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香港客家語言及常民文化現況

第一節 政治與客家文化

在香港客家文化中,筆者一直關注語言問題,除了因為語言是族群文 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外,台灣客家族群也一直有「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 言」的意念,如果香港的客家語言消失了,是否也意味著香港的客家文化 會隨之消失?

在香港客家語言的研究與維護上,近代以外國傳教士首居其功,他們 針對客語進行詳實的記錄,如於道光 27 年(1847)到香港的瑞士基督教差 會巴色會(Basel Mission),該會瑞典牧師韓山明(Theodore Hamberg)

有客家話字典之手稿傳世,為近代客家語拼寫的標準化奠下基礎,這本字 典在清咸豐 4 年(1854)完成並出版74

從清同治元年(1862)來到香港的巴色會德國傳教士歐德禮(Ernest John Eitel ) , 他 在 光 緒 21 年 ( 1895 ) 所 出 版 的 《 歐 西 與 中 土 》

(Europe in China)一書中,將客家人是為一個與本地、鶴佬並立的種族。

1899 年英國租借新界前,曾對新界進行人口調查,依照語言區別記錄當地 有三個種族,本地、客家和蜑家75

可知清末時客家在香港已是一個重要的族群,是香港原住居民的一部 分。這或許與歷來力求與本地人分庭抗禮有所關聯,兩者在長期緊密生活 之後,仍然能維持自我族群特色,有時相互競爭者是保持傳統的強大助力。

這樣的模式在清末廣東地區長達13年的土客械鬥中也非常明顯,客家 人與廣府人都產生明顯的族群意識,其後在客家人為了對抗廣府人的歧視,

逐漸發展出客家源流的中原正統論,藉以對抗客家非漢族的看法。

74 曾建元,〈消失和重生的香港客家〉,《客家文化高級論壇》,2015。

75葉德平、邱逸,《古樹發奇香-消失中的客家文化》,頁4-5。

第四章 香港客家語言及常民文化現況

民國 9 年,烏耳葛德(R. D. Wolcott)所編英文《世界地理》

(Geography of the World),在廣東條下,說「其山地多野蠻部落,如 客家等是」,引起客族強烈反彈,紛紛在北京等大都市成立組織,民國 10(1921)更結合工商學政重要客籍人士,在香港成立旅港崇正工商總會76, 向出版商商務印書館提出嚴正抗議並要求更正。

崇正工商總會以「崇正黜邪」為宗旨,集合客籍人士的工商資源,力 唱客家中原正統論。客家學倡導人羅香林就是在香港崇正總會的支持下,

完成《客家研究導論》與《客家源流考》,雖然引起學術論戰,但也從此 奠定當代客家研究的基礎,引領起客家研究的風潮,讓香港成為世界客家 的研究重鎮。

明顯可見,客家族群在面對外力壓迫衝擊時,反而團結一致轉而開創 新局,在20世紀初有很優異的表現。可惜,在英國殖民時間,隨著香港開 埠,隨著現代化發展的腳步,鄉村人口外移,在加上廣府人逐漸在人口、

政經等方面取得優勢,香港客家族群漸有衰微的情況。

面對現代化的世界政治與經濟,在英國的設定中,香港是國際金融貿 易中心,所以英語被訂定為教育語言,教育和國際化越成功,本土文化都 因而呈現衰頹。

在1967年的暴動後,香港人民因為港英政府施政不當和中國崛起的影 響,出現爭取以廣府話為官方語言的訴求,經政府語言政策認可後,以廣 州話與英文為主,其他語言全面退出媒體,固然這對維護香港的國際競爭 力與香港主體意識是成功的嘗試,但對所有香港的本土語言卻形成難以挽 救的局面,當然香港客語也不例外77

在1997政權回歸給中國後,兩文三語政策是特區政府於回歸後立即推 出的兩大語文政策之一(另一為「母語教學政策」),目的是提升兩文三語 水平,增加香港人在全球化下的競爭力。除中、英文科外,教育局也大力

76 1926年改名香港崇正總會至今。

77 楊聰榮,〈香港的語言問題與語言政策-兼談香港語言政策對客語族群的影響〉,《各國語言政策 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學術研討會》,新北市:淡江大學。

推動普通話,如1998年把普通話科納入小學和初中必修課程,2000年普通 話科成為中學會考選修科,以及大力推動「普教中」。

其中「普教中」是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將普通話取代廣府話作為中 國語文科的主要教學語言(中文科的課堂以普通話為授課語言的比例逾 50%),來取代以廣府話為主的母語教學。

除了利用經濟誘因與各式資源推廣普通話,希望能與在香港已成為全 面性語言的廣府話一較高下,在這種語言勢力競逐下,香港本土語言已經 都成為瀕危語言,這從官方非遺清單就可以看出現況。

這種現況在訪談葉德平和林文映都有提及:

