目標過程中獲得的心理感受。學習滿意度可說是衡量 學習成果及學習者在學習上是否滿足的重要指標,也是激發學習者動機並作為課程設計 或效能成功與否的判斷標準(施台珠,2006);本研究彙整將支持著學習滿意度的理論 18.

(30) 依表2-2-4學習滿意度的相關理論述明於後。 表2-2-4學習滿意度的相關理論 理. 論. 學者/年代. 定. 義. 人類行為需求可分為五個層次,自低至高分別為: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 需求理論. Maslow/1970.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 愛與隸屬需求(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s)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 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 認為人類的需求是二元性的: Herzberg/1957. 1、是動物性的需要,即避免痛苦;亦即「保健因素」。 2、是人性的需要,即心理成長;也就是「激勵因素」。 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的「激勵因素」是學生本身內在. 雙因子理論. 的因素,如學習成就感、教師與同學的認可、學習本 Domer/1983. 身等。而影響學生學習不滿意的外在「保健因素」主 要是學習環境,如學習環境、人際關係、學校機構 的行政措施等。. 教育上指出「內在自我不一致」與「匱乏動機」的關 係,自我和其他變項不一致即與中途退學有關,也就 一致模式 理. 論. Boshier/1971. 是對教育較為不滿意;而「成長動機者」即為「自我 接受者」,故自我與他人相互一致,對教育環境較感 到滿意。. 19.

(31) 表2-2-4學習滿意度的相關理論(續上頁) 理. 論. 投入-產出. 學者/年代 Bowles/1976. 定. 義. 以教育經濟學的理論為基礎,來探討學生學習滿意度 的理論,係將學校當作一個生產體系,以教育的投入. 理. 論 及產出衡量學校教育的品質和效益。 Domer/1983. 學生學習的滿意度取決於個人的「期望水準」與「實. 差異理論 際所得的結果」相比較後的差異程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綜合以上理論得知,各學者均指出學習滿意度源於學習者個人的需求、特質以及外 在學習環境等因素交互作用而來,因此學習者個人對學習滿意度唯有學習者實際所得結 果是否相對符合自我所期望而定。而學習滿意度亦是多面向所形成,影響學生滿意度因 素是綜合性的。除學生個人因素外,家庭環境成長背景、學習環境、同儕間相處情況、 學校情境因素、教學者等都會對學生學習滿意度產生影響作用。除此之外學生在學習動 機及興趣、學習策略、學習態度、教師專業知能、教學技巧與方法及教學態度上也具有 相對性影響。. 20.

(32) 二、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有幸與一群來自僑居地的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教學工作的實質面帶來的學生 回饋,不亞於學生從教師身上所獲得的,這是教學相長的結果。透過教學內容和教學環 境持續的精益求精才能讓學生在競爭的大環境中立足(陳秀英,2013)。學生學習過程 的知覺反應,反應出學習滿意度,從文獻中也確實發現學習滿意度與學習呈現正相關(蘇 佳純,2008)。 表2-2-5學者對於學習滿意度的定義 學. 者. 定. 義. 學習滿意度是指學習活動是否足以滿足個人的需求,亦指學習者 林家弘(1988). 在學習過程中能 知覺學習活動且可滿足個人之學習上的需要, 然而產生美好的感受與正向的態度。. 葉明勳(2005) 賴淑芬(2005) 林永珍(2010) 郭美貝、吳鳳惠 (2010). 學生隊於體育教師在游泳課中所呈現之各種學習活動的愉快感 受或態度 學習行為與學習活動是否持續是經由學習動機啟發影響所產的 動力,以朝向既定的學習目標進行的一種心路歷程。 學生的學習滿意度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之 中,對於各種學習活 動的態度與感覺,並且能夠呈現出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喜好程度。 對於學習活動的各種行為、態度與覺所呈現出整個學習活動的喜 惡程度為學習滿意度,而學生的學習滿意度越高,則學習成效會 越好,因此學習成效為各種學習最重要的目標。 學習滿意度是指一種對於學習歷程當下的感覺及態度,此感覺與. 李建霖(2014). 態度的形成是因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愉快,或是在學習過 程中其達到生理、心理上之需求滿足。. 周惠玲(2014). 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其研究結果顯示:學習滿意 度對學習成效探討具有顯著正向影響。. 當學習者在學習中 得到滿足、找到樂趣,則可促使其保持動機 彭國芳、謝翠娟、 而持續學習,故學習滿意度是 衡量學習成果及學習者在學習上 李易奇(2014). 是否滿足的重要指標,也是激發學習者 動機並作為課程設計或 效能成功與否的判斷標準。.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以上學者經過研究探討之後對於學習滿意度有了各別的定義,近年來各學者對學生 21.

