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重要性與影響

為瞭解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發展現況,對學校教育事務的受益層面為何,組織人 員的觀感及認同度,本節將就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重要性與影響分別探討論述之。

壹、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重要性

當前各國對於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普遍現象日益重視,相關研究也日漸增多,並 且都慎重的強調家長參與的重要性及其功效,由此可見對家長參與學校事務這區塊的 重視。當前國內教育環境變動劇烈,隨之而來的效應是家長們更重視孩子的「受教權」, 及家長所擁有的權利與義務,因此可預測家長爭取參與學校活動已是時勢所趨,以下 僅就教育潮流的趨勢及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方案的功效,分別說明其重要性。

一、從教育潮流的趨勢而言,教育反映社會變遷的事實,教育是社會變遷的條件與動 因(林清江,1994);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所以受到重視,主要也是因為社會變遷 所造成的,如郭明科(1997)歸納在社會急劇變遷中,教育潮流顯示以下幾個趨勢:

1.社會的多元化,以往家庭與學校壁壘分明的關係受到揚棄。

2.教育危機狀況的出現,開始思考學校如何與其他機構共同分擔教育的責任,尤 其是家庭。

3.全面品質管理風潮興起,重視學校教育的顧客(家長與學生)。

4.中央集權的教育行政體制缺乏改革的能量,學校本位管理較能適應當前社會的 需要。

5.關起門來辦理教育已落伍,學校公共關係受到重視。

由上列的趨勢中,我們可以發現,當前社會型態已由傳統靜態的封閉保守單純社 會演進為現代動態民主多元的開放社會;以往家長認為教育子女責任全權委由學校負

責的觀念,也逐漸轉變為家庭與學校兩者責無旁貸共同負擔教育的任務;同時著重於 學校與社區的公共關係的區塊,強化社區化、在地化的融合與投入,及學校的重要顧 客(家長與學生)的重視,顯現家長的地位在未來將日成焦點。

二、就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方案的功效而言,家長是小孩子的首位且最重要之教師(林明 地,1996);透過各種類型的家長參與方式,家庭與學校的價值得以良好的銜接與 連續,中外許多研究也指出,有意義的家長參與對於學生、家長與學校及老師助 益良多。

緣於上列趨勢的影響,加上父母教育程度的提高、少子化情況的產生、子女數的 減少、經濟的寬裕、對子女的教育關心日增、以及國民自我意識的覺醒與高漲,家長 要求多元參與學校事務的聲音也漸漸受到重視,並且已積極展開。例如各級學校或教 育主管當局邀請家長參與教科書評選工作、家長會代表加入教師評審委員會……等,

種種家長參與的積極措施姑且不論其實際成效為何,卻已實際打破學校保守的圍牆,

讓家長走入學校,並且逐步的朝向「合夥」關係,共同擔負教育的重責大任。

貳、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影響

對於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影響與否,根據國內外學者研究論點調闡述可分為正面 的影響與負面的影響兩方面來探討。

一、家長參與校務的正面功能

根據綜合研究,可以明顯發現父母參與學校事務,對其子女有以下正面的影響:

(一)對學生的影響

1.增加親子相處的時間。

2.學生對學校和班級氣氛的知覺,並表現較積極的態度和行為。

3.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尊心。

4.學生的幸福感增加。

5.學生對家庭作業的準備,有較高的完成率。

6.增進學生的學業成就。

(二)對家長的影響

1.了解學校教育目標與運作歷程,增進對學校的信任。

2.增進教育子女倡導的知識與技巧,提高自尊與自信心。

3.增進親子互動機會,改善親子關係。

4.經由親師互動促使親師間相互了解與賞識,增進雙方的溝通與滿足感。

5.與其他家長分享經驗,促進政策訂定,提昇教育品質。

6.擴展社交網路,獲得相互支持,提高自我效能。

(三)對學校及教師的影響

1.化解教育改革過程中來自家長的阻力,獲得更多社會支持。

2.家長對學校的積極態度,提高學校整體效能。

3.提昇家長對教師的評價,增進教師工作士氣。

4.增進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談話技巧,了解家長的觀點和需要。

5.豐富教師教學資源、激勵教師自我成長的動力與熱誠。

6.家長參與是建構有效能學校的重要指標。

綜合上述論點,可發現正向影響的家長參與,可為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四方 面營造多贏的教育場景,其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習成效、教師教學技巧的提昇及 成就感、學校行政決定及運作的流暢,是成功教育幕後不可獲缺的推手之一。

二、家長參與校務的負面影響

由上述許多實證研究可資證明,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可增進學生、家長、教師和學 校營造一個溫馨和諧、安全友善的優質校園環境,而獲得肯定且正向的影響與回饋;

