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香港客家語言與常民文化

第一節 客家語言

香港客語是香港客家人所使用的語言,為1989年英國租借新界前,即 已定居的客家人所使用,使用者絕大多數分布在新界,因此又稱新界客家 語,但香港、九龍也曾有過不少客家村落,例如法定古蹟具有200年歷史的 柴灣羅屋。。

筆者是台灣竹東的客家人,參與推動客語運動後,即發現各地客語腔 調有所差異,因此會用「四海大平安,八方客人來」來稱呼這些許多不同 的腔調。台灣客語主要有四縣、海陸,大埔、饒平和詔安五種口音,講四 縣話和講海陸話的客家人為了交流,便會互相向對方的口音靠攏,於是形 成一種新的客家口音,各取四縣話、海陸話的首字,作為這種新口音的名 稱:四海話。

台灣客家話的地方特色很強,香港客語是否有類似的情況呢? 據筆者 的溝通經驗,香港客語發音類似四海腔,習慣稱為惠陽口音。根據1987年 版《中國語言地圖集》,惠陽話被歸類在客家語粵台片新惠小片36,而在 2012版37被歸類在客家語粵台片梅惠小片。惠陽腔客家語是客家語的強勢方 言之一,廣泛流傳於海內外。國內主要通行於惠州、深圳、東莞、廣州以 及香港新界地區。

以往也有人以爲客家話就是梅縣話,香港客語雖然跟梅縣話相通,但 在音系、詞彙甚至語法上也有明顯的差異。在新界元朗南部一些客家村落 則以平婆話為主,屬於福建省的汀州片客家語,與新界東北客語難以溝通38

36 李榮(主編)《中國語言地圖集》,香港:遠東,1987。

大陸將客語中心地區分為八大片:粵台片(嘉應小片、興華小片、新惠小片、韶南小片)、粵中 片、惠州片、粵北片、汀州片、寧龍片、於桂片、銅鼓片。

37張振興(主編),《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二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38 參見《維基百科》香港客家話條

至於香港客語間是否有為相互溝通而形成新腔調的情況,目前則尚無研究 出現。

本土-客籍分類在不同地區與客籍對稱的本土會有所不同,但語音是重 要的區別條件39,香港客家在清初移入新界後,除承耕官田外,後來者則會 開墾山林或向本地人佃租土地,因此會形成土客共居情形,在擁有土地的 本地大戶外聚居客家村落40

如此犬牙交錯的居住方式,應該可能在語言、生活上產生融合,但本 地人與客家人卻因土地、科舉考試41等生存因素而壁壘分別,外在族群間的 競爭讓族群內部更加緊密團結,所以雖然香港客家大多是雜姓聚落,但卻 能夠與單一姓氏的本地大宗族,相處數百年而維持傳統。

1911年香港政府做過人口調查,客家人佔全港人口百分之十五,認定 的根據就是慣用語言,這項普查項目一直持續到現今,因此我們可以推估 1911-2016年百年來香港客語人口的變化。

經歷香港開埠、日本佔據時人口銳減及國共內戰後大量中國難民湧入 香港,造成族群結構迭有變更,但真正對客語造成存續威脅是政府的語言 政策。1967年發生六七暴動以後,港英政府決定選擇廣府話作為統一語言,

取消電臺客語節目,規定以廣府話作為公共與教學中文用語,這一政策讓 本土語言:客家話和圍頭話開始衰危。

其實從1877年開始英國殖民因為政治、經濟考量,將英語當成教育語 言,希望藉以鞏固統治並據此為打造世界金融中心的條件,但由於生活語 言仍未受強制干預,影響相對較小。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B8%AF%E5%AE%A2%E5%AE%B6%E8%AA%9E (2018-1-10)

39 參見邱維藩彙集 (年代不詳)《六堆忠義文獻》(邱炳華抄錄本)中雍正初年〈台灣公呈〉:「台 屬居民有土著、客民之別,但取其語音相符,聯屬一誼。福屬…廣屬…江右則…,此數縣之民來 台則為客民。或興化、漳、泉之民來台則為土著。即廣之饒平、海豐…之民,語音相符,來台亦 算土著。」

40 同註28

41 新安縣在清嘉慶7年爭取到應試學額後,政府規定客籍學童需提供完整的房產、完糧納稅記錄 才能應試,應試生需相互擔保,後再由中試的秀才為後來應試者擔保。

第三章 香港客家語言與常民文化

在新界631個原住民村落裡,以客家人為主的村落高達341個,佔54%42, 超過一半集中於新界北區、東部、元朗、荃灣及葵青。據香港大學社會研 究中心總監白景崇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43,在這些地區每10個港人就有1個 能說客語,客家話仍為新界北部主要的語言。

此一研究可看出客家人分布沒有太大變化,與過去傳統居住分布相符,

但如與同一研究中廣府話使用相對照,連在新界北區都有90%以上居民使用 廣府話的結果來看,如果未經過原始數據交叉比對分析,這樣的結果似乎 視之為趨勢模擬較為妥當。

圖11 2014-2015香港客語、廣府話分布圖 資料取自端傳媒

42 張雙慶、莊初升,《香港新界方言》,香港:商務印書館,2003,頁14

43 香港大學社會研究中心自1983年起,每10年即進行一次語言調查,最近一次於2014年8月-2015 年1月使用電話取樣訪談2049位15歲以上香港市民。

林穎嫺、趙燕婷,〈7張圖帶你穿越香港語言森林〉,端傳媒,2016-4-19,資料見於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419-hongkong-language/ (2019-1-18)

表6 1911-2016年香港客語使用人口百分比

年代

百分比

1911 1966 1971 1996 2006 2011 2016

母語 (15) (14.67) (14.98) 1.2(0.47) 1.1 0.9 0.6(0.244)

通曉 3.6 3.6 3.8 3.5

總計 4.9 4.7 4.7 4.2

這種語言政策形成的衰微情況,在1997特區政府實施兩文三語45的語言 推廣政策後,越形嚴重,除了將中文、英文訂定為官方書寫語言外,更將 普通話加入官方認定推廣語言中,與廣府話、英語三語鼎立。隨著中國的 政策介入、教育推廣和經濟利益等影響,致使目前只有一部分中、老年人 仍在日常中使用客語,客家年輕人已鮮少有學習、使用的環境。

香港2011年人口普查報告,以客家語為母語的有62,340人,佔香港人 口的0.9%。而通曉客家語的則有259,738人,為香港人口的4.7%。對比於過 去資料,透過香港2001年、2006年、2011年和2016普查資料46,也顯示近年 來以客家語為母語的比例逐年下降,情況實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