(33) 學習滿意度進行相關的研究,以做為未來教學或有關單位教育政策之參考,進而改善其 教學品質;本研究將衆多學者之研究構面做以下歸納,如表 2-2-5 學習滿意度研究構面 所示;另分析其研究構面如表 2-2-6 學習滿意度研究構面分析。 表2-2-6學習滿意度研究構面 研究者(年代). 學習滿意度研究構面 學校因素(生活輔導、學習環境、實習實施). 涂國祥(2002). 教師因素(課程教材、教師教學、生活教育) 學生因素(人際關係、學習成果) 學校因素(學校行政、實習設備). 周建裕(2005). 教師因素(課程規劃、教師教學) 學生因素(人際關係、生涯規劃、學習成果) 學校因素(學校行政、學習環境、班級管理). 施台珠(2006). 教師因素(課程教材、教師教學) 學生因素(人際關係、生涯規劃) 學校因素(學校行政). 周幸莉(2011). 教師因素(教師教學) 學生因素(學習成果、人際關係) 學校因素(學習環境). 陳秀玲(2013). 教師因素(課程教材、教師教學) 學生因素(人際關係、生涯規劃、學習成果). 賴怡婷(2013). 謝政達(2013). 學校因素(行政服務、環境設備) 教師因素(課程教材、教師教學) 教師因素(教師教學) 學生因素(人際關係、學習成果).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在表 2-2-6 學習滿意度研究構面所呈現的內容分別以學校因素、教師因素、學生因 素進行分類,其中學校因素包含構面:學校行政、實習設備、生活輔導、學習環境、實 習實施、學習環境、行政服務、環境設備;教師因素包含構面:課程教材、教師教學、 22.

(34) 生活教育等層面;學生因素包含構面:人際關係、學習成果、生涯規劃等構面。研究者 依據上述相關構面進行研究,探討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狀況。 透過各學者所提出之學習滿意度研究構面,研究者將各項構面進行分析,如表 2-2-7 所呈現之構面,在分析表的研究構面中瞭解各研究者的研究趨向。本研究在學習滿意度 構面的設計上,擬針對本研究對象其特性加以選擇,並參考表 2-2-7 學習滿意度研究構 面分析作為本研究分析構面。其分析構面包括:「學校因素」 、 「教師因素」 、 「學生因素」 作為學習滿意度之分析;另參考(陳秀英,2013)的「新北市高職美容科學生學習滿意 度調查之研究問卷」,改編來做為本研究測量僑生學習滿意度的工具。 表 2-2-7 學習滿意度研究構面分析 學. 素. 陳秀玲(2013) 賴怡婷(2013) * 謝政達(2013). * * *. *. *. *. *. *. *. *. *. *. * *.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23. * *. *. *. *. * *. *代表各研究者所實施研究之構面. 人 際 關 係. *. 生 涯 規 劃. 周幸莉(2011). *. 學 生 因 素 學 習 成 果. *. *. 生 活 教 育. *. *. 析. 教 師 因 素. *. 施台珠(2006). 分. 課 程 教 材. *. 面. 教 師 教 學. *. 構. 學 校 行 政. *. 因. 究. 學 習 環 境. 周建裕(2005). *. 研. 班 級 管 理. *. 度. 實 習 實 施. 涂國祥(2002). 生 活 輔 導. 者 (年代). 意 校. 環境 實/習設備. 學. 滿. 學 行 政 服 務. 學習滿意度 研究構面. 習. *. * *. *. *.

