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家庭環境的背景變項

Decuir、Aultman 及 Schutz(2009)研究在於瞭解成就動機、情緒調控以及情 緒三者之間的交互關係,此研究找了425 位大學生來測以上三者,其研究結果發 現到趨近動機與不同的課業學習情緒有所相關,希望感、自豪兩種課業學習情緒 與認知學習過程以及考試之中的過程有所相關。

從以上的研究結果發現,國內對於課業學習情緒的相關研究較為欠缺,本研 究將就課業學習正向情緒的內容加以編製題目,並加以瞭解學童對於課業學習正 向情緒的相關研究,並了解背景變項對於本研究的相關分析。課業學習情緒受到 學習者本身的動機與認知影響,而此動機與認知則受到環境的影響;可瞭解到環 境架構(包括家庭環境與課室環境)會影響到個人認知,認知再影響到個人的課 業學習情緒,則環境可間接影響到個人的課業學習情緒;其中,有關於家庭的教 育環境的相關研究較為不足,且家庭的教育環境對於課業學習正向情緒的影響則 尚未得到明確的關係,擬於本研究中進一步探究。

第三節 家庭環境的背景變項

環境提供多與個人控制與學業價值的相關訊息,並且對學生的情緒有重大影 響,教室的教學、學生最近的社交環境、文化價值與成就關係是影響成就情緒的

29

重要因素(Pekrun, 2006)。本節分成二大部分來進行課業學習正向情緒的文獻探 討,第一部分為課業相關的家庭環境,包含家庭的教育環境定義及探討家庭的教 育環境;第二部份為影響家庭的教育環境之相關因素。

壹、課業相關的家庭環境

從教育與發展危機的關係看,適當的教育環境可以培養兒童適應能力使其化 解個人所面對的危機,不適當的教育環境則可能因未養成兒童適應能力,甚至養 成不良習慣,因而造成其更多的發展危機(張春興,1996)。

家庭教育是家長施予子女的教育,是父母教導子女為人處世的教育(張春興,

1996)。親子互動是以家庭生活為基點,則有關家庭生活之各項因素皆可能影響親 子互動,而親子關係直接影響子女之生理健康、態度行為、價值觀念及未來成就

(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01)。

Bandura 提出三元社會論,在社會環境之中,環境因素、個人對環境的認知及 個人行為三者之間,彼此交互影響,最後才確定學到的行為。家庭所營造的氣氛 對孩子的學業情緒之影響,若家長在教學過程中營造正向情感的氣氛,則即使是 挑戰性較低且較無趣的學習,孩子依舊能擁有愉快的學業情緒。

環境提供多與個人控制與學業價值的相關訊息,並且對學生的情緒有重大影 響,教學環境、學生最近的社交環境、文化價值與成就關係是影響課業學習的情 緒的重要因素(Pekrun, 2006)。Pekrun 等人(2002)提出教導環境(instruction)、

價值引導(value induction)、自律支持(autonomy support)、目標結構與期待(goal structures and expectations)與成就(achievement)等五項環境因子皆與學業情緒高 度相關。本研究就Pekrun 所提出對環境的前因變項詮釋的內涵,分別敘述如下:

一、教導環境

環境可以塑造情緒並讓情緒有所嶄現,個人的情緒也可影響到社交環境,增 加認知品質及分配可提升控制感及正向課業價值。增進教學環境,例如:精確性、

30

結構及認知呈現,可讓學生因此得到更多的控制感(Pekrun, 2006)。

此任務要求的結構性及分配是很重要的,可以透過兩種方式影響到成就情 緒:第一、要求決定學習物質的難度,影響學生增進物質及控制知覺、情緒的機 會,主要在於孩童的認知發展上的協助;第二、要求及個別能力的相關配合可以 影響學生的價值物質,主要是透過父母給予孩童任務上面的要求。依據學習-價 值理論,假如要求過高或過低,任務價值會降低個人的經驗並產生厭倦,適當的 能力及程度要求是很重要的,不只可以提供認知學習且提升學生的任務成就情緒。

在家庭之中的教導環境則是包含了認知環境的塑造,例如:父母陪伴孩童前 往的協助認知發展的環境(例如:社會教育機構或夏令營)、提供給孩童的學習材 料與工具(例如:電腦遊戲或課外學習媒材)、事後的討論與檢討等;教導環境中 的另一項為任務結果的要求,例如:對於學校課業學習的要求、對於家中共同事 務的要求標準等。以上都是在家庭的教導環境之中,父母對於子女的教導環境是 很重要的,而這些環境上的要求會讓孩童的情緒得以受到激發。

二、價值引導

好的價值觀要能夠給予增強,不好的價值觀則要避免;教師、家長及同儕傳 送直接、口語的價值訊息和非直接的訊息來發現其行為,提供給學生(Pekrun, 2006)。家庭價值觀可說是個人對於家庭相關事務所抱持的一種觀點、態度或信 念,也是一評價家庭意義與目的及理想家庭的標準,並影響著個人經營家庭生活 與家庭相關事務的決定(翁雅屏,2003)。