現在這一代,像我們閩南人,我是第二代的移民,我的閩南話也講得不太 好,聽是可以聽,但是講得不太好,像我太太已經不會講客家話了(葉德平) 對客家話的復興,沒有甚麼希望,因為年輕人都不講,你跟他們說客家話,

他們就跟你講廣東話,本土話(客家話)就是不跟你說。(林文映)

在香港,目前以客家話為母語的僅有6萬兩千多人,佔香港人口0.9%;

而通曉客家話的也只有25萬九千多人,佔香港人口4.7%。以上數據顯示以 客家話為母語的香港人口比例正在下降中,情況不容樂觀。葉德平、林文 映兩位也提出相同的見解,認為客家語言目前正在流失,而林文映甚至不 抱任何希望。

因為每個人都要上班,沒時間,生活很緊張,朝九晚五上班,所以沒時間講 客語。(林文映)

現在客家文化跟其他文化一樣,面臨的問題是「城市化」。現在香港沒有太多 的村落了,沒有村落,傳統的民俗文化很難保留下來。再來,現在這一代年 輕人連客家話都不會講,怎麼會把客家文化保留下來?所以現在等於就是我 們老的一輩,如果都不再重視客家文化,可能會跟他們一起沒落,所以我這 本書定義「消失中」,就表示還沒消失。如果我們注意到他正在消失中的話,

我們將來就會失去這寶貴的文化。(葉德平)

林文映認為客語流失的原因,與都市化造成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家 庭間無法使用客語交談有關,由於在她的家族中還保有講客語的習慣,所

第四章 香港客家語言及常民文化現況

以林女士的客語還能流利溝通。

葉德平也同樣認為受到都市化的影響,客家村落漸漸消失沒落中,造 成客語和客家文化的迅速流失。在都市環境中,對於少數特殊族群的延續 是很不容易之事。葉德平本身是閩南裔的香港人,閩南語在家裡說,能聽 但說得不流利,目前使用得最好的語言是廣府話。

對我而言,「普教中」我是反對的,因為我是中文系的,然後我是學廣州話 的,我沒發現廣州話對我的中文有什麼影響,我的普通話是因為我學了中文 以後,然後我在學普通話,我雖然說得不好,但是我也能聽能說。(葉德平)

葉德平博士對於香港語言政策「普教中」,是抱持著反對的態度。以 他的語言學習經驗,並不需要普通話傳授中文,依然可以將中文學好。

從林文映女士訪談中,發現目前香港政府對於客語復甦並不積極參與,

只提供部分補助,大都由民間協會積極投入,所以香港的客語保存會比台 灣的客語保存來的危急。她提出的搶救是帶領年輕人到客家村落做田野調 查研究,並出版成冊,藉此讓年輕人有香港客家族群認同,進而保存客家 文化。

我們香港本來是廣州話、粵語這種語言,因為我們廣東有很多地方,廣州的 語言是我們香港很重要的語言,現在我講的國語(普通話)也不太標準,為什 麼呢?因為我們學中文都是用廣州話來學,像我們現在看 TVB 電視台,就是 用廣州話來講的,像是我們現在聽的電台,也是用廣州話,你會發現廣州話 是主流。我們現在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從小學開始,有一個說法就是希 望我們老師要教祖宗話,然後盡量用祖宗話教書,我感覺就是學祖宗話是沒 問題的,但是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忘記我們的廣州話呢?能不能學祖宗話的同 時也學廣州話?這本來就是香港獨樹一格的文化,能夠把它保留下來,說不 定以後會有更好的發現。 (葉德平)

面對現今語言政策對少數族群的香港客語造成加速流失的情況,香港 本土語言保育協會會長劉鎮發認為,客家人從前幾百年都是用客家話來教 學,自從五十年代用廣州話教學,再加上電視台、電台都是廣州話,造成 下一代就沒人會講,主要是大人沒跟小孩子說客語。即使客家山歌、客家

話,都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但仍抵擋不住無人傳承的現實窘 境。

香港人學普通話是政府政策所造成,然而為了迎合環境而選擇語言,

一旦母語脫離家庭生活,就是不可逆的,雖然現在尚未發生,但不代表危 機不存在,畢竟等到察覺事態嚴重,大都已無力回天,也是香港的客語、

台灣的客語同樣面臨嚴重的問題。

我感覺語言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像我剛才講到的,你如果連祖宗的語言都 不會講的話,你怎麼會把它保留下來?香港的客家人有一句很重要的名句

「寧賣祖宗田,勿忘祖宗言」。這個祖宗的語言忘記的話,怎麼會記住祖宗 對我們的影響呢?更別說他要留給我們的文化,所以我們講文化的人,很重 視把本地的母語保留下來,像香港這幾年也在談這一點。(葉德平)

至於客家文化,除了現代化、都市化等大環境因素外,再加上傳習媒 介(客語)與傳習環境喪失的情況下,目前也同樣面臨存續困境。

面對二十年來中國強勢介入,在香港社會上慢慢激起的不同反應,除

面對二十年來中國強勢介入,在香港社會上慢慢激起的不同反應,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