(35) 第三節 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文獻探討 有關「導師領導行為」和「僑生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並不多,但就以學生學習 滿意度相關研究將其整理。結果發現,在不同變項之學習滿意度亦有不同差異呈現。如 果導師瞭解學生的感受,同時導師也能在適當時機給與鼓勵或糾正其行為以達學習目 標,對於學習滿意度將呈現正相關。 本節將探討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相關文獻探討(詳見表 2-3-1) ,茲將 本研究蒐集之相關研究結果摘要整理如表 2-3-1 所示。 表2-3-1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文獻探討 學. 者. 研 究 發 現 (結 果) 1. 樣本基本資料:學生性別、年級、導師性別、婚姻、年資對導. 謝惠卿(2002). 師領導行為有顯著差異。 2. 國中導師表現的轉型領導及互易領導均屬於中上程度。 3. 學生知覺女性導師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均顯著高於男性導師。. 鄭順安(2007). 1. 樣本基本資料:學生性別、年級,對導師領導風格有顯著差異。 2. 國中導師領導行為上,屬中上程度。 1. 高中職導師領導風格、班級氣氛與學生學習態度,具顯著正相 關。. 曾惠鈴(2008). 2.導師領導風格之「個別關懷」層面,對整體班級氣氛及學習態 度的正向預測力最大,加強導師領導風格之「個別關懷」,是 營造良好班級氣氛、培養學生積極學習態度的關鍵。. 錢玉玲(2010). 國中生之導師領導行為,在性別上無顯著差異,在年級變項有顯 著差異。. 張雅欣(2011). 1. 導師的領導風格與學習動機有正相關。 2. 導師的領導風格與學生學習成效有顯著的正相關。. 24.

(36) 表2-3-1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文獻探討(續上頁) 李苡岑(2013). 導師領導風格會顯著正向影響學生學習成效。 高雄市高中職體育班學生知覺導師轉型領導風格運用表現良好. 林姿吟(2013) 以「個別關懷」構面最高。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得知,導師領導風格對於學生之學習滿意度是會有其影響的;在 上述學者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其研究結果,導師的領導風格對於學生的學習多呈現中上 程度或正相關的影響。除此之外,樣本基本資料變項所呈現的研究結果對於導師領導風 格亦多有其顯著差異或屬中上程度的認同感,從相關文獻所提之研究結果導師領導風格 運用表現良好。 導師好比學生在校的家長,對學生的生活進行關心同時對於學生學習需給予帶領引 導其學習。根據許多研究者所作研究的結論也顯示,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生學習滿意度皆 呈現正相關。故此本研究將依據其相關研究探討導師的領導行為對學生學習滿意度之間 相互關係。. 25.

(37) 第四節 本章總結 領導理論發展與研究趨勢從 1940 年以前的特質論開始,約莫在每二十年即有一轉 變,每一年代所代表的理論演進過程中具有其特性,發展至今已回歸以人性為主的領導 理論。現今領導理論呈現多元的型態,也有著不同的範疇。本研究以領導理論中之相關 理論基礎進行研究探討,從五個構面「激勵」 、 「魅力」 、 「個人關懷」 、 「介入管理」 、 「權 宜獎賞」進行研究作為研究導師領導行為與學生之相關;另外學生學習滿意度從五個構 面「學習環境」、「教師教學」、「課程教材」、「人際關係」、「生涯規劃」進行研究。 學生學習滿意度在理論的支持下,個體在身心獲得愉悅滿足的狀態下,僑生透過學 習從學習歷程中評估所學之經驗是否滿意,並透過此調查問卷了解自我的感受。提昇改 進自我的學習狀況,進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成效;僑生導師要能在此透過領導行為帶領學 生學習之提昇。綜觀過去學者的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 可以瞭解學生所喜愛的導師領導行為有顯著的差異,其研究結果以「關懷行為」 、 「激 勵」最多。 二、 學生不同背景變項會影響教師的領導行為。 三、 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亦會影響其喜好的導師領導行為。 四、 由相關研究中顯示,僑生導師的領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應有其相關性,且能有 效的協助僑生學習表現的滿意度,學生對僑生導師領導行為若有較高滿意度,亦可 提升僑生學習成就感。 五、 僑生導師的專業或任教科目素養,會影響導師的領導行為表現和僑生的學習滿意 度。 因此本研究將進行探討僑生導師的領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相關性。. 2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選修 C.學習領導模組者,請以「有效學習策略」為主題,規劃 1 份教學 活化與課程創新之教學方案(請以整個單元撰寫為原則)

二、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學習

Krajcik, Czerniak, & Berger (1999) 大力倡導以「專題」為基礎,教導學生學習科 學探究的方法,這種稱之為專題導向的科學學習(Project-Based Science,

在學校行之有年的培育實習教師優良傳統風氣之下,我以擔任教育實 習輔導教師為榮,透過 開放自己的教室 (擔任校內輔導教師、集中實習輔導教 師) 、

(二)每位學生接受巡迴輔導以每週一至兩次(每次一至兩節)為原則,惟

4.6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