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建議,以供教育工作者、學童家長及未來學術 研究之參考。

壹、對學校輔導的建議

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針對教育輔導上之具體建議如下:

一、加強學生的情緒輔導課程

國小高年級階段處於情緒的分化時期,尤其在學生進入學習的階段之後,學 生的各種情緒會產生,學校可以提供更多面對個人事件的情緒輔導課程,根據本 研究的結果來看,家庭教育環境與課業學習的正向情緒具有相關,若是學童的家 庭所能提供的教育環境較為不足,則孩子所具備的正向情緒較低,學校所提供的 學習反而將會成為可以提供情緒輔導課程的主要機會;且根據文獻以及謝璟婷

93

(2008)建議,學校的課程應該著重在正向情緒的培養,而不是把焦點放在負面 情緒的修正;當學生俱備更多正向情緒時,可以使自我從完全不同的角度思考事 情,跳脫負面情緒的思考方式,在於面對事件的挑戰上面會有更多不同的想法與 解決問題的態度,所以學校教育對於學童的情緒學習是格外重要的。

二、建構正向的學習環境

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發現,五年級學童的課業學習正向情緒高於六年級的學 童,年級愈高的學生所擁有的課業學習正向情緒愈低落;年級的增進代表生理及 心理的成長,而六年級也逐漸增加較多的升學壓力,學校教育若可以增加正向學 習環境的建立,隨時透過更多正向的肯定與回饋以協助學生發展個人的長處及能 力,間接可以增加更多課業學習的正向情緒產生,當學生的課業學習正向情緒愈 豐富,則對於自我的課業學習愈能產生信心,則隨著年級的增高將可以進行適當 的自我歸因並持續保有學習動機。

三、舉辦家庭教育的講座及主題課程

課業學習的情緒對於個人學習歷程所具備的關鍵作用,從本研究以及謝璟婷

(2008)的結果發現,學生的正向情緒與生活環境有所關聯。而家庭教育對於國 小學童的學習更為重要,但是受限於家長本身的教育程度對於教育的不了解及侷 限,或是家長的職業無法提供學童適當的家庭教育環境;學校更需要提供家庭教 育等相關課程,以協助家庭來建構適當的學習環境,或是進行更多的親師溝通,

則家長更知道可以透過哪些方式來協助學生進行學習與成長;所以,學校可以多 多提供更多家庭教育的相關講座課程或是主題性課程,讓家長有機會學習到更多 陪伴學生成長的課程。

貳、對學童家長的建議

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針對家庭教育上之具體建議如下:

94

一、增進家庭的教導環境

根據本研究以及宋莉萱(2005)的研究結果發現,在孩子的成長及學習過程 之中,家庭所提供的教導環境及教育投資是很重要的;若家庭可以提供足夠的教 育投資則可以增進家庭的教導環境,雖然部分家庭所可以提供的教育投資較為不 足,但是家長若能夠順著孩子的學習基礎給予適當的認知環境建構,適時提供孩 子恰當的環境與媒介刺激,陪伴孩子一起討論與學習,讓孩子可以從中獲得更多 認知的潛力發展,提供恰當的教導環境並共同陪伴孩子進行學習,則孩子在未來 的認知學習上面將會得到更多的發展與進步。

二、積極參與並增進親子之間的互動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發現,家長對於孩子學習的「積極參與」與孩子的課業學 習正向情緒的相關最高。若是家長能夠積極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父母可以協助 孩子設定明確的目標,且孩子所接受到的挑戰與個人的能力相當之下,父母給予 孩子獲得更多的情感接納、情感支持與情感寄託,隨時關注於孩子的學習過程、

學習興趣自我能力的進步,孩子會在自我參照的標準下從事個人所精熟的學習工 作,則孩子在面臨學習問題與課業壓力時,家庭可以提供穩定的支持與力量,若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之中,將能夠有更多克服學習挫折與學習負向情緒的能量,相 對地在課業學習上面將會獲得更多的進步與成長空間。

三、給予孩子正向的回饋與肯定

根據本研究及侯亭妤(2006)的研究結果發現,家庭環境會影響到孩子的正 向情緒。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家長可以提供更多正向的回饋與正向的肯定態度,

若是能提供孩子更多的「鼓勵與獎賞」,在孩子的學習進展時提供成就回饋與肯 定,著重於孩子的學習過程與學習興趣,孩子學習到正向情緒進而發展正向人格,

則孩子在面對生活以及課業學習上面將會得到更多的自我價值與自我肯定,這些 正向價值將可以轉換成自我發展的信心與肯定,在面對挑戰與未來時能夠以更積 極正向的態度還面對未來。