價值部分是內在價值較為重要,內在價值的學業成功可以導向價值的成功,

主要是行動與效果的達成,外在價值則重視其目標性及有效的行為;個人價值的 維持來自於家長及教師或是學業成績已達到未來職業的目標。兩項重要的訊息傳 遞方式如下:第一、在價值的發展上可以提升其物質環境的塑造、提供任務及教 室互動來適應學生的需求。第二、可觀察的學習與情緒蔓延,教師及家長的熱情 可以解決課業的物質以增進學生的價值吸收(Pekrun, 2006)。

31

對於孩童價值的形成上面,家庭給予孩童的物質環境塑造或是家人之間的互 動,提供給子女的任務更為重要,例如:正向的學習任務可以更加吸引孩童,所 以他們的需求可以達到社會關係;而家庭之中的觀察學習,則包括了父母的楷模 典範、孩童所觀察到的父母行為等,這些都可能間接地影響到孩童的學習習慣的 養成。當父母能夠以身作則的給予孩童適當的價值觀,這樣的影響是比父母單純 一味地提供補習或是其他教學情境更具代表性。

三、自律支持

經由持續的親子互動與相處過程,父母教導子女學習,協助他們成長,提供 支持,增加他們對社會適應的能力,對子女的認知、情緒、心理、社會等發展,

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個體對於其在課程中自律程度的知覺亦是影響其學業情緒 的重要元素,因為自律的程度能提供學生調整課程挑戰度的機會,使課程符合個 人的能力並減緩負向感受或維持正向感受(鄭衣婷,2007)。

自我調整學習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結合後設認知、動機與行為,積極主動 地運用學習策略、動機、以調整自我行為達成學習目標。讓學生具備自我調整的 能力以便在面對不同的新問題時,能成功地選擇適當策略,順利解決問題。在自 我調整的過程中,個體在從事某項工作之後,會根據先前所設定的目標進行自我 觀察、自我判斷及自我反應,這些歷程直接影響個體的自我效能,而自我效能又 直接影響下次類似工作時的目標設定。

當孩童在形成自律支持及自我調整的過程之中,主要是藉由父母協助子女完 成任務的過程之中,從一開始的事前計畫、中途的意志控制、再到最後的後設認 知,在每項任務的過程之中,都可以讓孩童在未來具備獨自面對任務的能力,並 且能從任務的接收到完成都有所規劃,任務過程之中都會間接影響到孩童在面對 任務的個人情緒。

32

四、目標結構與期待

目標結構可以提供學生邁向成功與避免失敗的機會;而社會之中的他人期待 可以提供每個人對於成功與失敗的定義,當個人認同此期待時,更會間接影響到 個人對於成敗的情緒(Pekrun, 2006)。

在於目標結構的分類上包含了個別目標、競爭目標以及合作目標,個別目標 主要是與精熟目標有所關聯,而競爭目標是與表現目標有所相關,目前針對合作 目標的相關定義則尚未明確;在本研究的目標結構設定上,主要以精熟目標與表 現目標為題目的主軸,並搭配家庭環境作為設計的情境,而以家庭精熟目標以及 家庭表現目標為兩大題向。

家庭精熟目標是指學習者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學習期望是強調努力以及有意 義的學習,學習者會認為父母關心的是自己學習興趣的提升與自我能力的進步,

學習者會在自我參照的標準下從事精熟的學習工作,因此是否學到新的知識內容 會比考試的成績結果來得受重視許多。

反觀,家庭表現目標則是指學習者接收到父母對於自己期望在學習上能夠表 現優秀,也證明自己是有過人的能力,父母往往會以常模參照為標準,父母對小 孩學習工作的滿意度指標是與他人的成績比較結果。因此,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

學習結果會比學習歷程來得受重視(李俊青,2007)。

五、成就的回饋與獎懲

成就的回饋與獎懲(Feedback and consequences of achievement)會直接影響到 學生對於成就成效的知覺,然後影響到他們的知覺成效的情緒。此外,成就也會 影響到未來成功或失敗的訊息,同樣會影響到控制的情緒。學生在工作成敗中所 獲得的回饋體驗是引發其情緒之關鍵,成功將帶來喜悅和榮耀,反之,失敗可能 會造成悲傷和羞愧的感受。學生在學業情境中的人際關係以及所獲得的支持是另 一項影響其學業情緒的因素,例如:同儕之間的親和度、父母對於個體工作失敗

成就的回饋與獎懲(Feedback and consequences of achievement)會直接影響到 學生對於成就成效的知覺,然後影響到他們的知覺成效的情緒。此外,成就也會 影響到未來成功或失敗的訊息,同樣會影響到控制的情緒。學生在工作成敗中所 獲得的回饋體驗是引發其情緒之關鍵,成功將帶來喜悅和榮耀,反之,失敗可能 會造成悲傷和羞愧的感受。學生在學業情境中的人際關係以及所獲得的支持是另 一項影響其學業情緒的因素,例如:同儕之間的親和度、父母對於個體工作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