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香港客家語言及常民文化現況

第二節 客家團體與活動

客家人向來以團結聞名,能夠集合眾人之力,共同排除困難開創新局,

這在客家海內外開拓史中屢見不鮮。以下就針對香港目前活躍的客家團體 予以列表討論。

香港崇正總會

又名崇正會館,崇正之名乃代表崇尚正義、正本清言之意義,創立的 契機就是為了爭取外界對客家人的正確認知,也獲得優異的成果,所以即 便香港有諸多客家聯誼團體,但崇正總會一直擁有獨特的高度認同與地位。

成立初期除了進行工商聯誼外,也利用工商資源推動客家研究與認同,

1922-40年在香港一區成立了四所義學,教育客屬子弟;抗戰軍興之際,雖 然香港被日本佔領,但仍全力推動香港、中國的救災、教育等公益事業。

1971年崇正總會舉行五十周年金禧慶典時,召開了世界首次客屬崇正 懇親大會。全球五大洲、百餘個社團組織、眾多客家領袖雲集一處,出席 盛典,「被譽為海外華人團結新里程碑」。

客屬崇正懇親大會後來也被稱為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從1971年到2017 年已經舉辦了29屆。是為全球華人客屬鄉親聯絡鄉誼和進行跨區交往的載 體,也是各國、各地區客家人開展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受香 港崇正總會的影響,世界許多客屬會館紛紛改名為「崇正會」。

如此在全球展現影響力的團體,卻似乎沒有在香港本地客家有太大的影 響,甚至所推動的客家研究議題,也未與香港本地客家社會有密切的連結,

這樣的情況可能因為:

香港客屬社團是屬於都會生活型態,而與新界客家社區的農村型態似乎不 易同調。影響所及,香港並沒有出現具有群眾基礎的客家社會運動。(楊 聰榮,2002a)

再加上近年來試圖轉型為慈善團體,甚至需要透過法院訴訟來整頓內 部組織,這樣有輝煌歷史的客屬團體,未來是否能再次出現震聾發瞶的成 果,就只能暫且等待。

香港梅州總商會

舊名香港嘉應商會,原純是梅州籍工商人士的聯誼組織,近年來開始 接受非梅州籍人士。透過其宗旨與網站相關訊息78可知,該商會與中共政權 有良好的友善關係,也表明願意服從與配合政府的施政措施。

香港本土語言保育協會

鑒於香港客語流失速率逐年提高,由多位熱心於保育及關注香港本土 語言的社會人士,於2008年成立香港本土語言保育協會(Association for Conservation of Hong Kong Indigenous Languages),現任會長是劉鎮發 博士。該組織致力保育客家話和圍頭話在內的香港本土語言,同時促進其 他消失中的語言的保育。

在網路上透過網站、臉書與外界交流,臉書成員未超過500人,經常性 參與人數多在個位數,知名度不高,參與度也低落,非常可惜。可能因為 從事的是專業專科活動,以致外界不容易有機會參與。

香港本土語言保育協會爭取將圍頭話及客家話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 遺產」名單內。目前圍頭話及客家話已獲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單內。該會是目前民間推動本土語言保存最專業、投入的團體。

香港本土語言保育協會善於利用網路特性來保存推廣本土語言,兩度 獲得「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撥款補助,以有聲形式保存香港原居民語言

(圍頭話及客家話),又以有聲的形式保存圍頭話、客家話、汀角話及東平 洲話之常用詞彙記錄。並且設有網路有聲字典及談話錄音,供公衆查詢並 學習各漢字之圍頭話及香港客家話讀音。

劉鎮發教授是專業語言學家,所著《香港原居民客語》一書中鉅細靡 遺整理了客語惠陽口音在香港的變化,與廣府話之比較79。劉教授也熱心傳 承香港客語,除了早期整理香港客語以外,並從2013到2015年還開了客語 培訓班,從2017年開始並在 youtube 推出「客家大學堂視頻」,同時也不定

78「在歷屆會長和眾執事鄉賢主持下,全體會員致力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熱心家鄉建設,促進祖 國統一大業,商會不斷成長和發展,會譽日隆。」

79劉鎮發,《客家—誤會的歷史、歷史的誤會》,香港:學術硏究雜誌社。2001

第四章 香港客家語言及常民文化現況

期與其他機構合辦本土語言講座。

關於客家語言保存,劉鎮發援引了汀角語的保存方式,認為如能建立 起「父語社區模式」,他認為使用人數不滿2000人的汀角語,能夠在1.