95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針對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建議如下:

一、 在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基於時間與人力的限制,在研究對象的年齡上,主要是國小高年級的 學童為主,未來的研究對象除了可以擴展至國小學童之外,也可以將研究對象擴 及中學生、大學生或成人,使國內對正向情緒的研究能有更完整的資料。

二、在研究變項方面

從本研究提出的性別、年級、父親的教育程度、父親的職業類別、母親的教 育程度以及父親的職業類別等變項,對課業學習的正向情緒的影響研究,相關研 究上則加入了家庭的教育環境等變項,主要都是著重於家庭環境對於學生課業學 習的正向情緒的影響,其它可能的變項包括了教師的教學品質、教室的教學環境、

其他交互影響的社交環境以及學生個人的認知思考等,故而在未來研究中,可以 針對其他相關因素進行探討,以獲得更完整的研究結果。

三、在研究工具方面

本研究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自編課業學習的正向情緒以及家庭的教育環境 量表,經由因素分析、信度與效度考驗,應具有一定之可信度,但仍有賴未來研 究之進一步考驗,加以修訂,以期能發展成為更完善之研究工具。

四、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取量化的調查研究來分析各不同背景變項之學童的家庭的教育環境 與課業學習的正向情緒,雖然客觀,但難以針對變項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建議未 來從事相關的研究者,為了能對於課業學習的情緒有更深入的認識,除了量化資 料之外,亦可輔以實際觀察、深度訪談等,使研究更加地客觀而深入。

96

本研究基於時間的限制,採用橫斷研究,選取國小五年級及六年級的學童作 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國小學童的課業學習的正向情緒會隨著年紀增長而 減少,但是其他課業學習的情緒是否會因為年級增加而有所不同,或是上了國中 之後的課業學習情緒的發展,無法從研究中得知。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採 用縱貫研究探討課業學習的情緒和家庭的教育環境的相關情形。

97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正向情緒管理:針對校園中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蔡春美譯)(2006)。台北:華騰 文化。(原著出版年:1995 年)

呂俊甫(1987)。EI、EQ 情緒智慧和情緒教育。台灣教育,559,9-11。

杜品儀(2007)。樂觀學習課程方案對國小六年級學童樂觀解釋型態及正向情緒之影響。

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李玉嬋(2007)。疾病末期的醫療諮商工作--發現意義與希望的悲傷諮商介入。諮商輔導,

261,43-51。

李玟儀 (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氣質、親子關係與其情緒調整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家庭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俊青(2007)。學業情緒歷程模式之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南。

宋莉萱 (2005)。國小家長社經地位與學生家庭教育投資之探討~以嘉義縣國小為例。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侯亭妤(2006)。我國青少年正向情緒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契克森米哈賴(1993)。快樂,從心開始(張定綺譯)。台北: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

1990 年)

真實的快樂(洪蘭譯)(2003)。台北:遠流。(原著出版年:2002 年)

翁雅屏(2003)。國小學童家庭價值觀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嘉義。

常雅珍、毛國楠(2006)。以正向心理學建構情意教育之行動研究。師大學報,51(2),

121-146。

曾文志(2006a)。活出生命的價值----正向心理學的認識。師友月刊,464,1-7。

曾文志(2006b)。就算短暫,也是永恆----談正向心理學的發展。師友月刊,465,57-63。

曾文志(2006c)。開創美好的生活—正向心理學的基本課題,師友月刊,466,54-61。

曹中瑋(1997)。情緒的認識與掌控。學生輔導,51,26-39。

曾昭旭(1990)。從生命實踐觀點談導師制的重新設計。學生輔導,67,28-33。

98

蔡旻真(2007)。不同性別、年級及家庭社經地位國小學童學業情緒之研究-以數學學習 領域為例。國立台南大學初等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01)。親子關係與親職教育。台北:心理。

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高賓(2004)。兒童及青少年憂鬱篩選量表編製及應用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 導與諮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清美(2006)。高中職學生家庭氣氛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 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天中(1990)。生涯與生活。台北:桂冠。

黃德祥、謝龍卿、薛秀宜、謝珮園(2003)。國小、國中與高中學生希望、樂觀與學業 成就之相關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5,33-61。

劉淑利(2005)。國民小學教師子女家庭氣氛與幸福感之研究- 以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 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劉淑利(2005)。國民小學教師子女家庭氣氛與幸福感之研究- 以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 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