但是,在家長參與的過程中,是否會因為親師生之間互動欠佳拿捏不準、溝通不當或 其他因素,而為學校及教師帶來負面觀感或影響,此部份的實際研究資料尚缺乏,僅 就部分學者提出他們的看法供參酌。

(一)家長方面

1.代表性仍受爭議:由於大多數家長彼此並不熟識,且在「家長會委員的主要功 能是捐錢」的認知下,以致於在選舉家長會委員時,難免會考量家長的身份、

地位、經濟能力,因此,選出的家長會委員多為醫生、商人、民意代表,無法 充分反映各階層家長的意見,其代表性頗受爭議(任晟蓀,2000)。家長參與 的人數若不多、或被少數人把持,就會造成少數家長只以個人的觀點參與學校 的運作,而不是代表全體學生家長的意見,形成「少數意見即為決議」的情形,

如此,容易造成家長間的誤會或對學校的不諒解,使家長對學校失去信心(郭 明科,1997)。

2.容易因需求不同而造成紛爭: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應將全校師生視為服務的對 象;但有些家長卻只為孩子的班上爭取權利,甚至不惜犧牲其他的學生;更甚 者,家長竟因不同利益形成不同派別,在校園中形成一股派別與紛爭(洪福財,

1996)。如此一來,擁有參與校務機會、佔有優勢地位的家長將更易獲得較多 的教育資源,其子女亦能享有較佳的優勢環境,容易因此不當現象而造成不公。

(二)教師方面

1.教師因對家長參與的觀念不當而模糊本身的角色:洪福財(1996)指出:有些教

師可能會利用家長熱心參與的弱點,對家長造成依賴,反而偷惰而疏忽了自己 教學的本質;這種操控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情形,已喪失家長參與的美意,而 模糊了教師應扮演的角色。

2.教師專業權受干預:當家長與教師雙方的理念、認知可能不盡相同,當彼此見 解不同時,家長教育權與教師專業權的衝突即會產生。

3.增加教師工作上的負擔與壓力:洪福財(1996)指出:家長參與會試著取代教學 責任,混淆教師的教學;家長在求好心切的情況下,有時會干預行政運作或教 師的教學內容,有些家長對學校行政的情況或教師的教學情形不瞭解,就對學 校進行批評或對教學內容加以干預,不但打擊學校及教師在學生與社會的地 位,更造成行政人員與教師辦學士氣的低落。在班級活動方面,由於教師與家 長的角色不同,有些教師會認為家長參與班級活動有監督教師之嫌,或使教師 認為自己的教學不受肯定,有時由於家長的參與,反而造成人多手雜的累贅而 浪費時間,增加教師工作上的負擔及壓力,因而使教師排斥家長的參與(鍾美 英,2002)。

(三)學校行政方面

1.牽制學校行政,干預行政運作:家長多元的背景,雖可提供學校更多的支援,

但若家長過度干預學校行政,可能適得其反。有些意圖不良的家長利用對校務 的了解,趁機延攬工程、兜售生意,對校方施加壓力(洪福財,1996);有時 政治力量介入家長會的運作,或是成為家長會與學校角力的籌碼,都是有其互 為回饋性;有時家長會與學校有意無意的完成階級結盟,替特定階級傳遞意識 型態(周愫嫻,1996)。若家長是抱持著「享有特權」的心態參與校務,甚至 因此干預行政運作,家長與學校雙方的衝突對立勢必無可避免,學校推行校務 時亦會困難重重。

2.校務決策缺乏時效,效能不彰:一般而言,學校的教育決策本應照顧到最大多 數師生的利益,是以必須經過審慎的討論和評估。在家長與學校互動模式改變

以後,其互動頻率也不可避免地增加,善意而頻繁的辯論及討論,有助於產生 最佳的決策;然而在實際的運作上,最佳的校務決策是否因此而產生了呢?匯 整各方意見所代表的利益,長時間的辯論,經由尋求共識過程的結果,卻容易 形成缺乏時效、充滿妥協的決策,模稜兩可、過度妥協、缺乏時效、優柔寡斷、

缺乏一貫性的校務決策,不僅使學校決策更為模糊,時間更為冗長,也會讓教 育的理想性格喪失殆盡(周愫嫻,1996)。

根據上述綜合所知:家長不當的參與、干預,或特權的行使,都會為單純、溫馨 的教育環境投下震撼彈,擾亂原本正常運作的行政與教學機制,對學校及教師都是傷 害,宜儘量避免擴大,消弭於適時、斷源於恰當,撥亂反正,迅速回復校園的寧靜,

讓傷害減輕至最低。