周邊環繞客家社區2.配偶多為客家女性的客觀條件下保存,完全因為堅持 在家庭、村莊中父親與孩子只說汀角語。這個模式裡並不限制外來人口的 使用語言,但卻以孝順及信念為根據,讓汀角語在家庭中生根,在強勢語 言環境中繼續傳承。

汀角村世代跟客家人相處融洽,互結姻親,汀角人的基因已經給客家 人“稀釋”了接近二十代,願意接受客家話教育,且幾乎人人都能說一口 流利無瑕疵的客家話,但汀角語卻沒有瀕危的情況。

父語社區模式在關係疏離的現代家庭中,是否能夠達成母語傳承的效 應,值得觀察,特別是在父權式微、個人主義的環境中,似乎有些窒礙難 行。

圖21 2016年跟隨劉鎮發教授至元朗客家圍村田野調查

香港客屬總會

香港客屬總會在2011年成立,緊接著主辦2012年的客家文化節,規劃 全方位的展演推廣活動,從中學生的原鄉探訪到電視台的綜藝活動,是全 港性的客家文化活動,可惜只主辦一年,其後也未再主辦任何大型客家文 化活動。本次活動較為可惜的是,整體活動未使用客語,主要由中國客家 商會與海外客家商會辦理。

其後的客家文化節,並未再進行如此全方位的活動規劃。

依照建立宗旨,應是與中國友好合作的客屬團體。

香港客家文化研究會

香港客家文化研究會於2012年成立,該會熱心參加中港台各客家團體 的活動,擴大人脈網絡,香港客家文化研究會林文映會長與香港梅州總商 會關係良好,經常透過商會人脈進行聯繫、訪談。

林文映會長自言長期進行客家社區的田野訪談,在2015年曾出版《香 港客家考》,2017年出版《香港客家文叢》,持中原正統論,。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成立於2015年,為非官方組織,希望能立足香港,

推動大眾對歷史及文化事務的關注,該會宗旨為(1)傳承、弘揚中華文化;

(2)普及香港歷史文化知識,加強大眾對此之認知; (3)與世界各地文化、

學術機構對話,交流歷史文化知識80

該會致力推動香港歷史文化,由香港歷史、文化愛好者和推廣者所組 成,目前會長為香港公開大學教授邱逸、副會長為香港中文大學教師葉德 平,目前進行的計畫由兩位博士帶領推動。

本會在臉書上持續進行相關文史機構、活動的連結與推介,目前有超

80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臉書網頁介紹,資料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pg/hkhcs.org/about/?ref=page_internal (2017-12-26)

第四章 香港客家語言及常民文化現況

過2千以上的粉絲成員,不過積極的閱覽者不多。

副會長葉德平研究《圍名歌》的文本及文學意義、地名意涵等。曾將 西貢部分的一些研究於研討會中發表,稍後亦會將一些所得寫進客家文化 專書中。葉副會長曾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踏勘,推動相關學術研究。

在訪談中,葉副會長認為香港政府目前注意到消失中的客家文化,於 是將屬於香港客家文化的幾個項目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清單中,其中包 含客家花帶、客家舞麒麟、客家功夫…等。其中香港政府也以補助款方式,

支持葉博士所主持的客家舞麒麟文化班。

在過年、天后誕、拜神時。一般來說在平常是在搬家、結婚時,他們也會舞,

但是這個風俗隨著城市發展,已經越來越少了。他們都不太會舞,所以現在 要靠一群人推廣,比方現在我在推廣一個活動,就是把西貢的客家舞麒麟的 舞步和步伐,我盡量記錄下來,把它出一本書,然後我還找了2個班給小學生 體驗舞麒麟,讓他們感受一下。如果我們真的要舞動下來之後,大概有甚麼 感覺?也讓他們感受一下。我們有一個計劃,今年在推廣,有拿了香港政府 民政處的補助來組織這個班,我這個班就是由課堂中學習不同的武術。 (葉 德平)

目前傳統的香港客家舞麒麟文化,也隨著都市化發展而逐漸沒落。有 鑑於此,葉博士也組織香港客家舞麒麟文化班,來傳承客家舞麒麟文化。

正好在台灣桃園的客家村落也有類似的麒麟舞藝陣,每年舉辦的桃園藝術 季嘉年華活動,也邀請過香港客家舞麒麟團隊共同參與表演。

客家功夫文化研究會

是2015年在香港非遺名單公告後所成立的客家團體,由李天來與香港 中華國術總會趙式慶共同發起,由趙式慶擔任首任會長,李石連擔任主席,

現由李石連擔任會長。

從2015年即全力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脈協會,辦理2015-2018年的香 港文化節,以舞麒麟與香港功夫匯演為活動重點,除了傳統舞麒麟和功夫 展演外,並透過論壇、3D 客家功夫招式投影等現代學術、科技,進行活動

推廣。目前每年活動大概都能有十隊參加。

第四章 香港客家語言及常民文化現況

體魄,崇尚武 德。

崇正總會雖在香港未舉行大型客家文化類型活動,但該會每兩年在全 球各地舉辦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實屬全球客屬團體的重要活動,因此也並 列於其中。

在2009年由領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主辦客家文化節,領匯是香港首 家上市且規模最大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政商關係極其良好,全部活動 在所屬的地區性商場辦理,邀請中國的客家歌舞團進行表演,以目的而言 應該是節日(中秋節、十一國慶)的演藝活動,可說是近年來首次以客家文

在2009年由領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主辦客家文化節,領匯是香港首 家上市且規模最大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政商關係極其良好,全部活動 在所屬的地區性商場辦理,邀請中國的客家歌舞團進行表演,以目的而言 應該是節日(中秋節、十一國慶)的演藝活動,可說是近年來首次以客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