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客家在香港

第二節 香港客家常民文化

一、何謂常民文化

常民文化(folk culture)過去在台灣也稱之為庶民文化、民俗文化,

但因避免貴族、雅俗對稱的困擾,故以通用於西方學術界的常民文化稱之。

常民文化蘊涵在人民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內,乃先民以時間與經驗 累積的結晶,人們經過教育而學習、傳承,表現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

風俗習慣等一切生活方式。32

由於常民文化內容包羅萬象,如果依照法國學者1936的著作《民俗學 概論》的分類法,可總分為三大類33

1、物質生活 (1)經濟的物質(土地或城市、食料、居住等);(2)

生存的方法(勞動);(3) 營利與財富

2、精神生活 (1)語言;(2)民間知識及其應用;(3)民間睿智;

(4)美學;(5) 神秘觀念與活動

3、社會生活 (1)血緣關係;(2)地緣共同體;(3)特殊聯盟(經 濟、政治、競技各類型)

中國的近代相關研究,可說是從1918年的歌謠徵集開始,而在台灣有 系統地收集相關資料是日據時代的台灣舊慣調查開始。常民文化的傳遞非 常重要,以人為載體,在形成時在傳遞中進行形塑,形成後透過傳遞予以

32王源東,〈台灣常民文化內容之探究〉,《人文藝術學報》,4(嘉義,2005.3), 頁283-300。

33 仲富蘭,《中國民俗文化學導論》,杭州:浙江人民,1998,頁314。

第二章 客家在香港

實踐與傳承,如果無法傳遞的常民文化,就會喪失其代表性與影響力。

由於常民文化全面、生動地體現著族群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倫理 觀念等傳統特點,可說是構成民眾生活文化史的主體與核心34。因此當我們 關心、研究香港客家的傳統與存續時,第一步就密切注目香港客家常民文 化的現況與發展。

二、香港常民文化

如前節所述,香港客家人多居住在新界鄉村,在新界大埔、北區、沙 田、西貢、荃灣、屯門等村落皆可見客家人的足跡,居民仍然保留著客家 方言和習俗,傳統建築別具風格,飲食、信仰與節慶活動也有深遠的文化 意涵。雖因生活步調相對緩慢,發展較香港其他地區遲緩,而有助於保留 傳統特色,但近年來由於政治、社會與人口的老化與外移等因素,讓許多 客家常民文化面臨傳承的危機。

1997年香港由中共接掌統治權後,曾有一些關鍵政策造成顯著影響,

與常民文化相關的措施,其中之一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的公布。

2006年啟始生效的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在中共的認可下,

香港政府開始籌劃全港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於2008年成立非物質文化 遺產諮詢委員會,2009年委聘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進行。在經歷普 查、推薦、公眾諮詢及政府確認等程序,在2014年6月公告香港首份非物質 文化遺產清單,共計五大類480項35

非遺名單五大類中,客家相關項目分散於「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

「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和「傳統手工藝」等四大 項,共15個項目。

雖然常民文化也包括物質文明,但本文所指香港客家常民文化,係以 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內容進行研究,選擇親自完成田野訪談的項

34王源東,《常民文化再現-王源東繪畫創作論述》,台南:翰林,2006。

35 資料取自2015年成立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網站

https://www.lcsd.gov.hk/CE/Museum/ICHO/zh_TW/web/icho/the_first_intangible_cultural_heritage_inv entory_of_hong_kong.html (2018-1-10)

目,包括語言、文學、服飾、武術及飲食等重要項目,分別為客家語言、

第二章 客家在香港

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